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

上传人:思无****9 文档编号:119662628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语文-10 宇宙生命之谜 教案教学设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0 宇宙生命之谜教材分析:宇宙生命之谜是一篇介绍科学家探索宇宙生命的科普文章,意在通过阅读理解,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让学生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学生对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的理解是教学这篇课文的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学会本课生字词。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目标:1. 通过朗读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2.抓住重点句段,领悟作者采用分析、比较、排除的方法说明问题的表达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科学家追求真知、不断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了解科学家根据生命存在的条件探索火星的情况及其成果。2.了解课文围绕“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讲了些什么,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未知的好奇心。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有关生命科学的理论、术语。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1、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星球。可你想过这样的问题吗?在地球之外的茫茫宇宙中,还有

3、没有生命存在呢?这一直是一个谜。宇宙生命之谜要回答的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一同去解开这个谜团吧。2、师板书课题:宇宙生命之谜生齐读课题。【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在问题的牵引下,促使学生对文本进行思考,巧妙地引出下文的教学。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词语:揭 嫦娥 猜测 能源 分析 轨道 纵横 斑点 枯萎 干燥 稀薄 磁场 抵御 培养 沧海一粟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2)解释词语的意思。猜测:凭某些线索推断猜度。稀薄:比普通的、正常的或平均的数目或密度小的。抵御:抵挡;抗御。沧海一粟:谷子,即小米。 大海

4、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2、默读课文。出示“阅读提示”,边读边思考下面的问题。(1)作者围绕着“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存在”讲了些什么?(2)课文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3)结论是什么?(4)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本文的段首语句,对全段内容具有提示、概括作用。默读时画出这些句子,快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3、汇报交流。(1)师:想想课文从哪到哪开始具体讨论“宇宙有没有生命”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28自然段。(2)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两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学生自由发言,相互补充。(3)根据学生的汇报,分段并概括段意。第一部分(1):写的是从古至今地球之外有没有生命一直是一个吸引人的问题。第二部分(2-8)

5、:先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第三部分(9-10):人们至今没有在地球之外找到生命,但是仍然相信有生命存在,一直在探索宇宙生命之谜。(4)现在你知道了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吗?(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求结论)(5)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先引出了“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是否有生命存在”这个问题;接着概括地说明,从理论上猜测,地球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然后具体地介绍了科学家探索的历程;最后说明,人们至今尚未在地球之外的太空中找到生命,但科学家仍然相信那里存在着生命,因此,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仍然是一个谜。【设计意图】这个环节

6、,既有对生字词掌握情况的检查,又有对课文的整体感知。不容置疑,生字词教学仍是高年级语文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学生字词,既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又符合高年级语文的教学要求。此外,教师通过问题的牵引,帮助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概括段意,总结主要内容,使学生对文本有了整体的认知,为下文的学习做好了准备。三、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分析第二、三自然段。作者从理论和分析两个方面说明了“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1)师:为什么说从理论上讲,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生回答。(从理论上说,第一,宇宙无限,第二,有许多类似太阳系的星球,“与地球类似的星球肯定存在”。由这两点证明了“地球

7、绝不是有生命存在的唯一天体”,一定还会有其它星球也有生命。)(2)师:可能有生命存在的天体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呢?指名回答。(从分析天体存在生命的条件上说,肯定在茫茫的宇宙中有符合这四点的星球:一是保证一定的温度,二是有水分及生命物质,三是有适当的大气成分。四是有足够的光和热。因为这四点是人类和生命存在的必须条件,而宇宙之大,还有我们不可知的星球,所以一定会有保证这四个条件的星球。)2、分析课文第四、五自然段。(1)师:根据这些条件,科学家是怎样对太阳系除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进行分析的?指名回答。(.根据四点生命存活的条件,科学家先用了排除法,把不符合条件的星球水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8、冥王星排除了出去。作者运用列举法,把这几个星球不符合的原因给我们一一进行了列举,使我们清楚地知道这六个星球的特点。)3、分析第六九自然段。师:根据四个条件证明,太阳系中唯一还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是火星。为了揭开火星是否有生命存在的奥秘,科学家进行了哪些探索?生回答,师梳理。(科学家先用了比较法证明。他们把火星与地球进行比较,找到了两个相似点:1、自转时间相似;2有昼夜,有四季,两极也都寒冷。由这两种比较出的相似点,又引出了科学家的两种猜测:1、火星表面的黑色线条是运河,2、火星表面颜色随季节变化,认为那是植物在变色。)师:那这些猜测是真的吗?科学家们利用宇宙飞船对火星作近距离的观测的结果怎样?生

9、回答。师出示:这些照片表明,意大利天文学家观察到的所谓运河,原来是一连串的暗环形山和暗的斑点.通过近距离观测还发现,以前观察到的火星表面上所谓颜色的四季变化,并不是由于植物的生长和枯萎造成的,而是由于风把火星表面上的尘土吹来吹去,才造成了颜色明暗的变化。师小结:一环扣一环,科学家就两种猜测进行了揭秘,并且过程很真实,一是拍照,二是近距离观测。这两种结果证实了火星上有人类、火星上有植物的两种说法是错误的。师:除此之外,科学家还发现了什么,也能证明火星上没有生命?生回答。指名读:宇宙飞船还发现,火星是一个非常干燥的星球,在它的大气中虽然找到了水汽,但含量极少,只有地球上沙漠地区的1%;火星的大气层

10、非常稀薄,96%是二氧化碳,氧气含量极少;火星表面温度很低;火星上没有磁场,它的大气层中又没有臭氧层,因而不能抵御紫外线和各种宇宙线的照射.所有这些因素都说明,在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师梳理:第七自然段采用摆实事、列数字的方法,证明了火星上水分少、大气稀薄、温度低、无磁场,这说明“火星上生命难以生存”。作者为使读者更加心服口服,列举了宇宙飞船对火星进行一系列的分析和测试取得的两项重要结果:1、土壤无有机分子,没有有机分子植物就不可能生长;2是未发现微生物存在,也就是火星连微小的生命都没有存在。这样又否定了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二)研读课文第三部分。分析第九、十自然段。1、指名读。2、从这部分中,

11、你能知道科学家还有怎样的发现吗?生回答:近年来,通过对落在地球上的一些陨石进行分析,发现陨石上存在有机分子,3、师总结:地球之外是否有生命存在,是人类一直探索的宇宙生命之谜。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以精炼的问题切入文本,引导学生逐段进行分析,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满怀期待地在文本中探究答案,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认知。此外,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引导学生感知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方法的多样性。四、总结全文学完文章后,你有什么感想?(学生畅所欲言。)五、拓展延伸课后阅读少儿科普百科、宇宙的奥秘来知道:宇宙是怎样产生的?有外星人存在吗?太阳什么时候会燃烧尽?人类能迁居到别的星球上吗? 六、布置作业1、把本课生字词书写美观。2、阅读课后资料,自拟话题(比如“人类是否可以移居火星”),写一则读书笔记,谈谈你的看法。【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安排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自拟话题,写一则读书笔记,使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更加深入的感知,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强化生字词的训练,也是高年级语文的重要任务。七、板书设计10、宇宙生命之谜提出问题 宇宙生命之谜分析问题 存在条件 不可能存在探求结论 未解之谜【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反思: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