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安顺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解析)_5457159.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39387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4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安顺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解析)_5457159.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解析)_5457159.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解析)_5457159.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解析)_5457159.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贵州省安顺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解析)_5457159.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安顺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解析)_5457159.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安顺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题(word版含解析)_5457159.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安顺市2016年中考理综试卷贵州省安顺市2016年中考理综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描述中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爆竹燃放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过程中没有新物

2、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氧化钙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蜡炬成灰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2利用天平进行定量试验,验证空气主要成分的科学家是()A居里夫人 B侯德榜 C诺贝尔 D拉瓦锡【考点】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分析】根据对空气组成研究史的了解、根据各位科学家的突出贡献判断,选择最早提出空气组成的科学家即可【解答】解:二百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以天平作为研究工具,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首先提出了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舍勒、普利斯特里在空气成分的研究中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并没有得出空气的成分故选:D3双氧水分解成水和氧气的反应前后,发生

3、改变的是()A元素种类 B原子种类 C分子种类 D原子数量【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元素种类都不变,分子种类改变故选C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 B氧气的验满 C过滤 D加热液体【考点】液体药品的取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氧气的检验和验满【分析】A、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来源:学+科+网B、根据氧气的验满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

4、据过滤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给试管中得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要略微倾斜;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倾倒液体时要用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故选:D5目前,安顺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模范文明生态城市”,下列做法不符合该主题的是()A爱护花草树木 B随意排放废水 C分类回收垃圾 D绿色低碳出行【考点

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分析】创建国家模范文明生态城市,说的是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环境【解答】解:A、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故A符合主题;B、随意排放废水会造成环境污染,不符合该主题,故B不符合主题;C、分类回收垃圾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废物利用,符合该主题,故C符合主题;D、绿色低碳出行,减少了环境污染,符合该主题,故D符合主题故选B6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图所示关系的是()ABCDX化合反应纯净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Y氧化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化合反应AA BB CC DD【考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

6、特点;氧化反应【分析】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B、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解答】解:右图所示关系是交叉关系A、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正确;B、单质和化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错误;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并列关系故错误;D、化合反应属于化学反应,二者是包含关系故错误故选A二、填空题(本题共5个小题,共28分)7物质A、B都是由原子序数分别为1、6、8、11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

7、素组成,A物质是常见可乐饮料中的酸,B物质的固体暴露于空气中易发生潮解,请写出A、B物质的化学式并计算相对分子质量(1)A的化学式:H2CO3相对分子质量:62(2)B的化学式:NaOH相对分子质量:40【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物质的鉴别、推断;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分析】根据题意,A、B都是由原子序数分别为1、6、8、11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1、6、8、11四种元素分别是氢、碳、氧、钠;A物质是常见可乐饮料中的酸,则A是碳酸;B物质的固体暴露于空气中易发生潮解,结合氢氧化钠固体暴露于空气中易发生潮解,则B为氢氧化钠;据此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B都是由原子序数分别为1、6

8、、8、11四种元素中的三种元素组成,1、6、8、11四种元素分别是氢、碳、氧、钠;A物质是常见可乐饮料中的酸,则A是碳酸;B物质的固体暴露于空气中易发生潮解,氢氧化钠固体暴露于空气中易发生潮解,则B为氢氧化钠(1)A的化学式为H2CO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2+12+163=62(2)B的化学式为NaOH;其相对分子质量为:23+16+1=40故答案为:(1)H2CO3;62;(2)NaOH;408化学与生活、社会紧密联系,请用下列物质对应字母序号填空:A、氢气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塑料 E、黄曲霉素 F、碳酸钙(1)2015年10月在安顺市举办的第一届“石博会”会上,镇宁县某厂展示

9、的大理石石材中主要成分是F(2)2015年11月30日,联合国气候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与会各国达成协议将控制排放B,以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3)最理性的清洁燃料是A(4)淀粉在人体内水解成的重要供能物质是C(5)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D(6)大米、面粉等霉变时可能产生的有毒物质是E【考点】常用盐的用途;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分析】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氢气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塑料 E、黄曲霉素 F、碳酸钙(1)大理石石材中主要

10、成分是碳酸钙(2)控制排放二氧化碳可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加剧(3)氢气燃烧生成水,是最理性的清洁燃料(4)淀粉在人体内水解成的重要供能物质是葡萄糖(5)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6)大米、面粉等霉变时可能产生的有毒物质是黄曲霉素故填:(1)F;(2)B;(3)A;(4)C;(5)D;(6)E9(1)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基本工具,请用化学符号填空:3个亚铁离子:3Fe2+分析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纳(Na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可写出过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2(2)如图,A、B分别是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若A是阴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则x可能是下列中的a(填祖母序号)a.8 b.10

11、c.11 d.12若A中x=13,则A、B所表示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名称为AlCl3(3)“奔跑吧,兄弟”是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在某期节目中,蓝色的“污水”中注入“神秘水”后立即变得澄清透明“污水”是单宁酸和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后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加入无色的“神秘水”草酸后,污水变澄清其中的一个反应为:2C76H49O46Fe+H2C2O42C76H59O46Fe+2X,则X的化学式为CO2,草酸(H2C2O4)属于有机化合物(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考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

12、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1)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3个亚铁离子可表示为:3Fe2+;过氧化氢(H2O2)和过氧化纳(Na2O2)中氧元素显1价,故在过氧化钙中也显1价,钙元素通常显+2价,根据化合价原则,过氧化钙的化学式可表示为:CaO2;(

13、2)在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小于10,故x可能是8;故选:a;若A中x=13,则A为铝离子,B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故为氯元素,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铝,其化学式为:AlCl3;(3)2C76H49O46Fe+H2C2O42C76H50O46Fe+2X,反应前含有152个C原子,100个H原子,96个O原子,2个C原子,2个Fe原子,反应后含有反应前含有152个C原子,100个H原子,92个O原子,2个Fe原子,2X,故2X中含有2个C原子和4个O原子,X中含有1个C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碳,故填:CO2,草酸是含有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答案为:(1)3Fe2+;C

14、aO2;(2)a;AlCl3;(3)CO2;有机化合物;10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30时,丙的溶解度是10g;50时,在100g水中放入50g乙物质,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8.6%(计算结果保留至0.1%)若将2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不考虑水的蒸发),可析出晶体的是丙将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均降温至1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2)常温下欲配置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乙溶液,操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图中操作有错误的是B(填对应字母)量取水时,若采用仰视的方法读数,会导致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分析】据图可以查出某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解答;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物质;根据溶液配制的方法以及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变小的因素解答即可【解答】解:(1)据图可以看出,在30时,丙的溶解度是10g,故填:10g;5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40g,在100g水中放入50g乙物质,只能溶解40g,故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