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技行业)北京英才苑生物在线答疑三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78897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122 大小:14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科技行业)北京英才苑生物在线答疑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22页
(生物科技行业)北京英才苑生物在线答疑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22页
(生物科技行业)北京英才苑生物在线答疑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22页
(生物科技行业)北京英才苑生物在线答疑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22页
(生物科技行业)北京英才苑生物在线答疑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物科技行业)北京英才苑生物在线答疑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科技行业)北京英才苑生物在线答疑三(1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首页 | 博客群 | 公社 | 专栏 | 论坛 | 图片 | 资讯 | 注册 | 帮助 | 博客联播 | 随机访问 园梦生物网北京英才苑生物在线答疑二 - -| 回首页 | 2007年索引 | - -种群增长率与种群增长速率的区别北京英才苑生物在线答疑三 241.爱滋病病毒逆转录出的DNA是怎么整合到宿主DNA上的?答:“病毒”专营活细胞内寄生,几乎无酶系统、能量系统、细胞器等。“爱滋病病毒逆转录出的DNA”是在宿体内自动进行的,没有人为的干预,自身就起“运载体”的作用,直接就在宿主细胞内与宿主DNA相整合。242.在DNA粗提取实验中,鉴定DNA为什么不用2M/L的NaCl溶液而用0.015

2、M/L的NaCl溶液?答:教材中所选用“0.015M/L的NaCl溶液”,起溶解DNA的溶剂作用,成功率低,用时较长。若改为“2M/L的NaCl溶液”,起溶解DNA的溶剂作用,则实验成功率高,所用时间较短(有实验证明)。通过实践证明:用2M/L的NaCl溶液比用0.015M/L的NaCl溶液效果更好。242.逆转录出的DNA是怎么整合到宿主DNA上的?答:基因工程操作的“四步曲”: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提取目的基因的方法:直接分离基因(鸟枪法)、人工合成法。人工合成基因的方法:反转录法、据已知氨基酸序列合成DNA。逆转录出的DNA是怎

3、么整合到宿主DNA上:将目的基因和质粒相结合形成重组质粒(用一定的限制酶切割质粒使其出现一个有粘性未端的切口;用同种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产生相同的粘性未端;将切下的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质粒的切口处,再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质粒与目的基因结合成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检测重组质粒是否导入受体细胞。243.对蛋白质进行糖基化加工的细胞器是内质网还是高尔基体?是在膜上完成还是在腔内完成?答:有些蛋白质需要进行修饰,如糖蛋白。那么怎么修饰呢?蛋白质的修饰包括糖基化、羟基化、酰基化、二硫键形成等,其中最主要的是糖基化,几乎所有内质网上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最终被糖基化。糖基化的作用是:a.使蛋

4、白质能够抵抗消化酶的作用;b.赋予蛋白质传导信号的功能;c.某些蛋白只有在糖基化之后才能正确折叠。糖基一般连接在4种氨基酸上,分为2种:a.O-连接的糖基化(O-linkedglycosylation):与Ser、Thr和Hyp的OH连接,连接的糖为半乳糖或N-乙酰半乳糖胺,在高尔基体上进行O-连接的糖基化。b.N-连接的糖基化(N-linkedglycosylation):与天冬酰胺残基的NH2连接,糖为N-乙酰葡糖胺。内质网上进行的为N-连接的糖基化。糖的供体为核苷糖(nucleotidesugar),如CMP-唾液酸、GDP-甘露糖、UDP-N-乙酰葡糖胺等。糖分子首先被糖基转移酶转移到

5、膜上的磷酸长醇(dolicholphosphate)分子上,装配成寡糖链。再被寡糖转移酶转到新合成肽链特定序列(Asn-X-Ser或Asn-X-Thr)的天冬酰胺残基上。因此,对蛋白质进行糖基化加工的细胞器有时是内质网,有时是高尔基体。且是在膜上完成。244.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细胞繁殖的同时,细胞的死亡也是一个正常的过程,以维持组织有合适的细胞数量。这个精确的消除细胞的控制过程叫做细胞程序性死亡。涉及癌症的程序性细胞死亡的研究处于紧锣密鼓状态,很多治疗方案是以刺激细胞的“自杀程序”为基础的。今后,为进一步诱导肿瘤的细胞死亡达到一个更加精确的方式的研究探索

6、,是一个极有趣和极富挑战性的任务。那么,什么叫细胞程序性死亡呢?一个受精卵经过细胞分裂、分化和发育而成为人的成体。在发育过程中,细胞不但要恰当地诞生,而且也要恰当地死亡。人在胚胎阶段是有尾巴的,正因为组成尾巴的细胞恰当地死亡,才使人在出生后没有尾巴。人体发育成熟之前,细胞的诞生从数量上大于细胞的死亡;发育成熟后,细胞的诞生和死亡处于一个动态平衡阶段。这个精确地管理着细胞消除的机制被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三位学者因在“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的遗传调控”研究中的贡献而获得2002年度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美国伯克利的Brenner把秀丽新小杆线虫(Caeno

7、rhabditiselegans)确定为一个新型的实验模式有机体,这种蠕虫大约1mm长、世代周期短、身体是透明的,可以在显微镜下把观察到的细胞分裂、分化和器官发育这些过程与遗传分析联系起来。Benner用乙基磺酸甲酯(EMS)诱发Celegans的基因组发生特殊的基因突变,并把不同的突变体与特殊的基因和器官发育中的特异性效应联系起来。英国剑桥的Sulston制成了Celegans的细胞系谱图,其中每一个细胞的分裂和分化都伴随着Celegans的组织发育过程的变化,其中一些特殊的细胞作为正常分化过程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不同阶段出现程序性细胞死亡。Sulston描述了细胞死亡过程的可观察到的步骤,鉴别

8、出参与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的第一个突变体,包括nuc-1基因突变。Sulston还表明,nuc-1基因编码的蛋白是降解死亡的细胞的DAN所必需的。美国堪布里奇的Horvitz发现并描述了Celegens中控制细胞程序性死亡的关键基因。他第一次鉴别出两个真正的“死亡基因”,ced-3和ced-4,表明其产物是细胞死亡的先决条件;另一个基因ced-9通过与ced-3和ced-4发生的相互作用使细胞避免死亡。他还鉴别出指导删除死亡细胞的若干基因。Horvitz指出人的基因组中含有一个类似的ced-3基因。我们现在知道,C.elegans中控制细胞死亡的大多数基因在人的基因中都有其对应物。程序性细胞死亡

9、的知识帮助我们理解某些病毒和细菌入侵我们细胞的机制。爱滋病、神经退化病、中风以及心肌梗塞的本质是细胞的死亡大于细胞的再生频率;而自身免疫病和癌症,细胞死亡则远远小于细胞分裂频率,致使应该程序性死亡的细胞存活下来。“细胞程序性死亡”是细胞的一种生理性、主动性的“自觉自杀行为”,这些细胞死得有规律,似乎是按安编排好的“程序”进行的。哺乳动物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模型早就被建立了,至今才逐渐被人们所接受,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是生物发育过程中必要的平衡因素。动物的各种细胞在发育的一定阶段出现正常的自然死亡,称为细胞程序性死亡,这与细胞病理死亡有根本的区别。244.生物考题中,有很多涉及到很细的知

10、识点,给我的感觉是,生物好学不好考,特别是高三的内容,你认为高三的选修书中,什么是最重点的?答:是的,生物知识点细,且多,好学却不好考,我的学生也有这种看法。作为知识本身来说,重点、难点、疑点是容易确定的。作为高考来说,那就不好说了,因不管一般知识,还是重点、难点、疑点都可能考到。那该怎么办呢?高三选修书中内容综合性较强。除了不考的“基因的表达与调控”、“酶工程”外,作为高考训练,我看都很重要。因此,要服从任课教师的统一指挥(有作考策略),要反复浏览教材(每一次有一定的升华,注重前后联系与迁移),要多思,要多练,要多问,要善于归纳和总结。这样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祝你好运!245.生物的问答题应该

11、怎样答才算是完美的,不会被扣分呢?有些时候题目我都会做,可是,总是得不到满分,为什么?我该怎样做,才可以拿到满分呢?答:读懂题,明确已知什么,问什么,与教材上什么内容有联系。寻觅(知识)切入点。大脑构思(知识和生物学语言加工),击中要害(注意科学性)。能力体现。多分析“自己所附答案”与“参考答案”的相同与不同,为什么还会出现不同,为什么必须那样答,难道没有其它答法吗?这样反复训练,毕将取得很大的进步,如果这样做,成功一定属于你的,满分就有望。训练提高。245.1、在某人群中,已调查得知,隐性性状者为16%,问该性状不同类型的基因型频率是多少?(按AA、Aa、aa排列答案)答:利用“基因型频率=

12、特定基因型个体/个体总数”计算,需用遗传平衡公式:(p+q)的平方=p的平方+2pq+q的平方,若种群中一对等位基因为A、a,则p为A的基因频率,q为a的基因频率,且(p+q=1)。p的平方为AA的基因型频率,q的平方为aa的基因型频率,2pq为Aa的基因型频率。由题意“隐性性状者为16%”,则q=a=0.4,p=A=1-q=0.6。AA=0.6的平方=0.36;Aa=2pq=0.48;aa=q的平方=0.16。、人体排泄具有强烈气味的甲烷硫醇的生理现象是受其隐性基因m控制的,正常现象是受其显性等位基因M控制的,如果在冰岛的人群中m的频率为0.4,试问,在一双亲正常,有个孩子的家中有个正常男孩

13、和一个感病女孩的概率是多少?答:求携带者的概率:q=m=0.4,则p=M=1-m=0.6。Mm=2pq=0.48。求携带者占正常个体的概率:2pq/(2pq+p的平方)=0.48/(0.48+0.36)=4/7。求父母均为(4/7)的携带者,生出2个正常男孩和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3/4)(1/2)(3/4)(1/2)(1/4)(1/2)3(4/7)(4/7)=1.7%。246.1、固定是什么?2、“反硝化细菌的活动导致土壤氮素丧失”,这句话错在那里?3、碳循环中,将二氧化碳放回大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者还是分解者?4、在食物链:ABC中,有毒物质的浓度依次为X、Y、Z。如有另一生物也以B为食

14、,则其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为Y还是Z?1、固定是什么?答:“固定”是指将已杀死的细胞中的染色体(质)的形态固定,不再进一步变化,有利于观察。2、“反硝化细菌的活动导致土壤氮素丧失”,这句话错在那里?答:“反硝化细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其作用是在土壤缺氧时,能将硝酸、亚硝酸还原成氮气,导致土壤中“硝态氮素”减少,“游离氮素”增多。氮素包括铵态氮、“硝态氮素”和“游离氮素”等多个方面。所以“反硝化细菌的活动导致土壤氮素丧失”有错。3、碳循环中,将二氧化碳放回大气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生产者还是分解者?答:所谓“碳循环”就是指“碳素”在生物圈内从“无机环境生物群落无机环境”的过程。其中有机碳返回无机环

15、境可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可通过化石燃料的燃烧,可通过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在生物圈物质循环中占重要地位,它在“将二氧化碳返回大气中起主导作用”。4、在食物链:ABC中,有毒物质的浓度依次为X、Y、Z。如有另一生物也以B为食,则其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为Y还是Z?答:有毒物质通过“食物链”的营养富集作用而不断积累,浓度随营养级的增大而增大。根据题干信息,“另一种生物与C”都以“B”为食,若二者都从“B”同化相同的生物量的话,则二者体内有毒物质的浓度应相等(为Z)。另请问这位同学或教师,上次“称取50克水果粉碎并过滤,在滤液中加入2毫升淀粉溶液混合,再滴入2滴碘液,混合溶液不变蓝,原因是()A水果中含有酶,淀粉已被酶分解B水果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将碘还原成碘离子C碘液加入数量太少,不能将淀粉变色D水果中含有酶,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