《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77148 上传时间:2017-10-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88.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怀疑与学问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譬如()虚妄()停滞()儒家()懒惰()2解释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不攻自破:孟子所谓“尽 信书不如无书” ,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尽信书不如无书: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辨伪去妄:3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经过、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A、思索、怀疑、辨别B、辨别、思索、怀疑C、怀疑、辨别、思索D、怀疑、思索、辨别4关于本文的中心论点,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做学问

2、必须抱怀疑态度。 B、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C、学者要会疑。D、学则须疑。5 我们常说的“四书”除了课文中提到的大学之外,还有 、 、 三部。6选出从反面论述的一项()A、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去观察。B、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C、我们对于传说的话应当经过一番思考。D、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地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7读课文,写出下列加点代词所指代的内容。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这:这是谁说的。这:都是这样产生的。这 样:我们信它,因为它“是” 。它:8议论文的要素是论点、论据和论证,下列各条与恒心、毅力无关的论据有哪些?结合你掌握的知识,补充两条与此有关的谚语、格

3、言、名言或事例作为论据。 ( )、水滴石穿、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马克思坚持写作四十年而成资本论、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鲁迅在书桌上刻上“早”字、一生之计在于勤补充材料:二、同步解读怀疑不仅是从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也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不经过思索,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 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 ,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

4、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著者的意思。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往今来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产生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 切学术也就 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9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10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11 “对于别人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 ,那么不懒惰的表现应 该是。12第句中的冒号能改为逗号吗

5、?为什么?13第句中三个“新的”作用是 。14第句中的“学术”和“文化”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15本段文字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是和。三、美文赏读出世与入世1981 年冬天我自北京大学毕业前夕,我的老师、美学大师朱光潜教授曾给我题辞: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我一生以此自勉,并用来勉四方学友。据我所知,朱先生这句赠言最早是他评价弘一法师李叔同的。李叔同一生历尽曲折和坎坷,饱尝了人间的悲欢离合,最后成为一代高僧。他抗战时曾写下了“念佛不忘救国”以警示世人。李叔同以其崇高的道德风范和人格力量以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引影响了一代知识者。不久我将朱老这一手迹向他的朋友、著名作家冯亦代展示,冯先生又欣然命笔

6、,给我题写了:唯有出世才能入世。朱、冯二先生的题赠使人回味无穷。人生在世,确实要很好地处理出世和入世的关系,只有用辩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才能有正确的答案。朱、冯二先生的题辞确是这种辩证思想的结晶。一个人入世太深,久而久之,当局者迷,陷入繁琐的生活末节之中,把实际利益看得过重,现实是现实了,但总是跳不出来,囿于成见,很难有什么大作为。这就需要有点出世的精神,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这样才能排除私心杂念,以这种出世的精神去做入世的事业,就会事半功倍。从另一方面看,一个人生在世上, 只是一味地出世,一味地冷眼旁观,一味地看不惯,一味地高高在上,一味地不食人间烟火,而不想去做一

7、点实际的、入世的事情,到头来也 是“白了少年头” 。这正像自己揪着自己的头发要脱离地球一样。都说儒家主张入世,佛家、道家主张出世,其实也不尽然。就拿道家的庄子的思想来说吧,又何尝不是入世的呢?唯有能否定,才有大肯定,只有丢掉那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才能集中精神干真正有价值的大事,他的心是冰冷的,因为他的 心已是白热化了。他为了深入这个世界,必须先走出这个世界,这就是道家的本色。文学创作上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也可以看成一个入世和出世的问题。现实主义主要是入世,浪漫主义主要是出世,在大作家、大诗人的身上实际上也是二者并存的。即使是被称为浪漫主义的大诗人李白也有很现实的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8、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还有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五柳先生陶渊明也会写出很现实的情意绵绵的恋爱诗来,鲁迅先生对他的闲情赋早有评论。16文中“出世”指的是 ,文中“入世”指的是 。17 “出世”与“入世”是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朱光潜先生认为 ,冯亦代先生认为 。18弘一法师李叔同“念佛不忘救国” ,这是“出世”与“入世”的统一 。其中, “念佛”是 的表现, “救国”是 的事业。19 “入世”太深或一味“出世”都是不可取的。下列现象分别属于哪一类?A、斤斤计较B熟视无睹C袖手旁观D枉费心

9、计E患得患失 F 好高骛远入世太深的是 ;一味出世的是 。20本文在论述“出世”与“入世”的关系时,首先阐述应有的精神,然后再阐述要做 的事业,在此运 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21本文举 的例子,是证明出世是为了入世这一观点的,举李白、陶渊明的例子,是证明 。 (参考答案:1略2不用攻击,自己就破坏了。多指不正确的言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了破绽。完全相信书还不如没有书。识别虚假的,去掉无事实根据的(多指理论可学说) 。3D4 A(怀疑态度表述不科学,不能作为论点。 )5 中庸 论语 孟子6D7 思考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四个“常常”传说的话8ACE;材料略9怀疑是从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1011常常怀疑,常常发问(或积极思考) 12不能。句中的冒号表示后一个分句是冒号前几个分句意思的总括,所以不能用逗号、句号代替。13突出了怀疑精神在文化史上的作用。14不能。 “文化”这个概念比“学术”大,它们是包含关系。15事例论证;道理论证16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一点,对有些东西看得淡一些。做一点实实在在的工作。17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唯有出世才能入世。18出世,入世19A 、D 、E;B 、C、F20出世,入世21庄子;出世的诗人也有入世的诗作。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