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件1 川教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600595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8.3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件1 川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件1 川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件1 川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件1 川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件1 川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件1 川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六学习主题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课件1 川教版(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两弹 的成功研制航天技术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863 计划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课堂小结 第17课摘取科学技术的明珠 导入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飞行时间 圈数 21小时 14圈 杨利伟1965 6 21 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 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 学生文明安全上网须知 5 作为爱好和平的中国为什么要研制和掌握核武器 答 1 中国研制和掌握核武器是为了打破西方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 消灭核武器 而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 中国掌握核武

2、器完全是为了防御 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中国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 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新中国科技领域的硕大成就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9时发射10月17日4时33分返回共115小时33分 指挥长费俊龙1965 5 5 江苏昆山市巴城镇人 操作手聂海胜1964 10 13 湖北枣阳人 两弹 的成功研制 1 我国的 两弹元勋 是谁 两弹 是哪两弹 2 第一颗原子弹是由哪国制造成功的 3 原子弹第一次在军事上使用的情况是什么 4 中国发展原子弹的原因是什么 两弹元勋 邓稼先 两弹 是指原子弹 导弹 原子弹 氢弹 矛盾 原子弹 原子弹 氢弹 第一颗原子弹在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沙漠中

3、爆炸成功1945年7月16日 1945年8月6日上午8时左右 美派两架B 29飞机飞临日本广岛投掷代号为 小男孩 的原子弹 弹重约4100公斤 爆炸威力约14000吨梯恩梯当量 8月9日上午10时30分 美又派飞机向日本长崎投掷代号为 胖子 的原子弹 弹重约4500公斤 爆炸产生的威力估计为20000吨梯恩梯当量 目的 防御 打破核讹诈 中国要是没有原子弹这个东西 人家就要欺负我们 毛泽东 从首次爆炸原子弹到爆炸氢弹 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 前苏联用了4年 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 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 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16日 2年

4、零8个月 邓稼先 1924 6 25 1986 7 29 安徽省怀宁人 理论物理学家 核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第12届中共中央委员 在原子弹 氢弹研究中 他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 流体力学 状态方程 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 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 迈出了中国独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 还领导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 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原子弹试验成功后 邓稼先立即组织力量 探索氢弹设计原理 选定技术途径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邓稼先被

5、誉为中国的 两弹元勋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 6 25 1986 7 29安徽怀宁人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 身患重病的邓稼先在医院与同行探讨学术问题 两弹一星 功勋王淦昌 中 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科学技术领导人之一 是核武器研究实验工作的开拓者 他指导并参加了中国原子弹 氢弹研制工作 是中国惯性约束核聚变研究的奠基者 为我国高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淦 g n 昌与研究人员一起工作 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一家乘克莱夫兰总统号 PresidentCleveland 轮船回国 1950年6月 钱学森的造访让当时美国国防部海军次长金布尔陷入不安 钱学森刚一离开办公室 他立即拨通司法部的电话

6、 决不能放走钱学森 他知道的太多了 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 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因为无论在哪里 他都抵得上五个师 1955年9月17日 在美国的洛杉矶港口 克莱夫兰总统号轮船即将起航 世界著名火箭专家 空气动力学家钱学森购买了这一天的船票 返回中国 钱学森是当时麻省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同时还是加州理工学院教授兼美国喷气动力实验室主任 当时的加州理工学院院长杜布里奇没能到码头送行 但他却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钱学森回国绝不是去种苹果树的 火箭之王中国航天之父 钱学森回国时在北京车站受到热烈欢迎 钱学森 周培源 吴有训 钱永健RogerYonchienTsien1952 2 1 美籍华裔化学家

7、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于当地时间10月8日11时45分左右 北京时间10月8日17时45分左右 宣布 将200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裔美国科学家下村修 OsamuShimomura 美国科学家马丁 查尔菲 MartinChalfie 以及美国华裔科学家钱永健 三人在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方面作出突出成就 按传统 今年诺贝尔奖每项奖金仍为1000万瑞典克朗 约140万美元 三人将分享诺贝尔奖金 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华裔科学家 阿尔弗雷德 伯纳德 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1833 10 21 1896 12 10瑞典籍化学家工程师硝化甘油炸药发明人 李政道 1926年生于上海

8、美籍华人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杨振宁 1922年生于合肥 美籍华人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 1936年生于美国 美籍华人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李远哲 1936年生于台湾 美籍华人 1986年诺贝尔化学奖 朱棣文 1948年生于美国 美籍华人 199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崔琦 1939年生于河南 美籍华人 199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达赖 1935年生于西藏 中国国籍 1989年诺贝尔和平奖 高行健 1940年生于江西 法籍华人 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 钱永健 1952年生于纽约 美籍华人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 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 东风一号 试验成功 1960年11月5日

9、上午9时 苏联撤走专家17天后的1960年9月10日 中国第一次在自己的国土上 用苏联专家认为会爆炸的中国自己生产的国产燃料 成功地发射了一枚苏制P 2导弹 而此时中国人按照苏联提供的图纸仿制出来的导弹 也开始进入最后的组装 人们把新中国航天人自己制造出来的第一枚导弹命名为 东风一号 1960年11月5日上午9时 中国第一枚仿制的火箭 东风一号 点火了 第一次引进弹发射成功 第一发仿制弹也发射成功 东风一号 成为压倒西风的前锋 中国第一枚中近程地地导弹 东风二号 飞行试验成功 1964年6月29日 头脑热起来的火箭人异想天开地为一步登天把V 2的图纸放大了一倍 制造出的 东风2号 于1962年

10、3月21日上午9时5分53秒发射失败 1964年6月29日 东风二号 又开始发射试验 连续三发都取得了成功 标志着中国从此拥有了可以远程打击的导弹盾牌 1966年10月27日9 00进行导弹和原子弹的 两弹结合 飞行试验 9 09分14秒 核弹头在靶心上空距地面569米的高度爆炸 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导弹核武器首次试验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我国向太平洋海域进行全程发射洲际导弹试验成功 1980年5月18日 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 氢弹 没有发射卫星 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 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 也是一个民族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 航

11、天技术 运载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 长征 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 发射控制台操纵员胡世祥按下发射按钮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 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继苏 美 法 日后第五个自行研制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基地官兵收听卫星发回的 东方红 乐曲 我国发射第一颗地球同步轨道实验通信卫星 STW 1 1984年4月8日 1988年9月7日我国发射 风云一号 气象卫星 中国继美苏之后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1975年11月26日11时30分至11月29日是继美苏后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我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卫星 科学实验卫星

12、9号 是中国发射的第9 10 11颗人造地球卫星 卫星的成功发射 使中国成为继美 苏 法之后第四个掌握 一箭多星 技术的国家 标志着中国宇航技术水平达到了新的高度 1981年9月20日我国首次成功发射 一箭三星 神舟1号 飞船发射升空 1999年11月20日凌晨6点 我国第一艘航天试验飞船 神舟1号 在酒泉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并安全返回 实现了中华民族飞向茫茫太空的一次历史性跨越 耸立在发射架前的 长征二号 F型火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神舟一号1999 11 20 06 30 07 1999 11 21 03 41 00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 圈数 21小时11分 14圈神舟二号2

13、001 01 10 01 00 03 2001 01 16 19 22 00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 圈数 6天零18小时 108圈神舟三号2002 03 25 22 15 00 2002 04 01 16 51 00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 圈数 6天零18小时 108圈神舟四号2002 12 30 00 40 00 2003 01 05 19 16 00着陆地点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飞行时间 圈数 6天零18小时 108圈神舟五号2003 10 15 09 00 00 2003 10 16 06 28 00着陆地点 内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地区飞行时间 圈数 21

14、小时 14圈神舟六号2005 10 12 09 00 00 2005 10 17 04 33 00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草原秋韵飞行时间 圈数 115小时33分钟 76圈神舟七号2008 09 25 21 10 04 2008 09 28 17 37 00着陆地点 内蒙古四子王旗飞行时间 圈数 68小时27分钟 45圈 神舟五号发射时间 2003年10月15日9时飞行时间 圈数 21小时 14圈 杨利伟返回地面后自主出舱继俄罗斯 美国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3年10月15日9时 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10月12日上午9时 神舟六号 发射成功 2005年10月12日9时

15、 飞行员费俊龙 左 和聂海胜 右 2005年10月17日4时33分 神舟六号 返回舱成功着陆 图为聂海胜出舱一刻 神舟六号 返回舱成功着陆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04秒988毫秒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采用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在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19分43秒准确进入预定轨道 28日17点37分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成功着陆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神舟七号肩负航天员第一次出舱活动 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科学实验 包括在太空中进行固体润滑材料和太阳能电池极板舱外暴露试验 释放小卫星 小卫星将围绕轨道舱进行伴随飞行 太空中继终端试验 为我国建立天地测控网奠定良好基础 神七航

16、天员 左起 景海鹏 翟志刚 刘伯明 杂交水稻技术和医疗技术 原子弹让中国人不再受恐吓 袁隆平使中国人不再挨饿 吃饭靠 两平 一靠邓小平 责任制 二靠袁隆平 杂交水稻 国际上甚至把杂交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赞誉为 第二次绿色革命 1973年10月 袁隆平培育成功一种茎秆粗壮 穗大粒多 米质优良 适应性广的籼 xi n 型杂交水稻 这是20世纪90年代末 袁隆平教授在观察两系法杂交晚稻的结实情况 袁隆平在观察水稻生长情况 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获得国际农业最高奖 世界粮食奖 2001年2月19日江泽民与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 右 合影 袁隆平当选2004年十大感动中国人物 1958年9月5日 解放日报 报道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和中医科合作采用针灸代替药物麻醉 已获得成功 文章介绍8月30日 该院耳鼻喉科尹惠珠主任医师第一次以针刺代替药物麻醉 手术顺利 到9月4日 该院已成功为13例患者摘除了病变的扁桃体 应用针刺麻醉施行扁桃体手术获得成功开创麻醉新途径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首例断肢再植成功 1963年1月2日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陈中伟医师等为一名27岁的上海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