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_5245096.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20975 上传时间:2020-03-0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_524509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_524509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_524509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_524509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_524509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_524509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2016届九年级中考模拟测试(一)历史试题_5245096.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52016学年高港区九年级历史第一次模拟测试卷(满分:50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来源:学*科*网Z*X*X*K请注意: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1分)1. “退避三舍”、“纸上谈兵”等成语故事均出自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间发生的著名战役。诸侯国出现源于西周的A世袭制 B奴隶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A秦隋宋 B秦隋元 C秦元明 D隋元明3. “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A.秦孝公的支持

2、B.商鞅的才能和决心C.人民的大力拥护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4. 据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出现有推动作用的是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 “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的出现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南方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A. B. C. D. 5.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6右侧是小明同学历史课堂笔记片断,从

3、中判断它记载的历史事件最 有可能是A伊犁将军的设置B郑成功收复台湾C雅克萨之战D戚继光抗倭7.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制度或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造纸术 行省制 活字印刷 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A. B. C. D.8如果请你担任历史记录片1908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拍摄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该设计的场景是 A许多外国公使在散步 B大量北京居民在准备晚餐C某国使馆在举办舞会 D有外国军队在军事操练9李鸿章说:“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与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以下洋务派的活动中符合上述思想的一项是A. 筹划海防、建立海军 B.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4、C. 创立上海机器织布局 D. 派遣留学生来源:Zxxk.Com10. 教育是立国之本,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创办私学,以论语作为教材。B. 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C.黄埔军校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D.明治维新中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11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他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他”是 A 魏源 B张謇 C陈独秀 D张骞来源:Zxxk.Com12下列节日与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节五四运动 B建党节中共一大召开C建军节武昌起义 D国庆节开国大典13. “我们正处在中

5、国有史以来最大转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史学家张萌麟在这里写的“新时代”是指:A.鸦片战争 B.全面内战 C.抗日战争 D.全面侵华战争141947年7月23日毛泽东电令:“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的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以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建立根据地。”此电令发出时,人民解放军正在 A进行战略反攻 B进行战略决战 C进行淮海战役 D进行平津战役15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年、五年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再进去不迟。总有一天要请我们进去。”周恩来总理这个愿望的实现是在 A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时B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C197

6、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D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签署时161901年,法国探险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迹中发现的黑色玄武岩圆柱上,刻着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该法律条文是A唐律疏议 B民法典 C权利法案 D汉谟拉比法典17如果把“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是A西欧古代社会的辉煌 B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C近代社会的确立与动荡 D近代社会的发展与终结18历史人物是历史长河中最鲜活的元素,下列人物和事件搭配中错误的是A罗斯福全国工业复兴法 B牛顿万有引力定律C华盛顿美国独立战争 D爱因斯坦进化论19揭示历史事物的内在联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

7、方法。下列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没有因果联系的是A一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美国内战废除殖民统治学 C苏联解体雅尔塔体系终结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反法西斯战争胜利20.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A. 苏联的威胁 B. 美国经济滞胀 C. 中国的崛起 D. 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21(7分) “统一则强,分裂则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

8、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 材料一中的“皇帝”指的是谁?(1分)他“耗去大量的生命”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1分)材料二 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2) 写出材料二反映的改革名称及其影响。(2分 )(3) 结合材料一、二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1分)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实事求是,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论断和思

9、想,确立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方针。(4)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祖国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试说出这一方针成功运用的两个事例。(2分)22(7分)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正在进行“中俄两国经济发展”的主题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去参加吧。第一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表图一 19131925年苏联(苏俄)粮食产量变化表 图二 我国某地农民收入状况 (1) 图一是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其中l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主要是因为哪一政策的实行?这一政策在农业上的措施是什么?(2分)(2) 从图二你可以得到的主要信息是什么?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农村实行了怎样的经济体制改革?(2分)

10、第二组同学从课本中找来以下资料材料一 毛泽东有过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他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材料二 斯大林说:“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3) 为改变材料一中的局面,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什么经济发展规划?(1分)(4) 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说明斯大林领导苏联人民努力地“做到这一点”。(1分)来源:Zxxk.Com第三组同学从网上找到如下资料

11、材料三 2001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签署了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奠定了两国世代友好,永不为敌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对于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对扩大中俄两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和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5) 据材料三指出中俄两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有何现实意义?(1分)23(8分)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一 汉代人首马身纹丝绸(新疆出土) 图二(1) 图一中“人首”是西方人的形象和希腊的艺术,马身是中国的画法。依据材料一中的考古发现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1分)(2) 图二漫画反映了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一政策的主要含义是什么?(2分)材料二 中

12、国近代化是中国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先进经验,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3) 为寻找救国之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具有怎样的特点?(1分)材料三 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正是从那个时候起,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经由地理大发现而引发的国家竞争,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同时也相互对抗和争斗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4) 材料三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材料三认为“地理大发现”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材料四 (5) 今天,我们一起享受着人类共

13、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材料四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1分)20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逐步建立什么经济体制,为这一趋势注入了新的活力?(1分)24(8分)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引发革命。回望历史,可见一次次科技革命,改变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引起国家力量兴衰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1) 材料一中的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对“东方”的中国近代社会的转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分)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实力对比变化表 项目英国法国德国美国19世纪中期工业产值所占位次1243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1.31.94.68.1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