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201911080183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39270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2.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20191108018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20191108018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20191108018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20191108018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20191108018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20191108018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_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20191108018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阜新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考试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Na23 N14 Cl35.5 S32 Mg24 Fe56 C12 Al27 Zn65 Cu64 Ag108 Ba137 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3分,共60分)1.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2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物质XYZ初始浓度/(molL-1)0.10.20平衡浓度/(molL-1)0.050.050.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

2、化率为50%B.反应可表示为X(g)+3Y(g)2Z(g),其平衡常数为1600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D.改变温度可以改变此反应的平衡常数3.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A(g)+B(g)C(g),若反应物A的浓度从2mol/L降到0.8mol/L需20s,那么反应物A的浓度由0.8mol/L降到0.2mol/L所需的反应时间( )A.等于10sB.大于10sC.小于10sD.无法判断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因为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B.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增大,非自发反应的熵一定减小C.常温下,反应C(s)+CO2(g)2CO(g)不能

3、自发进行, 则该反应的0D.反应2Mg(s)+CO2(g) C(s)+2MgO(s)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05.将4molSO2和2molO2放入4L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g)+O2(g) 2SO3(g),测得平衡时SO3的浓度为0.5mol/L,则此条件下的平衡常数K为( )A.4 B.0.25 C.0.4 D.0.26.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变为0.3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A.x+yz B.平衡

4、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物质B的转化率降低了 D.物质C的体积分数增大了7.在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并且溶液为无色透明的离子组是( )A.Ca2+、Na+、NO3-、CO32- B.Fe3+、Ca2+、Na+、NO3- C. K+、Cl-、HCO3-、NO3- D.Mg2+、Cl-、NH4+、SO42-8.对可逆反应2A(s)+3B(g)C(g)+2D(g)Hv逆加入催化剂,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A.B.C.D.9.在密闭容器中充入4mol X,在一定的温度下4X(g) 3Y (g) + Z (g),达到平衡时,有30%的X发生分解,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是( )A3.4molB4molC2.8

5、molD1.2mol10.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中,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铁片,改用铁粉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稀硫酸,改用98%浓硫酸11.在25、101KPa时,1gCH4燃烧生成CO2和液态H2O放出55.6KJ的热量,则生成2molCO2时的反应热为( )A.+55.6KJ/mol B.+889.6KJ/mol C.-1799.2KJ/mol D.+1799.2KJ/mol 12.实验室中某些气体的制取、收集及尾气处理装置如图所示(省略夹持、加热和净化装置)。仅用此装置和表中提供的物质完成相关实验,最合理的选项是()选项a中的物质

6、b中的物质c中收集的气体d中的物质A浓硝酸CuNO2NaOH溶液B浓氨水CaONH3H2OC稀硝酸CuNOH2OD浓硫酸CuSO2饱和NaHSO3溶液13.已知:(NH4)2CO3(s) NH4HCO3(s)+NH3(g)H= +74.9KJ/mo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熵变小于0,焓变大于0B.该反应是吸热反应,因此一定不能自发进行C.碳酸盐分解反应中熵增加,因此任何条件下所有碳酸盐分解一定自发进行D.判断反应能否自发进行需要根据H与S综合考虑c(CO2)c(H2)c(CO)c(H2O)14.高温下,某反应达平衡,平衡常数K= 。恒容时,温度升高,H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

7、的是( )A.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 H2浓度一定减小C.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15.相同温度下,根据三种酸的电离常数,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酸HXHYHZ电离常数K/(molL-1)910791061102A.三种酸的强弱关系:HXHYHZB.反应HZ+Y- HY+Z-能够发生C.相同温度下,0.1molL-1的NaX、NaY、NaZ溶液,NaZ溶液碱性最强D.相同温度下,1molL-1 HX溶液的电离常数大于0.1mol/L HX溶液的电离常数16.在氨水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 NH4+ +OH-,下列情况能引起电离平衡向正向移动

8、( )加NH4Cl固体 加NaOH溶液通HCl加CH3COOH溶液加水 加压A.B.C.D.17.O2和O3是氧元素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4Al(s)+3O2(g) 2Al2O3(s) H14Al(s)+2O3(g) 2Al2O3(s) H23O2(g) 2O3(g) H3则关系式正确的是( )A. H1-H2=H3 B.H1+H2=H3C.H2-H1=H3 D.H1+H2+H3=018.类推的思想方式在化学学习与研究中经常被采用,但类推出的结论是否正确最终要经过实验的验证。以下类推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A. SO2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酸性KMnO4溶液

9、褪色B. 盐酸与Mg反应生成氢气,故HNO3与Mg反应也生成氢气C.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CO2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D.常温下浓H2SO4能使Fe和Al钝化,故常温下浓HNO3也能使Fe和Al钝化19.黑火药是硫黄粉、硝石、木炭粉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古文献本草经集注记载了区分硝石(KNO3)和朴消(Na2SO4)的方法:“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A.“紫青烟”主要是指钾元素的焰色反应B.“朴消”在灼烧时火焰没有颜色C.“硝石”在黑火药中起氧化剂的作用D.“朴消”不能替代“硝石”制黑火药20.短周期元素X、Y、Z、W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已知Y、

10、W的原子序数之和是Z的3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YZXWA.原子半径:XYZ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YW D.Z、W均可与Mg形成离子化合物二、简答题(共40分)21. (8分)红磷P(s)和Cl2(g)发生反应生成PCl3(g)和PCl5(g).反应过程和能量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的H表示生成1mol产物的数据).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P和Cl2反应生成PCl3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3)P和Cl2分两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3=_,P和Cl2一步反应生成1molPCl5的H4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1、.(4)PCl5与足量水充分反应,最终生成一种强酸和一种弱酸,其化学方程式是:_。时间/s012345n(NO)/mol0.0200.0100.0080.0070.0070.00722.(10分)在2L密闭容器内,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1).写出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_。已知:,则该反应是_热反应(填“吸”或“放”)。(2).下图中表示的变化的曲线是_。用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O2)=_。(3) .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A. 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C. D.容器内密度保持不变(4) .能使该反应的

12、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A.及时分离出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增大的浓度 D.选择高效催化剂23.(12分)目前工业上可利用CO或CO2来生产燃料甲醇,某研究小组对下列有关甲醇制取的三条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探究。已知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1、K2、K3)如图示:化学反应焓变平衡常数温度5007008002H2(g)+CO(g)CH3OH(g)K12.50.340.15H2(g)+CO2(g)H2O(g)+CO(g)K21.01.702.52CO2(g)+3H2(g)CH3OH(g)+H2O(g)K3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反应(1)与(2)可推导出K1、K2与K3之间的关系,则K3=_(用K1、K2表示),根据反应(3)判断S_0(填“”、“=”或“”),在_(填“较高”或“较低”)温度下有利于该反应自发进行.(2) 要使反应(3)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逆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