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办好民革党报党刊问题分析探讨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490367 上传时间:2020-01-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办好民革党报党刊问题分析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办好民革党报党刊问题分析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办好民革党报党刊问题分析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办好民革党报党刊问题分析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办好民革党报党刊问题分析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办好民革党报党刊问题分析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办好民革党报党刊问题分析探讨(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办好民革党报党刊问题分析探讨一、民革建党以来的党报党刊资料是十分宝贵的资源,有待开发、研究和利用民革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组织大都办有自己的党报或党刊(包括简报)。这些报刊多数创办于本组织建立初期,最长的可达40多年的历史。民革中央最早于1948年8月与从上海迁香港的文汇报合作,共同出版文汇报。这是民革中央最早的机关报。此后3个月,民革中央创办了内部刊物自由(通讯版),在香港正式出版,1950年6月又创办内部刊物民革汇刊。民革汇刊到1956年4月团结报创刊时停刊。“文化大革命”后,曾被迫停刊的团结报于1981年恢复出版发行。1985年1月民革中央内部刊物民革工作创刊,1987年1月该刊改名为团结。

2、这些报刊的沿革过程构成了民革作为一个政党的报刊史。现在团结报、团结杂志和团结出版社互相配合又各有分工,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有独自特色的宣传体系。它生动地体现了我国爱国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发展及其优越性。全国各地民革组织的党报党刊虽然历史长短不一、情况各异,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也有不小的变化和发展。现在领取报刊登记证的省市级党报党刊在全国已近半数,说明民革的党报党刊工作正逐渐向正规化发展。如果把各级民革组织主办的报刊、简报作为一个整体来看,那么它就是一部篇幅浩繁的民革历史资料。它不仅真实而详尽地记载了各个历史时期民革的重要活动和重要文件,而且清晰地记录了民革思想发展的轨迹。这些

3、对于民革历史的整理、研究,对于进行党史教育,都是极为宝贵的资料和教材。但是这些报刊资料的使用价值尚未引起应有的重视,有不少旧报刊还“死”在档案柜中,有的甚至已散失了。这是非常可惜的,应抓紧整理、开发和利用起来,变“死宝”为“活宝”,使之成为我们的一份宝贵“家产”。举例来说,民革中央宣传部为纪念民革成立40周年而编写出版了的历史道路一书。这是自民革建立以来较具权威性的党史书籍。但是,作为民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组织的建立、发展的情况却告阙如。在其他有关民主党派历史的书籍中,地方民革组织的史料也几乎见不到。我们在进行民革党史教育中,常有党员问到某省民革组织是哪一年建立的,某位领导同志的情况如何等问题

4、。有些问题,我们做宣传工作的人尽管接触党史材料略多一点,也还是回答不上来,因为我们也无从得到这些资料。如果我们把从中央到地方民革组织的党报党刊资料开发出来,不就可以大大丰富党史教育的内容吗?对于党报党刊所提供的史料,我们可以称之为文献信息(包括图书、报刊、资料、情报等),它同历史档案所提供的信息(我们称之为档案信息)相比,既有共性又有特性。共性是:它可以搜集、传递、存储、检索、交换和利用。其特性是:报刊也记载着一部分原始的档案材料,如文件、领导人讲话、重要事件的记载等,这些是历史的真迹,具有原始记录性和凭证性、权威性。这部分内容是研究党史最重要的材料,特别是由于一部分档案在“文革”中散失了,报

5、刊的这种原始记录性就更显得可贵了。报刊的另一部分内容则是不以记载历史为目的的报道、通讯和文章等。这些内容虽也保存了一些史料,但由于是源于或派生于原始档案,其准确性和完整性远不如原始档案。不过这些史料也可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再现历史的某一侧面,反映当时人们的某些思想认识,同样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所以报刊资料是非常“富有”的资源,亟待开发。那么,如何开发利用吗?我想,首先要对旧报刊进行整理,这是开发利用的基础。凡是缺期的,可以在民革组织和党员中进行征集,力争补齐。其次,可以对民革历史上出版过的各种报纸和期刊的重要内容编制检索目录,下发各级组织;同时将整理出来的报刊在一定的范围内开放,供借阅和交流。

6、第三、对报刊内容进行筛选、综合、归纳、提炼,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向下属组织和党员及时提供有关资料。如当前中心工作急需某一方面的情况,就可以将单件的或成组的材料、文章整理出来,供广大党员学习、参考。第四、经常性地在党刊党报上摘登一些有史料价值和有现实意义的文件、文章、资料等,以备参考或收集。二、民革党内现已建立起报刊交换网络,但这种交换还不是反馈式的,需要加以改进报刊是信息的载体和传播的媒介。从各级民革组织的党报党刊这个渠道可以了解到民革的各项重要活动、党员的动态和全党的思想脉络。几十年来,民革中央同各地组织及地方组织与地方组织之间都要按期交换报刊,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交换网络。这对

7、于推动民革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但我认为仅止于此还是不够的。因为这个交换网络中的交换方式一般来说是从甲地到乙地、从乙地到甲地的简单往返,而不是反馈式的交流。“反馈”原是控制论的基本概念。在这里借用这个概念,主要是为强调信息的传受双方之间不应当是简单的从输出到输入的反送,而应当是在相互影响和作用后,加上了新的信息的反送或称“回流”。比如,某省民革组织按期接到各省寄来的报刊,但这些报刊被送到某一处或一室就算到了终极地,往往只有几个人看到,因此外地报刊对这个省的民革工作没有或很少发生直接的影响。这个省的党报或党刊当然也就不会反映出外地报刊的影响和作用了。这种情况就是非反馈式的。我们所要建立的交流网络,

8、应该是甲地报刊所提供的方法、经验等被乙地民革组织所借鉴和学习,从而推动了乙地的工作,进而又产生了新的做法和经验,通过报刊(当然还有其他渠道)“回流”到甲地。如此循环往返,民革工作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这样的交流网络建立后,党报党刊的使用价值就会得到较充分的利用。所以党报党刊的交流工作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改进:(1)建议民革中央和各省级组织责成专人认真阅读各地党报刊,并作好抄录、分析、综合等项工作,把其中所反映的最新动态和最有价值的材料、观点、文章汇总,以内参或其他什么形式上报民革中央领导,或下发各地组织负责人及有关部门,使全党的情况及时集中到民革中央领导层,进而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判断和指示、决策

9、。(2)团结报和团结杂志应提高指导性。但这种指导性并不是简单地多登文件和领导人讲话所能奏效的。因为越具指导性就越要符合实际,越能体现各地民革组织和党员的智慧和经验,也就越为各地组织和党员所需要和欢迎。用毛泽东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种群众路线的原理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党报党刊工作。因为我们的党报党刊应成为民革领导机关同广大党员

10、联系的纽带,成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桥梁。这种纽带和桥梁的作用发挥得越好,报刊的指导性就越强。为了使民革的党报党刊特别是民革中央的报刊,当好纽带和桥梁,希望团结杂志除选用约稿和自然来稿外,还多从各地党报党刊中择优转载一些好文章、好报道(以前已经这样做了,但还可加强),以把某一地的经验、方法和成果推向全国。此外,还可以在团结上开辟全国各地党报党刊文摘栏目。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都有全国电台、电视台联播节目;在报纸方面,全国有好几份文摘类报纸。这些在传播方面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民革有报刊几十份(尽管是内部的),搞一搞文摘是十分必要的。中央报刊转载和选用地方报刊文章,不应看作是简单的重复印刷。

11、因为中央报刊的选择本身就体现了指导性。这就好比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文摘报是一份深受读者欢迎的报纸。它所搞登的文章,原来可能并不为人所注意,但一经文摘报选用,这些文章就会产生比原来大得多的影响。报社的选择就是一种比较鉴别,同时也是一种态度。(3)各省、市、自治区民革组织对外地交换的报刊也应给予重视。我以为,各地组织可以考虑制定一项制度,以使外地的党报党刊进入本组织机构后,能沿着一条较为固定的路线传递,以保证更多的人特别是领导同志阅读,而不致中途被扣压、丢失。在研究讨论本组织工作时,应多借鉴和学习外地的经验。有时这种借鉴和学习比花很多钱召开大型经验交流会效果还大。三、要使党报党刊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

12、最重要的是加强领导并从理论到实践、从思想内容到采编技术进行经常性的研究和交流目前,民革的党报党刊工作一般都是采取同级组织管理制度,上级对下级的归口领导仍嫌不够;再加上各地经费的多寡、采编人员素质的高低等方面的差别,各地报刊的质量参差不齐。这种状况应当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加以改变。(1)认真学习贯彻江泽民、李瑞环等中共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民革中央关于改进党报党刊工作的指示精神,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党报党刊工作对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和其他各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建议民革中央召开专门性会议,对党内报刊宣传工作进行研究,并下达正式文件,对中央和地方的报刊工作提出具体的要

13、求,以同国家对新闻、出版工作的整顿取同一步调。同时,对全国的编辑、记者进行有计划的轮训,尽快提高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2)在思想内容方面,民革的党报党刊应加强理论色彩和动态消息的报道。一个政党必须要有自己的理论队伍和理论家,必须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政治基础,以中国共产党和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指导,着重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爱国统一战线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有关的理论政策,研究与民革有关的各方面的理论问题。在这些研究工作中,各级民革组织的报刊责无旁贷地应协同理论政策研究部门和宣传部门担当起团结理论队伍,发现研

14、究人才,推出研究成果的重任,而民革中央的一报一刊则当然地要起支柱和龙头的作用。加强对消息的报道也是十分重要的。团结报作为一份以新闻性为突出职能的公开发行的报纸,尽管是周二刊,其时效性比不上日报,但其动态性的新闻所占的比例还是应当尽量大一些,以避免杂志化的倾向。团结杂志虽是以“言”为主的刊物,但由于团结报是公开发行的报纸,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和职业读者群的要求,不可能完全担当起党内通讯的任务,所以团结就要把团结报的不足之处弥补起来。团结既要“谈最主要的问题”,又要“反映出当前的整个局势”。就是说又要作“通讯”又要作“研究”,兼起报纸和刊物的双重职能。所以说团结要避免过于杂志化。过去团结对各地的消息均

15、以无标题“简讯”的形式处理,似感薄弱。这样的编排,一是容量小,一些新鲜的经验和重要的消息得不到充分的报道;二是各条消息内容不分巨细、轻重、新旧,一律并列排印,编者不能用版面“讲话”,体现不出领导机关的评价和意图,指导性必然被削弱。(3)应制定并下发宣传方针和报道计划,不断提高编辑水平。据我所知,民革中央机关的一报一刊目前尚未经常下发宣传方针(或宣传要点)和报道计划,主要依靠自由来稿。我们下面工作的同志很盼望能得到中央报刊的指导性文件。因为中央报刊的宣传报道计划体现了中共中央及民革中央的精神和指示,可以使地方工作的记者、编辑有所遵循,能够比较准确地选择报道对象、角度,取舍素材,提炼主题,不断提高

16、稿件质量,自觉地同中共中央保持一致。如果让记者和撰稿人自己去揣测报刊的意图和脉络,往往不准确或慢“半拍”。所以,定期向地方工作的记者和编辑下发宣传报道方针、计划,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做虽增加了编辑部的工作量,却可以提高稿件的利用率和报刊的质量,收事半功倍之效。要提高编辑水平,还应在组织稿件、选择稿件、修改稿件、配置稿件、制作标题、安排版面等方面的技术上多下功夫,以使报刊内容和形式达到尽可能的完美统一,最大限度地增强宣传效果。(4)建议开展报刊编辑工作的研讨和交流。如何办好民革的党报党刊是一个大课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因为民主党派的党报党刊同中国共产党的党报及其他的专业报刊既有共同点又有所区别。如何认识民主党派报刊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