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5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542764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8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5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湖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5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湖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5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湖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5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湖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5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5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2019届高三历史第5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长沙一中2019届高三历史第5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你的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商代国家体制有内服与外服之分,且外服异姓方国居多。西周时期,大规模分封宗室子弟和功臣。商周政制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A. 部落血缘色彩增多B. 国家政权的强化C. 财产地域观念淡化D. 等级制度的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商王等同于方国联盟领袖,而西周通过大规模分封成为“天下共主”,天子对诸侯的控制增强,故B项符合题意。早期国家从部落制度演变而来,总趋势是血缘色彩减少、财产地域观念增强,故排除A.C两项。D项,

2、西周分封制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制度,排除。2.西周初,武王封鲁、燕、齐于河南。武王驾崩后,其弟管叔趁机联合殷商旧族在河南谋反,山东淮北等地夷、戎响应。周公东征平叛后.封齐、鲁于东海之滨,天子又常亲自临驻洛邑,作为东都。周公再行分封意在A. 加强周王中枢权力B. 推动文化交流和认同C. 强化对地方的管制D. 稳固继承的宗法原则【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武王死后,管叔连同殷商旧族和边地夷戎叛乱,周公平定叛乱后再行分封,齐、鲁等封国坐镇边地拱卫周王室,有利于强化周王室对殷商旧地的控制,故C项正确。题干强调实行分封的意图,加强周王中枢权力、推动文化交流是分封制实行的影响,故排除AB两

3、项。D项,材料并未涉及继承问题,故排除。3.春秋时期,郑国国君与商人盟誓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毋或句夺(勾夺:强求夺取)。”由此可见当时A. 商人地位卑微B. 君主推行重农抑商政策C. 郑国国力衰微D. 郑商重视利用政治资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大意为“你不背叛我,我不会强行买卖,或抢夺你”反映了春秋时商人活跃、影响大,以致国君与之结盟,故D项符合题意。政界与商界盟誓恰恰体现的是重视商人、商业,所以排除A项。B项,战国时期出现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题干无法体现郑国国力,排除。4.韩非子认为战国时期的君臣是买卖关系,即“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市”,更明白地说

4、就是“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并强调“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韩非子的说法反映了当时A. 较发达的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B. 君臣之间互不信任、互相利用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的趋势D. 周代的世禄制已退出历史舞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韩非子主张国君对于各级官吏可随时任免,从基层发现、选拔有才能的人,有利于打破贵族权力垄断,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正确。A项,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和雇佣关系并不发达,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君臣之间不信任,排除。D项,从世禄制向俸禄制的转变也不是非常彻底的,战国时代各诸侯国内部还有封君制,故排除。5.汉武帝命地方长官每年选举孝子廉吏,以

5、为进仕之路,后来改为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的举一个,孝廉不分;由于出现了请托舞弊的情况,之后朝廷于察举外再加上一番考试,同样分区定额。这些做法A. 有利于推动地区协调发展B. 保障了君主集权高效运转C. 充分扩大了王朝统治基础D. 标志科举选官维形的出现【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规定每郡满二十万户的举一个”“朝廷于察举外再加上一番考试,同样分区定额”可知,该选举制度给予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人平等的参加国家官僚选举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选举公平,有利于落后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从而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促进地区协调。故答案为A项。BC项,保障了君主集权高效运转、充分扩大了王朝统

6、治基础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根据所学可知,科举制兴起于隋朝,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排除。【点睛】表明类选择题是高考中相对稳定的题型,该类选择题主要借用了“表明”或“说明”、“反映”、“旨在”、“体现”一词“相当肯定地显示”的含义。它要求考生获取材料中比较确切的信息,重点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试题的题干部分一般描述历史现象,考生需要根据所学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清楚地概括现象背后的历史结论。一般解题步骤有三步,第一步:概括材料的主体信息;第二步:联系选项,进行“等价转换”。“等价转换”是指第一步概括出的主体信息要与选项完全匹配;第三步:检验其他选项的正确性。6.孔子开创私人讲学方式,创立

7、儒家学派,打破了贵族垄断文教的局面。到汉代,教育又为儒家所垄断。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儒家A. 倍受统治者推崇B. 遭遇到佛道思想的冲击C. 逐渐走向腐朽堕落D. 吸收了其它学派的主张【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从先秦至汉代,儒学不断变化发展,汉代吸收法家、阴阳家思想,使儒家正统地位确立,故D项正确。A项,秦朝儒家受到打压,排除。B项,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C项,汉代以后儒家成为主流思想,排除。7.史载东汉南阳樊氏“能治田,殖至三百顷。广起庐舍,高楼连阁,波陂灌注,竹木成林,六畜放牧,鱼蠃梨果,檀棘桑麻,闭门成市,兵弩器械,资至百万”。由此可知当时A. 庄园经济的自给自足程度较

8、高B. 汉代庄园本质是一种地方割据C. 均田制下农耕生产水平有进步D. 精耕细作的小农经济十分发达【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东汉南阳樊氏田庄经济发达,从农业生产到手工业、商业形成自给自足局面,并拥有巨大财力,故A项正确。B项,题干未能体现田庄的割据本质,排除。C项,题干中反映的是田庄经济,并非北魏时期的均田制,排除。D项,题干并非小农经济生产经营模式,排除。8.东晋舍人在中书省中,位居九品,一般选自寒族,士族亦不屑于为此小官。到南朝时“诏命专出舍人”,正官即使如朱异(南朝梁大臣,出身官宦之家)大到做了散骑常侍、侍中、左右卫将军、领军,也要兼一个舍人。南朝官制上的变化A. 不利于君

9、主专制的加强B. 根源于动乱的社会环境C. 旨在提高行政办事效率D. 包含了阶层变动的意义【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南朝官制名实不符,正官必须要兼差舍人,是因为正官无实权,所兼之差才有实权。这是由于当时的皇帝不希望由门阀士族掌握实权,而倚之以寒族,造成“诏命专出舍人”的局面,反映了门阀士族力量的衰落,故D项正确。题干官制变化旨在加强君主专制,但并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故排除A、C。B项,题干官制变化未体现社会环境的影响,排除。9.有学者认为,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作用下,君主专制制度自身也会发育成长出某种调节机制、某种“解毒”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约束君权的滥用和过度膨胀、弥补君主在能力

10、上的不足。下列事实与此描述最为吻合的史实是A. 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B. 北宋设通判进行监督C. 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D. 明朝废丞相设立内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唐代三省体制以分割相权的方式,加强了君主专制。但三省中的中书省和门下省成为政治生活的中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决策过程,减少帝王独断决策的失误;门下省的封驳权力使其拥有一定的监督职能,对帝王的滥权或昏庸能起到劝诫和约束作用,故C项正确。A项,郡国并行制与君主专制无关,排除。B项,通判设立旨在监督地方知州,排除。D项,丞相的废除加强了皇权专制,排除。10.唐代城市居民虽有“坊郭户”之称,但没有单独设立户籍。宋代实行

11、城乡分治,单独设立城镇户口的“坊郭户”户籍,有常产的民户被称为“主户”,承担赋税与“科配”(临时性赋税),“客户则为城镇贫民。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唐代城市居民独立意识弱B. 宋代手工业、商业的发展C. 宋代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D. 宋代放松了重农抑商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相比唐代,宋代单独设立城镇户口,区分有产户和无产户,说明城镇经济地位突出,城镇中一部分人积累了一定财富,这主要归功于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A项,题干未反映市民的的独立意识,排除。C项,题干无法体现宋代的经济失衡问题,排除。D项,宋代抑商政策有所松动,但并未放弃重农抑商政策,排除。11.下

12、表是唐宋时期茶叶产地数量变化表,从表中可以推出时间类型中唐晚唐宋贡茶州17个17个6个产茶州43个69个582个贡茶州所占比重39.35%24. 64%1.03%A. 饮茶习惯日益平民化B. 经济重心已经南移C. 奢侈品茶叶更受欢迎D. 区域分工渐趋合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越来越多的产茶州的出现反映了生产茶叶的规模扩大,从侧面说明民间消费茶叶的增多,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不能反映经济重心南移,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说明对奢侈品茶叶的重视,排除。D项,题干现象不能反映唐宋手工业区域分工现象,排除。12.唐长安城中,景教的天主堂坐落于西北义宁坊中,是一座白墙黑

13、瓦飞檐斗拱的建筑,堂内悬挂皇帝御赐画像,画中人物裹黑色幞头,穿黄色圆领长袍,束玉带,旁注“大唐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根据材料,下列表格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天主堂坐落于义宁坊唐代坊市隔离逐渐被打破B教堂是中式建筑风格儒家思想被基督教义吸收C皇帝穿黄色圆领长袍少数民族着装风尚被接纳D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太宗晚年性格好大喜功A. AB. BC. CD. 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圆领是少数民族着装的特点,皇帝穿黄色圆领长袍反映了少数民族着装风尚被汉族接纳,故C项正确。A项,坊市制度下,坊与坊、坊与市被街道分割,但坊的内部存在小规模的商业、娱乐等活动场所,坊、市即使隔离,也不影响坊

14、内商娱场所的运营,故A项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教义内容的改变,排除。D项,谥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加封,非因好大喜功而自封,故排除。13.有学者指出,宋朝官吏的特点是老成持重,为官期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形成这一特点的直接原因是A. 科举制度的培养B. 三省六部制的相互制约C. 监察制度的发展D. 宋朝律法特别严酷苛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宋代开“台(御史)谏合一”之端,使监察、谏议锋芒主要指向宰执百官,且皇帝从多方面鼓励御史弹劾纠举,甚至允许他们“风闻奏弹”而不必负任何核实责任,御史以寻找百官过错为能事,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现象与科举选拔无关,排除。B项,三省六

15、部制度为唐代所设,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刑法严苛,排除。14.在宋话本、元杂剧、明演义中,常见宋代杨家将抗辽故事,讲的是杨家一门忠烈,相继战死沙场,父死子继、男死女继、主死仆继。而在清朝京剧中,这个故事更受大众欢迎的是四郎探母穆柯寨招亲辕门斩子等篇。这一变化反映出A. 清朝文字狱下的思想禁锢B. 忠烈故事失去了大众市场C. 太后的喜好决定民众的爱好D. 市民阶层的言情价值取向【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清代四郎探母穆柯寨招亲辕门斩子等表现悲欢离合的故事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忠节故事,已经显露出观众和艺人对旧题材的淡漠,反传统的倾向始露端倪,同时也体现出了市民阶层喜好言情故事这种价值取向,故D项正确。A项,题干现象与清朝文字狱无关,排除。B项,从题干现象不能说明忠烈信仰不受大众重视,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太后对民众精神生活喜好的影响。15.历史学家马克埃尔文认为,传统技术可能带来高水平产出,但进一步增加产出的新投资机会却没有了;手工业水平达到顶峰时.因为市场需求不再增长,所以不会着眼于技术的提高。他称这一情况为“高水平均衡陷阱”。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中国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