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识)F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723035 上传时间:2020-01-24 格式:DOC 页数:113 大小:9.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知识)F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管理知识)F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管理知识)F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管理知识)F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管理知识)F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知识)F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知识)F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程提纲通过本课程,您能学到什么?课程对象 讲师简介 课程目标 课程意义第一讲 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概论(上)1前言2基础管理对全球化竞争的意义3企业快速稳健发展的三大条件4管理半径与管理变革5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一)第二讲 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概论(下)1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二)2由比较优势转向培养竞争力3精细化管理的特点与实施第三讲 细化管理方法:面向市场抓内部改善1企业的内部管理2关注市场 了解产品3理解企业经营方针 实现管理协同4系统选择有竞争力的生产绩效指标第四讲 细化管理方法:结构化绩效管理1产品构成结构化分析2能力要求结构化分析3生产流程化能力分析4产品成本结

2、构化分析6结构化生产绩效管理第五讲 精细化管理方法:分层管理1精细化管理的对象2Y型矩阵3利用分层法细化管理4单位成本管理5. 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第六讲 细化管理方法:数字化推移管理1建立统计渠道2建立推移管理体系3建立时时与目标对比的体制4将绩效管理细化到全员5. 加强全员达标意识第七讲 精益化改善步骤:绩效改善空间挖掘1引言2市场竞争分析3外部与内部标杆管理4目标成本管理第八讲 精益化改善步骤:绩效差距的构成分析1.通过达标判断把握重点2.通过排列图把握重点3.通过饼状图把握重点4.通过质量成本分析把握重点5.通过动态管理把握重点第九讲 精益化改善步骤:业务改善路径1引言2PDCA-8D法3

3、DMAIC-18步第十讲 精益化改善步骤:高效成因分析1用数字化进行高效成因分析2确定关键工序与关键输出指标3找出输入变量与指标之间的函数关系4找出优化条件5. 改善效果确认与有效对策标准化第十一讲 精益化改善步骤:最大能力常态化1引言2避免漏沙效应的能力固化3通过标准化将最大能力常态化4改善成果的横向与纵向展开第十二讲 如何将精细化管理机制化1管理能力和管理方法固化2精细化管理的激励设计3精细化管理对企业干部的要求4精细化管理对人才培养的要求5课程回顾课程对象谁需要学习本课程 制造型企业副总经理、部长、经理、主管、班组长 课程提纲 讲师简介 课程目标 课程意义讲师简介祖 林 北京时代光华教育

4、发展有限公司特聘高级讲师。国内制造管理权威专家,全国知名培训师,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生产运作管理特聘讲师,中集集团、清华泰豪等知名企业特聘制造管理高级顾问,零牌专家组首席顾问。祖林老师长期在日本松下电器及其在华企业工作并担任多年中高层管理职务,曾师从森川胜工等日本著名效率管理专家学习日本式改善技术,曾师从松下电器(中国)总裁木元哲专职学习企业经营管理一年,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祖老师近年专注于制造型企业的精细化管理研究,尤其擅长将硬性技术与软性技巧相结合,推动以现场为中心的系统改善,帮助企业培养职业化中层干部和基层干部。祖林老师为全国数百家企业提供过系列管理培

5、训,为四十多家企业提供过管理咨询服务,其金牌课程有新MTP(中层干部管理技能训练)、精细化制造管理、生产问题分析与解决、杰出班组长训练等。祖老师主讲的课程以观念和实务为特色,大量列举常见事例丰富课程讲解,主题鲜明、事例生动,理论部分观点新颖,常有惊人之语,实务部分主要由十余年的企业管理和职业顾问经历所积累的丰富案例为主,其演绎充满活力、富有激情、极具感染力,贴近企业的实际需要。 课程提纲 课程对象 课程目标 课程意义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您将学习到:1.学习精细化管理理念,激发精细化管理的实践愿望2.掌握精细化管理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综合运用三大技术解决业务问题的能力3.练习精细化管理的基本管理工

6、具,掌握运用要领,提高数字化分析能力4.分享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案例,提高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实践能力5.学习管理工作中的软性技巧,提高活动设计和过程阻力突破的能力 课程提纲 讲师简介 课程对象 课程意义课程意义为什么要学习本课程?(学习本课程的必要性) 全球制造管理经验证明:制造型企业每年必须能自动降低15%的成本才能维持竞争力。原材料涨价,产品价格下跌,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中国企业要维持低成本优势,精细化管理成为必然。精细化管理着眼于宏观市场,落实于微观现场,是消除浪费和创造价值的有机结合,小到消除一个动作的浪费、一个焊丝头的管理,大到产品开发、工艺改进、新材料的运用,精细化管理既具有管理含量又具

7、有技术含量,需要将产品技术、工艺技术和管理技术三者有机结合。工业工程、价值工程和统计技术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三大管理技术,系统化目标管理、结构化分析、细化分析、精益化改善和最大能力常态化管理是精细化管理的五大要点。本课程以在华日资企业的大量案例全面阐述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操作方法,是日本企业极限化效率经营特色在中国成功实践的精心总结。 课程对象 讲师简介 课程目标 课程提纲第一讲 制造型企业精细化管理概论(上)基础管理对全球化竞争的意义基础管理对全球化竞争的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全球经济一体化给国内企业带来机遇和挑战全球经济一体化使中国获得了宝贵的制造机会,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也有人

8、称之为世界的车间。“世界工厂”使中国企业快速发展,并有机会参与全球竞争,成为全球化产业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内很多企业并不是缺少发展的机会。在全球企业产业一体化的过程中,很多企业也都抓住了机会。然而企业在抓住机会、获得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严重的问题,就是“一做就大,一大就乱,一乱就死”。2.加强基础管理,免蹈发展覆辙成长型企业的最大敌人不是市场竞争,也不是产品创新,而是企业自己。中国企业如何免蹈“一做就大、一大就乱、一乱就死”的覆辙,企业的基础管理至关重要。做好企业的基础管理,才能提高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生存能力。企业快速发展的三大条件企业快速发展应该具备三大条件:

9、1.企业经营特质经营特质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必须是企业所特有的,并且是竞争对手难以模仿的,就是说它不像材料、机器设备那样能在市场上购买到,而是难以转移或复制的。这种难以模仿的能力能为企业带来超过平均水平的利润,它主要存在于企业的老板、企业的核心经营团队身上。2.模式构建企业的快速扩张首先需要有一个好的模式。从世界级企业的形成来看,其快速扩展无非是通过兼并、收购、改建、扩建等方式实现的。形象地说,这种扩展之所以成功,是这些企业采用了“三个人带三本书”的扩展方式。三个人是指企业的精英团队,三本书是指企业的模式。美国的战略管理专家经过研究提出,当今社会,企业快速发展所依赖的模式必须具备三

10、大竞争优势: 差异化差异化优势主要由企业营销系统、技术开发系统的能力决定。 低成本 快速应变形成具备低成本和快速应变优势的生产模式,是企业满足客户和快速发展(扩张)的必要条件。3.精英团队无论是通过兼并、收购、改建、扩建还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实现快速的扩展,都必须有好的机制和好的文化,必须有精英团队来支撑。精英团队是传播文化、运用机制开疆辟土的重要保证,他们可以把原有的模式、优势带到新扩展的企业。精英团队不仅具备有效管理5M1E(人、机、料、法、环、测)六大要素,还必须具备三个方面的能力,这也是企业快速扩张对职业经理的三大要求: 第一,必须能创业绩,就是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第二,必须能够带队伍

11、,就是培养人才、善用人才; 第三,必须能传播文化,就是把企业的经营理念、行为准则、核心的价值带到新的领域当中。管理半径与管理变革1.管理半径美国的管理学大师彼德德鲁克说过,“管理一旦超出特定的半径就不再有效。”美国企业管理界通过大量的企业案例研究发现,德鲁克的管理半径对企业管理模式同样适用,即:一种管理模式仅适用于一定的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当企业规模和发展速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水平就不足以支撑其生存和发展,为此,企业必须进行管理变革。2.管理变革管理变革就意味着当企业在一定规模上超速发展时,原来创业的一套做法就可能成为企业的障碍,创业功臣如不适应变革就会成为企业发展的绊

12、脚石。所以管理半径的概念也说明企业在创业时期有一种方法,快速抓住市场,把产品做出来,交给客户。当企业发展达到一定速度的时候,企业的管理模式就必须发生变化,原来的一套管理方法、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就需要进行变革。管理是需要成本的。当企业规模小时,即便发展速度比较快,在成本可以承受的情况下,也可以以效率抓住发展机会。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只有通过完善管理系统才能确保低成本和快速应变的优势,否则不但难以支持快速扩张,甚至难以确保正常运作和正常的盈利能力。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只有通过增加适当的管理成本、从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才能有效维持系统的高效率、低成本和快

13、速响应市场的能力。粗放式管理必然带来极大的鉴定成本和失败成本,精细化管理必然带来管理成本上升,但对收益的贡献是非常明显的。1.质量成本质量成本分析是人们在企业质量管理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分析方法,它从质量保证和质量失败的代价入手,探求以最少的投入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是质量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所以,企业质量发展水平、管理水平的最高境界就是用质量成本来管理质量。质量成本并非产品成本之中的构成项目,而是从质量的角度看待成本管理,在产品成本构成中,质量成本有可能表现为材料成本(净耗量及额外消耗)、辅助材料成本、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如培训费)等。质量成本的两大部分,包括质量的控制成本和质

14、量的失败成本: 质量的控制成本质量的控制成本是指为达到既定的质量标准而支出的费用。质量控制成本包括: 预防成本预防成本是指为预防成品或服务产生缺陷而发生的费用,如进行质量培训、质量改善、质量保证等。 鉴定成本鉴定成本是指对产品或服务进行检测所发生的费用,如来料检验、过程检验、成品检验、性能实验、产品认证、质量评审等。 质量的失败成本质量的失败成本是指由于质量低劣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包括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 内部失败成本内部失败成本是指产品发货前品质问题的对应费用,如材料报废、作业返工、事故处理工时损失、延迟交货损失等。 外部失败成本外部失败成本是指由于质量问题导致市场或客户发生问题的对应费用,如质量索赔、折扣损失、退货损失等。2.从质量成本分析看精细化管理质量成本内部、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质量成本内部的关系内部失败成本和外部失败成本有一个比例关系。专业研究表明,内部质量失败成本如果是一的话,如果这个质量不良没有发现而流到市场上,它可能带来的外部失败成本将是一百以上。 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质量成本和质量管理之间的关系情况可见图1-1。图1-1 质量成本变化曲线【图解】当预防成本投入不足时,鉴定成本将会很高,而失败成本则会非常高;当预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