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套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及防治办法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39666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质量管理套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及防治办法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质量管理套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及防治办法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质量管理套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及防治办法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质量管理套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及防治办法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质量管理套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及防治办法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质量管理套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及防治办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质量管理套表)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缺陷及防治办法(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体结构工程常见问题及验收注意事项编制依据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0-2013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模板工程 模板工程安装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也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模板安装必须熟读图纸,掌握结构特点,编制对应的有针对性的施工方案。针对常见问题要有足够的预防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交底。以下结合实际施工管理中发现的常见模板安装缺陷和预防措施办法和重点验收部位进行分析:规范要求 模板验收重点 (模板安装部分)a 、使用的材料必须符合要求。b 、拉结的螺杆必须牢固,数量符合要求。c 、有高低模板、挂板必须进行加固,检查其位置和垂直度和

2、平整度。d 、模板的平直度、截面尺寸、垂直度必须符合要求。e 、不同标号的混凝土交接处,及梁板有高低跨处、后浇带处必须用钢丝网分开。f 、梁板跨度大于4米的中间起拱,严禁出现两边拱中间沉的情况。g 、注意相邻板的标高,避免同一梁板底高低不一。h 、预留洞尺寸必须方正,严禁出现歪斜洞口。i 、模板在同一轴线上必须拉通线校正,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外墙必须挂线校正。j 、模板的接缝必须严密,模板脱模剂涂刷均匀。墙板后浇带、楼梯施工缝留设的位置必须准确规范。k 、模板施工完支模的锯末、木块等必须清理干净,其他杂物清理出作业面。l 、支撑系统必须牢固、墙体对拉螺栓分布均匀,加固方法得当。m 、剪力墙、住下口

3、50-100mm处,预留洞口周边必须焊定位筋,防止模板位移,内有支撑控制界面准确。n 、洞口阴阳角处的水平管固定必须有两个以上固定扣件固定,避免单个扣件单点固定而造成混凝土浇筑中截面尺寸变形。(模板拆除部分)o 、侧面末班拆除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一般12小时后。p 、承重模板必须符合GB 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q 、已拆除的构件应在其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可完全计算荷载,施工中严禁集中堆放建筑材料。当施工荷载超过其承受荷载时应增加;临时支撑。r 、模板拆除时一般先非承重后承重,先侧板在底板。先拆非承重后承重,自上而下的原则。S 、严

4、禁用大锤和撬杠硬砸硬撬。施工人员应站在安全处以免发生事故。拆下的的模板配件严禁抛扔,应有专人接应传递。T 、拆除竖直模板应自上而下进行;拆除跨度大的梁下柱时应从跨中开始,分别拆向两端。常见梁板加固细部做法模板安装缺陷和预防措施办法1、 模板标高出现偏差模板安装完成后发现结构板标高、预留洞口、预埋件标高等出现与图纸不相符的情况。产生原因: a、标高控制点偏少或者控制网不闭合。 b 、标高控制线由于转侧次数过多,误差累计超过规范要求。c 、预留洞口及预埋件固定不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产生位移。预防措施: a、每层都要设置足够多的标高控制点,以满足施工需要。b、每块模板顶部都要设置标高标记,根据标记严

5、格控制构件标高,确保施工质量。c 、预埋件严格按照图纸预留,可采用焊接等固定牢靠,混凝土浇筑时避开预埋件下料。2、 模板轴线偏差拆模后发现墙柱梁位置与施工图不符,发生位移。产生原因: a 、楼层测量放线时误差较大。b 、模板顶部根部无限位措施,构件位移。 c 、支模未拉水平、竖向通线。 d 、模板未设置水平拉杆或水平拉杆间距过大。 e 、模板浇筑未均匀下料,局部一次下料过多模板侧压力过大挤偏模板。 预防措施:a 、模板顶部及底部必须有可靠的限位措施,重点根据底部控制线控制模板位置,并确保模板垂直度符合要求。b 、模板体系之间连成整体,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牢固、稳定。c 、模板支撑时应拉水平和竖向通

6、线,吊总垂直控制线。应重点控制通梁、排柱、外墙大角、楼梯间、电梯井等。d 、混凝土浇筑时均匀下料,浇筑高度应符合规范要求。3、 模板拼缝不严密:模板拼缝不严密混凝土浇筑漏浆,出现蜂窝麻面,露筋、孔洞等。产生原因:a 、模板加工粗糙,裁切模板不顺直。b 、模板周转次数太多破损严重。c 、梁柱节点尺寸不准确、错位。d 、模板变形后未处理直接使用。 预防措施:a、认真像施工人员较低,提高人员质量意识,认真制作模板和拼缝。b 、模板之间拼缝采取加双黏胶,过宽的加小木条确保拼缝严密。c 、梁柱交接部位支撑要可靠,发生错位及时在下道工序施工前处理。d 、变形的模板应修理后再使用。3、 模板变形拆模后发现混

7、凝土构件出现鼓凸、缩颈、翘曲等。产生原因:a 、模板设计不合理,支撑、面板间距过大,模板刚度过大。b 、模板未设置对拉螺栓,或者对拉螺栓拉力不够、构件内部未支撑拉杆将构件尺寸拉小。c 、竖向支撑地基沉降。d 、门窗之间的对撑不牢固,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模板变形。预防措施:模板支撑体系必须有足够的承载力,确保能够承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冲击力及施工荷载;模板支撑及底部的垫木间距必须符合模板设计要求,确保支撑体系可靠;当梁、板跨度大于4米时中间必须起拱,设计无要求是宜控制在千分之一到千分之三。4、 其他a 、模板拆除后应先清理干净模板表面的残浆,在刷涂脱模机,脱模机严禁采用废机油防治为污染钢筋。b 、模

8、板支撑系统应根据结构类型及模板类型采用适合的支撑系统,模板支撑系统应进行必要的演算和复核,确保支撑系统稳定不变形。混凝土工程随着新材料、新工艺以及新技术的出现,对于混凝土工程外观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工程已将混凝土外观质量作为质量评定的重要指标。同时越来越多的工程毛墙毛地交房,混凝土感官直接影响到业主对房屋质量的感受的看法。以下结合实际施工管理中发现的常见混凝土质量缺陷和处理办法进行分析1、 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 孔洞 露筋:产生原因:以上问题除商品混凝土本身的问题以外施工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a 、墙柱过高或者布料机下料过高,混凝土未分层下料造成石子砂浆离析;模板拼缝不严密或墙柱底部模板下缝隙

9、未封堵,造成水泥浆流失,大量石子聚集形成蜂窝。b 、混凝土浇筑前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等。c、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预埋件处,混凝土下料被搁住;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等造成孔洞。 d、楼板梯板底筋和梁底筋未垫垫块、墙柱侧向未垫垫块或垫块未有效作用。板面筋由于安装预埋管或主次梁交接等原因上部保护层过小,出现“排骨状”;钢筋保护层垫块不符合要求等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形成露筋或者保护层太小。结

10、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主筋外露。采取措施及重点验收部位:以上问题验收过程中应重点检查模板接茬拼缝等,可以采取板与板拼接的地方加双面胶;墙柱底部尽量减少模板与楼面之间的缝隙,确不能避免的应用高标号砂浆封堵严实,确保浇筑过程中不漏水泥浆;同时针对过高的墙柱和采取加导管及分层分段下料,降低混凝土入模的高度,避免混凝土离析产生的蜂窝等缺陷。针对露筋孔洞的问题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控制钢筋主筋的间距25mm,个别相互重叠的梁直锚筋可以采取弯锚增加混凝土下料空间;板底垫块要合理控制数量,单块板四角必须垫到位,垫块至少保证1M2一块,并且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11、,重点应注意检查楼梯板、空调板、飘窗板及上层施工放线后发现有钢筋位移的墙柱等,确保施工质量。2、 涨模、构件几何尺寸偏差 产生原因:a、 模板支撑加固不规范,承载力、稳定性不足等。b、 构件几何尺寸偏差主要体现在梁、柱、墙等内支撑不规范,加固引起的尺寸偏小不符合图纸设计要求等。采取措施及重点验收部位:模板支撑必须有可靠的刚度和稳定性,梁柱及墙板的加固锁紧必须是钢管和工字钢等的刚性连接,不得用方木等软性材料进行连接和支撑,方木及支撑的数量和规格必须符合相关规范要求。梁、柱、墙等内支撑必须有足够刚度,长度必须与构件几何尺寸相匹配。3、 夹渣产生原因:a、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杂物未及时清理或清理不到位

12、。b、施工缝、后浇带处理不规范,封堵拆除不及时造成混凝土内遗留杂物等。c、梁板、柱混凝土不同标号,分开浇筑抛洒在板上的混凝土未振捣,也为及时清理,造成局部板面混凝土松散、梁柱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形成松散混凝土夹层等。采取措施及重点验收部位:施工缝的封堵必须符合要求,重点应注意此处钢筋位置及间距,同时避免封堵不严密混凝土流入未浇筑的模板内造成施工困难。表面抛洒的混凝土应及时清理,已初凝的混凝土表面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对松散的混凝土和石子进行清理,并浇筑一层5-10cm厚同标号的水泥砂浆以利于不同时间浇筑混凝土之间的粘接。4、 裂缝 产生原因: a、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未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混凝土内温度,

13、收缩引起裂缝。 b、混凝土浇筑完成后未按要求及时养护,表面收缩变形产生裂纹。 c、混凝土浇筑完成过早上人,楼层物料集中堆放新浇筑混凝土楼面局部荷载过大造成板面裂缝,影响混凝土强度。 采取措施及重点验收部位: 针对混凝土收缩产生的裂缝应根据温度变化通知商品混凝土商家调整水灰比、添加外加剂、降低混凝土内温度等避免裂缝产生。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强度达10MPa以上方可堆放重物,并不得集中堆放。 钢筋工程钢筋工程是混凝土工程的骨架,钢筋工程的好坏是主体结构安全、稳定的基础,所以钢筋工程至关重要。下面针对钢筋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和验收重点进行分析。 针对钢筋工程常见问题除以上图例外还应注意以

14、下验收重点和部位: 钢筋的配料: a 、未详细识图个别梁原位标注遗漏,对101系列图集理解偏差导致下料错误。 b 、为考虑图纸设计的抗震等级和混凝土强度,个别钢筋锚固不够。c 、钢筋弯钩加工时角度不符合应用范围和钢筋级别的规范要求。钢筋安装: d 、钢筋漏绑,此问题大部分出现在梁柱节点核心部位的梁柱上;梁侧面的抗扭及抗震钢筋;梁底部靠近支座处1/3处;板上部加强筋;板洞口加筋等。 e 、钢筋下料准确但使用错误,此问题容易出现在板上部加强钢筋长度用错,梁支座处加筋及一排和二排钢筋长度用错;柱钢筋变截面连接错误。 f 、绑扎不规范,此问题施工中容易出现梁底部和两侧保护层不符合要求;主筋间距过于集中;箍筋绑扎未设置皮树干间距不均匀;梁主筋绑扎未考虑两边约束情况,导致一遍锚固长,一遍短不符合图集要求;梁上部钢筋二排未采取措施直接掉在梁内; 多根钢筋绑扎末端未对其等。 钢筋连接 施工常用钢筋连接包括电渣压力焊、闪光对焊、机械连接等。 g 、梁钢筋连接未充分考虑接头位置和接头百分率的要求。 h 、柱竖向电渣压力焊钢筋不对勒,焊包不饱满、出现偏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