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课件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538665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本章体系构建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章体系构建 本章体系构建 本章体系构建 本章体系构建 本章体系构建 本章体系构建 中学阶段常见有漂白性的物质的比较 对点训练 2016 江西十二校 已知有机色质的发色官能团可以被氧化或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无色物质 1 为了探索比较SO2和Cl2的漂白原理 甲同学做了如下对比实验 a 将干燥的SO2和干燥的Cl2分别通到干燥的品红试纸上 发现红色试纸均不褪色 b 将SO2和Cl2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 发现品红溶液均褪色 c 加热b中漂白后的溶液 发现前者恢复红色 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后者无明显现象 d 将SO2和Cl2分别持续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发现前者只变红 不褪色 后者先变红 后褪色 请根据

2、甲同学的实验事实 简要说明SO2与Cl2漂白原理的相同与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SO2和Cl2本身都没有漂白性 起漂白作用的分别是其与水反应后的产物 和 不同之处 H2SO3只能与某些有机色质发生 反应 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 产物受热分解再放出SO2 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HClO能与很多有机色质发生反应 生成物较稳定 2 乙同学为了探索对比O3 H2O2和Cl2的漂白能力大小 将等体积等浓度的品红溶液与三种漂白剂呈喷雾状分别反应 至完全褪色时 发现消耗三种漂白剂的物质的量相同 但褪色时间O3最短 H2O2次之 Cl2最长 消耗三种漂白剂的物质的量相同的原因是 每摩尔物质 相等 O3漂白速度较H2O2

3、快的主要原因是 Cl2漂白速度最慢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解析 1 SO2与水反应生成的H2SO3和Cl2与水反应生成的HClO有漂白作用 加热H2SO3漂白的溶液 又恢复原色 说明H2SO3与有机色质发生的是化合反应 HClO有很强的氧化性 有机色质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漂白后不能复原 2 三种漂色剂的漂白原理 都是利用其强氧化性 每摩尔物质都是得到2mol电子 Cl2与水反应程度小 生成HClO的浓度小 所以漂白速度较慢 答案 1 H2SO3HClO 化合氧化还原 2 得电子数 氧化性O3 H2O2Cl2与H2O反应生成的HClO浓度较小 基础专题整合 基础专题整合 基础专题整合 解析 1 加入

4、氧化剂把Fe2 氧化为Fe3 而且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使用KMnO4引入K 和Mn2 使用HNO3引入NO3 且无法除去 2 Fe3 3H2O Fe OH 3 3H 加入的试剂能促使水解完全进行 又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 使用NaOH引入Na 使用FeO引入Fe2 3 试剂B与Fe3 水解产生的酸反应 使溶液pH增大 同时使Fe3 的水解平衡正向移动 4 从溶液中得到晶体 一般操作是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5 直接灼烧晶体会有部分CuCl2发生水解反应 最终得到CuO CuCl2的混合物 导致测量不准确 方案一错误 方案二正确 最后所得固体是CuO n CuO n 80 mol 根据Cu元素守恒 n CuCl2 n 80 mol m CuCl2 135n 80 g m H2O mg 135n 80 g n H2O 80m 135n 1440mol 根据1 x n CuCl2 n H2O 得x 80m 135n 18n 答案 1 2 3 提高溶液的pH 使Fe3 完全沉淀 4 蒸发浓缩 冷却结晶 过滤 5 方案二 80m 135n 18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