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方程20冀教版

上传人:迷**** 文档编号:119717612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2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方程20冀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方程20冀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方程20冀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方程20冀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数学教案方程20冀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方程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等式和方程的意义,体会方程与等式间的关系。会列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2在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操作交流中,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活动经验。3有机结合地方教育资源、我国在方程史上的贡献等内容渗透健康生活方式,爱家乡、爱祖国的数学文化等积极情感,增强民族认同感。教学重难点:经历从现实问题情境中抽象出方程的过程,理解方程的本质。会用方程表示事物之间简单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方程 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它叫(天平)。(结合课件演示)小明在天平的两边放上砝码,天平(平衡了)。你能用式子表示

2、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活动2【讲授】方程 揭示:像这样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等式。提问:这两个等式左边表示的是什么?右边呢?它们之间是(相等的)关系。3提问:小明从天平的左边拿走了一只砝码,这时候还能用等式表示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那该怎样表示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50100,10050)【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天平平衡的直观情境出发,经历从自然语言描述事件到数学语言描述的过程,体会等号左边的算式和右边的数表示两个相等的量,它们的地位是均等的,突破原有等号作为表示运算结果时出现的符号的认识。又通过对不平衡的情境的数学化表达,丰富对数量之间关系的认识。】二、认识方程1用含

3、用未知数的式子表示质量关系猜想:为了让天平达到平衡,小芳准备在天平的左边放一个物体。如果把把这个物体放下来,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呢?怎样用式子表示这里(指其中平衡的情况)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呢?学生尝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指出:真不简单!同学们能想到用字母来表示这个物体的质量。这些字母表示的数咱们事先不知道,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未知数。感悟:人类能够将未知数用一定的字母表示,并且让未知数平等地参与运算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课件演示,播放录音:700多年前,我国数学家李冶发明了“天元术”,他用“天元”表示未知数。后来数学家们又用各种符号表示未知数。1637年,法国数学家笛卡尔最早用x表示未知数。

4、这种表示方法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交流:三幅图中,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就可以怎样表示?另外两幅图呢?(X +50100X +50100 X +50100)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眼见为实!这时候,咱们该用哪个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X +50100)表达:(放下物体后)为了使天平继续达到平衡,小芳利用砝码进行了各种调整,请你也用关系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X+50200、X+50150、2X200)【设计意图:用字母和符号表示数及其运算或关系是代数的基本特征。以天平情境为导线,把情境中的数量关系用数学语言表达,逐步符号化,引入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表达等式和不等式,为建构方程概

5、念提供基础,并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发展的历程及用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描述数量关系的方程思想。】2分类、比较,揭示方程的意义讨论分类依据现在黑板上8个式子(5050100,502100,50100,10050,X +50100,X+50200、X+50150、2X200),你能将这些式子分分类吗?先自己想一想分类的标准,再和同桌讨论一下。动手操作讨论结束后,从信封里拿出8张写着式子的纸条,按照你们的标准分一分。交流反馈哪个小组愿意到黑板上来展示你的分法?告诉大家,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展示学生的三种分法:a按是不是等式分成两类;b按有没有未知数分成两类c同时按是不是等式和有没有未知数分成四类。根据分类的标准咱们来看一看每一组式子有什么特征?没有未知数也不是等式;有未知数但不是等式;没有未知数但是等式;含有未知数而且是等式。揭示概念揭示:像50100、10050 、50+50=100、502=100这些式子大家都比较熟悉,而X +50100、X+50200这类式子比较复杂,我们到初中会更深入地了解它。像X+50=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提问:黑板上另外三类是方程吗?为什么?活动3【练习】方程 3判断深化理解出示“练一练”第1题。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6x=14 36-7=29 60+2370 8x502=25 x+414 y-28=35 5y=4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