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利润管理)13-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

上传人:管****问 文档编号:119621244 上传时间:2020-0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8.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利润管理)13-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企业利润管理)13-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企业利润管理)13-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企业利润管理)13-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企业利润管理)13-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利润管理)13-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利润管理)13-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第十三章成本数量利润分析一、本章的地位与作用本章属于一般章,但今年又新加了三节内容,所以重要性有所提高。本章主要阐述成本按性态分类以及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本量利基本关系式,盈亏临界点和安全边际的计算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实现目标利润所需的各个条件计算分析和敏感性系数的计算和应用以及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和有关计算等。本章内容较为简单,主要是为相关章节内容奠定计算基础。二、本章的主要内容1.成本按性态分类以及混合成本分解的方法。2.本量利基本关系式。3.盈亏临界点和安全边际的计算及影响因素。4.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5.敏感性系数的应用。6.全部成本计算法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特点、区别

2、及有关计算。三、本章近年教材及大纲变动情况本章是2003年教材中新列出的一章,原来属于第三章“财务预测与计划”中的一节。2007年教材本章增加第一节“成本性态分析”、第二节“混合成本分解”和第六节“变动成本计算”三节。第一节 成本性态分析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与产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全部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一、固定成本(一)含义指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增减而变动,是固定不变的。1固定成本是有前提的,即在特定的业务量范围内。2固定成本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即对于产量来说它是稳定的,但并不意味着每月该项成本的实际发生额都完全一样。固定成本总额不随业务量的

3、变化而变化,但单位成本随着业务量的变化呈现反比例变化。(二)固定成本的分类P377P3781约束性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即经营能力成本,是企业为维持一定的业务量所必须负担的最低成本,不能通过当前的管理决策加以改变,如固定资产折旧费、长期租赁费等。要想降低约束性固定成本,只能通过合理利用经营能力加以解决。2. 酌量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即经营方针成本,是企业根据经营方针可以加以改变的固定成本。如广告费、研究与开发费、职工培训费等。无论是约束性固定成本还是酌量性固定成本,都是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不应该记入产品的成本,应该记入期间费用。这个处理的前提是采用的是变动成本法。二、变动成本(一)含

4、义变动成本指在特定的产量范围内其总额随产量变动而正比例变动的成本,但单位变动成本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二)变动成本分类1技术性变动成本技术性变动成本,是利用生产能力所必须发生的变动成本。如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2酌量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决策行动加以改变的变动成本。如销售佣金、技术转让费等。三、混合成本指随着产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不是成正比例关系。1半变动成本半变动成本,是指通常有一个初始量,类似于固定成本,在这个初始量的基础上随产量的增长而正比例增长,又类似于变动成本。如电话费等。2阶梯式成本阶梯式成本,又称为半固定成本,这类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式增长,产量在一定

5、限度内该类成本总额不变,当产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的水平,并在新的限度内保持不变。如质检员、化验员工资。3延期变动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成本总额保持不变,超过特定产量范围则随产量的变化而正比例变化。如固定工资加超产量工资。4曲线成本曲线成本,是指成本总额随产量的增长而呈曲线增长的成本。第二节 混合成本的分解要将混合成本分解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个部分,然后分别追加到原来的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中,这样全部成本就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了。P383倒数第五行一、历史成本分析法1假设任何一项成本都可以表示成,即存在线型关系。2根据历史数据,计算出上述公式中的a

6、、b,就可以得出此线型关系式。(一)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是根据历史资料中最高产量和最低产量及其成本,来推算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方法。b=a=最高产量期成本-b最高产量或:=最低产量期成本-b最低产量高低点法的主要优点是简便,其缺点是只考虑高点和低点两组数据,代表性差,比较粗糙。(二)散布图法散布图法,是指将产量、成本历史数据资料绘制各期成本点散布图,通过目测的方式进行分解的方法。散布图法考虑了全部已经取得的历史成本资料,比高低点法有所改进。但增加了主观判断,所以误差也比较大。(三)回归直线法P388倒数第一行由于直线回归法考虑了所有的历史数据,其分解结果从理论上讲最为精确。二、工业工程法工业

7、工程法,是指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逐项研究决定成本高低的每个因素,在此基础上直接估算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混合成本分解方法。工业工程法适用于任何可以从客观立场进行观察的投入产出过程,如直接成本。工业工程法,可以在没有历史成本数据、历史成本数据不可靠,或者需要对历史成本分析结论进行验证的情况下使用,比历史成本分析法更加科学。三、契约检查法契约检查法,是指根据企业签定的契约和合同、既定的管理与核算制度,以及支付费用的规定等估算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方法。P390例13-9契约检查法适用于有明确计算办法的各项成本。契约检查法不依赖于历史成本数据,而是依赖于有关的正式文件。四、账户分析法账户

8、分析法,是根据各个账户的本期发生额,通过直接判断或比例分配,对混合成本进行分解的一种方法。P391倒数第七行 几种方法的比较第三节 成本、数量和利润的关系一、损益方程式销售收入销售单价pX总成本息税前利润EBITpx-a-bx1只要知道公式中的任何4个量,就可以求出第5个量。2这里的成本只包括经营性成本,不包括非经营性成本。二、边际贡献方程式1边际贡献2制造边际贡献与产品边际贡献的比较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成本(包括变动性的生产成本和变动性的期间费用)制造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性的生产成本产品边际贡献制造边际贡献变动性的期间费用P397例1316三、本量利图(一)基本的本量力图P398图13-12(二)边

9、际贡献式的本量利图P399图13-14第四节 盈亏临界分析盈亏临界点,指使EBIT等于0或销售收入等于成本的销售量或销售额。第五节 影响利润各因素变动分析一、分析有关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根据影响EBIT的因素,分别计算出EBIT的变化。二、分析实现目标利润的有关条件已知目标EBIT,计算这些因素如何变化能够得到目标EBIT。三、敏感分析1敏感系数是用来测定利润对各个因素的敏感程度。单价、销售数量与利润是同方向变动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敏感系数是正的;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与利润是反方向变动的,所以计算出来的敏感系数是负的。但敏感系数是按照绝对值来衡量的,绝对值越大,敏感程度越强。2有关参数发生多大

10、变化使盈利转为亏损在敏感系数计算出来的前提下,如何来运用敏感系数,来分析企业的敏感程度。比如:利润对单价的敏感系数等于2,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销售价格下降的最大幅度为多大,就可以使企业的经营利润由盈利转为亏损。价格变动率100250P410图13-16第六节 变动成本计算本节是重点内容,除了注意客观题,还要注意计算题,计算题的思路是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在计算存货成本、生产成本以及本期损益方面上的区别。一、变动成本法计算的特点全部成本计算制度和变动成本计算制度的区别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产生差异的原因:1收入的确认是一样的,即单价销售数量。2期间费用:这两种方法都在当期损益中扣除了期间费用

11、。3变动成本中包括了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销售成本中也包括了变动成本,所以两种方法都扣除了变动成本。4固定性制造费用是产生差异的原因:在变动成本法下,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全部在本期损益中扣除;在完全成本法下,本期从损益中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只是包含在销售成本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即期初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期末库存产品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比如,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0000元,在变动成本法下,本期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是本期发生额,即10000元,与期初期末存货没有关系;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是1000元,期末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

12、费用是400元,本期销售成本中包括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10000-40010600元。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一)采用变动成本法的必要性变动成本法提出的理由是,完全成本法下确定的利润受存货变动的影响,往往出现每年销售量相同,但利润却明显不同。甚至出现销售的多,而利润少;相反,销售的少反而利润多。不利于决策和管理。比如,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0000元,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是1000元,期末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是600元,本期销售成本中包括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10000-60010400元。P413例13-21根据此题得出:1完全成本法下,本期损益受期初、

13、期末和本期产品中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影响;而变动成本法不受影响。2完全成本法下,损益要受到产量的影响。P414第二段:完全成本法下,更让人难以理解的现象是,销售量增加,单价不变,利润却下降。P415第三段:按照完全成本法确定的利润,不仅受销量和成本水平的影响,而且受产量的影响,既不符合经济学原理,也不易被人们理解,尤其是不易被销售人员理解。(二)变动成本法的应用P416例13-22(三)变动成本法的局限性1变动成本法的产品成本观念不符合会计准则2改用变动成本法时会影响有关方面及时获得收益比如,本期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为10000元,在变动成本法下,记入当期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就是10000元;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是1000元,期末存货中的固定性制造费用是2000元,记入当期损益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000+10000-20009000元。这样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比变动成本法下多1000元。从长期来看,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计算的利润是一致的,只是各期分布不同。所以,如果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话,还是会影响各方面的实际利益。3变动成本法提供的资料不能充分满足决策的需要即只能满足短期决策的需要。(四)变动成本法如何提供对外报告成本信息P418倒数第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