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状态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

上传人:万**** 文档编号:119696572 上传时间:2020-01-2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状态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状态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状态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状态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状态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状态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状态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CRTS型板式无砟轨道轨道状态精调施工作业指导书目 录1.适用范围3662、作业准备3662.1人员培训3662.2.CPIII复测3662.3轨检小车配备3662.4.调整件准备3662.5承轨台编号3663.技术标准及检测手段3664、工艺流程:3675、施工程序及要求:3675.1 轨枕编号3685. 3轨道状态测量3715.4适算3725. 5轨道调整3785. 6轨道复测3796.劳动组织:3807.材料要求3808.设备机具配置3809.质量控制及检验:38110.安全、环保控制要点38110.1安全控制要点38110.2环境保护控制要点382轨道状态调整技术 1.适用范围 本施工

2、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新建铁路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CRTSIII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施工。2、作业准备2.1人员培训组织培训,对精调人员进行精调工艺、程序、标准的专业培训,使参与轨道精调的人员全面掌握相关标准及要求。作业人员应固定,不应任意调动;测量数据要有专人做分析计算,制定精调工作表,现场按表执行调整。2.2.CPIII复测 对CPIII控制点进行全面复测,对测量数据进行平差处理。得出CP点的坐标,与轨道板初铺时计算出的坐标进行比对,保证CP坐标的准确性,为轨道测量及精调做准备。 2.3轨检小车配备根据精调工作量和工期要求合理配备轨检小车,以满足现场测量和调整的需要(500m/台天)。2.4.调整件

3、准备根据轨道的结构类型和设备数量,参考检测成果资料,提前准备各种尺寸相对应的扣件调整件。2.5承轨台编号对每个区间承轨台进行编号。3.技术标准及检测手段静态检测手段主要由轨检小车检查,静态调整阶段的轨道平顺性评估和控制指标主要有短波的高低、轨向;轨距;水平;长波的高低、轨向和轨距变化率等7项。轨道几何状态静态平顺性允许偏差参见下表:表1 轨道几何状态静态平顺性允许偏差表序号项 目平顺性允许偏差1轨 距2mm2高 低弦长30m2mm/5m弦长300m10mm/150m3轨 向弦长30 m2mm/5m弦长300m10mm/150m4扭 曲基长3 m3mm5水 平2mm6轨距变化率1/1000轨道几

4、何尺寸还须满足:轨面高程允许偏差为 +4 / -6mm; 轨道中线与设计中线允许偏差为10mm。4、工艺流程:无砟轨道施工完成,长轨铺设放散、锁定后,即开始了轨道静态调整阶段。静态阶段主要通过精调小车等测量设备对轨道状态进行检测和评估。静态调整达到静态验收标准后,线路开始联调联试。轨道静态调整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施工准备承轨台编号轨道检查现场标示轨道适算轨道调整轨道复测轨道测量不合格图1 轨道静态调整的工艺流程5、施工程序及要求: 静态调整的步骤分:轨枕编号、轨道检查、轨道状态测量、适算、调整件更换、复测等几个步骤。5.1 轨枕编号5.1.1轨枕编号方法:(1)全线采用贯通的连续里程,里程

5、由 4 位数组成,表示公里数。(2)对 CP点进行编号来划分区间,同一里程(以公里为单位) 下相邻两个 CP点之间为一个区间,区间号为两位数字;顺里程增 加方向分左(右)线对每个区间起始处的 CP点编号,编号是奇数 表示左线,是偶数表示右线,如:1534311,表示线路里程为 K1534 范围左线第 11 个区间。(3)每个区间第一个轨枕编号:相对 CP点顺里程增加方向最近 的轨枕作为该区间的第 1 个轨枕必须进行标记,轨枕编号为 3 位数, 第一个轨枕编号为 001,其余以此类推, 直到下一个 CP为止, 现场可间隔 5 或 10 根轨枕(轨道板为承轨台)距离进行编号,如1534311003

6、,表示左线里程为 K1534,第 11 个区间的第 3 根轨枕(承轨台)。见下列示意图。编号1534311003说明里程CP3区间编号轨枕编号CPIII CPIII CPIII1534312 1534314 1534316(4)道岔区的岔枕编号:为了区别道岔区和区间地段,从轨枕编号上也能区别直(曲股)数据,另外引入一个数字以示区别,具体 如下:直股: 数字 = 2 曲股: 数字 = 3这样,岔区的轨枕编号就有 11 个数字,比区间的轨枕编号多了 一个数字,该数字用于道岔区的第一根至最后一根轨枕。见下图编号14593162061说明里程CP3区间编号道岔区直股岔枕编号5.1.2 轨枕编号要求:(

7、1)为便于在轨检小车程序中输入轨枕编号和详细里程,须对区 段的 CPIII 控制点位置里程和两 CPIII 控制点之间编号为 001 的第 一根轨枕的详细里程(精确到 0.01m)制成表格,如“1225303001” 和“1225+005.10”,为建立统一的精调复测结果数据库打下基础。(2)以后运营期间的维修工作也需要此“编号系统”。出于这个 原因,每个区间的第一根轨枕都要求有清晰并且永久的标记。可以 在支撑层(或轨道板)上用螺栓固定不锈钢钢板,刻上本区间内第 一块轨枕的编号,如 1225303001,采用统一大小和字体。每隔 10 个 轨枕在现场采用白底红字油刷在线路左侧的轨枕进行编号,方

8、便速查找。52轨道检查轨道检查工作分两个阶段,一个阶段在长钢轨铺设前,一个在轨道状态测量前。做好此项工作对轨道调整至关重要。首先,长钢轨铺设前,对钢轨、扣件、垫板、焊缝等应逐个进行检查,清洁,确保轨道状态良好。其次,在长钢轨铺设并完成锁定后,需再次检测扣件系统,对损坏部件应及时更换,扣压力不足的,及时施拧到位。5.2.1钢轨钢轨要用肉眼全面查看,应无污染、无低塌、无掉块、无硬弯等缺陷。5.2.2.扣件 扣件应安装正确,无缺失、无损坏、无污染,扭力矩达到设计标准,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轨距挡块间隙0.5mm,轨距挡肩与轨距挡块间隙0.3mm。肉眼配合塞尺、力矩扳手,全面检查。不正确的扣件如图2所示。

9、图2弹条中部前端下颚与轨距挡块间有间隙 图3钢轨吊空5.2.3垫板 垫板应安装正确,无缺少、无损坏、无偏斜、无污染、无空吊(间隙0.5mm)。肉眼配合塞尺,全面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垫板如图3所示。5.2.4焊缝 焊缝要全部检查,采用1m平直度尺及塞尺检查,主要测量焊缝平顺性,顶面0+0.2mm,工作边0-0.2mm,圆弧面0-0.2mm。发现轨头不平顺及时通知铺轨单位处理。钢轨不平顺如图4、图5所示。 图4钢轨侧面不平顺 图5钢轨顶面不平顺5. 3轨道状态测量5.3.1 CPIII复测CPIII复测分CPIII平面网和高程控制网两部分进行,主要是保证CPIII网的精度,从而保证轨道状态测量的准确

10、度,为精调奠定基础。(1)应根据复测成果进行平面控制点的稳定性分析,按“同精度复测坐标较差” 应小于5mm及相邻点坐标差之差应小于2mm作为判别标准,满足限差要求可认为点位稳固。超过限差要求应结合线下工程结构及高程复测成果进行分析判断,特别要结合沉降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判断。(2)复测成果各项精度指标满足CPIII精度要求时,复测精度较好(一般同精度复测坐标较差小于 4mm),宜采用原网成果进行长轨精调作业;对于其他情况宜采用复测成果。(3)根据复测成果进行高程控制点的稳定性分析,按复测与原测高程成果较差不大于5mm、相邻点对高差较差小于8L及同一里程一对CPIII点间高差较差小于1mm作为判别标

11、准,满足限差要求可认为点位稳固,超过限差要求应结合线下工程结构及高程复测成果进行分析判断,特别要结合沉降评估结论进行分析判断。(4)对于复测成果存在系统性偏差或超限控制点超过20%的路段,须报评估单位重新进行评估。5.3.2现场轨道状态测量根据复测成果,在长轨铺设完成并锁定后,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测量。实施现场测量工作时,应注意:(1)全站仪设站 设站误差应控制:X、Y值0.7mm以内,特殊地段可控制在1mm以内;方向误差控制在1.0秒以内,特殊地段可控制在1.4秒以内。 (2)测量采用轨检小车对轨道进行逐根轨枕连续测量,每次测量长度不宜超过60m,一站建立一个文件夹,当换站误差较小时,也可连续

12、采集数据,但必须注明搭接里程段落。两站搭接长度不得少于8根轨枕。测量需要进行两遍,两次测量要错开设站位置。对于测量结果出现异常地段应现场采用塞尺及1m直钢尺及时对钢轨及扣件的状态进行复查,查找原因,确认测量果的可靠性,为下步调整提供数据。图6 轨道测量仪器及方法(3)每站测量距离不得大于65m,最好在60m内,过长则远端和近端的高程偏差过大,最终无法正确调整。(4)对个别突变点,应立即复测确认。同时根据需要现场测量数据可分站保存数据,连续保存测量成果时,应注明换站位置。(5)测量工作必须细致,最好先实施测量两遍,第二遍须对第一遍测量搭接段测量数据进行确认,此项工作亦慢不宜快。5.4适算 适算就

13、是借助相关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并反复进行模拟调整,得出合理的轨道状态调整方案。5.4.1 测量数据整理轨道精调的检测设备有两种,一种可直接通过仪器自带软件生成适算表格。一种通过手动先输出原始测量值,然后依据30m和300m弦基本定义,人工生成适算表。见下图:适算表样图5.4.2 适算的步骤和原则5.4.2.1步骤 “先高低、后水平;先轨向、后 轨距”的工作程序系统调整超限点。先适算基本轨的高低,使得基本轨的短波、长波平顺性指标达到要求;再模拟调整非基本轨的高程,使得适算后的水平(超高)值满足要求。先适算基本轨的轨向,使得基本轨的短波、长波平顺性指标达到要求;再模拟调整非基本轨的平面位置,

14、使得适算后的轨距值满足要求。5.4.2.2适算原则(1)高低:适算后的高低平顺性指标线性应平顺,无剧烈凸凹,相邻两根轨枕高程变化值应小于0.65mm,即变化率控制在1内。适算标准考虑测量误差,应设定为1.5mm。(2)水平/超高:适算后的水平剩余调整量相邻点值应无剧烈变化,数值过度平滑,相邻两根轨枕高程变化值应小于0.65mm(静态三角坑指标为3mm/3m),适算标准可设定为1.5mm。(3)轨向:适算后的轨向平顺性指标线性应平顺,无剧烈凸凹,相邻两根轨枕平面位置变化值应小于0.65mm,适算标准应设定为1.5mm;(4)轨距:适算后的轨距剩余调整量相邻点值应无剧烈变化,数值过度平滑,变化率应控制在1,即适算标准相邻点位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