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金行业)★神东煤炭集团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83758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164 大小:1.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冶金行业)★神东煤炭集团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64页
(冶金行业)★神东煤炭集团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64页
(冶金行业)★神东煤炭集团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64页
(冶金行业)★神东煤炭集团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64页
(冶金行业)★神东煤炭集团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冶金行业)★神东煤炭集团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冶金行业)★神东煤炭集团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1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SDHLG-C-2015-01-I/1 xx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 处 理 计 划 (2015)生产经营单位: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编 制 单 位: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发布 2015年01月01日实施哈拉沟煤矿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2015)编 制 工 作 组 xx煤矿编审主 任:魏光荣副主任:张 峰 李建军 姚选智 宋立兵 许 军 温庆华 邢海龙 武德宏 马飞林 郭春雨 张志杰成 员:王晓荣 蔚保宁 王 荣 刘培壮 王 强 张彦明 王小雄 甘建军编 辑:惠小刚 王庆雄 李 智 李 威 张光辉 常廷豪前 言为了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安全第一

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和身体健康,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各类事故的发生,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九条规定,并结合xx煤矿生产实际情况,由总工程师组织,相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编制本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140目 录第一章 概况4第一节 矿井概况4第二节 矿井生产系统9第三节 2015年采掘计划及采掘范围内地质条件1第二章 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领导组织机构6第一节 组织机构及职责6第二节 处理灾害时的通知顺序和要求14第三章 瓦斯事故预防与处理16第一节 瓦斯事故隐患分析16第二节 瓦斯事故预防措施16第三节 瓦斯事故处理2

3、3第四章 煤尘事故预防与处理29第一节 煤尘事故隐患分析29第二节 煤尘事故预防措施30第三节 煤尘事故处理33第四节 灾变现场人员采取的紧急措施35第五章 火灾事故的预防与处理39第一节 外因火灾的预防与处理39第二节 内因火灾的预防与处理67第六章 水灾事故预防与处理72第一节 井下水灾隐患分析72第二节 井下水灾预防措施74第三节 矿井水灾事故处理79第七章 顶板事故预防与处理85第一节 顶板事故的隐患分析85第二节 顶板事故预防措施87第三节 顶板事故的处理92第八章 机电运输事故预防与处理99第一节 机电事故99第二节 主运输事故104第三节 辅助运输事故107第九章 井下爆破事故预

4、防与处理111第一节 井下爆破事故隐患分析111第二节 井下爆破事故预防措施111第三节 采取的救灾措施117第四节 爆破事故处理118第五节 灾变现场人员采取的措施119第十章 创伤急救120第十一章 安全培训与修订122第一节 安全培训122第二节 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的贯彻、修改、补充123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附件125附件1:xx煤矿2015年采掘接续计划125附件2:应急救援有关人员及联系方式126附件3:xx煤矿地面、井下应急物装备资明细129附件4:xx煤矿灾害防预与处理计划培训计划137附件5:xx煤矿应急响应程序138附件6:xx煤矿兼职矿山救护队人员情况表139附件7:相关

5、图纸140第一章 概况xx煤矿位于陕西省神木县西北直距约55公里处的乌兰木伦河东北侧,行政区划属神木县大柳塔镇所辖。南以xx为界,接大柳塔井田;北以石圪台井田为界;东以七概沟及陕蒙边界为界;西以乌兰木伦河为界。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941至1101835, 北纬391702至393516。xx煤矿南北长约8.4km,东西宽约8.5 km,面积72.40 km2。xx煤矿前身是神木县地方国有煤矿,1999年10月由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收购。2003年2月,按照国家“关小建大、整合资源”的方针,xx煤矿又整合了绥德县前石畔煤矿和佳县瓷窑湾煤矿,对矿井进行了第二次改扩建,于20

6、04年12月8日建成投产,成为神东煤炭集团千万吨矿井群中的骨干矿井之一。现xx煤矿由原瓷窑湾煤矿、前石畔煤矿、前石畔预留区和原xx煤矿四个井田组成。截止2014年6月井田地质储量64582.8万吨,可采储量36971.2万吨,主采煤层为22、31、42煤层,地质构造简单,煤层赋存稳定,煤质优良。第一节 矿井概况一、矿井井田xx煤矿(整合)范围是根据陕国土资矿采便字2009114号文件关于同意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xx煤矿等四个煤矿进行资源整合的函,依据原xx煤矿、原瓷窑湾煤矿、原前石畔煤矿、原前石畔井田采矿证外侧拐点坐标圈定。整合后xx煤矿生产规模达1000万t/年。 图1-1 xx煤矿(整

7、合)矿权关系示意图二、井田地质情况井田大部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所覆盖,仅在乌兰木伦河沿岸有基岩出露。井田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永坪组(T3y),侏罗系中统延安组(J1-2y),侏罗系中统直罗统(J2z),新近系上新统三趾马红土(N2)及第四系(Q)。本区地层总体呈倾向SW的单斜构造,起伏不大,倾角一般小于1。局部有低缓“凹盆”或“穹窿”,平面表现为呈“S”状展布的箕状,鼻状构造相间出现,但波幅小于10m,翼宽大于750m,一般箕状构造翼宽较大,最大可达2.5公里。在井田南边缘有两条由大柳塔扩大区向北伸入的物探正断层F6,落差小于20m,长约4.5公里,倾向SW,倾角65-85;DF62,落差

8、2-4m,长约4公里,倾向NE,倾角65;xx三盘区22304运顺305回顺掘进至770m位置揭露F43断层,落差13.5m,倾向99,倾角57,该断层斜穿三盘区。区内无大型断层,构造属简单类型。三、主要可采煤层赋存条件及煤层情况(一)主要可采煤层情况本区全区可采煤层有3层,它们是22、31及42。大部可采煤层有1层,为44煤层。局部可采煤层有4层,即12上、12、43及52煤层。(二)煤层赋存条件井田内含煤地层侏罗系中统延安组属湖泊三角洲沉积。共含5个煤组,有对比意义的煤层共12层,其中可采煤层8层,即:12上、12、22、31、42、43、44、52煤层。其中12上、12、43、52煤层为

9、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煤层,22、31、42煤层为全区可采的稳定煤层,44煤层为大部可采的较稳定煤层。不可采煤层4层,即:11上、11、21上、52上煤层。11上煤层赋存于第五段,零星分布,见煤点2个,无可采点;11煤层赋存于第五段,见煤点23个,可采点1个,厚度0.05-1.02m,平均厚度0.50m;22上煤层赋存于第四段,见煤点7个,可采点4个,厚度0.45-1.74m,平均厚度0.92m;52上煤层赋存于第一段,见煤点16个,可采点1个,厚度0.20-0.83m,平均厚度0.38m。(三)煤质、煤种各煤层均呈黑色,条痕褐黑色,弱沥青沥青光泽,断口参差状、阶梯状为主,部分棱角状和贝壳状。镜煤条

10、带中内生裂隙5-20条/5cm,被方解石充填,裂面常见黄铁矿薄膜及斑点,易氧化、易自燃。各煤层宏观煤岩成分以暗煤,亮煤为主,并含较多的镜煤和丝炭成份。煤岩类型以半暗型煤和半亮型煤占优势。镜煤局部地段厚度达5cm呈层状或透镜状夹于各成分之间,丝炭沿层面呈条带状或透镜状分布,厚1-3mm,常见丝炭化植物叶片和茎干的薄片出现在镜煤的上、下部位。各煤宏观煤岩类型有所不同:12上、12煤层以半暗型为主,次为暗淡型和半亮型煤,22、31、42煤以半亮型为主,半暗型和光亮型煤少量,43、44、52煤以半暗型为主,其次半亮型和暗淡型煤。煤层剖面各类型间,界线清晰,结构明显,常见中、细条带状和线理状结构,连续水

11、平层状构造。各煤层有机显微组分含量很高,其平均值变化在97.2-98.4%之间,其中镜质组含量平均值为27.4%-58.4%,丝质组34.9-53.4%,镜质组反射率在0.456-0.576之间,属I煤化阶段,即低煤化度烟煤。四、水文地质情况及开采技术条件(一)水文地质xx煤矿(整合)地处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和毛乌素沙漠东南接壤地区地势总体中东部高,西部低,地形起伏较大,最低点在xx与乌兰木伦河交汇处海拔1084.10m,最高点在井田北部讨素敖包海拔1349.6m,相对高差265.5m,海拔高度一般在1200-1300m。矿区东及东南部为黄土梁峁丘陵区,沟谷深切,冲沟密布,地表径流发育,有利于地下

12、水排泄;西及西北部为风沙滩地区,沙丘连绵,地形波状起伏,极易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在地形低洼处汇集成富水区,并有大泉出露。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将矿区含水层分为新生界松散层孔隙潜水、中生界碎屑岩类裂隙潜水和承压水以及烧变岩裂隙、孔隙潜水。潜水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入渗系数0.2314-7.29m/d;承压水接受区域侧向补给和浅层水越流补给。地下水径流主要受地形地貌以及地质构造的控制,总的流向是由西北往东南方向;浅层地下水则由地形较高处往河谷运移。地下水以泉或潜流的形式排泄。窟野河是矿区地下水的最低排泄渠道。(二)开采技术条件1.顶底板井田内分布的煤层伪顶一般由厚度小于0.5m的炭质泥岩、泥质

13、岩组成,可随采随落。直接顶由厚度大于0.5m的粉砂岩及泥质岩类组成,各煤层以中等稳定到稳定的类、类直接顶为主,厚度较大的粉砂岩顶板属稳定的类直接顶,局部以厚度较小的泥岩、砂质泥岩及其它岩层互层构成的顶板属中等稳定至不稳定的、类直接顶板;煤层基本顶一般由较厚的细、中粒砂岩组成,多属级来压强烈顶板。22煤层顶板直接顶分布约占采区70%,厚度2-15.76m,一般2-8m;老顶局部分布;伪顶零星分布。伪顶岩性为炭质泥岩、泥岩,直接顶岩性为粉砂岩及泥岩,老顶为厚度较大的砂岩。31煤层顶板老顶区由南向北贯穿井田中部,约占采区50%,以巨厚层状中粗砂岩为主,一般厚十几m,伪顶大多分布在老顶区,面积不过3-

14、5%,直接顶在井田西北角厚度较大,岩性以粉砂岩为主。42、43、44、52煤层顶板均以直接顶为主。各煤层底板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组成,据其力学性质属中硬至坚硬底板(-类),一般不会产生底鼓现象。22煤层底板局部赋存膨润土。2.瓦斯各煤层自然瓦斯成分主要为氮气,31、22煤层瓦斯检测含量为零,4、5号煤层含微量瓦斯。3.煤尘目前开采的1-2煤、2-2煤的煤尘挥发性爆炸指数分别为36.59%、38.83%,均远远大于10%,具有爆炸性。4.地温无高温地热危害,地温梯度2.93/100m。矿井属地温正常区,无地温、地热危害。5.自燃12上煤层为不易自燃至很易自燃;12煤为易自燃;22煤为不自燃至易自燃

15、,31、42、43、44、52煤为不自燃至易自燃。自然发火期1-3个月。第二节 矿井生产系统一、开拓方式及开采方法矿井采用平硐-斜井-立井混合开拓方式,矿井主运输为胶带输送机,辅助运输为无轨胶轮车。采煤方法为走向(倾斜)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掘进方式采用连续采煤机掘进,梭车配合胶带机运煤。二、供电系统矿井两回电源线路分别引自大柳塔110kV变电站和前石畔110kV变电站。地面设35kV变电所四座,分别为主井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旧风井工业广场35kV箱变,新风井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xx副井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其中主井工业广场35kV变电站主要为洗煤厂、1#排水泵房、房采区排水泵房、2-2煤加压泵房及地面其他生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