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 鲁教版必修2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516871 上传时间:2020-01-18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优指导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 鲁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优指导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 鲁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优指导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 鲁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优指导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 鲁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优指导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 鲁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优指导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 鲁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优指导2017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文地理 第六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2 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课件 鲁教版必修2(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讲城市区位与城市体系 2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城市区位是指城市所占据的场所 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 自然因素 3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2 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交通区位 经济基础 生产方式以及政治和文化历史等 4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城市的区位因素分析1 自然因素 5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6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7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2 社会经济因素月 8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

2、训练 能力突破 3 城市主导区位因素的判别方法我们讨论影响一个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首先应把眼光放到这个城市刚诞生时 是什么原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 其次 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 这样就能找到某一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 9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城市区位的选择城市区位的选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城市区位的主导因素是不同的 自然因素中的地形 气候是影响城市区位的宏观因素 河流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的位置 10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2013北京卷 中华大地幅员辽阔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读下图 完成下题 在甲

3、 乙两区域中任选其一 概述聚落分布特点和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答案 甲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谷 交通线分布 平原 河流谷地 聚落密度较大 山区和高原聚落密度较小 该区域雨热同期 大部分地区黄土覆盖 土层深厚 易于耕作 乙区域 聚落主要沿河湖及交通线分布 长江以南聚落密度较大 以北聚落密度较小 该区域水热条件优越 地势低平 水网密集 土层深厚 土壤肥沃 11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推理分析 1 信息提取 12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2 迁移应用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要运用综合思维方式 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

4、因素 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 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 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 由此找出该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13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和港口服务业 据此完成第1 2题 14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1 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 地形B 气候C 公路交通枢纽D 港口2 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是 A 位置适中B 资源丰富C 气候宜人D 经济中心 答案 解析 15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读我国某

5、区域城镇体系示意图 完成第3 4题 16 知识梳理 方法技巧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能力突破 3 甲发展成为中心城市的主要优势是 A 气候条件优越B 矿产资源丰富C 水能丰富D 干支流交汇处4 下列关于图中城市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甲的服务功能与丁相同B 乙的地域结构分化最明显C 丙的某项服务功能可能超过甲D 丁的服务范围明显大于乙 答案 解析 17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 城市的作用 对区域发展起到主导作用 是区域的管理中心 服务中心 经济增长中心 2 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 为城市本身服务和城市本身以外的地区服务 3 城市体系形成的基础 与其腹地和其他城市发生各种联系 4 城

6、市体系 在一定区域范围内 由不同规模 不同等级 功能上各具特色的城市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有机整体 5 城市体系内各级城市的功能 18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一 城市等级体系的特点 19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二 影响城市等级及服务范围的因素城市等级的提高和服务范围扩大需要的基本条件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发达的交通或丰富的资源条件支撑 另外人口条件也是影响因素之一 如下表所示 20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1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013广东卷 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 用以表征区

7、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下表是我国四大城市群两个年份城市首位度数值 与2008年相比 2011年下列首位城市集聚效应弱化最明显的是 C 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沈阳 22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推理分析 1 信息提取 1 题干信息 城市首位度是指区域内人口最多的城市与第二多的城市的人口数量的比值 用以表征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程度 首位度越大表明该城市在区域中的地位越重要 23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 图表信息 24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2 迁移应用城市首位度的概念表明城市首位度的数值越大 区域发展要素在首位城市的集聚

8、程度越大 结合表中的信息可知 北京位于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降低了 1 62 1 52 0 10 上海位于 长三角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降低了 2 35 2 20 0 15 广州位于 珠三角 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降低了 1 93 1 23 0 70 沈阳位于辽中南城市群 城市首位度降低了 1 32 1 21 0 11 25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 南京和杭州为副中心的 长三角 大都市圈空间圈层城市体系 读图 完成第1 2题 26 知识梳理 能力突破 典题试做 题组训练 1 图中南京都市圈中的城市按等级可分为 A 2级B 3级C 4级D 5

9、级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苏州市比杭州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少B 扬州市比无锡市的服务范围小C 城市体系中上海市的服务范围最大D 宁波市比德清县的服务功能更全面 答案 解析 27 分析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 首先应该考虑这个城市诞生时 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到这一地点的 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或限制了它的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找出某个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 因此 分析 评价城市的区位特点要运用综合思维 从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人文因素 及其发展变化来进行 在这两大因素中 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 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 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 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 地形

10、与河流相比 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 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 可称为微观因素 28 下面以武汉市为例 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 自然因素 静态因素 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 土壤肥沃 地形平坦 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武汉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气温适中 降水丰富 雨热同期 武汉市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 河流径流量丰富 为武汉市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 另一方面 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 物流在这里集聚 中转 29 2 社会经济因素 动态因素 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 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 便利的交通运输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 武汉市交通发达 位于河流交汇处

11、内河航运发达 同时京广铁路穿过武汉市 带动了武汉市社会经济的发展 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 也是区域性的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 近年来 武汉市大力发展高科技 拟建成我国的 光谷 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 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30 对应训练读我国不同经度范围和气候带城市数量分布图 完成第1 2题 31 1 影响我国城市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地形 交通 气候 经济A B C D 2 我国最东部 130 E以东 和最西部 90 E以西 城市数少的原因是 最东部面积范围小 最东部冬天太冷 最西部为少数民族聚居区 最西部自然条件差A B C D 答案 解析 32 3 读图甲 武汉城市圈与长株潭一体化经济发展空间分布简图 和图乙 武汉市部分大学分布示意图 及材料 完成下列各题 图甲 图乙 33 在世界城市中排前列 2009年武汉东湖开发区被列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1 C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 请分析该城市形成与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 2 武汉市的高校林立 在校大学生数量庞大 对武汉市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