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严 父慈母”

上传人:1522****302 文档编号:119740283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看“严 父慈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看“严 父慈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看“严 父慈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看“严 父慈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看“严父慈母” 为人父母,实为不易。我起初对“严父慈母”式的家教颇不以为然,要求严了,态度硬了,则父子之间会产生“远”和“怨”,“远”则产生隔阂,变得陌生;“怨”则心怀不满,产生抵触。而妻子对*的教育则多偏溺爱,易滋生娇生惯养,所谓“慈母多败儿”。后来,经过不断地反思改进,对“严父慈母”的家教有了新的理解和做法。 一、严松适宜 一味地严要求,虽然目的和出发点是好的,但给人以尖酸刻薄的感觉,让人受不了,正

2、像琴弦调得太紧,容易折断一样,何况教育的对象是心智未熟的*;相反过松的要求和教育,使人容易走向放逸和懒惰,因为人的天性就是不愿受约束,放纵自己。没有一定的约束和要求,或过于宽松,任其发展,则多不成人,正像琴弦调得太松不能弹奏成曲一样。所以,父母对*的教育要松严适宜,掌握一定的度,该严则严,该松则松,松严要看*自身的承受能力而定。有的*适合严一点,有的*适当松一点。对于同一个*的不同事情松严也不一样。总之,要松严适宜,灵活运用,不能死板,“运用之妙,在乎一心”。 二、 父母同心 经过一番反思,我对“严父慈母”有了进一步的理解。那就是:“

3、严父慈母”的表现形式不同,但他的原则和本质没变,更不是,父母双方对*要求相反,背道而驰。这样的教育一定不错,“二人同心,其力断金”。 现代心理研究学表明,父母对*教育不一致,要求相反的家庭,*心理多不健全,走向社会多不适应。 所以说“严父慈母”正是那种恩威并举,刚柔相济,阴阳互补的教育,而他的教育原则和目的并不矛盾,这样教育出来的*,既有父亲的阳刚之气,又有母亲的阴柔慈爱之美,才是人格健全的。 调查统计表现,单亲家庭的*心理多不健康,行为多有偏激,正是“严父慈母”式教育成功的反证。或缺少父亲的管教,或缺少母亲的关爱。所以说,父母双全,家庭团圆和睦,是一个人多大的幸福,人要懂得珍惜,懂得感恩。 三、 有所敬畏 研究表明,天不怕,地不怕,藐视天理,不遵纪守法的人,大多是心理不健康的人,易作奸犯科,事业多不成功。 所以,我们要教育*要有所敬畏,或敬畏父母,或敬畏师长,或敬畏圣贤,或敬畏信仰,或敬畏法律。 总而言之,你要让*有所敬畏,他(她)就不会放纵自己,胡作非为,学业、事业和人生就能成功。也就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