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548066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2017_2018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文(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遵义四中遵义四中 2017 20182017 2018 年度第一学期年度第一学期 1010 月考试题月考试题 高二文历史 高二文历史 注 注 考试时间考试时间 9090 分钟 分钟 满分满分 100100 分 分 一 单项选择题 一 单项选择题 共共 3030 小题 小题 共共 6060 分 分 1 礼是指较固定的行为准则 敬鬼神节仪式成为原初的礼的核心部分 但春秋时 礼经人为 理性化而被灌入政治人文主义内容 这一变化主要体现了 A 人的自觉意识觉醒 B 社会等级秩序的恢复 C 礼制社会功能加强 D 孔子地位的社会认可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 礼经人为理性化而被灌入政

2、治人文主义内容 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 春秋时期 周礼被运用到政治领域 统治者希望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 要求 进而维系统治 故 C 项符合题干要求 A 项表述题干未体现 且与史实不符 B 项中原 有的等级秩序已经崩溃 不可能恢复 材料未提及孔子 故 D 项无从体现 故选 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礼制社会化 2 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 士的地位大大提高 许多诸侯国因能 得天下之士 而在争霸战 争中出尽风头 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 这一现象 A 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 B 是 百家争鸣 的产物 C 开始打破 学在官府 D 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答案 D 解

3、析 依据材料可知 反映的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 结合所学可知 士阶层的崛起 并受到重用有利于思想的活跃 促进各国变法的进行 即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 故 D 项正 确 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不利于贵族政治的巩固 故 A 项错误 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是 百家争鸣 的背景 故 B 项错误 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与打破 学在官府 没有直接关 2 系 故 C 项错误 名师点睛 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 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 结合士阶层的崛起并受 到重用的作用解答即可 3 孟子说 仁者如射 射者正己而后发 发而不中 不怨胜己者 反求诸己而已矣 下 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 千万世之前

4、 有圣人出焉 同此心同此理也 B 人生有好恶 故民可治也 人情者有好恶 故赏罚可用 C 是故欲人之爱己也 则必先爱人 欲人之敬己也 则必先敬人 D 损一毫利天下 不与也 人人不损一毫 人人不利天下 天下治矣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孟子的这段话大体意思为 仁者 的行为 就如同射箭一样 射箭的人先端 正自己的姿势然后才发射 发射而没有射中 不埋怨胜过自己的人 只要反过来找自己的问 题就行了 所以孟子强调的是爱人正己 反躬自省 A 选项是陆九渊的思想 强调的是心 即是理 理是永恒不变的 B 选项强调的是人性的好恶 因此便可以进行治理与赏罚 这是法 家的思想 C 选项说的是要想别人爱护自己 就必须先爱

5、护别人 要想别人尊敬自己 就必须 先尊敬别人 这与孟子的思想相吻合 D 选项强调的是自私利己 与材料的思想违背 因此本 题选择 C 选项 点睛 回答本题的时候要理解每个选项多传达的思想内涵 翻译这些文言文可能有些难度 因此我们可以从关键字和关键词来入手 如 A 选项中的 心同此理 B 选项中的 好恶 等 等 这些关键词有助于我们判断说话人的出发点 便能够分清楚他们话语的差别 4 孔子说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老子说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韩非子说 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 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 谓常 从以上儒家 道家 法家言论来推断 三家都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

6、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C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答案 D 解析 孔子认为天能影响四季万物 老子用 道 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 为客观自 3 然规律 即天也是有其客观规律的 天法道 韩非子认为天是永恒的 不会消亡 三者 都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故答案为 D 项 上述观点是针对天人关系提出的 不涉 及政治主张 排除 A 项 BD 项反映的只是其中一个方面 排除 5 吕氏春秋 载 夫攻伐之事 未有不攻无道而伐不义也 攻无道而伐不义 则福莫大 焉 黔首 百姓 利莫厚焉 此观点直接反驳的是 A 老子的 无为 思想 B 墨

7、子的 非攻 思想 C 荀子的 王道 思想 D 孟子的 仁政 思想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是说正义的战争 即 攻无道而伐不义 的战争 不仅可以除暴安良 而且 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不是反驳老子的 无为 思想 也不是反驳荀子的 王道 思 想和孟子的 仁政 思想 故 A C D 错误 材料中是说正义的战争 即 攻无道而伐不义 的战争 不仅可以除暴安良 而且还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 是反驳墨子的 非攻 思想 故 C 正确 名师点睛 抓住关键信息 攻无道而伐不义 结合所学知识即可解答 6 美国历史学家狄巴里说 如果我们仅仅把理学看做是支持王朝体系的精神护符 我们便 不大可能透过 不变的中国 的种种表

8、面现象而发现理学的 内在生命与动力 下列对 理学 内在生命与动力 蕴意理解正确的是 A 大力推行书院教育 广泛影响海外学派 B 汲取佛家和道家思想 使儒学形成成熟理论体系 C 突出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D 融合道家 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精华 促进新儒学形成 答案 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根据材料信息 对宋代理学给予准确解读 由材料 关键信息 不变的中国 即指自秦朝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 这种体制与理学的 内在生命与动力 不无关系 体现在 儒学吸收了佛家和道家思想 形成了成熟理论体系 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具内在的保护力 据此 判断选项 可知 A 项 海外学派

9、明显错 误 C 项不是理学核心特征 D 项不符合北宋理学史实 综上 本题正确答案选 B 4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特征及影响 7 理会得熟时 道理便在上面 又如律历 刑法 天文 地理 军旅 职官之类 都要理 会 虽未能洞研其精微 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 道理方泱洽通透 这段话提倡的是 A 格物致知 B 发明本心 C 知行合一 D 致良知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 材料 如律历 刑法 天文 地理 军旅 职官之类 都要理会 虽未能洞研其精微 可知符合南宋朱熹学说的 格物致 知 观点 认为研究事物而获得知识 道理 故 A 项正确 B

10、项是陆九渊的主张 CD 项是王 守仁的主张 故选 A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格物致知 8 朱熹说 人生八岁 则自王公以下 至于庶人之子弟 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扫 应对 进退之节 礼乐 射御 书数之文 及其十有五年 皆入大学 而教之以穷理 正心 修己 治人之道 他在这里强调 A 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进 B 要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C 仁者应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 须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答案 A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 人生八岁 皆入小学 及其十有五年 皆入大学 而教 之以穷理 正心 修己 治人之道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这反映了教育应日积月累和循序渐 进的主张 故

11、A 正确 材料未涉及继承和发展太学的传统 故 B 排除 材料主旨不在于强烈 的社会责任感的主张 故 C 排除 材料也没有反映全面贯彻孔子的教育理念 故 D 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朱熹思想 9 自宋以来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 超过 前古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 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 A 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B 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5 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D 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答案 A 解析 程朱理学崇尚道德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重气节 品质 责任 使命 故多 仗义死节之士 所以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

12、突出影 响表现在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 故 A 正确 B 材料无法体现 排除 材料主要说明了程朱理 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突出影响表现在重建儒学的价值信仰 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压抑 了人的个性发展 故 C 错误 材料并未表明程朱理学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故 D 错误 10 理学家王阳明说 士以修治 农以具养 工以利器 商以通货 各就其资之所近 力之 所及者而业焉 以求尽其心 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 民 之道 则一而已 四民异业而同 道 在此 王阳明 A 重申传统的 四民 秩序 B 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 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 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答案 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

13、中国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由材料关键信息 王阳 明 以求尽其心 四民异业而同道 等 材料涉及的是王阳明的心学 D 项符合题意 A 项的 四民 秩序 B 项的 整合社会阶层 C 项的 百姓生计 材料均没有涉及 综上 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宋明理学 陆王心学 名师点睛 关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联系与区别 第一 二者都是理学 宋明理学分为程 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第二 两者都认为 理 是世界的本原 在世界观上都是唯心主义 第 三 程朱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 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第四 得到理的方法不同 程朱 理学 格物致知 通过外部事物得到理 陆王心学 发明本心 致良知 通过内心 得到理 内心即理也 11 在谈论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时 历史学家夏曾佑说了三句话 中国之教 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 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 得汉武而后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