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专题强化训练22 散文阅读(三)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9505260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 专题强化训练22 散文阅读(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6 专题强化训练22 散文阅读(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6 专题强化训练22 散文阅读(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6 专题强化训练22 散文阅读(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6 专题强化训练22 散文阅读(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 专题强化训练22 散文阅读(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 专题强化训练22 散文阅读(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强化训练22散文阅读(三)(建议用时:5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消逝的灯火张炜现在的灯比过去更亮也更多了。城街的灯璀璨逼人,形状各异,是现代城市最得意的装饰,已经超出了实际照明的需要。这是一种浪费,还是适得其所的艺术,还得好好讨论一下才好。增多的灯饰使一切场所变得更亮,在给人方便和享受的同时也有了另一种不适。白天无阴之日就已经很亮了,夜晚如果太亮,就使夜与昼的区别减少了。我们还会想念朦胧的灯火,想念街巷里的阴郁感。大树滴着夜露,月亮爬上来,地上一层莹光。这一切都会被强大的现代照明给破坏。另有一些灯火消失了。它们曾经也是先进和文明的象征,不久又成为落后的代表。煤油灯、罩灯、桅

2、灯、油气灯,它们当年使人产生了多少惊喜,连关于它们的回忆都是温暖和亲切的。在野外,那些远远闪亮的灯火可能是鱼铺老人的桅灯,也可能是看林老人的煤油灯,还有可能是看瓜老人的罩灯。神秘可人的夜之原野,有多少美好的感觉是源自这些闪烁的、若有若无的灯火!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没有召唤的,没有希望的。夜晚的点点灯火从遥远处透出来,那是多么好的安慰和期许。只要走近它就有故事,有水,甚至有吃的东西,有未知的一切。孩子们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单纯,他们不会过多地想到其他危险,而只会热情地兴冲冲地走过去。如豆的光明也有更大的感召力,他们只需迎向它。鱼铺里的老人是最有意思的,他们让童年百读不厌。老

3、人日夜伴着海浪,听着噗噗的声音,孤独了只会抽烟喝酒。太孤独了,所以他们的酒喝得太多,烟也抽得太多。他们的酒气直顶人的鼻子,见了小孩子两眼发亮,像打鱼的人发现了大鱼。他们捉住小孩,想让他哭。小孩不哭,他们就掀开羊皮大衣,把他收到衣襟内,然后往他头上喷浓浓的烟。一番捉弄之后,小孩就哭了。为了哄小孩止住哭声,他们就拿出鱼干和地瓜糖之类的东西,小孩就笑了。之后就是讲故事,讲有头无尾的妖怪的故事,小孩又被吓哭了。看林老人的铺子比鱼铺高爽,主人个个有枪。他们的故事总是与枪有关。这些人的枪筒子上堵了一撮棉花,这个印象让人永远不忘。看林子的老人身体比鱼铺老人强壮,因为他们常常要离开铺子去林中追赶什么。这些人到

4、了夜晚就把大狗唤进铺子里,让它挨紧他睡觉。大狗偶尔抬头谛听,嘴里发出一声:“呣!”主人就丢下一句:“毛病!”大狗于是又垂头睡了。主人讲故事时,大狗又抬起了头,听着,再抬高一点头,叫:“呣!呣呣!”主人于是说:“又来人了。”他迎出一看,又来了几个少年。瓜铺里的老人烦烦的,把一切夜间来玩的人都当成了不怀好意的人。他们吝啬之极,这是职业的特征。来的人逗他说:“口渴了,给咱点水喝吧!”他说:“喝水水不开。”“那就给咱个瓜吃吧!”他恶声恶气地:“吃瓜瓜不熟!”不过他偶尔也有高兴的时候,那会儿整个人就像全变了似的,轻手轻脚出去一趟,回来时就抱着一个又大又圆的瓜。在灯光下,这个瓜真好看,还散发出浓浓的香味。

5、他不是用刀,而是用拳“嘭”一声将瓜击碎。不规则的瓜片格外甜。看瓜老人说:“知道吗?瓜一旦沾了刀,就有一股馊味儿。什么都不能沾铁器。”这些灯火是野外才有的,它不怕风。它挂在木柱上,提在手上,无论怎样都让人喜欢。我有三十多年没有见过这些灯火了。(选自散文选刊,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提到现代的灯,说现代的灯是一种浪费,为后文赞美那些消逝的灯火的亮度适中、能给人以舒适感做铺垫。B“如果没有它们,那么原野就是空洞的,没有眼睛的”这句话把灯火比喻成眼睛,写出了对灯火的喜爱之情。C文中多次提到孩子,孩子为鱼铺老人带来了乐趣,鱼铺老人对孩子又哄又吓,真实

6、有趣而又生活味儿十足。D文中写瓜铺老人抱瓜开瓜的细节,从视觉、嗅觉、听觉的角度入手,写得生动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解析:选A。后文并非赞美消逝的灯火“亮度适中、能给人以舒适感”。2鱼铺里的老人、看林老人、瓜铺里的老人在形象上各有何特点?请简要概括。答:答案:鱼铺里的老人孤独寂寞、嗜烟酒、爱开玩笑。看林老人强壮、威严。瓜铺里的老人忠于职守(疑心重),吝啬又热情。3文章以“消逝的灯火”为题,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答:答案:“消逝的灯火”指鱼铺老人的桅灯、看林老人的煤油灯、看瓜老人的罩灯,这些灯火已经消失。“消逝”表现了作者对这些灯火的怀念之情以及对这些灯火消失的遗憾之情。题目还表达了作者对那无忧

7、无虑的童年和温馨和谐的往事的怀念之情。对现代灯饰过于璀璨近于浪费的抵触和不适。二、(2019徐州月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焚鹤人余光中一连三个下午,他守在后院子里那丛月季花的旁边,聚精会神做那只风筝。全家都很兴奋。一放学回家,雅雅、真真和佩佩三个女孩子等不及卸下书包,立刻奔到后院子里来,围住工作中的爸爸。可是他的兴奋,是记忆,而不是展望。记忆里,有许多云,许多风,许多风筝在风中升起。对于他,童年的定义是风筝加上舅舅加上狗和蟋蟀。无意间发现远方的地平线上浮着一只风筝,那感觉,总是令人惊喜的。只要有一只小小的风筝,就立刻显得云树皆有情,整幅风景立刻富有牧歌的韵味。如果你是孩子,那惊喜必然加倍

8、。他永远忘不了在四川的那几年。丰硕而慈祥的四川,山如摇篮水如奶,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最有趣的,该是有风的晴日了。舅舅提着刚完工的风筝,一再嘱咐他起跑的时候要持续而稳定,不能太骤,太快。他的心噗噗地跳,禁不住又回头去看那风筝。那是一只体貌清奇、风神潇洒的白鹤,绿喙赤顶,缟衣大张如氅。翼展怕不有六尺,下面更曳着两条长足。舅舅高举白鹤,双翅在暖洋洋的风中颤颤扑动。后来,有一次,那只鹤挂在树顶上,不上不下,一扯,就破了。他记得当时两人怔怔地站在那该死的树下,久久无言。最后舅舅解嘲说,鹤是仙人的坐骑,想是我们的这只鹤终于变成灵禽,羽化随仙去了。第二天舅甥俩黯然曳着它的尸骸去秃岗顶上,将它焚化。一阵风来

9、,黑灰满天飞扬,带点名士气质的舅舅,一时感慨,朗声吟起几句赋来。当时他还是高小的学生,不知道舅舅吟的是什么,后来年纪大些,每次念到“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他就会想起自己的那只白鹤。因为那是他少年时唯一的风筝。等到他年纪大得可以欣赏舅舅那种亭亭物外的风标,和舅舅发表在刊物上但始终不曾结集的十几篇作品时,舅舅却已死了好几年了。舅舅死于飞机失事。那年舅舅才30出头,从香港乘飞机去美国,正待一飞冲天,游乎云表,却坠机焚伤致死。三天来他一直在糊制这只鹤。他,朦朦胧胧感到,眼前这只风筝一定要做好,要飞得高且飞得久,这样,才对得起三个孩子,和舅舅,和自己。他很难决定:放风筝的人应该是哲学家,还是

10、诗人?这件事,人做一半,风做一半,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表面上,人和自然是对立的,因为人要拉住风筝,而风要推走风筝,但是在一拉一推之间,人和自然的矛盾竟形成新的和谐。这种境界简直有点形而上了。但这种经验也是诗人的经验,他想。一端是有限,一端是无垠。一端是微小的个人,另一端,是整个宇宙,整个太空的广阔与自由。你将风筝,不,自己的灵魂放上去,放上去,上去,更上去,去很冷很透明的空间,鸟的青衢云的千叠蜃楼和海市,最后,你的感觉是和天使在通电话,和风在拔河,和迷迷茫茫的一切在心神交驰。这真是最最快意的逍遥游了。终于走到了河堤上,他和女孩子们。三个小女孩尤其兴奋。他一面向前走,一面放线。走了十几步,他停下

11、来,回头看着雅雅。雅雅正尽力高举白鹤。鹤首昂然,车轮大的翅膀在河风中跃跃欲起。一瞬间,他幻觉自己就是舅舅,而站在风中稚髫飘飘的那个热切的孩子,就是20多年前的自己。握着线,就像握住一端的少年时代。在心中他默祷说:“这只鹤献给你,舅舅,希望你在那一端能看见。”然后他大声说,“一二三!”便向前奔跑起来,立刻他听见雅雅和真真在背后大声喊他,同时手中的线也松下来。他回过头去,白鹤正七歪八斜地倒栽落地。他跑回去,真真气急败坏地迎上来,手里曳着一只鹤腿。“佩佩踩在鸟的脚上!”雅雅惶恐地说,“我叫她走开,她不走!”“姐姐打我!姐姐打我!”佩佩闪着泪光。“雅雅,你的发夹给爸爸。”他把断腿夹在鹤腹上。他举起风筝

12、。大白鹤在风中神气地昂首,像迫不及待要乘风而去。“我来拿风筝。”真真说。“好吧。举高点,对了,就这样。佩佩让开!大家都走开些!我要跑了!”他跑了一段路,回头看时,那白鹤平稳地飞了起来,两只黑脚荡在半空。孩子们拍手大叫。他再向前跑了二三十步,一面放出麻索。风力加强。那白鹤很潇洒地向上飞升,愈来愈高,愈远,也愈小。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忽然孩子们惊呼起来。那白鹤身子一歪,一条细长而黑的东西悠悠忽忽地掉了下来。“腿又掉了!腿又掉了!”大家叫。接着那风筝失神落魄地向下堕落。他拉着线向后急跑,竭力想救起它。似乎,那白鹤也在作垂死地挣扎,向四月的风。“挂在电线上了!糟了!糟了!”几个小孩子挤在狭窄的田埂上,

13、情急地嘶喊着,绝望地指划着倒悬的风筝。他站在田埂头上,茫然握着松弛的线,看那狼狈而褴褛的负伤之鹤倒挂在高压线上,仅有的一只脚倒折过来,覆在破翅上面。那样子又悲惨又滑稽。这时,田埂上,河堤上,草坡上,竟围来了十几个看热闹的路人。有人拿了一根晒衣服的长竹竿跑了来。他接过竹竿,踮起脚尖试了几次,始终够不到风筝。忽然,他感到失去了平衡,接着身体一倾,左脚猛向水田里踩去。再拔出来时,裤脚管、袜子、鞋子,全浸了水和泥。他拾起线球,大喝一声“下来!”使劲一扯那风筝。只听见一阵纸响,那白鹤飘飘忽忽地栽向田里,纸屑在风中扬起,落下。午餐桌上没有一个人说话,只有碗碟和匙箸相触的声音。这情形,和早餐桌上的兴奋与期待

14、,形成了尖锐的对照。佩佩的鼻子上布满了雀斑和汗珠,转动她长睫下的灵珠,扫视着墙角。顺着她的眼光看去,他看见那具已经支离残缺的鹤尸,僵倚在墙角的阴影里。他的心中充满了歉疚和懊悔。那鹤尸,那一度有生命有灵性的鹤骨,将从此弃在阴暗的一隅,任蜘蛛结网,任蚊蝇休憩,任蟑螂与壁虎与鼠群穿行于肋骨之间?伤害之上,岂容再加侮辱?他举起鹤尸,缓缓走进后园。他将鹤尸悬在一株月桂树上。他点起火柴,鹤身轰地一响烧了起来。然后是左翼。然后是熊熊的右翼。然后是仰睨九天的鹤首。女孩子们的眼睛反映着火光。飞扬的黑灰白烟中,他闭起眼睛。“爸爸,再做一只风筝,好不好?”他没有回答,他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才好。他不知道,线的彼端究竟是

15、什么?他望着没有风筝的天空。一九六九年元旦(有删改)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在记述他糊制风筝的过程中,以抒情的笔调叙写了一段温馨美好的少年往事,表现出一种深重的怀旧情绪。B文中通过外貌、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展现了三个女孩子的天真、活泼,反衬出他作为父亲的慈爱与沉痛,人物形象个性鲜明。C文章以鹤形风筝串联起他童年记忆中的一些片断,结尾焚鹤与前文的回忆相照应,也以此祭奠了死于飞机失事的舅舅。D人到中年的他,想再拾儿时旧梦,为孩子们制作放飞一只鹤形风筝,但最终“白鹤”破碎不堪,让他留下了无限的遗憾与惆怅。解析:选B。“反衬”“个性鲜明”表述不当。5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答:答案:示例:从视觉、听觉、触觉等角度,交相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活灵活现地描绘出放风筝时富有情味的独特感觉,传达出了一种扶摇而上、身心俱轻、神通宇宙的超级体验,表达了对超然尘俗、逍遥自由的精神境界的向往。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