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高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专题能力提升(A)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9520901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86.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新高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专题能力提升(A)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新高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专题能力提升(A)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新高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专题能力提升(A)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新高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专题能力提升(A)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生物新高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专题能力提升(A)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新高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专题能力提升(A)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新高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九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专题能力提升(A)Word版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生物新高考二轮复习练习专题Word版高考专题9人体内环境稳态和免疫调节(A卷)(30分钟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下列有关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馈调节在稳态维持中具有重要作用B.人体内组织液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血浆中酸碱平衡的维持不需要器官、系统的参与D.细胞都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解析】选A。反馈调节是内环境维持稳定的重要机制,A正确;组织液是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液体环境,B错误;人体内环境稳态是各个器官、系统相互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C错误;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2.(2018丰台二模

2、)某同学常在夏季清晨的早餐前进行大量的体育锻炼,由此可带来的影响是 ()A.大量散热,导致体温低于正常值B.脑细胞供能减少,容易造成晕眩C.血糖降低,导致肝糖原含量升高D.大量耗能,合成ATP的原料不足【解析】选B。人体散热量和产热量相等,体温是恒定的;未吃早餐血糖浓度低,会导致脑细胞供能不足,从而出现晕眩;血糖含量降低时,肝糖原水解补充血糖,从而使肝糖原含量降低;ATP与ADP的相互转化非常迅速,合成ATP的原料充足。3.如图是人体组织局部切片示意图,其中表示不同部位的液体,表示不同管道的管壁。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的内环境是血液和组织液B.和在成分上最为相似C.渗透压下降可导致增多D

3、.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解析】选C。图中分别表示血浆、毛细血管壁、组织液、细胞内液、淋巴、毛细淋巴管壁,(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A错误;(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最相似,B错误;(血浆)渗透压下降,会导致水分向组织液渗透,C正确;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D错误。4.(2016海南高考)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系统相对独立,既不受神经调节,也不受体液调节B.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也可加工处理病原体使抗原暴露C.类风湿性关节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均为自身免疫病D.免疫系统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不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

4、A项,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故错误。B项,吞噬细胞可吞噬病原体,对不能吞噬的病原体可加工处理使抗原暴露,故正确。C项,类风湿性关节炎为自身免疫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为免疫缺陷病,故错误。D项,免疫系统既能消灭入侵的病原体,又能清除体内的异常细胞,故错误。5.(2015北京高考)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一种抗原。接种该疫苗后,人体会产生相应抗体。该抗体()A.由T淋巴细胞产生B.可与多种抗原结合C.可裂解乙肝病毒D.可被蛋白酶水解【解题指导】(1)隐含信息:抗体是蛋白质,病毒没有

5、细胞结构。(2)关键知识:产生抗体的细胞、抗体的化学本质、抗体的特性、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区分。【解析】选D。本题考查免疫调节。抗体是由效应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故A项错误;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一种或一类抗原特异性结合,故B项错误;能够裂解靶细胞的是效应T细胞,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抗体可与之结合形成沉淀,被吞噬细胞吞噬水解,故C项错误;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可被蛋白酶水解,故D项正确。6.如图为皮肤过敏反应的发生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过敏原进入机体被浆细胞识别后,刺激浆细胞分泌相应的抗体B. B.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一般会损伤组织细胞C.临床上可以通过减弱组织

6、胺的释放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D.发生过敏反应时,组织液增多,淋巴液减少【解析】选C。浆细胞没有识别过敏原的功能,A错误;过敏反应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清退较快,一般不会损伤组织细胞,B错误;临床上可以通过减弱组织胺的释放来治疗过敏性皮肤病,C正确;人体发生过敏反应时,血管壁通透性增强,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组织液增多,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液,淋巴液增加,D错误。7.(2018衡水调研)如图为人体免疫过程的示意图。下列与此图相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的固有免疫应答属于第二道防线B.图中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大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C.图中接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不可能是浆细胞D.图中过程能说

7、明免疫系统具有防卫功能【解析】选B。图中固有免疫应答显示的是内环境中或吞噬细胞的作用,因此属于第二道防线,A项正确;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少数分化为记忆细胞,B项错误;浆细胞不识别抗原,故接受抗原刺激的淋巴细胞不可能是浆细胞,C项正确;图中过程是机体抵抗外来病原体侵入的过程,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D项正确。8.下列关于大气污染与人体免疫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B.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被人体吸入后,可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特有的抗原C.污染物中病原体侵入人体细胞,机体需依靠细胞免疫才能将其清除D.污染物中含有的病

8、原体可刺激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解析】选D。人体呼吸道黏膜属于非特异性免疫中的第一道防线,大气污染损害人体呼吸道黏膜,导致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A正确;污染物中的病原体被人体吸入后,吞噬细胞可摄取和处理病原体,暴露其抗原,B正确;细胞免疫作用的对象是被病原体入侵的靶细胞,C正确;浆细胞不具有识别功能,因此病原体不能刺激浆细胞产生抗体,D错误。9.(2018聊城一模)如图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的毛细血管,图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A.氧气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尿素【解析】选A。人体肺部的气体交换:肺泡内的氧气扩散到毛细血管内,毛细血管内的

9、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血液中的氧气变多,二氧化碳变少,也就是CD段;人体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血液里的氧气扩散到组织细胞,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血液中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也就是AB段,A符合题意,B不符合题意;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消耗葡萄糖产生能量,因此不管是在组织处还是在肺部,葡萄糖的量应减少,C不符合题意;细胞进行生理活动要产生二氧化碳、尿素等废物,因此不管是在组织处还是在肺部,尿素的量应增加,D不符合题意。【知识总结】(1)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当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肺泡时,肺泡内的氧气比血液中的多,故氧气由肺泡进入血液;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故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

10、(如图)。肺泡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后,肺泡中的二氧化碳通过呼气排到体外,进入血液的氧气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细胞里被利用。(2)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同样遵循气体扩散原理,也是通过扩散作用实现的,由于组织细胞里氧气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血液中的多,因此,动脉血流经各组织处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分离,再扩散到组织细胞里,同时,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血液中。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流经组织的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气较少的静脉血。10.(2016江苏高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并通过多种机制

11、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HIV感染人群比健康人群更易患甲型H1N1流感B.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C.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D.HIV破坏免疫系统,机体无体液免疫应答,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解题指导】 (1)题干信息:HIV有高度变异性、损伤多种免疫细胞、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2)解题关键:HIV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HIV感染人群的免疫力下降。【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免疫调节和艾滋病。HIV感染人群中多种免疫细胞损伤,这部分人群的免疫力下降,对H1N1流感的抵抗力下降,A项

12、正确。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和记忆细胞具有特异性,HIV具有高度变异性,导致已经形成的记忆细胞和抗体不能消灭变异后的HIV,B项正确。被HIV潜伏感染的细胞表面没有HIV蛋白,有利于病毒逃避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C项正确。HIV感染初期,机体通过体液免疫产生大量抗体,可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HIV感染,D项错误。来源:Z.xx.k.Com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40分)11.(20分)(2017全国卷)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

13、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1)当人体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此时组织液的渗透压(主要为晶体渗透压)高,水分由血浆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组织间隙水分过多而出现组织水肿。(2)正常人大量饮水后,大量的水经胃肠进入血浆,其中无机盐离子的浓度相对降低,而晶体渗透压是由无机盐浓度形成的,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3)内环境是体内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

14、除为细胞提供生存环境外,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也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进行。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12.(20分)(能力挑战题)(2018山东、湖北二联)运动神经中枢中的多巴胺神经元损伤或死亡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生,多巴胺含量可以指示多巴胺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或死亡程度。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后者主要是通过_而发挥免疫功能。体液免疫产生的物质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据此判断,下列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中,与帕金森病最相似的是_。a.花粉过敏b.系统性红斑狼疮c.先天性免疫缺陷d.艾滋病(2)研究发现,效应T细胞表面的CD

15、8受体与其发挥正常免疫功能有关,MPTP可诱导正常小鼠产生帕金森病。给正常小鼠和CD8基因敲除小鼠注射MPTP或生理盐水10天后,分别测定两组小鼠神经元多巴胺含量,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可知,注射MPTP可导致CD8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含量_,推测MPTP可能导致多巴胺神经元细胞_。与正常小鼠多巴胺的含量变化相比较,CD8基因敲除小鼠多巴胺含量变化是_,据此推测_。(3)综合上述分析,帕金森病与_调节有关。【解析】体液免疫主要是通过浆细胞分泌抗体而发挥免疫功能,体液免疫产生的物质会导致帕金森病加重,为自身免疫病,选b;据题图可知,实验组中注射MPTP后CD8基因敲除小鼠和正常小鼠的多巴胺含量均降低,推测MPTP会使多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