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管理)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40716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2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管理)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创新管理)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创新管理)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创新管理)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创新管理)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创新管理)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新管理)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内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先进模式及经验汇报单位:南京大学2015年7月30日I目 录1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分类 11.1按技术创新的动力划分 11.2按技术创新源划分 32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典型模式 41美国 42日本 53意大利 73主要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先进经验 83.1财税政策支持方面 83.2法律保障支持方面 183.3金融支持方面 253.4社会化服务支持方面 421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模式分类1.1按技术创新的动力划分根据技术创新的动力源,我们将科技创新模式分成技术推进模式、市场拉引模式和技术市场双重驱动模式。(1)技术推进模式技术推进模式认为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明是企业开展技

2、术创新活动的重要推动力。熊彼特是该模式的最初倡导者,他认为,技术创新是经济发展的主发动机。根据这种模式,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需求拉动是不重要的,主动权掌握在生产者的手中。也就是说,技术创新是拥有技术发明和发现的创新主体在寻找技术发明的应用过程中完成的,同时间接地满足或者创造了某种市场需求。在现实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无线电、尼龙和核电站等技术创新就属于这种模式。科技发明或发现科学技术创造需求创新组织寻找市场商业化图1 技术推进模式示意图(2)市场拉引模式市场拉引模式强调技术创新起源于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拉动、牵引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这一理论模式认为,技术创新主要起源于市场需求,具体讲就是市场需求信

3、息是技术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它对产品和技术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通过技术创新活动,创造出适合这一需求的适销的产品,这样市场需求就会得到满足。施穆克勒是这一创新模式的主要创导者,他在发明与技术增长一书中,提出发明创造受外部市场需求的引导和限制。之后,迈尔斯和马奎斯根据他们对于5个产业567个创新的考察,发现在创新的过程中,需求和技术潜力相比是一个更重要的因素。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发展一体化的加强,近代的众多的技术创新的都属于这种模式。研究表明,就数量来说,60%80%的创新是由市场需求引发的60%80%的创新是由市场需求引发的。创新组织社会需求生产需求市场需求研究与开发图2 市场拉引模式示意图(3)技

4、术市场双重驱动模式技术创新应是技术推进力和市场需求拉引力共同作用下的活动,科学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都是决定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罗森伯格(NRosenberg)在Inside the BlackBox一书中断言:“创新活动由需求和技术共同决定,需求决定了创新的报酬,技术决定了成功的可能性及成本。”即强调科技推动和市场拉动的综合作用。市场与技术合力驱动型创新改变了传统的从纯科学研究到销售的线性过程,也更新了以市场需求、销售作为技术创新起点的模型,其强调的重点是科技与市场在创新过程中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合力作用。创新组织技术发明、发展市场需求双重驱动的合成提供手段提供需求满足需求图3 技术市场双重驱

5、动模式示意图(4)三种科技创新模式比较表1 三种技术创新模式比较比较技术推动模式需求推动模式双重驱动模式创新的主要诱因技术发明市场需求技术发明与市场需求技术与需求的关系技术创造需求需求促进发明技术与需求双向作用创新难度难比较难比较容易创新周期长比较短短创新成功的关键人物科学家企业家科学家与企业家创新遵循的规律技术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经济与技术双重规律创新成果的应用难容易容易创新效果的简短评价根本性创新,导致技术的根本变化以及全新产品的形成渐进性创新,成果容易商品化,能够迅速产生经济效益创新成果易于商品化,技术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采用较多的企业大企业中小企业大中小企业注:林汉川主编,中国中小企业发

6、展机制研究,P473,商务印书馆,2003年。1.2按技术创新源划分从技术开发的角度而言,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模式通常可以分为三种,即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而在企业的创新实践中,这三者往往是互相结合在一起的,往往无法确切地将它们分开来。如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必须是在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基础上才可能实现创新,而自主创新又或多或少地有着模仿创新的味道。但是就技术创新的来源来看,这三种模式又都有着各自鲜明的特点。(1)自主创新模式自主创新也可称为率先创新,是指在无其它企业技术引导的条件下,企业家在获取技术和市场创新机会后,依靠企业自身力量独立研究开发,攻破技术难关,获得新的有开发价值的技术成果,并

7、完成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过程,直至占领或垄断市场,自主创新主要表现为产品创新,并以此为基础独立完成创新过程,是一种激进型技术创新。(2)模仿创新模式模仿创新也可称跟踪创新或转移型技术创新模式,是指中小企业直接引进购买国外或国内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在此基础上改进完善,并进行再次创新。因此,模仿创新一般包括引进吸收、再创新两个阶段。相当多的中小企业采取这种模式,模仿创新模式包括直接转移技术创新和间接转移技术创新两种具体模式,直接转移技术创新是技术创新体通过与技术创新源的直接接触沟通而获得新技术,再由技术创新独立完成技术创新工作。间接转移技术创新是通过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对技术创新源和技术创新体进行沟通

8、,将新技术从技术创新源转移到技术创新体进行模仿创新。(3)合作创新模式合作创新是指合作双方或多方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资源结合完成技术创新。资源以共享或互补形式相结合,创新利益互惠,创新风险共担。其形式既可以资金、人才、成果形式合作(如产学研合作也可以资金入股形式合作),还可以是技术供方,技术中介和技术需求方进行合作等。2国外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典型模式中小企业由于受到人才、资金、信息和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在科技创新的模式上跟大企业相比表现出了其鲜明的特点。同时,各国由于其独特的经济发展道路以及相应的制度、社会和法律环境,也使得它们的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的模式上表现出了各自的特点。美国、日本、欧盟各

9、国(以意大利为例)的中小企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了各自适合的技术创新模式,加速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步伐。它们的技术创新模式也表现出了各自鲜明的特点。1美国美国的科技创新模式的基本目标是新产品创新。这种模式就是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同时探索攻克技术难关,实现技术突破的方法,并且以此为基础,依靠自身的努力推动创新的后续环节,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获取经济利益,达到创新目标的活动。众所周知,硅谷是世界上最成功的科技园,聚集了众多科技型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成长迅速。目前来说,硅谷模式已经成为美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代表,硅谷模式主要有以下特征:(1)企业的创新文化: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是美国广大企业的主

10、要追求,这种追求是由美国公司内部独特的创新文化决定的。冒险精神、以人为本等具有特色的美国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文化,使得整个社会都布满科技创新的氛围,人们的社会地位也不仅仅再只由经济成功来决定,技术成就也变得异常重要。(2)企业间的合作:竞争企业之间在技术问题方面的合作和非正式交流异常频繁,进而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和信息共享网络,使得合作企业共同研究开发以实现某项技术的突破或者应用,这种活动在高科技企业之间开展得更为广泛。(3)风险投资:在创新初期或者成长早期,风险投资可以为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而且风险投资者具有特殊的能力和专业的技能,从技术发展等角度向创新企业家

11、提供技术辅导,进而提高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成功率。美国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步伐的加快与风险投资的成功息息相关。(4)社会服务体系:由于专业供应商和服务公司所组成的网络日益扩大,新公司创立变得更加便利,突发性技术创新发展得到更大推动。律师、市场调查公司、咨询公司、公共关系等均有熟悉当地技术产业的个人来经营,因而更能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5)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的制定: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是美国政府直接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专门计划之一,也是美国政府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最重要的计划以及美国整个研究与开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鼓励和促进中小企业发挥和探索其自身的技术潜力,并从其商业化成果

12、中获取利益,该计划要求,研究开发基金超过一亿美元的联邦机构,从其研究发展经费中拿出一个确定的比例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美国的法律、金融制度和社会秩序整体上构成了对科技事业的推动。2日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使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从1960年85%,提高到1970年的118%,成为继美国之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强国。这些成就与它所采用的模仿型技术创新模式分不开的。模仿型技术创新模式就是指企业通过模仿率先创新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吸取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和完善,生产出在性能、质量、价格方面富有竞争力的产品,以此确立自己的竞争地位,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行为。日本的这

13、种技术创新模式的特点主要体现在:(1)模仿创新并不是照搬照抄,涵义在于模仿,要求对以前制造的商品的缺点、工艺上的错误进行适当改进,并通过实施切实符合需求的改良来提高附加值,降低成本,综合提高质量。(2)模仿的前提是引进,选好引进技术的突破口至关重要。最强潜在技术经济优势决定了引进技术突破口选择,合理准确的突破口可以大大推动某些关键产业部门与关键技术。例如,5070年代,引进的重点在冶炼、机械、化工,80年代在家电,90年代的重点在信息等高科技领域,始终坚持与世界科技发展方向高度相关。(3)日本这种科技创新模式的根本目的是模仿后再创新,所以日本在引进技术时就比较注重引进可以提高日本商品国际竞争力

14、的先进实用技术。例如,二战后,氧气顶吹转炉发明,这一新型技术投资少、建设快、成本低,缩短了冶炼时间,提高了钢材质量,还摆脱了对废钢的严重依赖。日本认识到这是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使用价值高的新技术,于1955年果断地从奥地利购入。后在使用中不断改进,后来在国际钢铁市场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到1970年,日本每吨钢的生产总成本仅为美国的60%。(4)模仿创新对企业有特殊要求,就是要具有超前意识。如果企业仅仅迎合当下市场需求,一心搞技术开发是不行的,很容易被竞争对手赶超。日本的企业认为,未雨绸缪是相当重要的,企业要时刻注意监测潜在市场,尽早开发具有潜在需求的种子型技术,进行技术积量。其次,要求企业拥有

15、优秀的研究人才,包括技术开发、技术引进的人才以及能够全盘掌握生产程序的人才。第三,政府还应该制定政策,推进重点科技领域的发展和引进技术的本土化进程。3意大利意大利是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之一,不同于其他的发达国家,意大利经济的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中小企业,而且其生产体系也是建立在以中小企业为中心的制度基础上的。在意大利,中小企业在企业总数中占有99%以上的份额,创造了70%以上的就业岗位以及将近80%的人均生产总值。皮革、服装、玻璃、家具、卫生陶瓷等在国际上享有盛名的产品,大多数是中小企业的产品,意大利的中小企业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意大利的中小企业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与其在科技创新上所做出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在其悠久和辉煌的发展历程中,意大利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表现出了以下的特点:(1)在实施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意大利中小企业不是追求短期的市场效益,而是将研究与开发的目标放在了追求远期效益、获得未来的竞争力上。决策层通常非常注重制定包括企业研究开发部门在内的各种职能部门的中长期计划,用更加长远的眼光进行决策。企业主要把科技创新集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