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含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677139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1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含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含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含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含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含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含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12.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导学案(含预习案探究案课后练习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一、教材分析本框题教学内容贯彻落实课程标准规定的“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阐明生活的意义,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 高中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特殊时期,科学理论的正确引导是不可或缺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这一框题,正是针对高中学生的具体情况,积极引导学生主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明确生活的意义,真正理解只有对社会做出贡献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人生。所以,本节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的价值。理解:(1)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2)人生价值实现的途径。运用:(

2、1)联系实际,分析说明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利益的关系。(2)分析说明为什么人的价值要在劳动中、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讨论分析追求个性的发展和强调与社会统一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1)在占有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以及透过现象把握本质的能力。(2)理论联系实际,能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分析说明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形成及人生价值的实现。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我们成功的起点。通过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的教学,帮助学生走出自我,勇于向命运挑战,铸

3、就人生辉煌。三、教学重难点1、人在劳动中创造价值。2、在创造和奉献中实现价值。3、理解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四、学情分析高中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哲学常识的大多数内容,基本掌握了唯物论、辩证法的科学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基本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了解了古今中外大量典型人物的事例,所以,应该能够比较容易地理解课本知识。高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时期,对于如何实现人生价值的问题有所思考,由于现代社会物欲横流,青少年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比较突出,所以这节课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对他们的成长起关键作用。在我国现阶段,正在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

4、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折页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涌现了大批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特点的先进模范人物,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活生生的身边人、身边事。五、教学方法1、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论,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2、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六、课前准备1、人生价值实现的相关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5、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获得感动中国2006年度人物荣誉的是:独臂英雄丁晓兵,蓝领专家孔祥瑞,排爆专家王百姓,气象学家叶笃正,好军医华益慰,著名学者季羡林,爱心大姐林秀贞,阳光少年黄舸,青岛爱心群体微尘,慈善家霍英东。感动中国颁奖盛典主持人敬一丹表示:“感动是一笔精神财富,它可以让人感到温暖、让人心灵向善。”从价值观角度看,感动中国人物的行为对我们有什么哲学启示?学生思考:为什么他们都能够感动中国?如何看待他们的人生价值?引入本课课题并展示教学目标(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活动一:阅读教材P102江泽民同志的一段话,并讨论思考 (

6、1)为什么把奋不顾身地工作着的人生看作真正有意义的人生?(2)为什么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还是觉得不开心、不幸福,甚至认为生活没有意义?探究提示:(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一个人在劳动中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越多,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2)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有些人虽然有优裕的物质生活,但如果不在劳动中创造价值,不能走出自我的狭隘天地,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 精讲点拨: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1)人只有在劳动中,在奉献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才能创造价值。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他为满足社会和人民的需要所作出的贡献就越大,

7、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2)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3)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P102103关于雷锋日记中的一段话,讨论并思考(1)为什么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2)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的人会幸福吗?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会幸福探究提示:(1)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雷锋把为人民做好事看作他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是具体表现。(2)一个只想着自己吃好、喝好、玩好,一个没有亲情、友情和爱心的人不会拥有真正的幸福。精讲点拨: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

8、1)走不出自我的狭隘天地的人,不想奉献他人和社会的人,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幸福。(2)爱我们的家人,爱我们的朋友,爱我们的事业,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世界,积极投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教材通过“专家点评”和“相关链接”来加深对于奉献的理解探究活动三:学生阅读教材P104一位科学家的话,讨论并思考(1)“没有大家的努力,什么事也做不成”,这句话包含了什么道理?(2)这位科学家是如何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探究提示:(1)个人的生活和发展,人的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

9、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2)他在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时,时时处处尊重别人,无私地帮助、关心他人并自觉维护他人的正当利益。这启示我们,只有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才能在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精讲点拨:1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从实现的客观角度来看的主要把握三点,首先,明确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人的生存、发展及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各种物质条件和知识成果。然后,从反面来论证:完全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最后,得出结论: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10、2正确认识和追求人的个性发展(1)强调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并不否认追求人的个性发展。(2)人的个性表现于对他人、对社会的独特的贡献方式,而不应表现为人的怪异和陋习。探究活动四:阅读教材P105下面方框关于一个人的经历,讨论并思考:(1)她的成功之路是怎样走出来的?(2)人生价值的实现除了具备必要的客观条件外,还需要哪些主观条件?探究提示:(1)她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战胜病魔,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并在为社会的奉献中走向成功。(2)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的主观条件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

11、的指引。精讲点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人的先天条件是无法改变的,后天的努力却人人都能做得到,关键是看我们愿不愿做、怎样去做。只有不断战胜人生旅途上的挫折和失败才能越走越远,实现人生价值。探究活动五: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如何提高自身的素质探究提示: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和把握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加强品德修养,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努力学习各科知识,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自觉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增强心理素质;加强锻炼,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以提高身体

12、素质。 精讲点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探究活动六:阅读艾青的光的赞歌,并思考讨论艾青的光的赞歌反映了诗人什么样的心态?对你有什么启发?探究提示:反映了诗人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毕生的精力奉献给社会的坚定理想信念。实现人生价值,必须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正确的价值观指引自己的人生之路。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之中,排除各种错误思想和社会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对我们的冲击,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时刻用正确的价值观支撑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进。精讲点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本节课

13、的主要内容(参照板书),进行总结。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学生的概括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理解程度的过程。再次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1、同学们把优化丛书上相关的知识做一做,以巩固今天所学的“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点。2、请同学们根据我们发下去的导学案把第十二课的有关知识点预习一下设计意图: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九、板书设计十、教学反思新的课程标准,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的有机结合

14、。本教学设计,充分贯彻了这一教学理念,没有拘泥于教材的理论框框,而是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动耳听、动眼看、动手写、动脑思、动口议、动嘴说,在分析个别材料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普遍性的知识,并且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上课的过程来看,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是很高的,关键是教师能否真正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放下架子,从台上走到台下,从台前走向幕后,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导学案】第十二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第三框价值的创造与实现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如何创造和

15、实现人的价值二、预习内容(一)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是从创造的角度来看的价值的实现(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体现自己的价值人只有在 ,才能 。一个人在劳动中创造的财富越多,意味着 ,他自身的价值就越大,他的幸福感也就越强。(2)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 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 (3)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二)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实现人生价值的客观条件(1)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 人的 都是由社会提供的。人在实践活动中实现自己价值的时候,必须利用社会和他人提供的个各种物质条件和成果。人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