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

上传人:杰猫 文档编号:119437100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1.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最新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最新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最新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最新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美丽。首先要解决农村的环境问题,本文是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参考。 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一 近年来,长沙县委、县政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加强农村环境整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建立与之相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作保障。通过本人在果园镇工作一段时间的调查研究并对有关材料的分析综合,现对这一问题提出相关思路与办法。 一、当前农村环境整

2、治存在的突出问题 1、环保意识淡薄,宣传发动未真正到位。 一些村,尤其是聚居地环境卫生脏乱差,虽为生活习惯所致,但关键仍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目前我县大部分乡镇都相当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但是宣传发动工作仍未全面铺开,常常镇上召开大会布臵环境整治工作,村上并没有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有些村虽然召开了组长和村民代表大会,但是组上农户并没有完全了解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工作内容和整治目标,还是停留在以会议落实会议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上门上户宣传发动,导致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无法真正落实到位。 2、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垃圾分类处理缺乏长效机制。 由于农村千百年来生活习惯的影响,人畜混居、乱丢垃圾的现象仍然存在,生

3、活垃圾在水塘沟渠、道旁地头,随意乱倒堆积,基本是处于自生自灭的无组织状态,虽然果园镇在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分户收集、分类处理、村民自治、政府补贴、合作社运营的模式,很多乡镇也给农户修建了垃圾池,成立了环保合作社和环保队伍,但是缺乏长效的运行机制,部分镇村的环保合作社形同虚设,许多农户的垃圾池也从未投入使用,并没有真正的从源头上减少了农村的垃圾产出量,部分村组采取应付检查的短期行为,没有很好的建立长效机制。 3、畜禽污染治理措施效果不佳,污染仍然较严重。 由于前几年我县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养殖专业户越来越多,规模逐渐扩大,确实增加了农民收入。近年来,长沙县大力开展畜禽污染治理工作

4、和四池净化工程,但效果并不明显,大多数养殖专业户对畜禽场排放废弃物的处理和贮运能力不足,畜禽产生的固体粪便随意露天堆放,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无害化处理,臭气四溢,粪水横流;畜禽场产生的废液污水,多数就直接排入水沟渠塘,导致农民生产和生活环境和污染加剧,饮用水源也受到严重影响。 4、水资源保护措施不多,植被保护监管不力。 今年以来,全县集中开展了以捞刀河、浏阳河为主的两河流域整治,各责任单位也在县直部门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打捞水葫芦、革命草等河道漂浮物,但由于河水流动性的特点,导致镇与镇之间工作不平 衡,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经费,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由于工业生产、日常生活、畜禽污染、农药化肥等方

5、面造成地下水污染,使得群众的饮水安全不能得到保障。同时,我县的森林植被保护措施不力和小型木材加工厂较多,造成树木滥砍滥伐现象严重,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水体流失。 5、环保部门公共服务有所欠缺,信息公开不够。 环保局作为全县大气、水体、土壤等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部门,负责监督管理全县废气、废水、粉尘、固体废物、有毒化学品以及噪声、机动车尾气等污染的防治工作,但是环保部门在做好饮用水源、空气质量、企业排污、牲畜排污等相关指标测试的同时,并没有将测试结果进行及时公开公示。由于无法了解实际情况,人民群众也并不知道自己所处的生态环境对自己的身体健康有多大的影响。 6、环保资金投入不足,与实际需要存在差距。

6、当前我县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投入了一定的经费,但仍存在明显不足。例如果园镇虽然给予每个村1.5万元每年的垃圾分类处理工作经费,但由于农村垃圾涉及面广,垃圾种类多,大量的生产生活垃圾需要进行收、运、销处理,这使得经费压力日益增大。由于城乡二元化体制的阻碍,公共服务投入的不均衡,导致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队伍自身建设难以跟上形势需要,环保机构设臵滞后,缺乏有效的手段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二、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对策建议 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应明确相应的领导协调机构,以乡镇为业务主体,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落实机构、人员、经费,实行典型试点示范,逐步推开,建立起一套长效管理机制至关重要,必须坚

7、持常抓不懈,才能达到新的层次和水平。 1、正确宣传引导,增强环保意识。 坚持舆论先行的原则。改变农村落后现状和农民的习惯生活方式,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需要村党支部、村委会长期的宣传引导和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因此,要脚踏实地,广泛发动机关干部和村组干部经常性的到农户住所去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充分发挥村民自治组织作用,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环境保护写进村规民约,推动农村环保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加大环保投入,完善公共服务。 将农村环境整治经费纳入县财政年度预算,进一步加大垃圾处理、畜禽治理、污水处理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完善基础

8、设施条件,确保污染排放达到标准,减少污染源头。同时,环保部门要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工业排污、土壤、饮用水等环境监测指标进行检测,并将结果如实的进行公开,推行农村环境质量公告制度,定期发布农村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环境整治的成果能够人人知晓,人人共享。 3、加强畜禽治理,防止水体污染。 加大畜禽转产扶助的补贴力度,对于禁养区内的养殖大户责令搬离该区域,对于散户争取在一定期限内引导转产,并进行生态补偿; 考虑引进1-2家有机生态牲猪养殖公司,引导农户采用零排放技术进行订单式生态养殖;要求有关部门对全县范围内所经销的饲料品牌进行重金属检测,对于重金属超标的饲料不能进入我县市场销售,防止畜禽污染引起

9、的水体、土壤污染,确保畜禽治理工作取得真正成效。 4、明确部门职责,建立长效机制。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系统工程,涉及各个层次,方方面面。各部门之间要明确责任,加强协调配合,充分发挥部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专业特长,根据自身的特点,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要进一步完善森林保护、饮用水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等环境治理工作的相关制度,并建立相应的考核标准,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二是将河流水域、森林保护、生活垃圾处理等工作按照属地原则明确责任主体,将任务分解到各个职能部门和各个乡镇,并建立一把手负责制,确保各项工作责任主体明确,考核对象确定。 三是采取监管和打击相结合的方式,确保环

10、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例如林业部门要加大对滥砍滥伐行为的监管,加大对木材运输的管理,必要时对全县范围内的小型木制加工企业进行清理,严厉打击偷树、贩树行为。 四是健全农村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加大公共服务投入,将城市保洁机制引入到农村,对农村垃圾实行分类处理,逐步取消垃圾集中处理方案;探讨实行垃圾废品特许经营制度,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方式引导有实力的公司进行卫生保洁、垃圾收购等工作,降低生活垃圾处理成本。 关于农村环境调研报告范文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分析当前国际形势,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展好农村生态环境整治工作,实现乡风文明、村容

11、整洁是当前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乡近两年来,脚踏实地地开展文明乡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效果,也碰到了一些难题,调研情况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有了很大发展,但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多数村庄的环境面貌的变化远远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环境卫生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脏乱差现象仍较为突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群众没发挥主人翁作用。 一是由于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陋习和信息的相对闭塞,造成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偏低,卫生意识淡薄。一部分人认为当前最主要的是能赚钱,卫生不卫生没有很大关系。有些地方还

12、有不干不净,吃了没病的说法。很多地方到目前为止依旧是老式的厕所、畜禽放养、乱搭乱建现象。 二是无公共卫生观念。相当一部分群众存在牢固的各家自扫门前雪思想,自己家的卫生愿意搞,但是公共地带的卫生不乐意搞,不爱护公共卫生甚至有意破坏公共卫生,没有认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三是存在两眼向上思想。农民群众作为农村的主人,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热心,认为这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即使在乡村一级开展环境卫生整治时,只要对其个人利益有影响,就会不予配合或加以阻止。如乡村规划将垃圾池建在其场坪前或将其乱搭乱建进行拆除时就会遇到群众的阻挠。 2、农村基础卫生设施不健全。农村基础卫生设施严重不足,垃圾池、垃圾桶

13、等设施不足,垃圾填埋场更是少之又少,相当一部分村组连基本的卫生饮水都无法解决。其原因在于: 一是财政投入不足。近几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环境的重视,开展了新农村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政策性引导,但是公共财政基本上仍停留在口号,无实质性的投入。国家大政策、大环境导致乡、村三级财政无力进行基础性设施投入。乡镇一级财政目前主要是保运转,而村级集体资产基本上已流失殆尽,每年仅有2.6万元的转移支付收入。 二是农民居住分散。由于乡村长期以来的居住习惯,导致农村农民居住相对分散,独立居住农户多,有的两户之间距离甚至达到1-2里路,这就导致垃圾的收集处理设施建设、安全饮水的供应因距离太远无法兼顾,加大了农村卫生环

14、境整治的难度。 3、农村卫生保洁缺乏长效机制。农村环境卫生往往是上面检查来了就大搞特搞,检查完了就回到原样,不能长期保持下去,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 一是经费不足。由于农村乡村财力有限,对公共卫生的打扫和垃圾的清运、处理没有安排专门经费,这就导致检查来了手忙脚乱,检查走了无人问津的局面。 二是乡村干部积极性不高。乡村干部对环境卫生的认识不到位,把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经济、促进增收上,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平常工作中对环境卫生整治采取被动应付的态度。 4、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联动功能不强。当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同时涉及到两个部门或多个部门,如农村房屋乱建涉及到乡镇政府、村级组织、国土部门

15、、规划部门;污染企业的取缔涉及到乡镇政府、村级组织、环保局、农村办,而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各部门联动功能不强,再加上权责不明确、相互推脱等原因,造成该调规的没调规,该取缔的没取缔,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部不成功。主要原因在于乡镇一级地方政府主导权力弱化,缺乏宏观调控手段,无执法权,在需要联动执法时无法调动国土、派出所等相关部门。 三、对策和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群众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是农村、农民,生态环境建设靠农民来自觉维护,首先要让农民自己知道,自己在生产生活中哪些行为破坏了自己的家园,才能让农民自觉地改变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开展农村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深入乡村,在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农村环保手册、问卷调查、播放宣传片的同时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环境卫生宣传,如编排快板、戏剧节目下乡演出等等,向农民群众宣传普及农村环保常识。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和发动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农村环境整治的行动中来,这样才能使全社会形成共识和合力,共同推动农村环境整治工作深入开展。 2、加大整治力度,健全农村基层卫生设施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重点倾斜农村政策,将公共财政的投入落到实处。设立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重大环境整治纳入国家项目,以项目带动农村农村基层卫生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生活垃圾处理、村镇绿化、农村改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