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解析版).doc_9714265.docx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497943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6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解析版).doc_9714265.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解析版).doc_9714265.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解析版).doc_9714265.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解析版).doc_9714265.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解析版).doc_9714265.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解析版).doc_971426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恩施市双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解析版).doc_9714265.docx(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恩施市双河中学2019年中考化学模拟试题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Zn-65 Cu-64 S-32一、选择题(每个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下表中。共10题,每题2分,共20分)123456789101、生活中常见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钢铁生锈的过程中有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C、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故选项错误;D、葡萄糖酿酒的过程中有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注意事项考虑;B、根据量筒的选取方法考虑;C、根据酒精灯的点燃方法考虑;D、根据天平只能准确到0.1g考虑。【解答】解:A、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外焰加热,试管口不能对着有人的地方,故A正确;B、量取9.5mL液体要用10mL量

3、筒,故B错;C、酒精灯的点燃方法:用火柴点燃,不能引燃,故C错;D、天平只能准确到0.1g,所以不能称取10.05g固体,故D错。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熟悉实验基本操作,防止错误操作造成实验失败。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白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B向碳酸氢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白雾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蓝紫色火焰【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硫酸铜和铁反应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碳酸氢钠的溶液显碱性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4、;D、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铁和硫酸铜发生置换反应,置换出红色的铜,因此铁钉表面覆盖一层红色固体,而不是白色固体,故现象描述错误;B、碳酸氢钠的溶液显碱性,能够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现象描述正确;C、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烟,而白色白雾,故现象描述错误;D、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是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故现象描述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4、下图为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和“”分别表示

5、H原子和Br原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B反应可表示为:H2+Br2=HBrC反应涉及二种单质和二种化合物D “”表示氢分子【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利用图示所给的信息结合相关的变化过程可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据此对相关选项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即可。【解答】解:A、由分析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故说法错误。B、从图示可以看出该反应可表示为:,故表示错误。C、从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中H2和Br2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HBr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涉及到两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故说法错误。D、图示中

6、“”表示的是由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气分子,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试题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对相关反应过程的分析。5.下列除去杂质的试剂盒方法可行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杂试剂和方法AMg(NO)3溶液(AgNO3)加过量铁粉,过滤BNaCl溶液(Na2SO4)加适量BaCl2溶液,过滤CCO2(CO)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DN2(O2)通过灼热氧化铜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

7、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答案:B。【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6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40 时Z的溶解度最大B温度由60 降至40 时,Y析出的晶体最多C40 时,Z和Y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D60 时,100 g水中,加入50 gX得到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3.3% 【专题】课本知识同类信息【分析】A、由溶解度曲线,对比相同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的大小;B、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大小,

8、比较降温析出晶体的多少;C、根据溶解度曲线的交点,确定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否相同;D、根据物质的溶解度,判断该温度下溶液的状态【解答】解:A、40时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相比较,X物质的曲线在最上方,所以物质X的溶解度最大,而不是物质Z判断错误;B、温度由60降至40时,X、Y、Z三种物质中物质Y的溶解度变化最大,如果60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质量相同,降温后析出晶体最多的就应该是物质Y但题中没有说明三种物质60饱和溶液的量,因此也就无法做出判断。判断错误;C、40时,Z和Y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地,则此时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判断正确;D、60时,物

9、质X的溶解度为80g,此时100g水中加入50g物质X,所得到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判断错误。故选:C。【点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的量与饱和溶液的质量有关,只有水为100g时的饱和溶液降温析出晶体的量为两温度下溶解度的差7我们常从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来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就具有还原性,反应H2+CuO=Cu+H2O中,氢元素的化合价都从0价变为+1价,都能体现氢气具有还原性。从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特点分析:下列四个反应中,不能体现铁具有还原性的是 ( )A . 3Fe+2O2= Fe3O4 B . Fe +2FeCl3=3FeCl2 C. 3 CO+Fe2O3=

10、2Fe+3CO2 D. Fe+CuSO4=Cu+FeSO4【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根据题意,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就具有还原性,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3Fe+2O2=Fe3O4,反应前后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B、Fe+2FeCl3=3FeCl2,单质铁的化合价为0,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有0变为+2价,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C、3CO+Fe2O32Fe+3CO2,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有+3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正确。D、Fe+CuSO4Cu+FeSO4,反应前后铁元素的化合价有0变为+2价,

11、化合价升高,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明确在化学反应中只要有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就具有还原性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归纳物质的性质能够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物质之间的共性(即相同的性质)或特性(即不同的性质)。下列各组物质的共性和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物 质共 性特 性ACO、CO2常温下,都是气体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BH2、CO都有可燃性H2有毒,CO无毒C浓硫酸、浓盐酸水溶液都显酸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DKMnO4、H2O2都能够发生分解反应放出氧气常温下KMnO4是固体、H2O2是液体【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分析】A、一氧化碳

12、有毒,是煤气的主要成分;二氧化碳能溶于水;B、氢气、一氧化碳、等物质在通常情况下化学性质稳定,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一氧化碳有毒,是煤气的主要成分;C、浓硫酸、浓盐酸都是酸溶液,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D、高锰酸钾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解答】解:A、碳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但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二氧化碳可溶于水;故对B、氢气、一氧化碳都是可燃性气体,但一氧化碳有毒是一种污染性气体而氢气无毒;故错C、浓硫酸、浓盐酸都是酸溶液,但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

13、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故对D、高锰酸钾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但常温下高锰酸钾是固体,过氧化氢是液体;故对故选:B。【点评】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碳的两种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气体,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无毒;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作干燥剂,浓盐酸具有挥发性能挥发出氯化氢气体;高锰酸钾固体和过氧化氢溶液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都能分解产生氧气,只有这样才能对相关方面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9、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将一块不纯的铁片5.6g投入到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生成了0.2g气体,则该铁片中混有的杂质一定不可能是A铝和锌 B镁和锌 C镁和铜 D锌和铜【专题】推断混合物的可能组

14、成【分析】可以根据各种杂质与稀盐酸相互作用的情况碱性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解答】解:5.6g铁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时,能够生成0.2g氢气;如果杂质是铝和锌,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5.6g铝和稀盐酸完全反应时能够生成0.62g氢气,5.6g锌和稀盐酸完全反应时能够生成0.17g氢气,5.6g铝、锌分别于稀盐酸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一个大于0.2g,一个小于0.2g,所以铁中可能含有铝和锌;以此类推,铁中可能含有镁和锌;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5.6g镁与稀盐酸反应时生成的氢气的质量大于0.2g,所以铁中可能含有镁和铜;5.6g锌和稀盐酸完全反应时能够生成0.17g氢气,铜不能与稀盐酸反应,所以当铁中含有锌和铜时,生成氢气的质量应该小于0.2g;综上所述,该铁片中混有的杂质一定不可能是锌和铜。故选:D。【点评】本题计算的临界点是5.6g,以5.6g进行计算便可推知铁片中含有杂质的组成情况10、已知工业盐酸因为含有Fe显黄色,溶液中H+与CI-的个数比为91:94,则CI-与Fe的个数比为A1:94 B2:93 C3:93 D94:1【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溶液呈中性,所有的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所有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相等进行分析:设溶液中的H+个数是91x,则Cl-的个数是94x,再设的Fe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