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

上传人:恋** 文档编号:119496969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PPT 页数:102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史版)2017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三单元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学艺术 13.3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件 新人教版(10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1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考点一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主干回顾 一 四大发明 改进造 纸术 书写材料 胶泥活字印刷术 文艺复兴 军事 骑士阶层 地理大发现 特别提醒 1 四大文明对中国和西方发挥的不同作用 原因 1 不同作用 四大发明促进了近代欧洲社会进步和社会转型 对欧洲经济 政治和文化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而这些发明在中国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 2 原因 中国 封建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阻碍 科举制度 重农抑商 闭关锁国等阻碍先进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 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重商主义 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二 数学 天文和历法1 数学

2、 1 约成书于东汉 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2 计算工具 早期是算筹 后来演变为 九章算术 算盘 2 天文 1 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日食 月食 太阳黑子及 的记录 2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 3 创制了浑仪 简仪等天文观测仪器 哈雷 彗星 石氏星表 3 历法 1 夏朝有了历法 商朝改进为 殷历 2 元朝郭守敬编订 比现行公历早三百年 夏小正 授时历 特别提醒 2 中国古代天文历法比较先进的原因 1 满足农业生产 授农以时 的需要 2 受 天人感应 思想影响 宣示封建君主受命于天的合理性与合法性 3 统治者重视对天文历法的观测和研究 三 农书和医学 氾胜 之书 农政 全书 齐民 要术

3、伤寒杂 病论 本草纲 目 东方 药物巨典 特别提醒 3 明清时期影响中西科技发展的因素 4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与局限性给我们的启示 1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只有转化为生产力 才能推动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 科技能否转化为生产力 取决于当时的社会环境 包括社会制度 经济水平 人的观念等 3 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促进经济的发展 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4 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5 要重视人才 尊重人才 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史论要旨 1 四大发明未能使中国在迈向近代化的过程中独领风骚 更没有使中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 2 中国古代数学 天文 历法 农学

4、等科技门类的发展 与农业文明息息相关 3 中国古代的医学相当发达 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生态度 4 中国古代科技以实用性为主要特点 科技发明创造大多围绕着农业发展而出现 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农为本的特点 史料探究 1 影响古代科技发展的因素材料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 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朱熹殁后 他的理学思想逐渐成为一种僵化的正统思想 宋代以后中国文化发展滞缓 使得中国在19世纪时积弱不振 费正清 中国 传统与变迁 探究1 根据材料提炼关于理学和古代科学技术关系的两种不同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论证 提示 看法

5、一 理学对宋代科技具有促进作用 论证 认为理比气更根本 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升华抽象思辨 主张格物致知 理性分析自然 看法二 理学后来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 论证 理学成为维护专制主义政治的经典 压抑人的自然欲求 知识分子埋首经书 脱离社会实际 2 中国古代科技地位的变迁材料中外科技发明比较表 探究2 据表格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科技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认为导致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 变化 公元1 16世纪中国重大科技发明成就所占世界比例具有明显的优势 16世纪至19世纪中期中国科技明显落后 2 原因 政治 明清落后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重农抑商 文化专制 闭关 政策 经济 明清自

6、然经济占主导 限制生产力发展 也就不能推动科技发展 思想 重人伦轻自然的文化传统和迷信落后思想阻碍科技发展 科技结构本身的缺陷 经验性 封闭性 名家评史 观点 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 问题不在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 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家士大夫为首 认为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的社会文化 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李约瑟 中国科学技术史 解读 本段材料主要叙述了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发展成现代科技的原因 作者认为中国传统的 学而优则仕 唯有读书高 等观念 引导大批青年人皓首穷经以应科举 造成科技人才缺乏 考点二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 主干回顾 一 文学成就1 诗

7、经 1 内容 分为 三部分 收录了西周至春秋中期三百多首诗歌 2 特点 四言为主 多重章叠句 现实感强 风 雅 颂 2 楚辞 1 特点 采用楚国方言 句式灵活 易于表达情感 具有 风格 2 代表作 屈原的抒情长诗 浪漫主义 离骚 3 汉赋 1 特点 内容丰富 手法夸张 表现 时代恢弘的文化气度 2 代表作 西汉司马相如的 上林赋 东汉张衡的 二京赋 大一统 子虚赋 4 唐诗 1 繁荣原因 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 科举考试以 为主 2 成就 唐代诗歌成就非凡 分 山水诗 讽喻诗等形式 主要诗人有李白 杜甫 白居易等 诗赋 边塞诗 5 宋词 1 繁荣原因 商业发展 城市繁荣 数量不断增加 2 派别

8、有 派柳永 李清照 豪放派苏轼 辛弃疾等 市民 婉约 6 元曲 1 形成 元代的散曲和 一起合称元曲 2 特点 通俗生动 豪放飘逸 元杂剧 7 明清小说 1 背景 政治上 专制中央集权进入强化阶段 经济上 的出现 市民阶层扩大 思想上 质疑和批判传统儒学的反封建思想的出现 2 特点 数量繁多 体裁多样 表现手法丰富 资本主义萌芽 3 作品 四大名著 水浒传 西游记 聊斋志异 儒林外史 三国演义 红楼梦 特别提醒 1 古代中国不同文学体裁的特点 2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 1 发展趋势 逐渐平民化 体裁 从汉赋 唐诗 宋词到明清小说 语言 由词藻华丽 对仗工整 句式严整的文言文到句式活泼 通俗易

9、懂的白话文 2 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 不断壮大的市民阶层的需要 二 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1 汉字的演变 1 起源 六千多年前的 至商朝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是目前中国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2 演变脉络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图画文字 甲骨文 2 书法艺术 实用价值 颜真卿 审美价值 张旭 怀素 赵孟頫 特别提醒 4 汉字与书法的区别 1 汉字的发展体现了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故其按照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2 书法兼具审美与实用功能 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这始于魏晋时期 可以说 书法是汉字的艺术形式 3 绘画艺术

10、 女史箴图 印度 波斯 送子天王图 风俗画 清明上河图 文人画 郑板桥 特别提醒 5 中国画的类型及特征 1 文人画 强调个性 注重写意 讲究借物抒情 集诗 书 画 印为一体 元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2 山水画 讲究布局 气势雄壮 意境深远 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是中国画的精粹 3 风俗画 以人物故事和社会风俗为主题 与两宋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 4 戏曲艺术 1 发展演变 春秋战国出现了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把戏曲艺术推向成熟 明朝昆曲流传甚广 元杂剧 2 京剧艺术 形成 道光年间 形成京剧 发展 同治 光绪年间走向成熟 涌现出 传播 京剧由北京走向各地 并逐步走向世界 徽汉合流 同光十 三

11、绝 特别提醒 3 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与政治 经济之间的关系 1 科技 宋元是三大发明的成熟阶段 更是西传的重要时期 反映了宋元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和中外交流的空前繁荣 2 文学 宋词一方面是表达对国家分裂的悲愤情怀的形式 另一方面也是商品经济发展 市民文化生活的需要 元曲反映了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所造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 政治黑暗的现实 3 书画艺术 宋元诸多书画家的产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 盛行的风俗画是北宋城市经济繁荣景象的写照 6 京剧艺术的特点 1 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 角色分生 旦 净 丑四大行当 3 将唱 念 做 打有机结合起来 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4 多采用虚拟动作 把

12、生活中实有的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 得到艺术的再现 取得虚实结合 形神兼备的效果 5 表演精致细腻 处处入戏 唱腔悠扬委婉 声情并茂 史论要旨 1 诗经 的现实主义和楚辞的浪漫主义代表了北方和南方两种诗歌不同的风格 2 唐代诗歌的繁荣反映了国家统一 经济繁荣的盛世景象 也体现了科举制度的发展 促进了诗歌创作繁荣的鲜明特征 3 宋代商业的发展 城市的繁荣以及市民数量的增加 是促使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的物质基础 4 明代中叶以后 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和对文化的心理需求 呼唤出一个中国古典小说的黄金时代 5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早在商朝时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6 中国绘画与文字相伴而生 注

13、重写意传神 其演变深刻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 7 清朝诞生的京剧逐渐从官方走向民间 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 被誉为 国粹 史料探究 1 诗经 的特点材料 诗经 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 19世纪法国人比奥认为 诗经 是 东亚传给我们最出色的风俗画之一 同时也是一部真实性无可争辩的文献 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 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 探究1 材料体现了 诗经 具有什么特点 提示 具有现实主义的特点 2 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和作用材料 2015 海南单科改编 明代小说繁荣 在唐传奇 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 三国演义 西游记 水浒传 等名著 明中后期 文人与市民

14、的关系日益密切 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 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 塑造了众多商人 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明代小说中的一些情节被人们津津乐道 如 桃园三结义 大闹天宫 等 这些小说不仅增长人们的知识 开阔眼界 而且影响了人们的观念 明代有人认为 小说 虽稗官之流 而劝善惩恶 动存鉴戒 不可谓无补于世 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 悲而掩卷堕泪者 盖亦有之 摘编自周先慎 明清小说 探究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概括明代小说繁荣的原因 并简析明代小说在当时所起的社会作用 提示 1 原因 唐宋元文学发展 留下了大量的素材 文人士大夫积极参与创作 小说通俗易懂 接近日常生活 易于被民众接

15、受 商品经济繁荣 市民阶层扩大 2 作用 满足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有一定教化功能 提升民众的知识水平 3 文人写意画材料一画者不过意笔草草 不求形似 聊以自娱 写胸中逸气耳 元代倪瓒夫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 故能书者皆能画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 材料二下图是郑燮的 竹石图 修竹数竿 浓淡相映 傲气风骨 让人感慨 探究3 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画怎样的艺术特色 提示 中国古代文人画的突出特点不是画景而是写意 强调作者个人内心情感的抒发 是以绘画的形式来进行的一种抒情写意活动 名家评史 观点 这一时期 明清 大为繁荣的小说 戏剧也竞相以普通人丰富多彩的生活以及他们的情感追求作为题材 屠夫 小贩

16、商人 妓女 牧童 村姑 绿林好汉 以至三教九流进入文学殿堂 成为文学中的主人公 好货 好色 成为许多作品的共同主题 冯天瑜等著 绘画中华文明史 解读 本段材料叙述了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反映的趋势 作者认为 1 明清时期小说取材越来越广泛 越来越关注社会底层 越来越多地反映人们的现实生活 2 小说的发展趋势是世俗化 平民化 大众化 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时代特色1 春秋战国时期 思想领域出现 百家争鸣 局面 孔子编订整理 诗经 作为德行教化文本 屈原创作 离骚 抒发爱国情怀 2 秦汉时期 大一统局面形成 汉赋以华丽的词藻描绘恢弘气势的时代 3 魏晋南北朝时期 社会动荡不安 建安文学一扫浮丽文风 陶渊明的田园诗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山水画开始形成 书法逐渐进入自觉阶段 4 唐朝的繁盛与科举制度的最终形成 促成了唐诗的繁荣 绘画同时吸取印度 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 风格多样 楷书 草书书法艺术成就辉煌 5 宋代 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市民阶层的形成 使传奇小说 词 戏剧 风俗画等世俗文学艺术得到发展 元代统治的黑暗及商品经济的发展 促使元曲成为主要艺术形式 戏曲走向成熟 6 明清时期 封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