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体系)HR人力资源管理教程(11个doc文件)0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83725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6.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训体系)HR人力资源管理教程(11个doc文件)0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培训体系)HR人力资源管理教程(11个doc文件)0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培训体系)HR人力资源管理教程(11个doc文件)0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培训体系)HR人力资源管理教程(11个doc文件)0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培训体系)HR人力资源管理教程(11个doc文件)0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训体系)HR人力资源管理教程(11个doc文件)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训体系)HR人力资源管理教程(11个doc文件)0(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第四章 掌握群体的脉搏第一节群体沟通一、 沟通1、沟通的定义沟通是信息的传递过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一切信息沟通过程。包括自我沟通、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大众沟通。狭义:指人际沟通和群体沟通两种。特点是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有目的的信息交流。管理学中主要指群体沟通,即组织内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实现群体共同目标的信息交流。沟通三要素:信息源、信息、接受者 传信者的意见或事实 编码(成为语言) 传送信息反馈 沟通 接受者的反应或行为 解码(成为意思) 接受信息 在群体中“沟通反馈再沟通再反馈”形成不断循环。2、沟通的特点信息源发出信息的目的在于:1) 传递情报、意见以影响接受者提高士气和效率

2、2) 满足情感的需要。提高凝聚力,增强群体团结。3、沟通的手段1) 语言沟通:口头、文字、电话、访谈、汇报、会议等2) 非语言沟通:通过体态、表情传递信息,如握手、微笑、目光接触等。4、影响沟通的障碍沟通障碍1) 传信者造成的:传信者本身对信息表达不清、言词歧义、自相矛盾。2) 信息传递过程中造成:噪声、漏失、错传。3) 接受者造成: 其自身的心理状态。如有(/无)意识过滤、理解力不足。二、 信息交流中要避免的十大过失:(从大到小排列)1) 不通知我某些我应该知道的事。2) 不把全部情况告诉我3) 太迟了才告诉我某些事4) 采用错误的信息交流方法,如应用书面信息交流的内容却用了口头交流5) 在

3、信息链中绕过了我6) 给我提供错误的信息7) 用讽刺、敌对的或感情用事的方式对我进行信息交流8) 用我不能理解的语言、术语、或过于技术性的词句等同我讲话9) 当着别人的面批评我10) 不用行动来支持我所获得的信息前五项是主要针对内容,说明接受者对于不及时了解工作目标、工作内容的情况是不能忍受的。三-沟通网络上行、下行、平行1) 链式:2) 轮式:注意员工之间没有沟通渠道。目标明确,士气高涨,效率高。3) 环式:适宜在信息收集阶段,易出现随意渲染。4) 全通道式:意见难集中、难统一。5) 倒Y式:注意秘书的作用。三、 群体中的传闻非正式交流渠道。1) 单线式、2) 流言式、3) 偶然式、4) 集

4、束式(有选择性的传播)葡萄藤式流传 如:商品涨价信息的传播(亲友间)要禁止小道消息是不可能的,管理者对不良性质的小道消息要及时予以澄清,对良性的小道消息要加以因势利导。第二节 群体冲突一、 定义反映双方因需要、观点、利益不一致而出现的心理互不相容的现象。社会现实的两张面孔:1) 稳定、和谐与共识2) 变迁、冲突和强制正式组织是强制性协调联合体,不是均衡系统。组织内部的各种不同位置具有不同量的权力,造成组织结构中固有的不平等权威分布,从而形成管理者和员工两大彼此对立的准群体。现在管理学者都认同冲突分为两大类:1) 建设性冲突 :为了群体目标2) 破坏性冲突 :背离群体目标有益有害实质类型1类型2

5、(有益实质)(有害实质)个人类型3类型4(有益个人)(有害个人)类型1:表现为竞争类型3:表现个体间相互批评类型2:部门间意见不一,技术和行政上不配合类型4:个人的憎恨与妒忌,造成对方工作失误二、 适度冲突理论目的在于避免死水一潭的氛围。1、 在群体态度方面,当冲突过多时要强调双方的相互依赖性、强调冲突带来的损失、强调培养共同有感情;而当冲突过少时,要强调双方的竞争、强调一团和气所带来的不利因素、强调双方必须坚持自己的原则性。2、 在群体行为方面,当冲突过多时要强调双方统一意见、强调合作共事;而当冲突过少时,要强调行为的不同特点、强调坚持自己行为。3、 在组织结构方面,当冲突过多时要强调规章制

6、度的约束力,使双方明确相互联系、坚持上一级的统一领导、突出组织的共同目标;而当冲突过少时,要强调解除约束冲突的条例、派员集中不同意见、强调双方的各自职责。 操作是很难的,稍有不慎,就会制造矛盾、激化矛盾。三、 冲突的解决方法关键在于寻找双方的共同动机。管理中之所以产生,一般是由于双方没有将共同动机作为自己的主导动机。1、 解决个人间冲突的方法1) 利用强制方法满足一方需要,而使另一方抑制不合理的需要。2) 综合解决问题,满足双方的合理需要,使双方中止冲突。3) 以折衷方法解决问题,部分满足或抑制双方的需要。4) 否定双方需要,使 双方都 得不到满足。案例:式人强烈反映甲组工人小王上班时间窜岗到

7、乙组找小李聊天。造成生产效率下降。目的:解决小王小李和其他式人之间的冲突1) 强制方法,责令甲乙两组长加强纪律约束小王、小李2) 综合方法:当大家的面问清小王为什么找小李谈话,如果是核对图纸,其他工人会高速自己对他们的认知,他们也能满足核对的需要。3) 折衷:通知小王小李尽量减少上班时间的来往,告诉其他人尽量不要管他俩的事,自己做好自己的事就女孩子。4) 否定法:批评小王不得窜岗,同时批评其他人不得为他人的原因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2、 解决部门间冲突的方法1) 对于成见不深的冲突部门,通过布置某项合作项目,使双方处于相互依赖之中,使冲突转变为合作。2) 如果双方工作有联系,但出现相互推诿的冲突

8、。说明双方缺乏职责意识。可通过理顺双方职责膈,再进行合作。3) 对于出现沟通困难的冲突的双主方,可通过一个临时性的中介机构作为双方信息交流在中转站,而逐步缓冲冲突。4) 对于难以分开的冲突双方,可以通过减少合作部分,同时通过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职责,分工合作,避免冲突。当要合作过程中,产生意见分歧后双方都 认自己的方案更好,这实际表明,双方都不知道应该怎样做才好。因此如果上级也难以预测时,就可以分头让双方依各自的方案承担工作,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就分头进展,以避免由于意见不一而耽误完成时间。第三节 小圈子意识一、 小圈子(非正式组织)1、 沟通中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在人际交往中双方之间互相接纳

9、、互相关心、互相依赖的心理倾向在群体中各成员之间的心理距离或大或小,因此就会出现小圈子现象。小圈子:群体中保持心理距离相对接近的一群成员。特点:按结构分:1) 主从型:自然形成一个核心人物。而其他成员则听众他的支配,组成成员很稳定,没有经常变更成员的现象。2) 平等型:分不出谁是核心人物,成员保持相对稳定。3) 不定型:组成成员不是很稳定,核心人物不稳定,时有时无。按心理需要分:1) 兴趣型2) 利益型按意识的指向,1) 向心型: 和群体共同目标一致2) 离心型:和群体共同目标有某种程度抵触。二、 形成原因1、 作为组织的补充,满足人们不同的心理需要。2、 由于某种利益或观点的一致性。3、 共

10、同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4、 活动空间、时间可使人心理距离接近。5、 亲戚关系。三、 如何对待小圈子1) 小圈子全通道沟通方式沟通速度比群体快2) 小圈子成员的素质最终会发展到相近的程度3) 小圈子是情感交流。因而小圈子是个性化的“大成员”,优点发挥之处明显大于个体优点,缺点暴露之处明显大于个体缺点。对待小圈子有正确态度:1) 善于引导小圈子的核心人物,让他在小圈子中起到正确导向作用。对于有不良倾向的小圈子核心人物,则要给予严肃批评教育。2) 积极发展群众文化,使各种兴趣的成员都 能有用武之地。让兴趣为促进群体凝聚力作用贡献。3) 对利益型小圈子要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到“可,与之;不可,知之”。4) 对于向心力强的小圈子,要充分发挥他们士气高昂、凝聚力强的优势,尽可能让他们在工作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5) 对于离心力强的小圈子,要了解他们的小圈子意识所体现出来的价值观,及时发现其不正确之处,予以教育引导,增强纪律观念、道德观念,强化行为规范,预防空发事件。对忆经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要严格按章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