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字节跳动-2019

上传人:欧** 文档编号:119710904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7.5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字节跳动-2019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字节跳动-2019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字节跳动-2019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字节跳动-2019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字节跳动-2019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字节跳动-201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字节跳动-2019(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前言我国数字内容产业持续蓬勃发展,不断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影响。为网络视频、网 络文学、网络音乐、动漫游戏等诸多数字内容产业领域不断创造价值的,正是无数努力生 产内容的创意劳动者。新媒体生态下的数字技术、社交媒体、移动平台,使得内容生产与 传播的技术门槛不断降低,让无数普通用户也可以加入创意劳动者的大军,而那些兼具创意、天赋与勤奋者则从中脱颖而出,构成最引人注目的“网红”“大 V”。网络作家、漫画作者、电竞主播、美妆博主、美食达人各种前所未有的职业涌现出来,也让新兴创意行业集 群迅猛生长。在近年盛行的短视频浪潮中,相对更低的技术门槛有助于实现“人人都是创意者”的愿景

2、。 数以亿计的用户积极投身其中,观赏、创作与分享。不仅那些业已成名的名人明星纷纷进驻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通过短视频创作发掘出自己日常工作之外的创意才能与职业追求。相较其他图文内容或传统流媒体形式,短视频的创作者身份更加多元,内容主题分类越发细化与明晰。而细化明晰的垂直领域,亦可帮助广告主精准定位目标群体, 从而给创作者带来更有效的收入途径。在诸多短视频平台中,字节跳动公司发布的抖音 APP 已成为领军产品。截至 2019 年 7 月, 抖音国内日活跃用户(DAU)已经突破 3.2 亿。凭借其独特的算法推荐技术与积极的海外拓展战略,抖音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短视频平台之一。海量用户与巨大影

3、响,也让围绕抖音的争议不绝于耳。公众舆论和媒体评论多呼吁抖音应当加大平台监管力度、更多承担社会责任;专家学者还曾警示用户沉迷、隐私泄露等相关问题。在社会科学领域,有关研究常常从以下三种视角之一出发:一是将之视为一种“社交媒体”和“平台经济”,并考察其商业模式;二是认为新兴信息传播科技正在将新媒体受众转化为“数字劳工”,并批判性地分析劳动者与所在平台的关系;三是基于法兰克福学派对大众文化的传统批判观点乃至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概念, 针对短视频文化及其社会影响展开分析,通常着眼于短视频观看者的媒体使用行为及效果。这些研究为我们理解短视频平台、现象和文化提供了多元而有益的参照。然而,当我们穿透了技

4、术、资本、文化等“大词”的遮蔽,聚焦在“人”的身上,我们想去关心的,是人 们究竟为什么要投身于短视频的创作、发布和运营事业,而围绕短视频的相关劳动又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影响和改变。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随之涌现:在当前短视频平台上,创作01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者们主要在发布哪些主题的内容?当这些创意劳动者客观上已经以此为业,他们的实际工作状况、收入状况是怎样的?他们对这份“工作”的满意度如何?成为创意劳动者一段时间后,他们的生活质量是高是低?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选择了抖音 APP 作为代表,设计并开展了多元化的实证研究。在近半年时间里,我们考察了 121234 位拥有万名以上粉丝的抖音创意劳动

5、者的站内数据,收集了 2375 份有效问卷,访谈了 50 位拥有 1.1 万至 231 万粉丝不等的抖音创意劳动者。最终我们完成了这份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报告,尝试回答了如下几个研究问题:一、短视频时代中,创作者们最常发布和传播的是哪些主题的内容?围绕这些内容形成哪些创意行业集群(creative occupational cluster),各有什么特点?二、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creative worker)们,其工作状况、收入状况和满意度、工作满意度和生活质量分别是怎样的?投身于这种劳动,给他们带来了哪些变化、哪些收获?三、长远来看,作为创意领域(creative sphere)

6、的短视频平台,如何孕育和推动创新文化的形成,并给社会带来积极正面的影响?我们真心期待此报告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创意劳动者们的付出与收获、喜悦与艰难;也希望此报告对业界、学界和短视频爱好者们具备参考价值。02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03P04核心发现摘要P05文献综述P07研究方法P18抖音十大创意行业集群P18抖音创意劳动者深度访谈发现P30抖音创意劳动者问卷调查发现P49总结P53参考文献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核心发现摘要 在抖音平台上,创作者们最常发布和传播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时尚、美容、健康、教育、美食、动漫、才艺、宠物、旅行和明星等主题类别,并围绕这些主题的内容形成了十大“创意行业集群”

7、。 我们找到了十大创意行业集群中的 121234 位“超万粉”抖音创意劳动者。他们平均年龄刚刚超过 25 岁,男女比例相差无几。 抖音为很多人提供了工作机会,带来了切实收入。接受调查的 2375 名抖音创意劳动者, 平均每人发布了 211 条视频。其中 33.56% 的人将抖音创作看做自己的主要收入来源。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从抖音创作中获得的收入已超过 2018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 近九成受访者表示喜欢自己在抖音上做的事情,其中 72% 的人“很喜欢”。 抖音创作者对工作满意度普遍较高。他们最为认同的选项包括:“可以充分发挥我的能力”“可以教别人怎么去做”“我能够从创作中获得成就

8、感”“做事情不需要违背良心”“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工作”“有独自一人做事的机会”“可以为别人做一些事情”等。 抖音创作者对于抖音作为一个工作 / 创作平台的态度非常积极正面,有强烈的情感联系和归属感,也非常愿意传播和推广抖音。 从事抖音上的创意劳动后,人们仍能保持良好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拥有令人满意的 社会关系和生活环境。得分相对较低的是对睡眠情况的评定。 从事抖音上的创意劳动后,劳动者们的心理状态非常显著地变得更好了。他们更加快乐、更加充实;对自己的能力更有自信;还享受到来自陌生人、朋友、父母和家人的更多关注与认可。 抖音创意劳动者们正通过实践,成为独立工作的“创意企业家”。他们所置身的创

9、意行业集群,也因其劳动与创造而更为活跃和繁荣,不断演化发展。 短视频平台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企业自身的盈利与扩张,也不仅是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 而且还包括:让人人都可能成为创意劳动者,让创意劳动成为习惯,繁荣创新文化,催生创意领域,构筑创新生态,提高国家竞争力。7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文献综述视频网站当社交媒体从网民分享信息、记录生活的平台,逐步发展成为“互联网巨头”,其影响也从单纯的信息传播媒介,扩展到足以牵动社会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近年来,用户创造的内容(UGC)由文字、图片转向视频,视频发布和分享平台开始成为研究热点。Zanatta (2017) 指出,YouTube 简单、真实的分享

10、特点,让年轻人乐于展示自己的生活, 从而构建了一个跨文化、全球化的社区,这种生活也成为人们营销自我和创意劳动的组成部分。Martnez & Olsson(2019)认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让社交网络用户更为低龄化, YouTube 上的“小名人”对儿童用户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劳动也同商业密不可分。Cunningham, Craig & Silver(2016)分析了 YouTube 的商业模式,认为它是以苹果、亚马逊、脸书为代表的“北加州”商业模式,和以好莱坞为代表的“南加州”模式的融合。“北加州模式”长于大数据技术和增值服务,“南加州模式”则提供大批中低层制作人员,并培养了观众群体。“多频道网络

11、”(MCNs)的出现,即向旗下多个相关 YouTube 频道提供产品、节目、资金等方面帮助的商业实体机构,打通了上述两种商业模式,加速了屏幕生态的变革。Mueller(2014)指出MCNs 是YouTube 创意内容生产模式的关键,它改进了传统工作室模式, 混合了商业和非商业经济。独立的创意劳动者通过它保持了对内容的把控,也开始具备专 业地位,并与广告商的目标保持一致。而平台方则建立起庞大的分销体系,得以有效变现。Van Es (2019) 进一步考察了 YouTube 内的权力关系,认为围绕着“点击量”这个核心,平台、观众、MCN、内容创作者、广告商等多方利益相关者构成了一个“多边市场”。

12、劳动新形态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价值的源泉。人类通过劳动发展了自己,也发展了自然。随着社会发展, 传统产业工人以外的劳动者,包括生产信息和文化内容、从事艺术创作等也被纳入劳动范畴。关于“知识劳工”“非物质劳动”“数字劳动”“创意劳动”等概念不断涌现。这些概念相互关联,又不完全一致,与各种新兴经济或文化现象结合后又不断衍生新概念,如“粉 丝劳动”(fan labor)、“玩工”(playbor)等。短视频平台上的创意劳动者吉登斯(2003)认为在知识经济中,大多数劳动者并不从事物质商品的生产或流通,而是 负责设计、开发、技术、推销和服务,他们被称为知识劳工(knowledge worker)。Har

13、dt(1999)提出“非物质劳动”(immaterial labor)是“不产生物质和耐久产品的服务性生产”,它产生“知识或传播的非物质产品”。 Fuchs & Sevignani(2013)用马克思的理论来阐释数字劳动(digital labor)。目前国内学者对“数字劳动”的研究,多将产业工人劳动研究的经典概念与视角,如资本流动、 劳资关系、劳动分工等,沿用到电信业、IT 业 / 互联网企业、创意内容业中。有些研究关注大公司中的数字劳工(digital labor)或知识劳工(如:姚建华,2018; 孙萍,2018; 夏冰青,2018;黄佩、杨丰源,2018)。另一些研究则关注了社交媒体上

14、的新型劳动,认为互联网产业构造了“劳动的快感”,让数字劳工们自愿参与其中,劳动的场域扩展到家庭和社会(吴鼎铭,2017;李彩霞、李霞飞,2019)。创意产业、创意劳动者与创意领域1998 年出台 的英国创意产业路径文件(DCMS, 1998),将创意产 业(creative industries)定义为“那些从个人的创造力、技能和天分中发展出来,并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创造与开发而带来潜在财富和就业机会的产业。”Howkins(2002)、Florida(2002)、 Caves(2002)、Hartley(2005)、Lash & Lury (2007)、Flew(2011)、Hesmondhal

15、gh(2012)等学者均就创意产业有过丰富的研究与论述。关于创意劳动者(creative workers),Hartley(2005)认为他们是那些不同国家中富有才华并将创意用于设计、制造、表演和写作中的劳动力。McRobbie(2002)则认为创意劳动者虽然自由自在,但也趋向于打零工、给多个雇主干活、彼此难以联合、将工作上的错误都归咎自身。不论如何,在全球范围,创意劳动者的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创意劳动在文化和商业上都成为演化中的先锋领域。创意不是传统工业模式中生产力的延伸,而是经济和文化之间的动态张力,因此要有新的空间去探讨相关问题(Potts, Hartley, etc. 2008)。创意劳动集群应当在“创意领域”(creative s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房地产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