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536880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2019_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迁西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10月月考试题(答案不全)第一部分:客观题,总共50题,每题1.5分,共7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涂在答题卡上。1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A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B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C迫使国民党发表自卫抗战声明 D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2央视6套电视节目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中,描写了1933年军人与日军拼死肉搏,守卫长城,勇夺喜峰口的事迹,这支部队是A东北抗日义勇军 B国民党第二十九军 C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D东北军3. 下列关于抗日救亡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八一宣言” 西

2、安事变 洛川会议 A B C D4.国民革命军第129师师长刘伯承在战士不情愿换掉已经穿戴了多年的红军装、五星帽,而要换上青天白日帽徽时说:“这帽徽是白的,可我们的心永远是红的!,同志们,为了救,暂时红军帽告别吧!”他这样说的主要目的是A倡导国共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 B争取抗战局面,保障工农割据 C促成统一战线,确保民族大解放 D坚持正面战场,彻底消灭日军5 陕北民歌移民歌唱道:“山川秀,天地平,毛主席领导陕甘宁。迎接移民开山林,咱们边区满地红。”该民歌最早可能出现于A.九一八事变前 B.西安事变前 C.八一三事变后 D.七.七事变前后6下列作品,反映八路军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的是 A.血战台儿庄

3、 B.千古奇冤:皖南事变始末 C.百团大战始末 D.太原会战纪实7据资料介绍,国民党军对日战役、战斗,大小近千次,阵亡将士360万,先后有74名将军战死在沙场。这主要反映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A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 B推行全面抗战路线C在正面战场抗战失利 D成为抗战中流砥柱8.下列对国民党正面战场初期抗战的表述不客观的是A抗战态度比较积极 B打破了日军迅速的计划C阻止了优势敌人的进攻 D消耗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91940年9月6日,大公报在瞻望北方胜利社论中写道:“自上月二十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这次冀晋豫的出击对敌人的谣言攻势,也给予一个致命的打击。”由此可见,当时()A

4、国共两党军队摩擦加剧 B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精神C日军速亡的计划破产 D北方抗战已转入反攻阶段10.平津失守后,蒋介石曾对下令“应战”的决策颇有悔意。他在日记中写道:“倭寇随手而得平津,殊出意料之外。”对日外交似过于强硬,“如当时密允宋哲元准倭筑津石路,则至少可有一年时间展缓准备,亦较完密。此则余对于外交政策一惟舆论是从,而疏于远虑,自乱大谋之过也”。这表明()A.国民政府坚持对日妥协 B.平津失守完全可以避免C.民众舆论干扰抗战大局 D.国民政府反思备战政策11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军某部团长楚云飞的形象。下图是剧中李云龙和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某班历史兴趣小组

5、的同学就出现该情景的原因有如下议论,你认为完全不正确的一组是()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国共两党坚持的抗战路线一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A B C D12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计划。”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A台儿庄战役 B淞沪会战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13柏杨在人史纲中写道:“一些曾经听说过,或从没有听说过的弹丸小国,在过去就是前来进贡也不见得够资格的,现在排队而来。清政府就一一跟他们签订条约在南京条约附约中所享有的片面

6、最惠国特权”受此辱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国家进行工业革命,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B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激化了矛盾C在经济和军事上极端落后 D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被西方否认14.“英国人坚持人应该在平等的基础上将其国家对外开放,这个要求引起了冲突。因为人仍然视英国人为蛮夷,在这种情况下,只能有一个结果发生战争。”这段话()A.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起因 B.掩盖了鸦片战争的侵略性质C.抨击了英国的侵略政策 D.说明了外交观念的落后15(2019湖南模拟)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对华侵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下表各不平等条约的条款内容中,最能体现当时列强侵华本质的是 ()选项条约名称条款内容A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B

7、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辛丑条约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与该缔约彼方国民,在同样条约之下,依照依法组成之官厅所施行之有关法律规章(倘有此项法律规章时),行使上述一切权利及优例16某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威海卫之战黎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该同学探究的主题应该是()A近代求民主历程 B近代反侵略历程C近代求发展历程 D近代反封建历程 17.下列辛丑条约的内容中哪一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A.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B.清政府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地区C.清政府严禁人民

8、反抗外来侵略,严惩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人居住18、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中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B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C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英法火烧圆明园19.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1900年8月12日说他“同情人”,11月23日更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A.与戊戌变法的目标完全一致 B.导致列强掀起瓜分狂潮C.直接将矛头对准帝国主义

9、D.盲目排外违背近代历史潮流20(2019晋冀豫联考)据记载,在攻陷涿州前,义和团从没有对铁路、电线杆进行过专门破坏。到涿州后,为防止清军的进剿,义和团才动手破坏铁路。材料表明义和团 ()A对外来文明并没有排斥 B对清廷未完全放松警惕C转移了斗争的主要矛头 D放弃了“扶清灭洋”初衷21.日甲午战争后,民间组织义和团自发进行的反帝爱国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A.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B.阻止了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命运C.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企图 D.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其进程22.史学家吕思勉在论述古代的“国体”时,把历史划分为三个时代: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其中“

10、封建时代”的主要制度是( )A.禅让制 B.宗法制和分封制 C.皇帝制和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23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察举制 D世袭制24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25.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

11、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二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26.从春秋末年起,在有些诸侯国内出现了以粮食为俸禄的官僚,在卿大夫家臣中也出现了官僚性质的家臣,这种家臣不再有封地,而以粮食为俸禄。“以粮食为俸禄”反映了当时( )A.俸禄制取代了军功爵制B.周王室已经名存实亡C.贵族分封制度趋于瓦解D.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27.秦汉以后,皇帝以“天子”自居,天下百姓是他的“子民”,皇帝被称为“君父”。而古代的地方官也被称作“父母官”。这反

12、映( )A.皇帝神化君权以强化统治 B.宗族关系成为皇帝执政基础C.“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D.仁政爱民成为官员从政准则28.秦朝三公之下有九卿:奉常,掌管宗庙祭祀礼仪;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少府,掌管皇室财政;卫尉,掌管宫门警卫;太仆,掌管宫廷用马;宗正,掌管皇族、宗族事务这反映了九卿( )A.职权细化,各负其责 B.服务皇室,君权至上C.政务繁杂,中央集权 D.官员众多,权力分化29.推行郡县制的根本动机与目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把地方的各种权力都收上来,不让其形成尾大不掉之势,积蓄出威胁中央政府和分裂统一国家的能量。这主要会导致( )A.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政治稳定 B.重视内部忧患而忽视外部侵扰C.重视中央集权而忽视地方分权 D.重视国家统一而忽视民族发展30.荀子君道称:“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为达到这种效果,秦始皇采取的措施是()A.设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