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77101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念奴娇·赤壁怀古》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优秀学案1苏轼词两首学案主备人;柴珑珍 审核:高一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古典诗词的阅读鉴赏能力。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了解词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丰富的思想感情和旷达豪放的意境学习重点: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学习难点:了解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思想与壮志未酬的苦闷,理解其人生如梦的思想情绪学习课时:2 课时学习过程:第一学时学习目标:1、理解词人复杂的心情,用文字的视角去解读词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2、品味词中豪放雄浑的气势,苍凉悲壮的情调3、背诵并默写这首词学习过程:一、 关于苏轼: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

2、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一生宦海沉浮,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总结自己的一生,说:“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政治上苏轼是失意的,但就个人创造成就而言,许多人认为苏轼堪称“中国古代第一全才” 。没有人否定,苏轼是一个天才,是文学史上的一代天骄。作为北宋文学史上成就最为卓著的大文豪,他不仅是伟大的散文家、诗人、画家与书法家,更是开创了豪放一派新词风的伟大词人。 念奴娇 赤壁怀古便是苏词中最能体现这一风格的力作。二、 写作背景:北宋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

3、”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个闲职,他在旧城营地辟畦耕种,游历访古,政治上失意,滋长了他逃避现实和怀才不遇的思想情绪,但由于他豁达的胸怀,在祖国雄伟的江山和历史风云人物的激发下,借景抒情,写下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名篇,此词为其代表作。三、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反复诵读本词。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读出感情。因为声音是流动的音符,它的欢快跳跃会在我们心间涌动成动人的歌。感情饱满的诵读,可感受词之音韵之美、和谐之美。四、 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请同学根据老师提供的理解文字,一边欣赏这首词,一边思考并回答问题。1、 词的开头三句,历来被人们称道。, , 。开篇,映入词人眼帘的是波涛滚滚,倾注

4、不尽的长江。但是,苏轼眼前之水,与以往诗句中,比如“抽刀断水水更流”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所写的水不同,作者眼前之水,是融入了人事之水,所以,眼前这条滚滚而去的长江就不再仅仅是一条有形的长河,它幻化为波涛浩淼的历史的长河,无数的不可一世英雄人物在波涛中一一展现,又湮灭在历史的烟云中 。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浪”淘尽的是千古风流人物,而不是砂砾,可见,这里的“浪”不只是长江中卷起千堆雪的浪,也是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历史长河中的巨浪。作者面对江水不禁心潮起伏激荡,怀想往昔无数的风流人物都如滚滚长江水一去不复返。这样一来,一下子就将眼前之景与历史的风流人物联系在一块儿了,形象

5、地表现了历史的沧桑变迁。为下阕英雄出场作铺垫。电视剧三国演义片头曲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与此相同。2、乱石穿空, , 。这三句是词人集中写赤壁之景的句子: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语文优秀学案2着江岸,滔滔的江水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实写赤壁之险峻雄奇,动心骇目。巨涛拍岸,怒涛汹涌,浪花千叠,如雪堆积不断。请同学思考回答下面的问题:词人如何描写赤壁之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提示:可从诗歌写景的方法入手,描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修辞手法等)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最后两句承上启下。承上:“江山如画”是对眼前之景的概括,如画江山,非多情之人,眼中岂有如

6、此之江山。启下:“一时多少豪杰”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如画的江山,正是英雄建功立业,驰骋征伐之处。词的下阕抒情。1、要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 。 , , 。我们常说, “战争让女人走开” ,可是苏东坡在描写这场战争时却偏偏插入了“小乔初嫁了”这一细节,据史书记载,建安三年东吴孙策亲自迎请二十四岁的周瑜,授予他“建威中郎将的职衔,并同他一齐攻取皖城。周瑜娶小乔,正在皖城战役胜利之后。一个“初”字突出表现周瑜少年得志、年轻有为。 以美人衬英雄,更显英雄潇洒的风姿。正如不可一世的英雄项羽,身边若没有美人虞姬,便少了些许侠骨柔情,英雄便不完整。一个细微之处,一个女子的入场,便使整首

7、词有了无限情思。我们知道,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猛张飞一声断喝长板陂上,俊吕布方天画戟无人能敌,诸葛亮运筹帷幄世所难当。在诸多英雄中,作者却选择了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是因为,赤壁之战主战方为东吴,主战将为周瑜,赤壁之战成就周瑜毕生功业。苏轼来到赤壁古战场,千里涛声在耳,赤壁旧垒在目,禁不住思接千古,将自己和周瑜相比。请结合词的内容思考:词人是从哪几个角度描写周瑜的?作者自身的状况又是怎样的?提示:从年龄、婚姻、外貌、职位、际遇等方面思考。词人穿越幽幽的岁月,对周瑜无限仰慕,再看看眼前的自己,早年力图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不免有些感伤。2、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

8、自己一生算得了什么,在千古人物都被淘尽的大江之畔,想到的不应该仅仅是自己,而应该是千古不变的江月,就把这杯酒敬给了千古不变的江月。应该说他能迅速从惆怅失意中解脱出来,表达了苏轼特有的旷达洒脱情怀。这真叫做人生短暂,江月永恒,壮志难酬,豪情长存。英雄人物,丰功伟绩,全都是过眼烟云,稍纵即逝,只有江月是永恒的,在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中人只是沧海一粟,人生如此短暂,又何苦让种种“闲愁”萦回我心呢?苏轼毕竟是苏轼,看似消极的一句并非真的消极。词人也许在想,所有的风流人物都已经随着历史的潮水而被涤荡了,即使周瑜这语文优秀学案3样的人物不也是“浪淘尽”了吗?人生就如同梦境一般,何必过于执著呢?一位襟怀超旷、识

9、度明达的诗人浮现在我们眼前,在他的自解自慰中仍有一腔豪迈之情。同学们学过苏轼的赤壁赋 ,让我们一起回忆篇末的一段文字: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赤壁赋中,苏轼也把 无限的豪情寄托在自然之上,从而获得了心灵的解脱。水与月是多情的诗人吟咏不尽的话题,全词,以水起,以月结,给人无限遐思。五、总结学习1、

10、 请同学整理词的线索。2、从题目看,这首词属于怀古诗,古人云: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又云:山令人古,水令人远。多情的诗人登山临水,探幽访胜之时,美妙的自然往往能触动诗人的情怀,此时,浩淼的时空,纷纭的历史,便在诗人心中撞击,凝成解不开的情思,汇成悲壮苍凉之诗篇,这种怀古诗往往能“发思古之幽情” ,也最具有动人的力量。 怀古诗的一般特点:1、多为登高怀远之作2、多用借古说今之法3、风格多为慷慨悲壮4、多抒壮志难酬之情3、了解豪放派词作特点。在中国的文学史上一直有“诗庄词媚”之说,词,这种从它诞生起就被人们称为“诗余”的文学形式,虽然以吟咏风花雪月,缠绵悱恻见长,但这种不高的格调,却大大

11、限制了它的发展,词发展至北宋中期,在人们心目中仍为“小道” ,不能登大雅之堂。苏轼一出,扭转百余年的词坛颓风,开拓了词的意境和表现手法。苏轼生活的王朝是北宋危机不断加深的时期,政治改革和诗文革新都发生在这时,理想高远,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的苏轼注定会成为文坛的领导人物,他用豪放词风向婉约派提出挑战,为词坛注入一股“雄风”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第二学时学习目标:1、学习定风波2、感受苏轼的旷达洒脱、豁达坚韧、积极乐观第面对人生的情怀3、背诵并默写定风波一、这首词与念奴娇 赤壁怀古都写于苏轼被贬黄州时。 东坡志林说:“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日螺

12、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 ”结合定风波词前的小序,显然,这首词是借“道中遇雨”一事,来抒写作者当时“余独不觉”的心境的。二、请同学按照老师划分的朗读节奏,有感情的朗读全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语文优秀学案4三、你能背诵这首词吗?请你结合词的内容感受一下苏轼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四、这首词也写于苏轼被贬黄州之后,在表面上看,似乎简单地谈一个途中遇雨者对雨天的一种心态,但是实质上是不是这样的呢?请结合词的内容具体谈谈。首句“莫听穿林打叶声” ,一方面渲染出雨骤风狂,另一方面

13、又以“莫听”二字点明外物不足萦怀之意“何妨吟啸且徐行” ,是前一句的延伸。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应小序“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又引出下文“谁怕 ”即不怕来。徐行而又吟啸,是加倍写, “何妨”二字透出一点俏皮,更增加挑战色彩。首两句是全篇枢纽,以下词情都是由此生发。“竹杖芒鞋轻胜马” ,写词人竹杖芒鞋,顶风冲雨,从容前行,以“轻胜马”的自我感受,传达出一种搏击风雨、笑傲人生的轻松、喜悦和豪迈之情。 “一蓑烟雨任平生”,此句更进一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有力地强化了作者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怀,披着蓑衣在风雨中过一辈子也处之泰然。反映作者不避风雨,听任自然的生活态度。在

14、风雨中, “同行皆狼狈”,而词人却能“ 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 ,表现了诗人闲适、轻松、自如的心情。1以上数句,表现出旷达超逸的胸襟,充满清旷豪放之气,寄寓着独到的人生感悟,读来使人耳目为之一新,心胸为之舒阔。过片到“山头斜照却相迎”三句,是写雨过天晴的景象。这几句既与上片所写风雨对应,又为下文所发人生感慨作铺垫。结拍“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饱含人生哲理意味的点睛之笔,道出了词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获得的顿悟和启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属寻常,毫无差别,社会人生中的政治风云、荣辱得失又何足挂齿?句中“萧瑟”二字,意谓风雨之声,与上片“穿林打叶声”相应和。 “风雨”二字,一语双关,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风雨,又暗指几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风雨”和人生险途。词人不仅写了简单的路上遇雨,而且写了自己遭遇人生磨难后的人生感悟。总结:现实生活中,就有了心有东坡词,人生无难题。人生再多的风雨,经过东坡的过滤,都变成一片晴空了。苏轼为我们撑起了一把伞,撑出了一片晴朗的天空,愿我们活得像他一样明亮,一样豁达。学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