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清爽 文档编号:119594236 上传时间:2020-01-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3.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安庆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庆二中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命题人:杨泽林 审题人:李 玲)第I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作者是文本的初始创造者,作者按文学规则和审美要求书写的能被公众阅读、欣赏、评论的语符系统便是文学作品。在语符系统中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自我生活的经验皆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这就是作者的文本意图。文学作品是文学文本的基础和载体,它在文学阅读、欣赏、评论中成为文学文本。而作为文学文本基础和载体的文学作品也就独立于作者,它在对象化作家的主观世界的

2、同时,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不再为作者所控制和改变。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而在阅读中,作品与读者则是一与多的关系,所以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阅读具有个体心灵选择与心灵赋予的主观自由性。读者的这种主观自由性对一个文学作品的每一次阅读都具有独一无二性和不可重复性。文学阅读之所以是一种文本阐释活动而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就在于读者在阅读文本时,作者的生活经历可以被理解为读者当下的生活意义。读者通过对文本的阅读,与作者和作者创作的生活之间不仅达成一种认知的交往,而且实现了一种意义的确认,对文本的阅读也就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对文本的阐释也就变为对读者所居生活的评说。

3、评者是一种特殊的读者。发现文本中的作者意图,判明读者意图的合理性,进而昭示评者的意图,从而释出文学文本意义,使一个具体的文学作品成为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全部生活意义与人生价值的文化显现,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这些都是评者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所在。在马克思的文学评论中,人不是西方启蒙思想中观念的人,而是现实的人。在马克思所处的19世纪的资本主义时代,现实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这正是马克思高度评价19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的原因。同时,一些批评与理论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黑格尔逻辑主义批评观的影响。评论者认为每个文学文本中的意义都潜藏着支配一切文本意

4、义的普遍规律,而且这种普遍规律贯穿在历史全过程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阶级性、人民性等也因之成为文学评论的基本观念和普遍标准,在古代文学评论中就出现了“扬杜抑李”的现象。而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我国评论界又盛行以审美意义取代意识形态的批评观念,认为审美才是文学艺术的本质,出现了“贬鲁迅,赞周作人”的怪现象。文学文本的意义是由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者共同建构的。民族文学的传承、外国文学的借鉴不仅是描述、说明,而且是当下文化的增值、现代意义的深化,这样,文学活动将真正引导着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摘编自张政文文学文本的意义之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5、分)A文学作品中作者的文本意图是作者对外在世界的理解被对象化在文学作品之中并被作品显现。B文学作品成为文学文本,独立于作者之外,成为客观独立的文本,此时读者的阅读完全不受作者控制和改变。C文学阅读不是一般的认知活动,读者对文本的阅读成为对读者自己的意义的发现,不是对作者的认知。D评者不能实现文学文本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其阅读文本、阐释文本的根本目的就不能全部 达到。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第一段提出了“文学作品”和“文学文本”这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使后面的论述更为清晰。B文章把马克思和黑格尔对待文学评论的不同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黑格尔理论中的某些不

6、足之处。C文章第二段指出阅读是极为复杂的精神意识和语言使用活动,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阅读的复杂性。D文章从作者创作、读者阅读、评者评论三个角度进行论述,这三个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构成递进关系,层次分明。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读者在阅读中将自己的体验融入作品中,而不同的读者或同一读者在不同时期,因读者的自由主观性,对同一评作品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B马克思高度评价十九世纪英法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是因为这些作品所描写的人是被物化奴役的个体人,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具体人。 C出现“扬杜抑李”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是马克思的理论;出现“贬鲁迅,赞周作人”的现象,说明评论者遵循的

7、是黑格尔的理论。D如果在传承民族文学和借鉴外国文学时,在描述、说明之外,能增加当下文化的价值,深化现代意义,就可以引导人们自主地从现在走向未来。(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12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46题。材料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集群,壮大数字经济。”这是自2017年“人工智能”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后,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2016年3月,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战胜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引发全球对“人工智能”的关注。人们惊奇地发现,人工智能已在不知不觉中成长,其学习能力和智能化程度远超人们的

8、想象。如今,在社会各领域,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应用,深刻改变了产业形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摘编自人民网2019年3月人工智能连续三年被写入报告新技术正改变未来)材料二:(数据来源: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人工智能行业创业投资情况分析)材料三2013年以来,关、德、法、英、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工智能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盟国家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点应

9、用领域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从2009年至今,中国人工智能政策的演变可以分为五个阶段,其核心主题词也在不断变化,体现了各阶段发展重点的不同。国家层面政策早期关注物联网、信息安全、数据库等基础科研,中期关注大数据和基础设施,而2017年后人工智能成为最核心的主题,知识产权保护也成为重要主题。综合来看,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中国制造、创新驱动、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科技研发。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国家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其中中国制造2025处于人工智能政策引用网络的核心,在地方人工智能政策过程中发挥着纲领性的作用。通过政策发布数量来看,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活跃的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三角

10、和粤港澳地区。(摘编自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18)材料四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为安全防护提供了一条全新思路,但与众多强大的工具一样,人工智能平台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更可能受到网络不法分子的利用。由于人工智能推动设备智能向场景智能演进,主动调动各种场景的功能为人们提供服务,这就让安全问题变得非常复杂,不法分子有可能通过“机器人黑客”来发动精确的漏洞攻击。同时,由于物联网的发展,联网设备大量增加,在居家和办公室环境中,所有智能设备间实现互连的情况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漏洞。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安全形势,单一设备、单一领域和单一系统的安全解决方案哪怕再强,也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安全需

11、求。构建以人工智能为基础的系统化安全防护方案,通过自主学习解决不同的安全问题,对企业构建安全防护墙至关重要。(摘编自科技世界网2019年3月用人工智能解决信息安全问题?)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逐渐加大,这与人工智能行业投资事件和投资金额的增长 态势密不可分。B. 20142018年,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说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走向成熟,前景较好。C.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历了几年缓慢发展期后,2014年开始强势攀升,至2017年投资事件出现少许回落。D. 2017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金额增幅巨大,这和

12、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政府和社会重点关注的领域有关。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人工智能”连续三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预示着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广泛应用。B. 各国历史文化的独特性,决定了人工智能战略的差异,而同一国家不同阶段也会因国情的变化调整策略。C. 中国人工智能政策主要关注六个方面,地方政府则围绕“中国制造”这一核心开展人工智能的建设工作。D. 人工智能的主动化服务、智能设备间的互连带来了安全漏洞,唯有构建安全防护墙方能真正解决这一隐患。6. 材料一、三、四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13、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催魂铃余光中(1)电话之来,总是从颤颤的铃声开始,那精确而间歇的发作,那一叠连声的催促,凡有耳神经的人,没有谁不悚然惊魂,一跃而起的。最吓人的,该是深夜空宅,万籁齐寂,正自杯弓蛇影之际,忽然电话铃声大作,像恐怖电影里那样。旧小说的所谓“催魂铃”,想来也不过如此了。王维的辋川别墅里,要是装了一架电话,他那些静绝清绝的五言绝句,只怕一句也吟不出了。电话,真是现代生活的催魂铃。(2)古人鱼雁往返,今人铃声相迫。鱼来雁去,一个回合短则旬月,长则经年,那天地似乎广阔许多。“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那时如果已有电话,一个电话刘十九就来了,结果我们也就读不到这样的

14、佳句了。(3)而活在当世,催魂的铃声一响,没有人不条件反射地一跃而起,赶快去接,要是不接,它就跟你没了没完,那高亢而密集的声浪,锲而不舍,就像一排排嚣张的惊叹号一样,滔滔向你卷来。(4)我家的电话,像一切深入敌阵患在心腹的奸细,竟装在我的书房里,注定我一夕数惊,不,数十惊。四个女儿全长大了,连最小的一个竟也超过了“边城”里翠翠的年龄。每天晚上,面对书桌,正要开始我的文化活动,她们的男友们也纷纷出动了。四个女儿加上一个太太,每人晚上四五个电话,催魂铃声便不绝于耳。(5)绝望之余,不禁悠然怀古,想没有电话的时代,这世界多么单纯,家庭生活又多么安静,至少房门一关,外面的世界就闯不进来了。哪像现代人的

15、家里,肘边永远伏着这么一枚不定时的炸弹。那时候,要通消息,写信便是。比起电话来,书信的好处太多了。首先,写信阅信都安安静静,不像电话那么吵人。其次,书信有耐性和长性,收到时不必即拆即读,以后也可以随时展阅,从容观赏,不像电话那样即呼即应,一问一答,咄咄逼人。书信往还,中间有绿衣人作为缓冲,可以慢慢考虑,转肘的空间宽得多了。书信之来,及门而止,然后便安详地躺在信箱里等你去取;哪像电话来时,穿堂入室,直捣你的心脏,真是迅铃不及掩耳。谁也抗拒不了那催魂铃武断而坚持的命令,谁没有过从浴室里气急败坏地出来,一手提裤,一手去抢听筒的经历呢?(6)电话动口,书信动手,其实写信更见君子之风。我觉得还是老派的书信既古典又浪漫:古人“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优雅形象不用说了,就连现代通信所见的邮差、邮筒、邮票、邮戳之类,也都有情有韵,动人心目。在高人雅士的手里,书信成了绝佳的作品,进则可以辉照一代文坛,退则可以怡悦二三知已,所以中国人说它是“心声之献酬”,西洋人说它是“最温柔的艺术”。但自电话普及以后,朋友之间要互酬心声,久已勤于动口而懒于动手,眼看这种温柔的艺术已经日渐没落了。电话来得快,消失得也快,不像文字可以永垂后世,向一代代的痴顽去求印证。我想情书的时代是一去不返了,即使如徐志摩和郁达夫的多情,恐也难再。(7)有人会说:“电话难道就一无好处吗?遇到急事,一通电话可以立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