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3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4517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3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3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3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3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三)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卷(三)(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 034胎记凸凹那日,陪南方友人游完十渡山水,友人说,再陪我去看看你们京西的土炕吧。土炕?土炕也是可供观赏的风景么?我惊奇地问。是,是稀有的民俗风景,我们那里没有。友人说。十渡处于京西的腹地,那条著名的河流拒马河,被巍巍群山环绕着,而在山民的居所里,土炕就如照明的灯盏,正“盘”在那里。北方的土炕,炕体里有火道,与炕畔的地炉子紧紧地连在一起。无论是烧柴,还是燃煤,均能在提高室温的同时,把土炕烘热了。而绵密的土层具有极强的保温性,以至室内的温度已经降下去了,而土炕上却仍然温暖。很快我就给友人找到了一铺土炕

2、。友人的兴味,也勾起了我对土炕的回忆与沉思。母亲是在土炕上生下我的。母亲说,虽然我是她的头生子,她却没感到疼痛,因为土炕被烧热了,那奔窜的热力因身下“绵绵土”均匀而持久地传播,让她感到了彻骨的温暖,她把自己全部展开了。后来,母亲又生下了我的两个弟弟,这样本已贫穷的日子就更加清寒了:弟兄三个合盖一床棉被,至于褥子、铺垫之类的更无从说起,身下只铺着光光的篾席,倒也未曾受过一次夜寒。这缘于土炕的温暖。三个少年赤条条地躺在土炕上,或拥,或嬉,温暖着,也快乐着。雪花飘飞的季节,父亲带着我们几个在家里“猫冬”,偎在简陋的火炕上,喝着廉价的烧酒。炕热攻心,酒热也攻心,不久就喝得浑身通泰,便吼出一些不酸不咸的

3、调子,感觉自己好比神仙一般。父亲是读过几年书的,每喝到酒酣耳热之际,他总是站到旷野里去,面对纷飞的雪花说,这苍茫大地真干净。还说,老天真是会安排,他用雪把你堵在屋里,让你懒得理直气壮。土炕持久而沁人骨肉的温暖,会穿透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隔膜。五婶是不愿嫁给五叔的,以至新婚之夜不愿与五叔合房。但后来二人的感情好得出奇,不到三年就连生了三个孩子,五婶也变得很乐天了。有人问她,你不是很不甘心么,为什么还跟他过得这么情愿?她竟说,都是土炕闹的。十二岁的我也曾有无眠之夜。躺在滚烫的土炕上,血液里游走着一种蠢蠢的欲望。这种欲望,折磨得我多愁善感,莫名地就想在纸上表达些什么。土炕之于我,是出身的胎记,记载着我的

4、来路。因为这样的来路,我深深理解我的同路人。北方人虽然豪爽忠义,却也谦卑驯顺。土炕的温暖煨热了情义,也惰化了血性。“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对温暖的厮守,软化了飞翔的翅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在他们那里往往会没有感觉。他们感到项羽的不肯过江东,真是迂腐不堪。面对惨淡的现实,他们很少作如此决然的抗争。所以,他们乐意做江中摆渡英雄的那条船,却不愿做回首长啸的那匹马。同样,土炕的稳定性存在,使北方的青年虽有坚韧的毅力,却无变通的机巧他们适合听差,却不擅长经商;可以写厚重的长篇小说,却写不来灵动的抒情散文;可以进入时间深处很沧桑很古典,却不能站立潮头很现代很时尚;他们笃信吃亏是福,却不

5、知勇于竞争才能获得最大的人生效益。所以,看到同乡人的惰性与苦难,我并不报以嘲讽和指责,而是充满了悲悯与祝愿。我知道他们那血迹斑斑的来路,也知道他们的未来将面临着什么。我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我已成了局外人,恰恰相反,是因为我永远是他们中的一个。所以,土炕之于我和友人意义不同。之于我,是生命的烙印,即胎记;之于友人,是愉悦眼眸的异象,即风景。一个是生命之重,一个是生命之轻。即便现代文明的席梦思真的把土炕送到民俗博物馆里去了,土炕在我的心中也是个永恒的存在。(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1请以“土炕”为线索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4分)_【解析首先要明确题干要求,“以土炕为线索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本文先

6、写友人要看土炕,引出对土炕的介绍,接着由“我”回忆跟土炕有关的人和事,然后深入到北方人的性格与土炕的关系,最后点出土炕对“我”的意义。【答案首先由友人想让“我”带他看土炕引出对土炕特点的介绍;接着回忆关于土炕的人和事;然后深入分析土炕与北方人的性格形成的紧密联系以及土炕之于“我”和友人的不同意义;最后指出土炕永存在“我”心中。(4分)2理解文中两处画线语句的含意。(4分)(1)对温暖的厮守,软化了飞翔的翅膀。(2分)_(2)所以,看到同乡人的惰性与苦难,我并不报以嘲讽和指责,而是充满了悲悯与祝愿。(2分)_【解析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可抓句中关键词并分析其含义,如第(1)句中的“厮守”指对土

7、炕的依恋,“飞翔的翅膀”指代远大的理想。还要联系上下文分析,如第(2)句中“悲悯”“祝愿”的内容只需联系后面的“那血迹斑斑的来路”“他们的未来将面临着什么”等分析便不难得出。【答案(1)北方人依恋土炕的温暖,丧失了抗争精神和远大理想。(2分)(2)“我”同情同乡人的苦难,并祝愿他们能突破惰性这一性格局限。(2分)3请赏析第十二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_【解析作答此类作用题,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内容上,要分析该段体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如“适合听差,却不擅长经商”表明其敦厚但不知变通,“不知勇于竞争才能获得最大的人生效益”说明其缺乏竞争意识。结构上,该段是对上文写到的内容的深化概括,也引起了

8、下文作者情感的表达。【答案运用排比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多角度地揭示了北方青年敦厚朴实却不知变通、缺乏现代竞争意识的特点;(2分)是对上文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概括,又引出了下文作者对他们的悲悯和祝愿之情的表达。(2分)4文章标题“胎记”具有怎样的意蕴?寄寓着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探究。(6分)_【解析探究文章标题的意蕴,要先理解标题“胎记”的本义。胎记即人体上生来就有的深颜色的斑。胎记是无法摆脱的,在本文中主要指“我”和故土亲人的关系、故乡人的性格是无法改变的。考生了解了这些,其中寄寓的作者的情感便不难答出了。【答案意蕴:土炕记录着“我”的出身,是“我”童年的记忆,体现着“我”与故土亲人无法割舍的关系

9、;土炕代表着北方人对虽然贫困但却温暖的现状的固守。(3分)情感:作者对土炕所寄托的童年温暖美好生活的怀念;对北方人的惰性与苦难的同情与对故土亲人的祝愿。(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姚庄在望王剑冰我顺着一条万里茶路走来。当年苏轼一定也如我一样惊奇,中原这样的地方,怎么那么多茶馆。从驿道上走过,会有茶亭等你。走过去了,就有了念想。苏轼五走茶路后,完全喜欢上了这个地方,后来就待在了这片广阔天地。我已经看到了“姚庄在望”的牌坊,它就像一个亲人一样守望在庄头。一望无际的田野,麦子一层层涌动。油菜已经结籽,幸福地匍匐着。桐花开得正艳,一咕嘟一咕嘟的香气从花嘴溢出。我就在这丰满而芬

10、芳的四月走入了郏县一个诱人的村镇。走进来我就知道为什么苏轼会喜欢上这个地方了,这个地方充满水气啊!先看到一条河,河的名字叫运粮河。我恍惚看见昨天的欢畅与热闹:两岸绿波,满河清漪,一只只船儿载着号子悠悠而来。船夫到了这里就非得要上岸歇会儿,为的是一壶茶等在那里,自然还有一桌友情。人不管熟不熟,只要一碗清香兑上,就啥都有了。两棵虬曲的老槐,是姚庄人从洪洞大槐树迁徙时带来的,现在依然开着年轻的花。我弄不清苏轼曾在哪个地方坐过,但我知道他一定看到了远处的莲花山。我顺着他的目光看去,看到的是一片烟霞,那是三郎庙一长溜的街面,里里外外坐的都是人,老人、年轻人,男人、女人,红光滋润,说着笑着,围定一堆茶碗,

11、自在开怀。茶碗里始终有水,溢散出田野的香气。人们说着老槐树,说着运粮河,说着河边的玉泉亭。泡茶的水就来自地下甘泉。过去苦的时候喝果叶子,也觉得好。几家水厂在这里扎根,泉水就流到了四面八方。村里人说,这里的人长寿,就因为茶,喝到老死,死了还要后人上坟的时候,供一碗茶。现在这个镇政府所在的村子,还有十来位百岁老人。 茶屋里有人谈天、下棋,也有人围定两个老汉,一个老汉用的是捡来的石子,一个用的是碎瓷碗片,在画的格子里斗智,人说那是乡村的古老玩法,叫摆山。摆山好,摆得山一般的威猛壮势,碗片响起,石子拍处,一群叫好声,而后一群的沉默。只有新添的茶在缭绕升腾。堂后的炉火正旺,水壶像一排小碉堡,吱吱呜呜,发

12、出各种各样的声音。一些水溅出来,快活地发出噗噗嗤嗤的笑声。一人手搭一条毛巾,提起这把,放上那把,忙个不停。茶客不只是来自本土,外乡外县都有,更有外省的。就为这个氛围,即便不喝,就那么坐着也是一种享受!融入其中,你似也被那茶香感染,如苏轼一样坐下不愿离去。姚庄人好客,给你上大块红牛,大个火烧,大碗饸饹。惊喜中刀叉叮当,牛头宴开张,直让人想要赤膊上阵。蒜瓣、大葱、辣椒,吃得你大汗淋漓,热血贲张。痛快处谁来两声梆子,中原文化就搅缠在了一起。走了还让你带去烧兔、烧鸡,说是都要尝尝。有钟声响起,那是村里的南北清真寺。一个村子就有两座寺院,将一个地方和谐成一方净土。正逢寺里一个节日,远方的人来往走动,无论

13、认识与否,都热情相迎,留下喝茶吃斋。听说多少年姚庄人都安居乐业,无盗无抢,也无上访告状。村里的大道就叫民族团结大道。姚庄主事的人说起来,眉飞色舞,同现在那些眉头不展的拜访者形成对比。茶与酒不同,酒越喝越躁,茶越品越静。茶不上头,茶只入心。有见喝了酒闹事的,没闻品了茶找茬的。人都像一棵棵植物,不住地接受文明的滋养,而后心胸博大,叶脉深广。因而姚庄安静。见一门上对联:甘泉古韵流芳远,文化新风润物长。走时又经过那两棵祖槐,在“吃杯儿茶”的叫声中,槐花洒落下来,纷纷扬扬,一地雪白。有些落到碗里漂成茶花,构成姚庄特有的味道。再经过那座母亲一样守望的牌楼,念叨“姚庄在望”四个字,慢慢就念叨成了“姚庄在旺”。(有删改)5简析第一段在文中的作用。(4分)_【解析解答此题,既要考虑文章内容,又要考虑文章结构。第一段交代苏轼五走茶路后喜欢上这个地方,说明了姚庄有着悠久的历史及饮茶的传统;那么苏轼为什么会喜欢这里?下文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同时,写大诗人苏轼的经历,也为姚庄增添了文化色彩。【答案内容上:点明姚庄有着悠久的历史,突出姚庄人饮茶的传统,增添姚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