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榆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登飞来峰课件 长春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07487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6.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通榆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登飞来峰课件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吉林省通榆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登飞来峰课件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吉林省通榆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登飞来峰课件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吉林省通榆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登飞来峰课件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吉林省通榆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登飞来峰课件 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通榆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登飞来峰课件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通榆县八年级语文下册 2 登飞来峰课件 长春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知诗人 王安石 1021年 1086年5月21日 字介甫 号半山 封荆国公 汉族 临川人 今江西省东乡县上池村人 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 文学家 改革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有 王临川集 临川集拾遗 等存世 官至宰相 主张改革变法 诗作 元日 梅花 等最为著名 飞来峰简介 飞来峰在 龙吟虎啸崖 的最西端 一峰独立入云 峰顶巨石如盖 浑身石骨 浅浅的水痕遍布全身 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 飞来峰 它海拔1424米 整座山峰为一整块巨石构成 顶有一石长约3丈有余 围长30余丈 高丈余 浑圆如盖压在顶峰 似从天外飞来 石称 飞来石 峰因石名 峰顶的飞来石 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

2、顶 解释红色字 词的意思 题目 登飞来峰飞来峰 即浙江绍兴城外的宝林山 唐宋时其上有应天塔 俗称塔山 古代传说此山自琅琊郡东武 今山东诸城 飞来 飞来山上千寻塔寻 古代长度单位 八尺或七尺为一寻 解释红色字 词的意思 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 暗喻奸佞 n ng 的小人 自缘身在最高层缘 因为 最高层 比喻自己得到了皇帝的信任 有强的实力 明诗意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应天塔 听说鸡鸣时分站在塔上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线 只因为我站在塔的最高层顶 站得高自然看得远 读诗句悟诗情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前二句写飞来山上的塔有何特点 又是

3、如何写的 写塔极高用夸张手法说塔高 千寻 又用 闻说 衬托塔的高耸 天刚破晓 在塔上就可以看到红日初升的景象 后二句用什么表达方式 你如何理解这句的意思 议论表面写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视线 是因为自己站在塔的最高层 实际包含只有站得高 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从而使我们认识到 人不能只顾眼前利益 应该放眼大局和从长远考虑 古诗赏析 宋时飞来峰上有应天塔 诗人登峰上塔 居高临下 却没有为描写景物多费笔墨 而旨在生发议论 诗的前两句 描写立足点之高 为接下来的议论抒情做好铺垫 诗的后两句 借景抒情 但一反常人感受 诗人就传统题材翻出新意 抒发了雄心壮志 带有一定的哲理性 从这首登临诗中 我们可以看到一位高瞻远瞩 正直坚定的主人公形象 写作背景 登飞来峰 为王安石30岁时所作 皇佑二年 1050 夏 他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时 途经杭州 写下此诗 这首诗是他初涉宦海之作 此时年少气盛 抱负不凡 正好借登飞来峰抒发胸臆 寄托壮怀 可看作万言书的先声 实行新法的前奏 王安石的其他诗篇 梅花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书湖阳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