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蛟河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20279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99303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蛟河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20279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吉林省蛟河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20279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吉林省蛟河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20279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吉林省蛟河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20279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吉林省蛟河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20279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蛟河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2027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蛟河市2019_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201911120279(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蛟河市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时间:120分钟 分数:120分一、现代文阅读( 24分)(一)论述类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联系起来考察,以朱光潜为代表。他的诗论主要从社会学、哲学、艺术史、文艺心理学、音韵学等方面来建构他的诗歌美学体系。他谈到了诗的起源、谐隐、境界、表现、节奏、声韵,诗与散文,诗与画等一系列诗学命题。诗歌的音乐性问题是其主要论题之一。他认为诗歌、音乐、舞蹈本是混合的,韵和顿对新诗很重要。这就比那些纯粹从朗诵的角度去谈朗诵诗的言论更深入,更有说服力,也更富启迪作用。与诗歌音乐性密切相关的是诗歌的本质性问题。

2、他说:“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当时不少抗战诗类似政治标语口号,一味发展新诗的叙事功能,诗歌抒情这一本质性特征严重匮乏。所以,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音乐性、抒情性结合起来研究,不但取得了纠正时弊的效用,而且使新诗大众化深入到新诗本体论层次。总之,朱光潜的诗论对于新诗的文体和美学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价值。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现代化联系起来研究,这以朱自清为代表。他的新诗杂话就是讲“新诗的现代化”。他考察了新诗从“五四运动”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的路向,得出了新诗从说理向抒情发展的结论。其实,到了抗战时期,叙事性已经成为新诗主要的美学追求。他认为新诗要向外国诗歌形式学习,新诗不必取法歌谣,但不

3、妨取法于歌谣。这种谨慎对待新诗向民间诗歌学习的态度,可以看出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开放而又犹豫的心态。也就是说,朱自清没有因为新诗的现代化而去否弃新诗的大众化。同时,朱自清还从内容上肯定了格律诗派、象征诗派和现代诗派为扩大诗的感觉天地所做出的贡献。也就是说,朱自清是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来研究新诗现代化的。把新诗大众化与新诗的西方文学资源结合起来探讨,这以李广田为代表。李广田的诗论属于印象主义式诗歌理论批评。他最有名的诗论专著是诗的艺术。他声明自己的基本诗观“我以为那最好的作品应当是内容与形式的一致”。这就是他所说的诗的精髓,在承认新诗内容与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的前提下,突出了形式对新诗尤为

4、重要的地位。他所谓的新诗形式,指的是作品技巧,即章法、句法、声韵、格式、用字等。当然,这并非形式主义的纯技巧论。他主张的是那种“有意味的形式”。他的观点也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内容而轻视形式的反拨与校正。正是用这样的评价尺度,他充分肯定了卞之琳的十年诗草在“格法与韵法”上所表现出来的高超技巧,也充分肯定了冯至的十四行集,说冯至的十四行诗像一个水瓶,可以给那无形的水一个定形;像一面风旗,可以把住些把不住的事体,是诗人给自己的“思,想”所设的水瓶与风旗。(摘编自杨四平四十年代现实主义新诗评论与研究)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论以大众化、音乐性、抒情性为研究新

5、诗的角度,对新诗的文体和美学建设意义重大。B.针对新诗创作所出现的政治标语口号的倾向,朱光潜在诗论中进行了严肃批评。C.“不必”又“不妨”取法歌谣,体现了朱自清在新诗民族形式建设问题上的矛盾心态。D.李广田认为“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是诗歌的精髓,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称为“最好的作品”。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以朱光潜的诗论、朱自清的新诗杂话、李广田的诗的艺术为论据,阐述了他们研究新诗大众化所体现出的各自的特点。B.文章材料翔实,既有直接引用,如“诗的境界是情趣与意象的融合”,又有间接转述。C.第一自然段以一些似政治标语口号的抗战类诗的缺点为例,论述了朱光潜从

6、音乐性角度研究新诗的优点,使论述更具说服力。D.文章层次清晰:整体上运用递进式结构,同时每一段都运用“总一分-总”结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抗战时期的诗歌创作缺失了抒情性,朱光潜的研究对这一弊端起到了纠正的作用。B.朱自清认为“说理一抒情一叙事”是新诗从“五四运动”时期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发展走向。C.李广田特别强调内容对新诗的重要性,这是对当时诗歌过分注重形式而轻视内容的校正。D.在卞之琳的眼里,冯至的十四行诗是诗人给自己的“思,想”所设的水瓶与风旗。(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救赎 薛培政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

7、,护林员老长泰便肩扛板斧,带着猎犬“黑豹”,走在了杂草没膝的山道上. 一条盘旋在路边的花蛇,似乎听见了脚步声,昂头吐着信子望了望,“簌簌”地爬向杂草深处;卧在草丛中的野兔,支楞耳朵听了听动静后,也“嗖”的一下跃进灌木丛中;还有那群被惊动的山鸡,“咕咕、咕咕”的叫着飞向远处. “咦瞧恁小样儿,俺老汉又不是妖怪”他边说边苦笑着坐在那块卧牛石上. 老长泰年轻时一身蛮力气,两三人抬不动的物件,他双手搬起走得呼呼生风;当兵练投手榴弹,出手就是百十米,枪打得也不赖,因斗字不识一升,复员回了家.饭量也大得出奇,一顿饭能吃五六个大饼子,为这家里每年开春就断粮,快三十了还打着光棍. 那年腊月,鹅毛大雪下得铺天盖

8、地,当人们都窝在家里猫冬时,野狼血洗了生产队的羊圈,一夜之间,七只山羊命丧狼口,看着未被叼走的几只死羊,全队的人都流泪了. 望着哀哀戚戚的人群,女队长萧桂英铁青着脸发话了:“还有爷们吗? 若有就给我站出来! 这狼得逞后,肯定还会来叼羊,谁若能把狼打死,我一分钱彩礼不要,就嫁给他!” 犹如石破天惊,大家惊愕的目光投向了女“掌门”. 醒过神来的小伙子们,立马变得跃跃欲试,可再看那血肉模糊的死羊,又个个怂得耷拉下了脑袋.就见站在人群后边的长泰,往前挤了挤瓮声瓮气地问道:“此话当真?”“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不过你要提死狼来见俺!”桂英怒眉一扬干蹦脆地把话撂给了他. 长泰一言不发回到家后,找了一根碗口粗

9、的枣木,又到村代销点赊了五斤地瓜烧酒.入夜,他便反穿羊皮袄蹲到了羊圈边. 在冰天雪地里连守两夜后,第三天清晨,他穿着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带着满身的血印,拖着死狼敲开了桂英家的门. 这下,傻大黑粗的长泰露脸了.县长为他披红戴花,奖他一辆金鹿牌自行车,公社奖他一支猎枪,大队安排他做了护林员,女队长萧桂英也没食言. 此后,长泰就像威风凛凛的大英雄,每天身背猎枪,带着猎狗,长年巡逻在黑虎山涧.久了,他对各类鸟兽的习性,熟悉得就像自己的手掌,平时斩获的猎物,就连村里乡亲也没少分享. 可那年过了秋,乡邻们就见他像着魔了似的,两眼呆呆地望着远处,嘴里还不停地叨叨:“鸟兽也是有性命的主儿,也拖儿带女的

10、啊!” 妻子桂英也觉出异常,再三追问下,长泰哭诉着道出实情. 为防野猪糟蹋庄稼,那个阴雨密布的傍晚,他在一片玉米地旁布下了猎套.翌日晨起查看时,不由得惊呆了:两头狍子幼崽在雨中围着那头被套死的野生母狍子,发出撕裂般的哀鸣.他想起了幼时爹下葬时的情景,心里顿时涌起一阵悸痛,懊悔地朝自己身上挥了一拳后,泪水就和着雨水流了下来.打那后,他再也没有动过狩猎的念头. 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常年风餐露宿在深山密林里的长泰,在日复一日的巡山护林中变老了.村里的护林员已换过几任,老伴儿也跟着子女进了城,他却死活不肯下山,说惦记着那笔心债哩. 记不清从何时起,“野味热”像山里人打摆子一样弥漫开来,山下的镇上,

11、远处的城里,星罗棋布的野味馆散发出诱人的浓香,安详静谧的黑虎山却失去了往日的平静. 乡亲们就发现老长泰变得越来越暴躁了,像跟谁结下仇似的,还在巡山的路上骂起了人:“挨千刀的王八蛋,作孽吧,总有一天会遭报应的!” 听说老长泰曾赤手打死过野狼,不断有人找上门来.那天,俩外乡人驾车找上门来,送上两箱好酒和厚厚的一沓现钞后,求他帮助猎杀一头野狼,并说事成后再加倍付款.哪知老长泰像受了侮辱似的,晃了晃手中的板斧,怒目圆睁地吼道:“带上这些破玩意,给我滚蛋!” 那些年,巡山的老长泰不停地与盗猎者周旋,一次次拆除对方布下的猎套、陷阱和细网,仍不时发现被网粘或绳套的鸟兽尸体. 心力交瘁的他,三番五次跑乡里、到

12、县上找领导:“再不禁猎,黑虎山上的带毛的东西就被猎光了!” “断人财路遭人恨呐”老长泰说那次巡山,见一只黄羊被套住了,正要上前解绑,两支火药枪从身后对准了他:“再他妈挡道,就送你老东西上天!”幸亏猎犬“黑豹”猛扑上去,盗猎者才吓逃了. 后来,成为自然保护区的黑虎山,组建了专业护林队,年近八旬的老长泰也被省政府评为护林模范. 老长泰似乎没拿这荣誉当回事,每天依然在莽莽林区中巡逻.当县里派专车进山接他到省城接受表彰的时候,却见他住的窝棚上落锁了,只有眼前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8期) 4.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13、.小说开头部分的环境描写与结尾“满目的青翠”和“阵阵的鸟鸣声”形成呼应,构建了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自然.B.老长泰当兵出身,本性淳朴善良,看到那些血肉模糊的死羊及人们哀戚的表情,他甘愿冒着危险去打狼,为民除害.C.小说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老长泰打狼,他那件被撕扯掉前襟的破羊皮袄和满身的血印是实写,打狼的情节虚写.D.老长泰这个人物形象鲜明,文中使用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来表现他的朴质憨厚与嫉恶如仇.5.这篇小说构思巧妙,情节曲折有致,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6.这篇小说以“救赎”为题目有哪些好处?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

14、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刘瓛,字子圭,沛国相人,晋丹阳尹惔六世孙也。祖弘之,给事中。父惠,治书御史。瓛初州辟祭酒主簿。宋大明四年,举秀才;除奉朝请,不就。太祖践阼,召瓛入华林园谈语,谓瓛曰:“吾应天革命,物议以为何如?”瓛对曰:“陛下诫前轨之失,加之以宽厚,虽危可安;若循其覆辙,虽安必危矣。” 既出,帝顾谓司徒褚渊曰:“方直乃尔!学士故自过人。”敕瓛使数入,而瓛自非诏见,未尝到宫门。上欲用瓛为中书郎,使吏部尚书何戢喻旨。戢谓瓛曰:“上意欲以凤池相处,恨君资轻,可且就前除,少日当转国子博士,便即后授。”巘曰: “平生无荣进意,今闻得中书郎而拜,岂本心哉!”后以母老阙养,重拜彭城郡

15、丞。上又以瓛兼总明观祭酒,除豫章王骠骑记室参军,丞如故,瓛终不就。瓛姿状纤小,儒学冠于当时,京师士子贵游莫不下席受业。性谦率通美,不以高名自居。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竟陵王子良亲往修谒。七年,表世祖为瓛立馆,以扬烈桥故主第给之,生徒皆贺。瓛曰:“室美为人灾,此华宇岂吾宅邪?幸可诏作讲堂,犹恐见害也。”未及徙居,遇病,及卒,门人受学者并吊服临送。时年五十六。瓛有至性,祖母病疽经年,手持膏药,渍指为烂。母孔氏甚严明,谓亲戚曰: “阿称便是今世曾子。”阿称,巘小名也。及居父丧,不出庐,足为之屈,杖不能起。天监元年,下诏为巘立碑,谥曰贞简先生。 (南齐史刘瓛传,有删节)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B.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C.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学徒敬慕不敢指斥呼为青溪焉D. 游诣故人唯一门生持胡床随后主人未通便坐问答住在檀桥瓦屋数间上皆穿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