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39993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3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西校区)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2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关于离骚写作年代问题,宋代以前基本是清楚的。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报任少卿书均明确记载: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刘向新序更是明确指出:“屈原为楚东使于齐,以结强党。秦国患之,使张仪之楚,货楚贵臣上官大夫,内赂夫人郑袖,共谮屈原。屈原遂放于外,乃作离骚。”也就是说,屈原离骚是在怀王十六年被放逐后所作。可以说,这是宋代以前楚辞学界的普遍看法。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继承

2、了太史公和刘向的看法,认为离骚的内容是屈原“言己放逐离别,中心愁思”,而朱熹楚辞集注则提出离骚并非屈原“逐”后所作而是“疏”后所作。尽管朱熹提出的实际是个伪命题,因为与司马迁同时代的孔安国曾经明确指出,在先秦时代,“疏”是“放”的一种形式;但是,由于朱熹肇端发疑,明人汪瑗、清人蒋骥等骚学名家相继对此加以发挥,以致其后在离骚写作年代问题上的歧见更显纷纭。离骚写作年代竟然成了一个大难题,严重影响着楚辞研究的深入。不过,经过近几十年的激烈争辩,问题越来越清楚,即屈原于怀王十六年放逐后作离骚这个观点应该是最符合历史记载的。有些学者曾经借口“文本为重”,提出过一些质疑,如作品中的“江南地名”“叹老心情”

3、等,但早在20世纪,汤炳正等骚学名家均已对这些质疑一一反驳。而且,恰恰是离骚的文本有力地证明,离骚作于怀王时期。离骚中明明白白写道:“初既与余成言兮,后悔遁而有他。余既不难夫离别兮,伤灵修之数化。”屈原列传等史料证明,对屈原“数化”,即时而信任,时而猜疑的,是怀王,而非顷襄王。因为顷襄王一直没有重用屈原,根本不存在“数化”的问题。屈原是在楚怀王十六年作的离骚,而且,我们可以进一步认为,这个写作时间是在秋天。清人李渔闲情偶记有云:“善咏物者,妙在即景生情。”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离骚通篇未言“冬”。言“春”者仅有两处,曰“溘吾游此春宫”“春与秋其代序”。“春宫”是建筑名词,“春与秋”泛指时间。言“

4、夏”者亦只有两处,而两处的“夏”均指朝代名。但是,离骚实实在在地写到了秋天的景物:“纫秋兰以为佩。”“夕餐秋菊之落英。”这两处之“秋”,确实是指季节。从情理上讲,屈原不可能在其他季节来讲“纫秋兰”或“餐秋菊”,因此,只能理解为“即景生情”。礼记月令载云:孟秋之月,“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赢”;仲秋之月,“乃命有司,申严百刑”,等等。这些记载均证明,古代判决罪犯一般都在秋天。“屈原放逐之“放逐”,据尚书所载,是所谓“宥五刑”的一种手段,其判决时间当然也在“仲秋”。离骚作于被判放逐之际,因此创作时间也自然是在秋天。(节选自周秉高写作年代新探)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

5、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离骚创作于屈原被放逐之后,这是宋代之前人们一致的观点,在当时并不存在争议。B. 朱熹对“逐”“疏”的含义缺乏了解使离骚的写作年代误判,直接导致楚辞研究难以深入进行。C. 离骚的写作年代在近代众说纷纭,但其作品于怀王十六年屈原被放逐之后是最符合历史记载的。D. 探究离骚的写作年代,不能只以文本为依据,一些学者从作品中“江南地名”等出发,就犯了错误。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论题,基本按照历史先后顺序论证了离骚写于屈原放逐之后。B. 文中列举汪瑗、蒋骥等对离骚写作年代的错误认识,意在告诫人们对名家也应存疑。C.

6、 文中列举的例子、引用的典籍,既增强了可信度和说服力,又与论述的对象紧密相关。D. 在论述完离骚作于屈原放逐之后,文章进一步论证了离骚写于秋天,行文思路清晰。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司马迁、刘向、王逸虽然生活年代不用,但都认为离骚是在楚怀王年间屈原被放逐后所作的。B. 屈原列传等文献明确记载屈原时而被信任,时而遭猜疑是在楚怀王时期,这与离骚文本相印证。C. 即景生情是古代咏物诗常用的手法,离骚虽出现春、夏、秋、冬四字,但真正写到的季节只有秋季。D. 由礼记月令可知古代一般在秋天判决罪犯,而“放逐”属于“宥五刑”之一,因此离骚当作于秋天。【答案】1. C 2. B

7、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A项,文中说“这是宋代以前楚辞学界的普遍看法”,选项说成了“人们”,扩大了范围。B项,“直接导致”说法有误,原文说朱熹只是“肇端发疑”,而“明人汪璦、清人蒋等”对此加以发挥则起到推波助的作用,所以不能说是“直接导致”。D项,“不能只以文本为依据”错误,前后逻辑关系有误。文中说”恰恰是离骚的文本有力地证明,离骚作于怀王时期”。故选C。点睛:解答此类题

8、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

9、,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B项,“意在告诫人们对名家也应存疑”分析有误,结合“由于朱熹肇端发疑,明人汪瑗、清人蒋骥等骚学名家相继对此加以发挥,以致其后在离骚写作年代问题上的歧见更显纷纭。离骚写作年代竟然成了一个大难题,严重影响着楚辞研究的深入”分析,文章举明人汪瑗、清人蒋骥的例子,是为了论证离骚写作年代竟成了一个大难题。故选B。【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

10、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C项,“离骚虽出现春、夏、秋、冬四字”错误。结合“一年四季,春、夏、秋、冬。离骚通篇未言冬”分析,没有说“离骚虽出现春、夏、秋、冬四字”。故选C。(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绿地陈忠实春天里一个平平常常的星期六下午,河口公社党委副书记侯志峰骑着自行车回到家里。“回来了,侯书记。”踏进里屋,一位陌生的老年农民笨拙地从椅子上站起,殷切地和他打招呼。肯定是求他办事,好多人求他办事,不去公社机关,专等周日赶到家里来,弄得他不得安宁。“有啥事?”他问,想尽快打发他走。来人

11、开始诉说:他的儿子在本大队小学当民办教师,有四五年教龄了,支部书记现在正串通校长,要把他的儿子解雇,再把自己的女儿填补进去。这是可能的。干部利用职权,搞些乱七八糟的事,在他们公社的几十个大队里,时有发生。他干脆地回答说:“你说的要是属实,我负责解决。下周上班后,我了解一下再说。”“您歇息。”来人站起告辞了,“您在公社辛苦”他解开自己的黄帆布袋的结绳,把一盒点心放在桌子上。“甭弄这号事!”侯志峰死死抓住他的手,要把点心盒塞进帆布袋里去,“这算做啥?”“留就留下。”妻子秀绒说,“又不是外人!”侯志峰松了手,羞得把脸转到一边去。送走客人,两口回到屋里,几乎同时愣住了:娃子一手拿着点心,一手攥着一把十

12、元票子“给我。”秀绒从儿子手里抓过钱,脸色变了。“多少?”侯志峰问。“一百。”秀绒答。“给我。”“做啥?”“还给人家嘛!”“追得上?”秀绒说,她把钱装进内衣口袋,转身出门的时候,回过头来,“我去借驾车,赶天黑给猪圈拉两车土。你在屋歇着。”他惶惶不安。这件意料不到的事,破坏了他回到家中的愉快情绪。他在屋里打转转,坐不住也躺不稳,他想到土壕里去,和妻子秀绒把话说透。“秀绒,那个钱咱们不能收。”“我是党员,大小算个干部,不能往自个儿脸上抹黑。又是在本地工作”“哼!”秀绒转过身,手拄镢把,讥诮地说,“咱村玉玲的阿公,在百货公司当经理,一米料子三毛钱,还不跟白拿一样。仙惠男人在县上工作,拉了一车木头,只

13、花了一顿饭钱”“各人是各人的事嘛!”他给女人解释,“钱呢?应该还给人家。”“迟了!”秀绒早有准备似地,“我交给出纳了。”“你”他急了,瞪起眼。“欠队里的粮款,赶收麦交不齐,不给分口粮。”秀绒揶揄说,“我跟娃娃要吃粮,你挣三十九块五,好多的钱呀!你革命,你清官,你红脸忠臣你羞你先人!”“你”侯志峰气得脸色煞白,把镢往地上一扎,嘴唇哆嗦,说不出话来。窝窝囊囊地过完了星期天,周一清早,侯志峰出了家门,上班去了。他发觉,他的精神处于一种难以控制的敏感状态中。大清早,两个农民,撕扯着走到他的门口,其中一个满脸血污。问问原由,不过是分粮中有五斤差错。五斤小麦,值不到一块钱,打得头破血流。一百块钱能买多少小

14、麦呢?随手翻阅的卷宗里有一份通报,地处秦岭山区的一位副社长,参与了盗伐森林的活动,给开除党籍了。侯志峰坐不住了,急急赶到汪水寨村口。他打问出来,民办教师的父亲叫汪生俊。侯志峰找到了他。“你所反映的问题,我负责去调查解决。”“这个钱,”侯志峰从内衣口袋掏出十张十元票,放到桌子上,这是他刚刚借来的。“这唉!”汪生俊慌忙抓起钱,又塞回他的手里,连他的手一齐抓紧不放,“你这人”“放开手!”侯志峰生气了,恼怒了。汪生俊的手松了,起先是愣神,后是吃惊,随之就尴尬绝望了。“我走了。”侯志峰站起身。他扬起头,走出汪水寨的村巷。高原上的初夏时节,梯田里卷迭着一层层绿浪,点缀着几株桃树和杏树,墨绿色的帐篷,落日前

15、的一瞬,正呈现出一派绚烂的色彩。他踏着自行车,朝中心小学的方向驰去。实在料想不到,汪生俊本人就是大队支书的近门哥哥,他的儿子进学校当民办教师凭借的就是支书哥哥的权力,他的儿子不仅没有特长,一二年级学生也组织不到一起侯志峰忽然记起中学时期一位班主任的话来,“我愿你们,从年轻的时候,就注意培养自己心灵中的一块绿地”培养和保持心灵中的这一块绿地,真是不容易呢!有多少诱惑企图污染它啊!他从草地上站起,拍拍屁股上的草屑,推动车子,晚霞愈加灿烂了。 (有删改)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还钱时,面对侯志峰的“恼怒”,汪生俊有一系列神态和心理变化。“尴尬”是因为谎言将被识破,“绝望”是因为儿子的事将化为泡影。B. 小说中的妻子是个觉悟不高的人。一句“追得上?”便把钱装进内衣口袋,随即又说要借车拉土,可见她根本不想真正去追人还钱。C. 本文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塑造人物形象,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文中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描写,使侯志峰形象跃然纸上。D. 小说围绕一百元钱展开故事情节,主要是借王生俊批判社会上一些干部贪婪受贿、滥用职权的不正之风。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