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38820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220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220页
(冶金行业)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220页
(冶金行业)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220页
(冶金行业)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220页
(冶金行业)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2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中国优质煤资源评价(2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中国煤田地质特征第一节 主要含煤地层及含煤性中国地史上的聚煤期有14个,其中早石炭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晚三叠世、早-中侏罗世、早白垩世和第三纪为主要聚煤期。在这7个主要聚煤期中,以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早-中侏罗世和早白垩世4个聚煤期更为重要,相应煤系地层中赋存的煤炭资源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8%以上。一、主要聚煤期含煤地层主要含煤地层分布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的聚煤作用在我国北方形成海陆交互相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赋存在华北赋煤区,含煤面积80万km2。该区大地构造单元为华北地台的主体部分,地理分布范围西起贺兰山-六盘山,东临勃海和黄海,北起

2、阴山-燕山,南到秦岭-大别山,包括了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山西、河南、内蒙南部、辽宁南部、甘肃东部、宁夏东部、陕西大部、江苏北部和安徽北部的广大地区。另外,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在西北的祁连山、塔里木、准噶尔盆地亦有零星分布,但岩性变化大。晚二叠世 晚二叠世聚煤作用在我国南方十分强烈,含煤地层广泛分布于秦岭-大别山以南、龙门山-大雪山-哀牢山以东的华南赋煤区内。该区大地构造单元属扬子地台和华南褶皱系,地理分布范围包括西南、中南、华东和华南的12个省区。 早-中侏罗世 早-中侏罗世形成的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西北赋煤区,在华北赋煤区的分布也较为广泛。西北赋煤区由塔里木地台、天山-兴蒙褶皱系西部天山段

3、和秦祁昆仑褶皱带、祁连褶皱带、西秦岭褶皱带等大地构造单元组成,地理分布范围包括秦岭-昆仑山一线以北、贺兰山-六盘一线以西的新疆、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的全部或大部。早-中侏罗世的聚煤作用在西北赋煤区广泛而强烈,所形成的煤炭资源在该区占绝对优势地位。早白垩世 早白垩世形成的含煤地层主要分布在东北赋煤区。其大地构造单元为兴蒙褶皱系东段、华北地台东北缘及滨太平洋褶皱系,地理范围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中部和北部以及内蒙东部。滇藏赋煤区的聚煤期多,台湾赋煤区以第三纪聚煤作用为主。主要聚煤期含煤地层划分华北赋煤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 华北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属典型的地台沉积,按沉积特征可归纳为四种类型。在

4、北纬41以北的阴山、大青山、燕山、辽西的阴山-燕辽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属陆缘山间盆地沉积,在阴山、大青山称为拴马桩组,在辽西地区称为红螺岘组。在北纬3541之间的华北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由老至新划分为本溪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在北纬35以南(豫西及两淮)的南华北地层分区,含煤地层主要为下二叠统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和上二叠统上石盒子组。在鄂尔多斯西缘的贺兰山地层分区,石炭-二叠系从下至上划分为红土洼组、羊虎沟组、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上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主要含煤地层为太原组和山西组,其次为羊虎沟组。华北石炭-二叠系含

5、煤地层存在东西分异、南北分带现象,含煤层位由北向南逐渐抬高。华南赋煤区二叠系含煤地层 在杭州-鹰潭-赣州-韶关-北海一线以南的东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在闽西南、粤东、粤中称童子岩组,在浙西称礼贤组,在赣东一带称上饶组。在连云港-合肥-九江-株州-百色一线以南的江南地层分区,二叠系含煤地层主要为海陆交互相的龙潭组,其次是以碳酸盐为主的合山组。在龙门山-洱海-哀牢山一线以东、秦岭-大别山以南的扬子地层分区,上二叠统含煤地层以碳酸盐沉积为主的称吴家坪组,以海陆交互相为主的称龙潭组和汪家寨组,以玄武岩屑为主的陆相沉积称宣威组。上二叠统含煤地层存在明显的穿时现象,含煤层位由东

6、向西抬高,在东南分区为下二叠统,在江南分区为下二叠统上部的茅口阶(龙潭组下部),在扬子分区为上二叠统龙潭阶和长兴阶(均为龙潭组)。北方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我国北方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分属的新疆地层分区、北山-燕辽地层分区、柴达木-秦祁地层分区和鄂尔多斯地层分区。在新疆分区的北疆地区,下-中侏罗统含煤地层为水西沟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八道湾组、三工河组和西山窑组,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为主要含煤地层。在北山-燕辽分区的西段,下-中侏罗统自下而上分为艿艿沟组和青土井群,后者为主要含煤地层;在中段的大青山一带,含煤地层主要为五当沟组和召沟组;在东段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为海房沟组和红旗组。在柴达木-秦祁地层分区

7、,现有木里、阿干镇、窑街、靖远等主要矿区,中侏罗统木里组、阿干镇组和窑街组为主要含煤地层。鄂尔多斯分区包括陕、甘、宁、蒙诸省区的鄂尔多斯盆地和晋西、豫西等地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中侏罗统延安组。下白垩统含煤地层 下白垩统含煤地层主要分布于东北赋煤区,地层分区主要包括二连-海拉尔分区、吉东分区和三江-穆棱河分区。二连-海拉尔分区位于内蒙东部锡林格勒、呼伦贝尔、哲里木等盟,包括百余个内陆断陷盆地,含煤地层为乐巴花群、霍林河群或扎赉诺尔群。松辽-吉东分区发育了阜新、铁法、康平、元宝山等含煤盆地,主要含煤地层为沙海组和阜新组,或沙河子组与营城组。三江-穆棱河分区位于黑龙江佳木斯隆起以东,含煤地层为鸡西群,

8、鸡西群是东北最主要的含煤地层,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城子河组和穆棱组。二、主要聚煤期煤层我国各聚煤期均有可采煤层形成,从早石炭世到第三纪富煤面积缩小,煤层稳定性变差,煤层层数减少,单一煤层厚度增大。聚煤范围最广、煤层连续性最好的是华北赋煤区,其次为华南赋煤区,单层煤层厚度最大的是西北赋煤区和东北赋煤区。华北赋煤区煤层发育特征华北赋煤区的主要聚煤期为石炭-二叠纪与早-中侏罗世,局部地段发育下石炭统、上三叠统和第三系可采煤层。上石炭统可采煤层分布于北纬35以北的地区,下二叠统可采煤层遍及整个华北盆地,含煤系数4.815.6%,含煤510层,含煤性好(表1-1)。石炭-二叠系主要可采煤层厚度具有北厚南薄

9、的总体展布趋势,南北分带明显。北纬38以北存在一个厚煤带,厚度一般在15m以上,最厚可达30余m,该带进一步发生东西分异,呈现出厚薄相间的南北向条带。 表1-1华北赋煤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煤层对比一览表地层组南 带中 带北 带淮南平顶山淮北徐州乡宁韩城晋城鹤壁峰峰淄博元氏阳泉西山柳林轩岗大同京西开平兴隆山西组1-3二2二1一910,1157,89,1012,32,33大煤121,23122,34,5,612,3434,51,2,345,62,3,4小白煤大白煤6,78,9121二三太原组一8一7一6一5一4一3一2一114151616171819202110111251159131415一座野青

10、山青伏青小青中青大青下架456789567910678,911121314,155678,91168,91179101158910大白煤无名煤臭煤12212下14,15四六在北纬3538之间,煤层厚度1015m,大于15m者呈席状、片状分布,小于5m者零星展布在肥城、晋城、邯郸等地区。在北纬35以南的南华北地区,煤层厚度多在10m以下,且有向南变薄的趋势。华北赋煤区的上二叠统煤层仅局限于南华北地区,含煤系数0.93.3,含煤1525层,以中厚煤层为主,煤层北薄南厚,呈东西走向的条带状分布,煤层总厚度在安徽淮南和河南确山一带可达20m以上,且有向南增厚的趋势。华北赋煤区下-中侏罗统煤层主要赋存于

11、鄂尔多斯盆地及大同、京西、大青山、蔚县、义马、坊子等小型山间湖盆内。鄂尔多斯盆地延安组共含煤1015层,主要可采层57层,累计可采厚度1520m,煤层集中分布于盆地的西部和东北部,煤层厚度具有由北向南、自西向东减薄的趋势,煤层层数多,分布面积广,横向较为稳定,累计厚度大,局部可达40余m。在延安、延川、延长一带出现无煤区。华南赋煤区煤层发育特征在华南赋煤区西部,上二叠统煤层厚度呈现出中部厚、向四周变薄的总体展布趋势,周边煤层厚度一般小于5m,中部煤层的发育特征在黔北-川南隆起带、黔中斜坡带、黔西断陷区和滇东斜坡区有所不同。黔北-川南隆起带上分布着川南、南桐、华蓥山、桐梓和毕节等煤田或矿区,含煤

12、353层,平均16层。煤层总厚0.4528.12m,平均6.24m。可采煤层总厚1.9023.25m,平均4.33m。局部可采煤层14层,大多为薄煤层,有12层为中厚煤层。黔中斜坡带分布有贵阳、织纳、威宁等煤田或矿区,含煤882层,平均26层,煤层总厚1.5145.03m,平均16.35m;可采煤层总厚3.0438.0m,平均9.98m;局部可采煤层16层,多为薄煤层。黔西断陷区主要为六盘水煤田,是华南西部的重要富煤地区,含煤1390层,平均37层,煤层总厚7.0269.75m,平均总厚28.88m,可采总厚4.6845.79m,平均可采厚度15.27m,可采煤层14层,以中厚煤层为主,单层厚

13、均在1.35m左右。滇东斜坡区包括宣威和恩洪两个矿区,煤层层数及厚度均向西减少,含煤480层,平均36层,煤层总厚3.5450.53m,平均18.54m,可采总厚2.7242.13m,平均可采总厚11.11m,局部可采煤层17层,多为薄煤层,有12层中厚煤层发育。在华南赋煤区东部,煤层发育于下石炭统测水组和上二叠统龙潭组。下石炭统测水组富煤带分布于湘中和粤北地区。湘中含煤37层,其中3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2号和5号煤为局部可采煤层。3号煤层厚度019.71m,平均1.5m左右,以渣渡矿区发育较好,平均厚度可达3.55m左右,煤层结构简单至复杂。在金竹山矿区西北部及芦毛江矿区,下石炭统煤层以煤组

14、出现,最多可达10个分层,煤层较稳定到不稳定,5号煤层厚度021.0m,平均1.3m左右,在金竹山一带发育较好,平均厚达2.28m,且结构简单,3号煤与5号的间距为010m。此外,在粤北地区含可采或局部可采煤层2层,2号煤层厚度06.0m,平均1m左右,3号煤层厚度042.5m,平均3.00m,结构极为复杂,煤层极不稳定,两煤层之间间距在18m左右。华南东部上二叠统龙潭组含煤沉积被古陆和水下隆起所分隔,各聚煤坳陷内含煤性差异较大,龙潭组普遍含有可采煤层,由南向北大致可分为三个聚煤带:南带位于赣南-粤北-湘南一带。赣南信丰、龙南含B24、B26、B28等不稳定可采煤层,单层厚度在1m左右;粤北韶关含煤10余层,其中11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厚约2m;湘南郴州含煤10层,其中5号和6号煤层稳定可采,厚度小于2m。中带展布于湘中-赣东-皖东南-浙西北-苏南一带,是华南东部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