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全解

上传人:好** 文档编号:119681407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全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全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全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全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全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全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全解(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一 偏瘫痉挛状态的现代医学临床研究 一 现代医学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 轻度痉挛 椎体束中断 牵张反射抑制 软瘫 高位中枢抑制减弱 脊髓中枢功能释放 牵张反射增强 二 现代医学治疗偏瘫痉挛状态的现状现代医学对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 尚无特效药物 目前临床抗痉挛药物有4种使用途径 口服 经皮注射 鞘内注射及局部组织注射 主要药物有苯二氮卓类 妙纳 巴氯酚 丹曲林钠 乙醇和A型肉毒毒素等 它们对偏瘫痉挛状态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但由于副反应大 远期疗效不确定和个体差异明显限制了药物的应用 外科疗法如周围神经切断术 脊神经根切断术 肌腱切断或肌腱延长术等 可以通过破坏神经通路

2、的某些部分 切断牵张反射环路 使过度增高的肌张力下降而缓解痉挛 但费用和技术要求高 术后需要长期随访 临床应用局限 目前西医对偏瘫痉挛状态的治疗主要从理疗 功能训练等康复手段着手 2 现代康复医学疗法2 1运动疗法由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及功能代偿性 偏瘫患者具有多方面的恢复潜能 以Brunnstrom Bobath Rood等易化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一直是康复医学治疗偏瘫痉挛的主要方法 也是最基础 使用最广泛的方法 其内容包括良肢位摆放 抗痉挛模式训练 RIP 关节活动度的保持以及痉挛肌肉的静态牵伸等 2 2物理疗法 1 温热疗法 包括温水浴 热敷 微波 超声波和红外线等 中性温度 相当于血液和深

3、部组织的温度 可降低 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 可以作为一种局部抑制手段 但整体受热 如热水澡 则会加重痉挛 因此可以采用痉挛局部温热水浸泡的方法 但水温不宜过高 以36 左右为宜 2 寒冷疗法 包括冷水浴 冰袋和冰块按摩等 在痉挛的康复中可以采用冰敷的办法选择性应用于一对拮抗肌中过度兴奋的那一组肌肉 以暂时降低肌张力 缓解痉挛 其单独应用或结合其他训练能改善主动运动或加强痉挛肌肉的拮抗肌的力量 在开始肢体运动之前 为使痉挛肌肉放松和缓解关节及肌肉的疼痛 可让患者先行冷疗 3 电刺激疗法 刺激方法有痉挛肌刺激法 拮抗肌刺激法和功能性电刺激法 4 矫形器和夹板 用于内收肌痉挛的外展矫形器和用于屈肘肌痉

4、挛的充气压力夹板是PT的方法之一 2 3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生物反馈疗法是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的一种康复治疗技术 该方法是通过肌电生物反馈将骨骼肌兴奋收缩时产生的肌电活动及时检出 并转换成大脑所熟悉的感觉剌激方式加以显示 同时通过示波器和扬声器的反馈 训练受试者对肌肉内不同运动单位的放电进行控制 进行松弛和加强肌肉收缩运动的训练 达到全身松弛和神经肌肉功能再建的目的 2 4运动再学习疗法运动再学习疗法是以神经生物学 运动科学 生物力学行为科学 认知心理学等为理论基础 结合临床实践经验 系统和科学地介绍了卒中患者运动再学习的一套完整方法 此方法是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作再学习或再训

5、练过程 根据病情设计出训练内容 指出阳性特征 反射亢进 异常或痉挛性运动模式等 是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软组织的适应性改变和适应行为 而肌无力 废用 制动可引起软组织改变 形成肌肉萎缩 挛缩 僵硬和张力过高 强调纠正偏瘫患者异常运动模式时 要注重正确进行肌力和耐力等训练 3 外科疗法显微外科的发展使外科治疗中风后遗症导致的手足痉挛成为可能 当痉挛不能通过药物 康复等方法得到控制时 可以通过手术破坏神经通路的某些部分 切断牵张反射环路或提高脊髓 运动神经元的抑制功能 降低受累肌肉的兴奋性 使过度增高的肌张力下降以缓解痉挛 同时不损害残存的运动 感觉功能 手术方法包括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 脊神经根切断

6、术 脊髓部分切断术 肌腱切断或肌腱延长术等 但手术方法对神经束切断的程度有比较严格的要求 切断过量或不足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 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评定方法1 痉挛的评定方法痉挛的评定方法分为主观和客观方法 主观方法是不使用任何辅助仪器 而通过观察或手法检查来判定痉挛程度 如MAS CSI等 客观方法是通过仪器的客观测量 用具体数值表示痉挛程度 如神经生理学和生物力学方法 后者又包括摆动试验和被动牵张等 2 功能障碍综合评定标准化量表评定法是目前国内外广为采用的方法 西医对急性期患者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肢体运动功能评价 也采用CT MRI等影像学指标进行评价 对脑卒中恢复期的疗效评价 则越

7、来越多地使用ADL 生存质量等身体残疾和社会生活障碍水平的指标 目前 常用的综合评定方法有脑卒中量表 欧洲卒中量表 FMA ADL BI和功能独立性量表等 二 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临床研究 祖国医学对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认识 筋病 痉证 益精养血 化痰祛瘀 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已显示出独特优势 疗效肯定 临床报道较多 尤其是针灸与现代康复医学结合更加密切 但在针灸治疗该病的研究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对痉挛性偏瘫的中医病名缺乏统一认识 有些医家单纯从 痉证 角度论治 临床选穴多注重局部 缺乏从系统整体观辨证论治 临床试验设计欠严谨 有些没有设立对照组或设立不规范 缺乏齐同可比性 影响了其疗效的科

8、学性 未充分考虑针刺手法 刺激强度 治疗时机等因素对试验结果的影响 纳入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尚欠缺统一量化标准 肌张力评定尚缺乏客观评价标指标 选穴 治疗方法众多 应进一步在选穴配伍上优化组合 缺少大样本 多中心的临床研究 针灸治疗中风肌张力增高机制研究较少 应进一步从现代医学的神经电生理 神经递质等机制方面 揭示针灸治疗痉挛性瘫痪的机理 解决好以上及相关问题 将对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状态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更好地促进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康复 三 我们对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研究 脾胃 脑五官灵敏 脉气血通畅 筋肢体柔和 阳气 化气生血 虚衰 虚弱 变生诸疾 不化能精柔筋 酿湿生痰 因痰致瘀 神思

9、维敏捷 致病根本 致病因素 阳气虚衰 湿阻血瘀是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基本病机 温阳益气 项腹针法 缓解痉挛 项腹针法 标 根 本 温阳益气 祛湿化瘀是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基本治则 经气所结所聚之地 头项胸腹 四肢 经气始生始发之地 下病上取 本病标取 项腹针法亦立意于本病标取 下病上取 经脉的标本根结理论认为 指头面躯干部 有末梢 上的含义 是经气弥漫扩散的区域 四肢肘膝以下部位 根本 下的含义 是经气汇聚的重心 指四肢末端的井穴 是经气循行会合的根源 躯干有关部位 是经气循行流注的归结所在 督脉之结在项 腹针 脾胃之治为重 中脘 关元 滑肉门 外陵 天枢 风池 天柱 百劳 风府 大椎 项腹针法

10、研究方法和目的 本课题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以中风偏瘫痉挛状态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评价和分析项腹针法的治疗作用和取效机理 为该针法进一步临床应用和机理研究奠定基础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资料分别来自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院 北辰区中医院2007年10月 2010年1月住院患者 共观察病例300例 脱失病例24例 脱失原因为中途自行服用其他药物15例 中途转院9例 实际观察病例276例 脱失率8 00 两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 表1 表2 由表1 表2可见 两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病程及病情方面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2性别 0 205 t年龄 0 827 t病程

11、1 133 t伴发病 1 279 t既往史 0 847 2病变性质 0 255 2左右 0 416 2上下 0 011 ZBRSS 0 509 Z神经缺损治疗前 0 551 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5 说明两组之间具有齐同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纳入标准 1 符合中风病诊断标准 辨证标准及西医诊断标准 2 年龄在30岁 75岁 神志正常者 有肌张力增高症状 发病半个月以上者 3 痉挛按修改的Ashworth量表评定 瘫痪肢体肌张力 0级 4 CT或MRI证实脑内有缺血或出血病变者 5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 1 已接受其他有关治疗 影响本研究效应指标观测者 2 非脑血管意外引起的肌张力

12、障碍者 3 合并有心血管 肝 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4 年龄在30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患者及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病例脱落标准 已入组但未完成临床方案的病例 符合下列情况应视为脱落 研究者决定退出 1 出现严重不良事件 根据医生判断停止试验者 2 试验过程中 患者发生其他疾病 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断者 3 受试者依从性差 依从性 80 或自动中途接受其他治疗者 病例脱落标准 受试者自行退出 1 无论何种原因 患者不愿意或不可能继续进行临床试验 向主管医生提出退出试验要求而终止试验者 2 受试者虽未明确提出退出试验 但不再接受治疗及检测而失访者 病例剔除标准 1 病例入选

13、后 未曾接受治疗者 2 病例入选后即自动脱落失访 情况不明者 应尽量避免此种情况的发生 终止与撤出试验标准 1 未按照治疗方案治疗 观察期自行加用其他治疗方法者 2 不能坚持治疗 治疗不足25次者 90 3 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或不良反应者 4 试验中出现其他并发症或病情恶化者 盲法原则 本试验因采用针刺疗法 不能应用盲法 故按设计 实施 统计三分离的盲法原则进行 由课题负责人员或指定的研究者将受试者编号随机分组 将患者的治疗方案装入信封中 以保证课题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治疗方法 观察指标与方法 两组病人对主要疗效观察指标各种量表于治疗前 治疗后第42天各记录一次 以及记录病情变化情况和不良反应

14、的发生情况 对次要疗效观察指标和安全性观察指标于治疗前 治疗后各记录一次 由于经费有限 肌电图检查仅在一个分中心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进行 共观察66例 痉挛程度 指数的评定 肢体运动功能的评定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定 肌电图检测 全部关节MAS评分 下同 降低4级肌张力或恢复到正常肌张力 由于目前尚无统一的疗效标准 参照有关文献 以临床上广泛使用的MAS评分 0 4级 为疗效评定标准 上肢以腕关节 肘关节 下肢以膝关节 踝关节为观察对象 降低1级肌张力 降低2级肌张力 肌张力级别没有改变 治愈 有效 显效 无效 疗效判定标准 40 参照4级评价标准评价 1级 安全 无任何不良反应 2

15、级 比较安全 如有不良反应 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治疗 3级 有安全性问题 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 经处理后可继续治疗 4级 因不良反应中止试验 安全性评价指标 统计学处理 将3个中心数据资料交总负责单位 由专人采用Spss11 5统计软件分析 试验结果描述用X s表示 用t检验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显著性检验 对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秩和检验 假设检验以 0 05 双侧 作为检验水准 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图 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由图 1可见 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 经统计学处理 Z 2 859 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1 提示

16、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照组 观察组 两组患者不同病程临床疗效比较 图 两组患者不同病程临床疗效比较由图 2可见 两组患者病程在3个月以内与病程在3个月以上患者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 Z观察组1个月以内与3个月以上 2 338 Z观察组1 3个月与3个月以上 2 284 Z对照组1个月以内与3个月以上 3 436 Z对照组1 3个月与3个月以上 2 867 P 0 05 提示两组病程在3个月以内的患者疗效均优于病程在3个月以上患者 观察组病程在3个月以上患者的疗效与对照组病程在3个月以上患者的疗效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Z观察3个月以上与对照3个月以上 2 142 P 0 05 提示观察组病程在3个月以上患者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病程在3个月以上患者 对照组总有效率 观察组总有效率 对照组无效率 观察组无效率 两组患者痉挛程度MAS分级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痉挛程度MAS分级评分比较 X S 注 组内治疗前后比较 P 0 05 P 0 01 组间治疗后比较 P 0 05 P 0 01 图 3两组患者CSI比较 由图 3可见 两组患者治疗前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t 0 541 P 0 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