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22795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6.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1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课件 人民版必修2(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2课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本题讲述了家庭手工业 田庄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及其特点 同时 讲述了中国古代在纺织业 冶金业 陶瓷业方面取得的成就 知识梳理 一 家庭手工业和田庄手工业1 自然经济 1 地位 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基础 2 特点 以小农经营为主的高度分散的经济 在一个小的社会单元内部 基本做到 2 家庭手工业在中国古代 手工业长期附属于农民家庭之中 形成了以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的 的经济形式 自给自足 男耕女织 3 田庄手工业 1 生产经营 种植粮食作物 兼及蔬菜 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 蚕桑作业 禽畜养殖 药材采集 进行酒 醋等酿造加工

2、 纺织手工业 农具和兵器修造 2 性质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点拨提示 田庄是一个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田庄手工业主要是满足自身生产生活的需要 田庄经济是一种自然经济 二 工官 和 匠户 1 工官 制度 1 形成 从 时代起 煮盐 冶铁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 都由政府垄断 2 特点 目的 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 私用的物品 技术 代表了当时手工业的最高技术水平 规模 工人数量多 生产规模大 3 工官 工场 西汉时在长安设立 东西织室 在齐郡设 汉武帝 皇帝 三服官 4 影响 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 局限于为 贵族服务 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行业间相互隔绝 新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的

3、 点拨提示 官营手工业地位 官营手工业并不是在整个封建社会都占据主导地位 到明代前期为止 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明中叶以后 民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并孕育出了早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帝王 2 匠户 制度 1 匠户 中国古代从事手工业生产的 人户 2 表现 唐代 已有工匠在 手工业作坊内定期服役的制度 宋代 匠户往往被官府以强制方式役使 元代以后 工匠被编入 由专门机构直接管理 世代相袭承担指定的工役 3 影响 统治者可以十分方便地征调各类工匠 没有人身自由 劳动创造性受到严重束缚 专业 官营 户籍 匠户 三 纺织业的发展1 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 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 2 商

4、周时期 1 商代 中出现有关于祭祀蚕神的内容 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 2 周朝 纺织工与王公 士大夫等并列 称做 国有六职 3 汉代 1 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花色品种多 2 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远销到地中海地区 中国因此被称为 3 纺织技术被唐宋 元明时代沿袭和发展 甲骨文 丝国 4 唐代 1 中期以后 纺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2 随着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5 宋代 1 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 粤等地区 2 丝织工艺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6 元代 1 革新纺织工艺 创造了新式纺车 推广传授先进织造技术和工具 2 棉纺织业发展 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 官营 黄道婆 棉

5、布 7 明代 1 蚕桑 棉花种植面积普遍扩大 2 手工业作坊或工场中雇工数量众多 一些纺织业发达的地区出现 市场 3 手工工场和 关系的出现 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开始产生 点拨提示 中国古代手工业产生并发展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的特定环境中 与自然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因此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 长期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 始终没有进入手工工场时代 究其根本原因在于古代手工业的自给自足性 缺乏革新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自由劳动力 雇佣劳动 四 先进的冶金技术和陶瓷业的成就1 冶铜技术 1 新石器时代晚期 已有小件铜器 但不是主要的生产工具 2 商代 分布相当广泛 生产规模相当大 3 西周 青

6、铜器大多作为 的象征 铸造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 冶铁技术 1 春秋晚期 出现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 2 战国时期 铁器大量出现 出现冶炼块炼铁和生铁 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 礼制 炼钢 3 汉代 汉武帝时代推行 制度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供风形式从自然通风演进到人力皮囊鼓风 然后又发展到畜力鼓风 东汉杜诗创造出 4 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技术更为先进的 5 北宋时期 有了以 作为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以煤做燃料提高了冶铁业的生产效率 铁业官营 水排 灌钢法 煤 3 制陶业 1 原始时代 已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 山东龙山文化出现蛋壳黑陶 工艺水平高 早期瓷器是一种釉陶 又称做原始青瓷

7、 2 唐代 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 曾风行一时 4 制瓷业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陶逐渐发展到瓷 1 东汉 制瓷技术成熟 出土有 彩陶 唐三彩 青瓷器 2 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 江西 和四川大邑的白瓷都很有名 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 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3 宋代 唐宋以来有河北定窑 河南 江西景德镇窑 浙江龙泉窑 陕西耀州窑等名窑 4 清代 瓷器烧制技术在雍正时期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品种多达十余种 景德镇 钧窑 粉彩 思维拓展 古代中国手工业产品享誉海内外原因有哪些 1 日用品与艺术品相结合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产品集内质美 造型美 色泽美于一体 传到海外

8、 备受欢迎 2 丝绸之路和 陶瓷之路 为中国古代手工业产品的海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 3 中国古代王朝利用馈赠手工业产品的方式 加强与亚 非 欧各国的友好往来 疑难探究 史料 材料一凡执技以事上者 祝 史 射 御 医 卜及百官 凡执技以事上者 不贰事 不移官 礼记 王制 材料二古希腊人把中国叫做 塞里斯 即 丝绸之国 在古罗马 恺撒大帝曾身穿丝绸长袍去看戏 引得在场的贵族羡慕不已 主题一古代中国手工业特点 材料三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工匠各有专能 匠有常主 计日受值 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 什百为群 延颈相望 若机房工作减 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四家有织户 织与不织 总要吃饭 不算工本 自然有赢 思考

9、从材料一 二 三 四分析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 1 我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分工细致 受官府控制 2 我国手工业产品历史悠久 技术先进 曾长期领先于世界 3 江南地区民营丝织业发达 技术水平高 且有专业的技术人才 为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创造了资本 技术条件 4 中国古代家庭手工业具有生产成本较低 自给自足的特点 史料 材料一 元朝 国家初定中夏 制作有程 乃佴 纠集 天下之工 聚之京师 分类置局 匠以籍为定 世承其业 其子女 婚嫁皆由政府控制 元史 材料二明代名隶官籍的民匠中 班匠 定期到官府服役者 百二十三万 约占工匠总数的百分之八十 其余为坐匠 工部奏准 轮班匠可以以银代役 后又规定一律

10、以银代役 中国史纲要 主题二古代中国手工业管理方式变迁 材料三 入清以后 原匠子孙逃故无遗 止存户籍 1645年 顺治帝 免直省 直隶 京班匠 并除其匠籍 康熙以后 最后废除了匠籍 朱绍侯 中国古代史 思考 1 据材料一 分析元朝手工业管理制度的特点 2 材料二 三与材料一相比 有何进步 3 据所学知识分析 这种进步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1 元朝时将天下工匠集中到京师 分类编入专门的户籍进行管理 户籍世袭不能脱籍 无人身自由 子女婚嫁也由政府控制 2 明朝有班匠和坐匠 班匠定期服役 还可以以银代役 对匠户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清朝最终废除了匠户制度 3 社会生产的进步 商品经济的发展 拓展深化

11、 1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 2016 河北邯郸期中 明正德 松江府志 记载 松江 俗务纺织 不止乡落 虽城中亦然 里媼晨抱纱入市 易木棉以归 明旦复抱纱以出 无顷刻闲 织者率日成一匹 有通宵不寐者 田家收获 输官偿息外 未卒岁 室庐已空 其衣食全赖此 材料反映了 A 私营手工业居主导地位B 小农经济走向衰落C 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D 农民生活富足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 明代正德年间 百姓紧靠农业生产入不敷出 不得不依靠手工业生产维持生计 正如材料所言 里媼晨抱纱入市 易木棉以归 明旦复抱纱以出 无顷刻闲 体现了这一时期手工业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分析选项 C项符合题意 A B D从材料中无法体现

12、对点训练1 C 2 官营手工业的特点 1 特殊行业的垄断性 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办 由政府垄断 2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 除皇帝特别赏赐外 平民不得使用 3 不计成本的奢侈性 其投资源于国家财政收入 生产往往不计成本 是朝廷财政的一大支出 4 技术工艺的高超性 官营手工业的制作水平代表了当时手工业技术水平的顶峰 各种行业的封闭性 水准较高的手工业技术局限于为帝王贵族服务 技术发明和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行业之间相互隔绝 新技术难以推广 技术工艺的传承也是封闭性的 5 劳动者缺乏积极性 工匠被编入专门的户籍 被称为 匠户 其职业由子孙世代继承 不得脱籍改业 依

13、附关系强 加之 匠户 没有人身自由 他们的劳动创造性也受到严重束缚 2016 江苏扬州市期中 战国 考工记 记载 攻木之工七 攻金之工六 攻皮之工五 这表明 A 手工业内部分工细密B 冶金业高度发达C 官营手工业占主导D 小农经济的推动 解析 考工记 是中国战国时期记述官营手工业各工种规范和制造工艺的文献 材料 攻木之工七 攻金之工六 攻皮之工五 说明官营手工业中各个部门分工非常明确 故选A 对点训练2 A 3 中国古代手工业没有出现生产领域的技术革命的原因 1 中国古代手工业与农业一样以自给自足为目的 规模小 社会需求不大 缺乏革新工具的动力和社会基础 2 水平很高的官营手工业局限于为帝王

14、贵族服务 技术的发明与革新不能服务于社会 使行业间相互隔绝 新技术难以推广 3 官营手工业对工匠的束缚和压迫 使工匠缺乏改进技术的积极性 而私营手工业的小规模经营和世代严守技术秘密 使生产技术难以交流提高 4 统治者往往对民营手工业的发展加以限制 如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阻碍了生产的发展 不利于新技术的研制与发明 2017 宁夏石嘴山期末 中国经济制度史论 中说 中国传统手工业各部门都曾有过工场雇佣工人操作生产的记载 唯独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古代社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A 历代政府都禁止棉花私营B 家庭作坊对规模生产的阻碍C 棉花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D 外来棉纺织品的强有力竞争 解析 由材料关键信息 棉纺织业没有任何手工工场的确切报道 透过现象看本质 体现的即是中国传统棉纺织业 由于与小农经济相结合 男耕女织 带有顽固性特征 A项 历代政府禁止 没有依据 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D项与题干主旨不相符合 故答案选B 对点训练3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