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历史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复习课件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02288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3.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历史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历史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历史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历史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历史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历史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中考历史 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复习课件(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探索 1919 1949 中国近代史年代轴 鸦片战争 新中国成立国民党政权垮台 五四运动 1949 整体构建理清线索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第一阶段 1919 1924 中共的创建 五四运动 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传播马克思主义 为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和阶级基础 中共一大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大事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国民党一大 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 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第二阶段 1924 1927 国民大革命时期 黄埔军校建立 培养大量军事政治人才 为国民革命运动奠定军事基础 北伐战争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蒋介石 汪精卫等叛变

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第三阶段 1927 1937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南昌起义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创建军队的开始 秋收起义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依据国情走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会师 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队伍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遵义会议 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挽救党 挽救红军 挽救革命 党历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第四阶段 1937 1945 抗日战争时期 七七事变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

3、第一次胜利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全面抗战开始 台儿庄战役 抗战以来重大胜利 南京大屠杀 百团大战 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战役 为抗战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条件 第五阶段 1945 1949 解放战争时期 重庆谈判 蒋介石撕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 内战爆发 中共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 淮海 平津战役 国民党主力基本消灭 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渡江战役 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1 2011山西 学校准备举办 1919 1949年国共关系图片展 右面这张图片应归属的栏目是 A 国民革命 打倒军阀B 十年对峙 战火连绵C 八年抗战 同仇敌忾D 解放战争 革命胜利 A 2 2012常德

4、 下列会议内容或影响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历程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确定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A B C D A 3 2012绵阳 中共十八大于2012年11月8日在北京召开 代表名额共2270名 由全国40个选举单位选举产生 右下图反映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员人数的变化情况 其中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是 A 新文化运动时期B 国民革命运动时期C 红军长征时期D 抗日战争时期 D 当堂检测巩固知识 探究题2012年11月8日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

5、大会在北京召开 经过九十多年艰苦奋斗 党领导全国人民为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富强英勇奋斗 历尽艰难 百折不挠 取得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胜利 胜利来之不易 任务一梳理知识 1 我们深切怀念他们 因为他们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立下了丰功伟绩 请分别列举 孙中山毛泽东周恩来 召开国民党一大 实现国共第一次合作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创立黄埔军校 黄埔军校任政治部主任 领导南昌起义创建军队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重庆谈判 1927年领导工农革命军举行秋收起义 受挫后依据国情探索出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的道路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井冈山会师 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6、围绕主题纵向联系 任务二解决问题 2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共产党历尽艰难 遭遇了哪些挫折 又是如何纠正走出中国道路的 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改革开放 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 中共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给我们留下哪些宝贵精神财富 五四精神 长征精神 井冈山精神 抗日精神 团结 爱国 大无畏 创新 北伐战争的失败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走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及长征初期的失利 长征 召开遵义会议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周恩来 邓小平全面调整 国共两党合作则共赢 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共产党有自我纠正提高的能力 立足国

7、情 实事求是 制定相应的政策 具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总之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任务三思想感悟 4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的探索 获得了哪些启示 制约两党关系变化的因素 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国民党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 共产党代表人民利益 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20世纪30年代 日本侵华 中日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 所以两党结束对抗走向合作 抗战胜利后 阶级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国民党发动内战 合作破裂走向对抗 国际力量态度与国际环境影响 第一次合作得到苏联帮助 第二次处在二战中得到国际反法西斯同盟支持 讨论 中外对比横向联系 材料题材料一美国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 私人汽车猛增 家用电器丰富

8、建筑市场活跃 汽车 电器 房屋建筑业成为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三大支柱行业 材料二20世纪30年代初 在一个美国煤矿工人家里 瑟瑟发抖的女孩问妈妈 妈妈 天气这么冷 你为什么不生起火炉呢 妈妈叹了口气 说 因为我们家里没有煤 你爸爸失业了 我们没有钱买煤 妈妈 爸爸为什么会失业呢 因为煤太多了 与此同时 在密西西比河畔 农场主们正把一桶桶牛奶倒入河中 请回答 1 材料一 二分别反映美国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 材料一 1924 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相对稳定繁荣情况 材料二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人民饥寒交迫 资本家却销毁商品的情况 2 面对材料二的情况美国 德国 日本各自采取

9、什么办法解决 对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 同一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美国罗斯福新政 开创了国家干预和指导经济的先河 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加速二战的爆发 新经济政策结束 实施第一二五个计划 重点发展重工业 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强盛工业国 国防力量增强 实现国家工业化 为农业集体化奠定基础 4 中国的政治 经济状况又如何 5 综上所述 我们获得哪些启示 政治 处在国共十年对峙期间 政治局势动荡经济 受战争破坏和影响 经济困难 任何社会制度具有自我调节和改良功能 具有不断创新精神 拓展延伸知识迁移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苏联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中国共有的经

10、济体制特征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 这一体制在中苏两国分别怎样变化的 3 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苏联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在当时发挥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弊端暴露出来阻碍到了社会的发展 随后上台的苏联领导人进行改革 未能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 中国 1 建国初到1956年后 向单一的高度集中的统一管理计划经济体制转变 原因 中共缺乏经验 急于求成照搬苏联模式 表现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影响 对恢复经济建设工业起积极作用 但弊端暴露挫伤农民积极性 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由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成份并存 从计划经济转变为计划经济为主 市场调节为辅 原因 分析实际总结经验 实行改革开放 借鉴别国经验 表现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影响 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放农村生产力 增强企业活力 3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 1992年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立足国情 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政策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概括提炼总结规律 归纳 提炼学习历史的方法 横纵向联系法 史论结合法 辩证唯物主义一分为二 梳理阶段特征等 课后作业 试以某一阶段为例 构建中外之间的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