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诗歌教学的论文古代诗歌教学论文:诗歌教学探析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1976537 上传时间:2017-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诗歌教学的论文古代诗歌教学论文:诗歌教学探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诗歌教学的论文古代诗歌教学论文:诗歌教学探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诗歌教学的论文古代诗歌教学论文:诗歌教学探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诗歌教学的论文古代诗歌教学论文:诗歌教学探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诗歌教学的论文古代诗歌教学论文:诗歌教学探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诗歌教学的论文古代诗歌教学论文:诗歌教学探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诗歌教学的论文古代诗歌教学论文:诗歌教学探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诗歌教学的论文古代诗歌教学论文:诗歌教学探析摘要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诗歌的特点入手,提出诗歌教学的策略:知人论世是前提,品味语言是核心; 解析意象、揣摩意境是重、难点,吟咏诵读是基本途径。 关键词 诗歌教学 吟咏诵读 途径 诗歌是人类的母语,它是一种语言文化最精华的体现,也是最集中体现语言“文学性”的一种样式。通过阅读鉴赏诗歌,可以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修养。所以诗歌教学一直以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因而也理所当然成为当前语文教改和课改的重点之一。 一、诗歌的特点 1.抒情性 西汉毛诗序中指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说明了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就

2、是抒情性。写诗不管是用来绘景、咏物,还是写人、叙事,可以说都是为了抒发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抒情是诗歌的生命和灵魂。 2.凝练性 诗贵精炼。古今中外的诗人几乎都甘愿在语言的锤炼上下苦功夫: 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方干“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 ”;刘秉忠“青云高兴入冥搜,一字非工未肯休”这些文学家都极其注重炼字炼句,求得 语言凝练,以精炼的笔墨展现最丰富的内容。 3.形象性 诗歌虽然也重理趣之妙,但是一般不以严密判断或推理服人,而是注重以形象感人。写愁绪多,多到“白发三千丈”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雪花大,大至“燕山雪花大如席”;写乐声

3、,乃“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言悲伤,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和突出事物特点,使读者获得鲜明的艺术感受。 这些艺术形象往往是与作者的思想感情融注在一起的,即达到客观的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这便形成诗歌的意象。意象是情感的载体,它本身蕴涵着丰富独特的情感信息,如“折柳” 、 “孤帆” 、“长亭”等往往和离愁别恨、相思离别有关,“秋雁” “明月” 、 “飞絮” 、 “断肠”等则和思乡情怀联系在一起。 4.音韵性 诗歌与音乐有着密切的关系。古代的诗大都可以入乐歌唱,不入乐的诗其语言也按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具有和谐上口、铿锵悦耳的音乐美。古典诗歌讲

4、究格律,有“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严格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定,追求诗歌声调变化和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一般来说,五言诗三个音步,七言诗四个音步,构成行与行之间的节奏的匀称,同时读的过程中,停顿长短错落,轻重强弱配合,产生奇妙的音乐美感。现代新诗在格律上不像古典诗歌有严格的规范和要求,但却强调 诗歌的节奏韵律,强调具有音乐一样的旋律美。 二、诗歌教学策略 诗歌以其自身的抒情性、语言凝练性、形象性和音韵性有别于其他文体。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我们须根据诗歌的个性与特质,循其规律,鉴赏和解读诗歌。 1.知人论世是诗歌教学的前提 诗歌是诗人情感宣泄的载体,只有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追随诗人

5、的思想轨迹,领悟作者想要倾吐的心声,从而产生审美共鸣。 孟子万章下曾说:“诵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所谓“知人”,就是要掌握作家的生平、个性和创作风格等。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就可由此及彼地类推诗人的其他作品;所谓“论世”就是要了解作家所处的时代以及作家创作该作品时的社会状况。如此,同时代作家所具有的共性也就容易把握了。 2.品味语言是诗歌教学的核心 诗歌是一种语言的艺术,诗歌的魅力往往就是语言的魅力。因此,诗歌教学必须从语言入手,只有从品味语言开始,我们才能切实感受到诗人的艺术匠心所在。 (1) “诗眼 ”、 “警策” “诗眼”即贯连全篇的字句,诗眼的安设

6、如同“神光所聚”,往往一字点缀而使全诗灵化。 “警策”也称之为“秀句”,它是诗人思想 感情高度浓缩的结晶,能充分显示作品的灵性。 (2) 用典 典故以精炼的文字包含着丰富深刻的思想内容,所以古诗词为达到言约意丰,常使用典故以借古讽今、深化意境或寄托感情。 (3) 词性活用 诗人常常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变化词语的词性,从而使语言更具活力。在中小学语文课本的诗词中不乏此类词语活用。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粪土”,名词用作动词,意为“视万户侯如同粪土”,表现了诗人对万户侯的蔑视之情。 (4) 句法变换 诗歌句法变换主要有诗句成分省略和句式倒装等。成分省略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

7、琴琵琶与羌笛”,依据上句可以发现下句省略了谓语动词“吹拉弹奏” 。句式倒装如杜甫秋兴之八中的诗句“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诗人有意颠倒主谓,通过稻米的富足和桐叶的茂盛来反映开元、天宝之世的承平气象。 (5) 修辞手法 为使诗句更加形象、生动、感人,诗人常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品味语言就必须弄清楚修辞手法所指的具体形象。比喻,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如李白说愁,愁到“白发三千丈”; 对偶最为常见,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明月松间照,清 泉石上流” 。此外还有比拟、借代、反复、呼告、互文、顶真等很多修辞手法,理解诗歌中语言的修辞手法,有助于学生理解诗歌

8、蕴藏的思想内涵。 3.解析意象、揣摩意境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意境与意象一样,也是客观物象和诗人主观思想感情的融合,但意象是组成整体情景的个体,意境则是由若干个意象共同组成的整体情境和氛围。因此要揣摩诗歌的意境须从解析诗歌的意象着手。对诗歌意象的解析要注意分析意象本身的特点,挖掘意象背后的内蕴,要注意把握多个意象之间的联系,体会诗人从中表达的感情。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捕捉意象,再从整体上感知解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4.吟咏诵读是诗歌教学的基本途径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这是新

9、课标对诗歌教学任务的要求,而要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吟咏诵读是必然的教学途径。 吟咏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还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趣味。诗歌教学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咏,把声音的强弱、快慢、高低、轻重以及语调的抑扬顿挫读出来,从而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领会其深远的意境。只有通过吟咏诵读,才能切身体会到诗歌那种直接进入人心的力量,学生才能感受 到李白的豪放飘逸、杜甫的沉郁顿挫、李贺的诡异浓丽、李商隐的残冷清婉。 三、结语 朱光潜在谈读诗与趣味中说:“诗是培养趣味的最好的媒介。能欣赏诗歌的人们不但对于其他种类文学可有真确的了解,而且也决不会觉到人生是干枯的。 ” 总之,诗歌教学要让学生通过知人论世,在吟咏诵读中品味语言、解析意象和揣摩意境,从而获得深刻感悟和审美乐趣,在学习中陶冶情感、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