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_6321046.doc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119433571 上传时间:2020-03-0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南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_6321046.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_6321046.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_6321046.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_6321046.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南省南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_6321046.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南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_6321046.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南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WORD版)_6321046.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南阳市2017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共27分)1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A.刹那刹车 可恶恶贯满盈 车载斗量气冲斗牛 B郊游皎洁孪生重峦叠嶂不屑一顾惟妙惟肖C.埋怨埋没 贝壳金蝉脱壳退避三舍舍己为人 D.忸怩泥泞胳膊恪尽职守讳疾忌医疾恶如仇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A.抉别 遥控器因地制宜能言善辩 B.震撼 户口薄袖手旁观浮想联翩C脉搏 嘉奖令盛气凌人鳞次栉比 D.撤销 报不平 独树一帜 不求甚解3古诗文默写。(共8分) (1)己所不欲, 。(论语) (2) ,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 行路难) (3)晏殊的浣溪

2、沙中被誉为“天然奇偶”的句子是“ , ”。(4)自古以来,诗人以“酒”入诗,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以 “ , ”表明酬答友人、借酒振作的心志;在渔家傲 秋思中,范仲淹以“ , ”抒发军功未成、归家不得的惆怅。 4名著阅读。 (4分)德国思想家歌德曾说过:“希望乃生命的灵魂,心神的灯塔,成功的指导者。”请你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作品中具体的情节,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祥子(骆驼祥子) 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5.请根据上下文,从所提供的四个选项中选择相应语句分别填入文中横线处。(只填序号)(4分) 。社会上出现的新事物总是会及时地

3、反映在年画里。形式上, ,到清末在上海、天津等城市中兴起了用石印及胶版印刷的年画;内容上,有的反映早期京文化,表现甲午战争、鸦片战争的场景,还有的表现的是上海的高楼、天津的马路年画总是在不断创新中努力发展着。可以说, 。刻在年画中的,是历史,是文化, 。年画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活化石” 年画,从来都不是固步自封的还是一种创新的民族精神 从隋唐时与模板印刷的完美结合衍生出了木版年画6根据要求,回答下面问题。(共7分)【材料一】在线教育作为一个热议话题进入人们视野是在2013年,经过3年的时间,到2016年在线教育已经成为目前互联网产业中最令人积极关注的行业。根据大数据预测,2016年中国在线教育市

4、场规模将超过1600亿元,竞争焦点将集中在高等教育、职业培训和K12(基础教育阶段)领域,尤其是K12的项目更是重中之重,将持续升温!专家观点认为,教育产品“在线化”是大势所趋,在线教育进军K12领域前景灿烂但任重道远。对网上课程,家长反映目前K12在线教育的主要问题:线上教育怎么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效果?线上的教师怎么跟家长便捷互动?怎么选择适合学生的老师?蛮多家长对于在线教育尚未从思想上接受,这个市场还需时间的孵化。【材料二】“互联网+”模式示意图。 (1)请从材料一中提取主要信息。(3分)(2) 仔细阅读材料二的图表,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解释“互联网+教育”的含义。(2分) (3)根据

5、材料二的图表,在图中1、2处填入合适的文字。(2分) 1 . 2 .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山草壮 刘心武他盼着附近的地铁线路早日开通。街角那边早就围起挡板,里面有两层的简易工房。人行道内侧原来栽种着一排海棠树,前几年春天曾是他来回溜达的地方,树下还有两个长凳,他也经常坐在长凳上看车水马龙。今年春天,海棠树全给挖走了。那说明树底下就是地铁工程。混乱的街景意味着好的前景。这些日子,他忍不住仍要到没有了海棠树的杂乱环境里去漫游,望着马路上的车流想心事。那长凳,近日晚饭后,常有修地铁的工人占用。那日,他走过去,长凳上一个工人还没摘去安全盔,正抽着支烟。见他,便从凳子中央挪到一边,意思是给他让出一

6、半可坐。这是礼貌,充满善意。他没坐,站着,和他有一搭没一搭说起话来。问答间,知道师傅来自南方很远的省份,属猪,四十二了,媳妇在老家经营小卖部,儿子二十岁了。儿子并不怎么争气,初中毕业不愿再上学,跑广东那边打工去了,唉!那以后散步,他总愿在那长凳上遇见那师傅,相互聊一聊。互询“贵姓”,知道对方姓张。他是退休人员,入夏,单位组织去承德避暑山庄游览了几天。好多日子没再往人行道的长凳去。那天终于漫步过去,远远的,就见张师傅站起来招呼他,忙加快脚步过去,竟有些亲人重逢的感觉。张师傅问他:“怎么好多日子没过来?是不是病了?”他就说:“谢谢你关心!没病。去承德避暑山庄旅游了!”张师傅让出半边长凳,还给他铺上

7、事先准备好的报纸,他坐下。张师傅问:“看见山庄内午门挂的那个匾啦?康熙皇帝的御笔,他把避字多写了一笔,是不是?走之底上头最右边的那个辛,他底下写成了羊字。他皇帝,就能乱写字,这么多年就都由着他!”他吃惊,张师傅怎么对避暑山庄如此了解?张师傅又问:“去看烟雨楼啦?那楼名儿,是乾隆皇帝从唐朝杜牧的诗里受启发,给取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他不免猜:“你去游览过?”张师傅笑:“没猜对。”张师傅告诉他,这辈子,还没去旅游过。就是北京,来做工这么多年了,只去过天安门,没进过故宫,没去过长城、颐和园。那怎么对承德避暑山庄那么了解呢?张师傅道出谜底前,先问:“你的书,包书皮吗?”他答:“我是有包

8、书皮习惯的。”张师傅讲起自己的故事。上学时,发新课本是最快乐的事,就包书皮。初三上学期,母亲病重,药花费大,他想早些出来打工挣钱给母亲治病。知道最后一次有新课本,他格外用心包书。包书皮纸是邻居阿姨给他的画报。那画报图文并茂介绍承德避暑山庄,他细细读了,给语文课本包书皮,他把有康熙御笔题匾的照片放在正中,看来看去就熟了,仿佛自己游过避暑山庄了。上面的“山庄”是繁体字,是草头下面一个壮,他就念做了“山草壮”。语文考试,他把“避”字里的“辛”写成“羊”,被扣分,他拿书皮上的“题匾”给老师看,老师说:“皇帝爱怎么写就怎么写,我们这样写可不行。”“王老,”张师傅招呼沉思的他:“你看这马路上又堵成停车场了

9、。”他望着满街的车说:“这不又到小长假了吗?又开始自驾游了。”张师傅抽口烟,像回应他,更像自言自语:“什么时候我们这样的人也能假期去旅游,世道就大好了。”7文章详细记叙“他”旅游归来和张师傅的闲聊过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闲聊的内容。(4分)8请分析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9“张师傅”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4分)10“山草壮”在文中具有怎样丰富的内涵?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4分)开卷有学问提及开卷,人们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开卷有益”。这一成语源于北宋王辟之史料笔记渑水燕谈录:宋太宗日阅御览三卷,因事有缺,暇日追补之。尝曰:“开卷有益,朕不以为劳也。”自此,“开卷有

10、益”一传就是一千多年。传到了科技发达、媒体多元、信息密集的今天,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审视,便不难发现,开卷未必全有益。那些诲淫诲盗、低级趣味、观点偏颇、知识错误的书,开卷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身心健康。对此,俄国著名哲学家、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道:“不好的书告诉你错误的概念,使无知者变得更无知。”又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可见开卷之时,选择十分重要,既要避开引人误入歧途的坏书,又得挑选适合自己的好书。不同的书籍,于不同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层次的读者而言,其作用大相径庭。过去一直流行“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之说,仔细想想,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水浒传中的英雄一百单八将,肝胆侠

11、义,动不动就舞棒弄枪、打打杀杀,热血沸腾的少年时期,看得多了,自然会跃跃欲试,弄不好会惹出一身麻烦;而三国演义中的争斗较量,多以智慧、权谋、计策取胜,年纪一大,激情减少,阳刚渐失,血性不再,长期浸润其中,年迈之人会变得更加阴柔内敛,对身体、生命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如果错位,青少年看了适合老年人读的书,要么不得要领,要么染上暮气,这种开卷,即便无害,也谈不上多么有益。还有一种书籍,虽然无害,但信息过时,内容芜杂,徒增大脑负担,这样的书偶一涉之,当然无所谓,但看得多了,就会增加大

12、脑负荷,影响工作生活,使自己变得平庸落伍。因此,开卷要抓住要义与核心,要有选择,开卷的选择,在某种程度决定着一个人的阅读习惯与人生品位。开卷有益,在于理解消化,将外在的知识、学问转化为内在的血肉。如果囫囵吞枣、一知半解,或买椟还珠、盲目吸收,或拘泥其中、运用不当,这种开卷不仅无益,反而产生十分严重的后果乃至恶果。开卷不能本末倒置。如果登岸舍筏,为知识而知识,将成为不食人间烟火的“书呆子”。开卷不要贪多求全。如果东翻一本西翻一册,东一榔头西一斧头,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就永远是“开卷”,是快餐,是速食,会导致营养不良。开卷不能盲目跟风。如果流行什么就读什么,不仅变得平面、平庸、没有个性,肯定也成不

13、了多大“气候”一个人的思想内涵、素质修养、行事风格等,与阅读密切相关。读什么样的书,如何开卷,不仅有学问,且学问甚大,不可不慎!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1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分)13.请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思路。(4分)14下面的事实论据放在本文的哪一段最恰当?请说明理由。(3分) 宋朝有个读书人叫陈正之,他看书看得很快,读过的书一本又一本,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可是没留下什么印象。这使他很苦恼。后来,他向著名学者朱熹请教,接受了忠告,每读一段书,就想想这段书讲了什么,有几个要求,并留心把重点内容记住。经过日积月累,他终于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三、古诗文阅读(共15

14、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于堂左结一室,为书斋。明窗素壁,泊如是也。设几二,一陈笔墨,一置香炉茗碗之属。竹床一,坐以之;木榻一,卧以之。书架书筒各四,古今籍在焉。琴、磬、尘尾诸什物,亦杂置左右。莆晨起,即科头,拂案上尘,注水砚中,研磨及丹铅,饱饮墨以俟。随意抽书一帙,据坐批阅之。倾至会心处,则朱墨淋漓渍纸上,字大半为之隐。有时或歌或叹,或笑或泣,或怒骂,或闷欲绝,或大叫称快,或咄咄诧异,或卧而思、起而狂走。及就食,仍挟一册与俱,且啖且阅,羹炙虽寒,或且变味,亦不觉也。至或误以双箸乱点所阅书,良久始悟非笔,而内子及婢辈罔不窃笑者。夜坐漏常午,顾童侍,无人在侧,俄而鼾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