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181124120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62821 上传时间:2020-01-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1811241209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1811241209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1811241209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1811241209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1811241209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181124120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新乡七中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201811241209(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参考答案1B【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东方文明的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古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由此得出东方文明均发源于大河流域;希腊文明发源于爱琴海,由此得出西方文明的依托于海洋。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2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是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国王,不是埃及的国王,C项内容是错误的,符合题意;古埃及出现的时间大约是公元前3500年,B项是正确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古埃及的文明象征,AD项是正确的,由此可知,ABD 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C。3D【解析】【

2、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是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任国王,他在位时,古巴比伦是最强盛的时期,汉谟拉比不是巴比伦王国的第八任国王,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都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故选D。4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法典规定古巴比伦的自由民都拥有公民权,同时有无公民权的自由民的地位一样高,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伤害同等地位的自由民的眼睛可以不受处罚,ABD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男子欠债时可以将妻子儿女送去抵债不是法典的正确内容,C项解读不正确;故选C。5A【解析】【详解】本

3、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金字塔是非洲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文明的代表作,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错误;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制度了比较严格的等级制度,将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刹帝利等级掌管古代印度的军政大权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错误。A项符合题意;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正确;CD两项不合题意;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于黄河、长江流域,正确。B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6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地理环境呈现环海、多山、多岛屿的特点,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爱琴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和迈锡

4、尼文明;迈锡尼各国后来被多利亚人攻占,迈锡尼文明中断,希腊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 选项ABC与希腊早期文明表述是正确的;而选项D关于希腊早期文明表述有误,因为希腊进入相对落后的荷马时代,不是克里特文明中断,而是迈锡尼文明中断。故选D。7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奴隶主民主政治的最高峰。雅典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公民大会,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广大的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斥在外。图片的场景是讨论国家大事,图片中有妇女在场与雅典民主政治不符,所以这幅图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实际。故D符合题意;主持人发言的站或坐,窗口有人偷窥、

5、开会人员是否摘下头巾都不是题干图片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实际的原因。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认识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广大的奴隶、妇女、外邦人被排斥在外。图片中出现妇女,与雅典民主政治不符。8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38年,罗马还处于共和国时期。国家的决策权掌握在由300名贵族组成的元老院手里,两个权力相等的执政官主持日常政务。公民大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关。故符合当时罗马的国情;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称为十二铜表法。罗马法庭依据十二铜表法对触犯法律的人进行判罚。故符合当时罗马的国情;斯巴达克起义爆发时

6、间是公元前73年,故不符合当时罗马的国情;公元前49年,凯撒控制了元老院,不久,凯撒被谋杀。故不符合当时罗马的国情。由此可知,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紧扣“公元前138年”进行分析,“公元前138年”罗马处于共和国时期,当时元老院是罗马的决策机构,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的法律依据。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和终身独裁官凯撒被人谋杀的发生时间是在公元前138年之后。9D【解析】【详解】“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这是十二铜表法对量刑定罪的具体规定,反映出量刑定罪有了文字依据。故D符合题意;罗马法十分残酷野蛮、遵守法律是罗马人的责任在题干信息中不能体现,故AC不符合题意;重

7、视良好道德的培养与十二铜表法内容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10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万神庙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圆形广场的北部,是罗马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古罗马建筑的代表作。万神庙采用了穹顶覆盖的集中式形制,是罗马穹顶技术的最高代表。万神庙是古代建筑中最为宏大,保存近乎完美的,同时也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之一。故C符合题意;ABD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C。11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大化改新后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西欧土地分封改革后形成了封建等级制,故A不是共同之处;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是日本大化改新内容,与西欧土地分封改革不符。故B不是共同之处;

8、实行有条件的土地分封是西欧土地分封改革的特点,与日本大化改新不符。故C不是共同之处;日本大化改新与西欧土地分封改革都确立了封建制度,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故D是共同之处,符合题意。故选D。12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示意图依次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的分封制和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的分封制和西欧的封建等级制的实行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故D符合题意;确立了神权至上的原则与分封制、种姓制度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西欧的封建等级制不是出现在亚洲,故B不符合题意;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的分封制不是出现在中世纪,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识政治

9、制度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中国的分封制和西欧的封建等级制都是为了维护统治者的统治。13D【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知识可知,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庄园的土地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由领主自己保留,直接经营,称为“直领地”,通常占庄园全部可耕地的1/3到1/2,收入全部归领主所有;剩下的耕地是佃户的“份地”,是佃户的生活来源,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14D【解析】试题分析:考点:15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庄园法庭的成员是领主或他的管家。故A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的处罚方式是罚金。故B描

10、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的法律依据是习惯法或村法。故C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庄园法庭既维护了领主的利益, 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领主的特权,也有利于维护佃户的权益,同时庄园也起着维护庄园公共秩序的作用。故D描述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6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欧时期的大学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他们具有司法特权,大学师生免受地方世俗法官审判,而须按教会法规定由当地主教审理,或由大学法庭独立审理”正是司法特权的体现,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描述的内容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7B【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法国琅城的市民为争取自治权,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的斗争,

11、他们通过城市起义的方式,终于取得了自治权,B项符合题意;利用金钱赎买了自治权,但是主教背信弃义,取消了琅城的自治权,A项不符合题意;CD项不是琅城人民获得自治权的主要方式,由此可知,ACD三项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地点“琅城”,结合课本关于琅城起义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随着城市的发展,阶级冲突日益尖锐,琅城市民争取自治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们通过城市起义的方式取得了自治权,是一次成功获得自治权的事例,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基本功。18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13世纪,西欧的许多城市取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故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西

12、欧的部分城市取得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和设立城市法庭的权利。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城市取得自治的形式是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国王给在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状,既消弱了割据势力,又获得了城市的拥护。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取得自治的城市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的控制。城市贵族一般也是国王的支持者。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19C【解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德意志、法兰西、意大利曾经在查理曼大帝的治下统一过,然而这种统一短暂而脆弱,很快就分裂了,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的国家不是近代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三国的前身,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20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

13、知识可知,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故D符合题意;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在1453年之前已经灭亡。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21(1)汉谟拉比法典。汉谟拉比。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3)查士丁尼法典。目的: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4)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私有财产、统治秩序、统治意志的体现。(类似亦可)【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盗窃王宫或神庙财产的人,必须处死。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者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耳朵就要被割掉

14、”可知,出自汉谟拉比法典。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命人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依据材料二“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可知该法律是十二铜表法。结合课本所学,公元前454年,罗马元老院被迫承认公民大会制定法典的决议,设置法典编纂委员10人,并派人赴希腊考察法制,至公元前451年制定法律十表,第二年又补充二表。这就是著名的十二表法。因各表系由青铜铸成,故习惯上称作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

15、法学的渊源。(3)依据材料三“查士丁尼认为旧有法典过于庞杂,必须整理完善,才能成为臣民永久恪守的行为规范。后世以他的名字命名这部法典,他当之无愧。”由此可知这部法典是查士丁尼法典;依据课本所学,527年,查士丁尼继任为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他组建了一个法典编纂委员会编订法典,因而这部法典后世以查士丁尼为名,被称为查士丁尼法典。(4)依据前面的材料,材料一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材料二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稳定了局势,维护了统治;材料三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查士丁尼组织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由此得出:这些法典都是维护统治阶级私有财产、统治秩序、统治意志的体现。【点睛】(1)问材料一中文字“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的利益,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处以割耳之刑。”是解题的关键,由此可判断出汉谟拉比法典,问题可解;(2)问材料二“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颁布了成文法”是解题的关键,据所学,公元前454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成文法,确定法律后答出十二铜表法的地位即可;(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