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2019112903121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738281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201911290312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201911290312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201911290312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201911290312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201911290312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20191129031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9_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理20191129031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理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76分)和第卷(非选择题24分)两部分,试卷共6页,共二大题,39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总分100分。试卷(选择题 共7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2B铅笔把答案涂在答题卡内)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私学发展,涌现出大量人才 B.诸侯争斗激烈,各种治国观点层出不穷C.阶级阶层间关系复杂,矛盾众多 D.社会处在划时代的重大变革时期2.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阐述错

2、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产生了我国的早期儒学 B.汉武帝时期儒家学说开始定于一尊C.两宋时期产生的理学实现了儒学的更新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们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背叛者3.最早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观点的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4.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 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 D.“大一统”的思想5.北宋时对理学的形成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两位思想家是: A.韩愈和柳宗元 B.程颢和程颐 C.朱熹和王阳明 D.周敦颐和张载6.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

3、天下之大害”。以下的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和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7.一个书生携带了四书章句集注、五经正义等一大箱书籍上京赶考,这种情景最早出现在哪个朝代 A.西汉 B.隋唐 C.北宋 D.南宋8.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 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B.资本主义的萌芽C.工业革命的开始 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9.孔子与苏格拉底相似之处有:生活的时代相似 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 都重视道德教育 理论都散见于他们学生的著作中 A. B. C. D.10.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

4、哲学的创造者”,是“智慧”的化身。这主要是指他A.首先对客观世界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自由,反对迷信C.把讨论的重点由自然转移到社会 D.开始了对人自己的哲学认识11.下列对文艺复兴实质的说法,不恰当的是 A.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古典文化的复兴 B.是早期资产阶级的价值观念C.是资产阶级的思想和文化运动 D.预示着新社会到来的曙光12.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迷信,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13.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打击了西欧的

5、封建势力,打击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 对后来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A. B. C. D.14.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西欧国家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呼唤 D.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15.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其根本保障是 A.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B.封建皇权的专制统治C.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 D.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16.我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对以后世界市场的开辟作用最大的是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C.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 D.造纸术的传播推广17.对先

6、秦时期诗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诗经与楚辞的出现是这一时期诗歌发展的主要成就B.诗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总集C.诗经和楚辞的文学风格是一样的D.诗歌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的18.把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创作推向高峰的是 A三国演义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儒林外史19.下列关于汉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是至今仅存的方块表意字 B.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图画C.商代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D.汉字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20.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 A、亚里士多德 B哥白尼 C伽利略 D牛顿21.下列人物曾经对量子力学的建立作出贡献的是牛顿 普朗克 爱因斯坦 玻尔A. B. C. D.

7、22.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是 A.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B.提出了变异概念C.摧毁了教会的神学体系 D.使人类思想认识发生了飞跃2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了社会各方面的巨大变化。其中最直接的变化是 A.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B.确立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C.世界联系密切,成为一个整体 D.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24.下列人们的日常生活现象源于互联网的是 乘火车外出旅行 开着汽车去郊游 网上炒股 网上购物A. B. C. D.25.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

8、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26.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西装。”这一评论指的是A.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贽笔下的孔子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27.资产阶级维新思想是早期维新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里的“进一步”是指 提出了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 要求进行政治领域的变革 维新思想发展成为政治运动 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口号 A. B. C. D.28.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这表明陈独秀 反对儒家传统道德 追求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完全否定儒家思想 代表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文化 A

9、. B. C. D.29.“西学东渐”过程中出现的在中国产生较大影响的各种思潮的先后顺序是 民主与科学 中体西用 君主立宪 马克思主义A. B. C. D.30“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儒家民本思想重新得到认同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31.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秀清),却被孙文的几个口号

10、叫垮了,何哉?主题使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你认为文中的“主题”应该是 A.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重建汉族政权 B.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C.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使之与民族资产阶级一起革命32.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C.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平均地权的内容D.是在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33.中华民国国歌唱道“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这里所说的“吾

11、党所宗”的核心是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建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4.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下列选项中思想与社会实践活动对应有误的是:A.董仲舒新儒学汉代大一统 B.新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C.启蒙思想美国1787年宪法 D.毛泽东思想“大跃进”运动35签订,不仅打破了大清帝国的天朝体制,而且还开启了近代不平等的条约制度。文前省略的是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36一般来说,思想启蒙总是发生在社会变革之前。而新文化运动却带有对辛亥革命“补课”的性质,这是因为当时A.社会尚有复辟帝制的潮流 B.大批留学归国的知识分子不满现状C.民主共和政治制度仍未建立 D.传统旧思想、旧文化尚未彻底肃清37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期间提出:“好学知耻之士,以讲学明耻为天下倡,崇尚道义,砥砺廉节,播为风气,蒸为习尚以昌学术,以明廉耻,以正人心,以厚风俗。”李大钊的主要目的是A否定传统思想,宣传民主思想 B提倡儒家学说,重建公序良俗C提倡新的道德,批判复古主义 D继承传统美德,扭转人心风俗38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其中说:“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文中“变”的含义是A变革思想观念 B变革社会政治制度C改革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