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6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5336683.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51339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6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533668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6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533668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6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533668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6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533668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6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533668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6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5336683.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6届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_5336683.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6年九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2016.05.23(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说明:1.本试卷共6页,计23题(包含单项选择题:第1-5题、第12题,共6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准确无误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同时务必在试卷的装订线内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毕业学校填好,在试卷第一面的右下角填好座位号。3.所有的试题都必须在专用的“答题卡”上作答,选择题用2B铅笔作答,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用0.5毫米黑色水笔作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积累运用(35分)1.下列词

2、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 脑髓(su) 窒息(zh) 倔强(ju) 人声鼎沸(fi)B. 澎湃(pi) 啜泣(chu) 羁绊(pn) 叱咤风云(ch)C. 琐屑(xu) 镂空(lu) 蓦然(m) 锲而不舍(qi)D. 祈祷(q) 拮据(j) 诓骗(kun) 戛然而止(ji)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 关注底层小人物的悲欢离合,能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与感恩。B. 漂泊在外的打工者终于回到家乡,浪子回头带来的喜悦让父母热泪盈眶。C. 在讨价还价时,吹毛求疵地对待卖家的商品是一种常用的策略。D. 雪后的高原在阳光的映照下就像红妆素裹的少女一般娇艳多姿。3.下

3、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交警大队在校门口安装了红绿灯,大家进出校门的交通安全和事故隐患都有了保障。B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部分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加快农村医疗保障体系改革的建议。C在歌迷等待了半个月之后,歌坛新秀印卜权终于现身首尔,为他的个人专辑举行签售。D最新调查表明,我国大约有72左右的青少年认为“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4. “但变动之中也有恒定不变的规律结果需要过程,成功必得付出。”这句话是从下面语段中抽出来的,插回文段哪一处最恰当(2分) 对于浮躁,古人总结出了“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的道理。A今天的社会日新月异,节奏加速,变化更快、更多、更大。B即便是插上了新技

4、术的翅膀,站上了创新的风口,如果没有扎实稳固的知识和技能储备,成功终究是短暂而不稳固的。C舒服与辛苦,安逸与劳顿,亦有着互相转换的辩证法。D盼望着一步登天、一劳永逸,如同梦呓。5. 下列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都是词。其中“江城子”和“天净沙”都是词牌名,“密州出猎”和“秋思”是题目。B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C小说中人物的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莫泊桑笔下的于勒、吴敬梓笔下

5、的范进都让我们难以忘记。D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最后一空写一个字即可)语文是田园诗,f予师生诗意人生;语文是高山流水,在文化领域中寻m知音;语文是陈年佳ning,打开它沁人心脾;语文是河是海,让shnshn学子扬起理想之帆。7默写。(每空1分,错、漏、添字,该句无分,共9分)(1) ,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怀古)(2)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3)山河破碎风飘絮, 。(文天祥过零丁洋)(4) ,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

6、北)(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山坡羊 潼关怀古)(6)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7) ,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8)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最能表现他面对挫折积极向上,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8.综合性学习(11分)(1)根据鲁迅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相关内容填空。(3分)篇目名称主要人物主要性格特征藤野先生藤野先生A阿长与山海经B善良、朴实而又迷信、唠叨 C 范爱农正直倔强、追求革命(2)足球开始逐渐进入了校园体育教学内容,请你参与下列相关活动。(8分)【展望未来】请根据下列三则材料概括校园足球发展的目标。(3分)材料1:各地中小学把足球列入体育课教学内容

7、,全国中小学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现有5000多所基础上,2020年达到2万所,2025年达到5万所,其中开展女子足球的学校占一定比例。材料2:把校园足球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程,让更多青少年热爱足球、享受足球,使参与足球运动成为体验、适应社会规则和道德规范的有效途径。材料3:加强足球特长生文化课教学管理,完善考试招生政策,激励学生长期积极参加足球学习和训练。 【感受魅力】模仿画线句子,补全这首关于足球的小诗,表现足球魅力。(2分) 你的灵活像黑豹驰骋原野,你的强悍像雄狮怒吼一方。 , 。 足球,是诞生勇敢与顽强的课堂。足球,是诞生梦想与荣耀的战场。【正视现状】“中国人

8、没有进世界杯,但中国人依然为之疯狂”,美国有线电视新闻2014年6月18日以此为标题评价中国人看世界杯。该文写到:“世界上32支最好的球队正在巴西世界杯赛场驰骋,但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的足球队却不在其中。”看到这则新闻,你最想对中国足球队员说什么?(3分) 二、阅读理解(52分)(一)阅读诗歌,完成910题。(6分)秋日行村路宋乐雷发儿童篱落带斜阳,豆荚姜芽社肉香。一路稻花谁是主?红蜻蛉伴绿螳螂。【注释】社肉:祭土地神的肉。9诗歌的后两句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句中“伴”字用得好在哪里?(3分) 1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生活情趣?(3分) (二)阅读文言文,完成1114题。(15分) (鲁)宗道为人

9、刚直,疾恶少容,遇事敢言,不为小谨。为谕德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宋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帝诘之。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帝以为忠实可大用。1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疾恶少容( ) (2)尝微行就饮肆中( )(3)使者具以宗道所言对( ) (4)帝诘之( )12下列句中“之”与“帝诘之”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读之竟日 B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C至之市

10、D饮酒,人之常情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1)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三峡)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从鲁宗道与使者的对话中可以看出鲁宗道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14分)你懂“辣”吗? 胡培雷辣,我们都不陌生,不少人尤其是南方人可以说是无辣不欢,我们应该都听过这样的民间传说:湖南人怕不辣,四川人不怕辣,江西人辣不怕。更有甚者,感叹“没辣椒的日子简直生不如死”。可见,辣在很多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可是,我们真的就懂“辣”了吗?作为一名喜欢吃辣的“脑残粉”,我想说很多人对食辣可能存在误区。

11、一、 人之所以会感觉到辣,是因为辣椒、生姜等食物中一些化学物质的功劳,譬如辣椒素、姜酮、姜醇等等,而在这几种化合物中,辣椒素又是最常见的,分布最广泛的辣味物质。辣椒素刺激细胞,在大脑中形成了类似于灼烧的微量刺激的感觉,所以其实不管是舌头还是身体的其他器官,只要神经能感觉到的地方就能感受到辣。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能感觉到辣,而有些人觉得不辣,因为每个人对辣的疼痛感有所不同。二、 也许我们有过这样的体会,有时觉得饭菜不香,但是如果在菜里放上一些辣椒、辣酱等,立马觉得食欲大增,吃完还会意犹未尽,就像上瘾一样。吃辣椒为什么会上瘾呢?吃辣椒久了会让人上瘾,有一个词可以形容这种感觉“辣椒素快感”,是一种通过食用大量富含辣椒素的食物所造成的欣快感。原因是当辣椒素所带来的辛辣感刺激舌头、口腔的神经末梢时,机体的神经系统会反射性地出现心跳加速、唾液及汗液分泌增加、肠胃蠕动增快而加倍“工作”,同时兴奋性的刺激会使大脑释放出内啡肽,再吃下去,大脑又会以为有痛苦袭来,于是释放出更多的内啡肽。内啡肽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