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方案练习---第9单元9单元过关检测(九)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9641684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66.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方案练习---第9单元9单元过关检测(九)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高考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方案练习---第9单元9单元过关检测(九)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高考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方案练习---第9单元9单元过关检测(九)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高考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方案练习---第9单元9单元过关检测(九)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高考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方案练习---第9单元9单元过关检测(九)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方案练习---第9单元9单元过关检测(九)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方案练习---第9单元9单元过关检测(九)Word版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高中生物二轮复习方案练习单元过关检测(九) (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以下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树组成一个种群C群落中食物相似的物种竞争相对更加激烈D农田生态系统退化成荒地时,营养结构复杂程度随之降低解析:选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错误;常绿阔叶树包含多个物种,不能构成一个种群,B错误;食物相似的物种为争夺食物,竞争会相对更加激烈,C正确;农田生态系统退化为荒地时,生物的种类增加,营养结构复杂程度升高,D错误。2(2018云南昆明高三模拟)“生

2、物与环境是一个统一整体”是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根据这一观点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B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一定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C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一定不利于其生存D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选C。喜光的桉树下栽种半阴性植物菠萝运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原理,A正确;发生在裸岩上的初生演替一定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B正确;某有翅昆虫种群中出现的无翅类型不一定不利于其生存,如果在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无翅类型却能生存下来,C错误;森林中狼和兔间的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有利于维持生

3、态系统的稳定,D正确。3(2018辽宁葫芦岛六校联考)图甲为某种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图乙为该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ae段鼠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B图甲中的c点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C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D图甲中e点对应图乙中t1,此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解析:选C。由图甲可知,该鼠的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因此,ae段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年龄结构是增长型,A错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刻在c点之前,B错误;K值受到空间和资源条件的影响,改变空间和资源条件会使图甲中K值改变,C正确;图乙的t2表示K值时,对应图甲的e点,t1表示K/2值时

4、,对应图甲的c点,c点时鼠群增长速率最大,D错误。4如图所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网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食物网中含有生态系统中所有的生物成分B鳜鱼属于第三、第四营养级C该食物网能量的来源只有水草固定的太阳能D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有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解析:选B。图示为某河流中食物网结构示意图,其中绿藻和水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即水草草鱼鳜鱼、绿藻轮虫鳙鱼鳜鱼、绿藻水蚤鳙鱼鳜鱼。该食物网中含有生产者和消费者,还缺少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鳜鱼在食物链“水草草鱼鳜鱼”中属于第三营养级,而在食物链“绿藻轮虫鳙鱼鳜

5、鱼”或“绿藻水蚤鳙鱼鳜鱼”中属于第四营养级,B正确;该食物网能量的来源是水草和绿藻固定的太阳能,C错误;该河流中引入外来物种可能会导致生态入侵,D错误。 5(2018长沙一模)如图为某池塘生态系统中饲养草鱼时的能量流动过程示意图,ai表示能量值,关于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aB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gh)/aC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bD可通过投放消化酶提高第一、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解析:选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加上人工输入的能量;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是a,第二营养级摄入第一营养级后同化的能量为h,故第一、二

6、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h/a;投放消化酶可提高动物的消化吸收量,从而提高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6气候变化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密切相关,如表为A、B两个不同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环境的碳交换情况。时期碳吸收量(kg Ca1)碳释放量(kg Ca1)A1.2010141.201014B1.2010141.261014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碳的吸收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实现的,碳的释放主要是通过呼吸作用实现的B表中A时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原因是碳的吸收量与释放量相对平衡C由于过度排放人工碳使得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并引起

7、气候变化D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现代碳循环影响巨大解析:选C。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大气中的无机碳,而生物的呼吸作用则把生物群落中的有机碳转变为无机碳,再返还给大气。表中A时期碳的吸收量和释放量是相同的,说明大气中碳的含量相对稳定。B时期碳的释放量大于吸收量,说明人为增加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增加碳的释放量,从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大气中CO2含量的提高可以增强光合作用,而不是使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所以C项的表述是错误的。7(2018河南郑州模拟)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存在捕食关系的两个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为被捕食者,在图中D点时甲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稳定状态时,乙种群个体数量约占甲

8、种群个体数量的10%20%C在图中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则会使甲种群灭绝解析:选A。据图示曲线可知甲、乙为捕食关系,甲为被捕食者,D点时甲种群的数量相当于K/2,种群增长速率最大,A正确;10%20%是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是个体数量比例,B错误;C点之后,甲种群数量迅速上升,可判断在C点时甲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C错误;如果乙种群大量繁殖,短期内甲的数量减少,由于反馈调节,甲、乙种群数量最终可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8下表是能量流经某种植食性动物时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项目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能量(kJ)5303

9、30X110A.X表示的能量大小不能确定B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2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C表中四个量之间没有一定的数量关系D流向第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至多为40 kJ解析:选D。摄食量粪便量呼吸消耗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故X为90 kJ,A、C项错误;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中有90200100%45%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B项错误;该植食性动物同化的能量为200 kJ,则该植食性动物流向第三营养级的能量最多有20020%40 kJ,D项正确。9科研人员对某森林生态系统进行研究,连续多年检测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记录如表,由此推断()年份名称20112012201320142015201

10、62017动物甲151021010251027102131022010216102动物乙10103410381031410316103121037103A.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可能是竞争关系B该生态系统中动物甲的K值为20102个C动物甲中的能量能够沿着食物链流入动物乙D2012年时动物乙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解析:选D。分析表格数据可知:动物乙的数量先减少先增多,动物甲的数量后减少后增多,并且动物甲的数量小于动物乙的数量,故这两个物种的种间关系是捕食关系,动物甲捕食动物乙;K值即环境容纳量,而非最大值,生物数量达到稳定后将在K值上下波动,故动物甲的K值可能小于20102个;动物甲以动物乙为食物,因

11、此动物乙中的部分能量可流向动物甲;20122013年动物乙的数量呈增加趋势,因此2012年该种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10假若某自然生态系统仅有一条食物链abcd。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四种生物体内的能量均直接来自于a固定的能量B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的能量关系为abcdC长期受汞污染时生物体内汞浓度的顺序为abcdD该生态系统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以及信息传递解析:选B。生态系统中各级消费者的能量直接来自上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生态系统中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此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有毒物质随着食物链的富集,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可实现物质循环利用、信

12、息传递,但能量只能单向流动,不可循环利用。11(2018湖南新田一中模拟)上世纪80年代初,生活污水被排放到大多数河流后,河水仍能保持清澈,但随着污水排放增多,河流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学生科技实践小组在某河流上设置了3个监测点,相关水质指标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保持清澈属于抵抗力稳定性B发生水华现象最严重的是2号监测点C测定水体中藻类的种类是在种群水平上进行的研究D可以利用捕食关系治理河流水华现象解析:选C。河流受到生活污水的轻微污染后仍能保持清澈,体现的是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A正确;分析图中物质含量相对值可知,2号监测点的水华现象最严重,依据是该监

13、测点藻类叶绿素a浓度最大,溶氧量最低,B正确;研究藻类的种类属于群落水平上的研究,C错误;可以通过对水体投放适量植食性鱼类来治理水华现象,植食性鱼类以藻类为食,存在捕食关系,D正确。12(2018广东湛江模拟)大麦麦秆放进水中会腐烂释放出抑制藻类植物生长的化学物质;凤眼莲能分泌物质促进水中藻类植物的叶绿素的分解,利用以上原理可以降低水华的发生。以下推论正确的是()A凤眼莲能促进叶绿素的分解,所以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为了监测水华的发生,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D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不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解析:选C。凤眼莲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可以

14、进行光合作用,A错误;凤眼莲可降低水华的发生,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引起水华发生的藻类主要为单细胞生物,可采用抽样检测法对藻类进行计数,以监测水华的发生,C正确;用大麦麦秆治理水华的原理是:放进水中的大麦麦秆腐烂释放出的化学物质能抑制藻类植物生长,因此可能会造成新的环境问题,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30分)13(10分)近几年我国西北地区经常遭受大风暴的袭击导致土地沙漠化严重,水土大量流失,为了保护广阔的草原面积,西北某坝上地区利用沙棘的耐旱、抗风沙性,在已盐碱化的土地上种植沙棘用于恢复生态,从而保持水土。如图1为恢复过程中一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请据图回

15、答下列问题:(1)在该盐碱土地上,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得到保留,原有的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故该地区沙棘、阔叶混交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演替。(2)该群落中沙棘种群在年初个体数为500,一年内新生个体100个,死亡个体50个,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_。(3)某野外调查小组对某沙棘群落进行深入调查,并绘出该群落中的沙棘与甲、乙两种动物(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如图2)。乙种群在A、B、C、D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随着甲种群的数量增多,短时间内沙棘、乙种群的数量变化分别是_、_。解析:(1)该盐碱土地的土壤没有完全改变,土壤中会留下原来植物的种子和根系,其上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2)出生率新生个体数/原有个体数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