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在高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作文增分点2选材用材:善用类比、对比与排比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4513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赢在高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作文增分点2选材用材:善用类比、对比与排比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赢在高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作文增分点2选材用材:善用类比、对比与排比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赢在高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作文增分点2选材用材:善用类比、对比与排比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赢在高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作文增分点2选材用材:善用类比、对比与排比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赢在高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作文增分点2选材用材:善用类比、对比与排比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赢在高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作文增分点2选材用材:善用类比、对比与排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赢在高考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作文增分点2选材用材:善用类比、对比与排比(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增分点2 选材用材: 善用类比、对比与排比,【考点考情】 写作文必须要有材料,但并不是什么材料都可以写进一篇作文里。从某种意义上讲,作文就是一门选择材料和使用材料的艺术。选材和用材,关乎作文成败。在考场作文有限的时间内,考生如何从自己多年积累的材料中快速寻找到题目可以使用的材料?我们认为,“三比法”十分有效,所谓“三比”,就是借助联想,善用类比、对比与排比。,-3-,典题(2016全国高考甲)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语文学习关系到一个人的终身发展,社会整体的语文素养关系到国家的软实力和文化自信。对于我们中学生来说,语文素养的提升主要有三条途径:课堂有效教

2、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上述三条途径,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4-,【分析】 这则关于提升语文素养的材料,审题上没有难度,文章有三个可以选择的立意角度:一是课堂有效教学,比如“语文素养的提升离不开课堂有效教学”;二是课外大量阅读,比如“课外阅读是提升语文素养的不二法门”;三是社会生活实践,比如“没有生活实践语文学习就会成为无源之水”。 从作文要求看,考生要全面把握材料,写出以下内容:比较三个途径各自的优缺点,写出自己受益于哪种阅读,这种阅读给自己语文素养的提升

3、带来了哪些好处,进而肯定语文学习对个人和国家的重要。从考场作文的实际情况看,考生在材料的选择和运用上,没有从自我体验入手、没有对三条途径进行比较,有的甚至没有聚焦“途径”这一关键词。,-5-,佳作 语文素养,藏于墨香 看惯了枯燥乏味的数据,厌倦了色彩缤纷的荧屏,你是否有过这样一个时刻,想抛开一切浮世的干扰,只沉浸于片刻的翰墨飘香?那文字如溪水,带来最清凉的慰藉。 无论世俗怎样繁杂,光阴怎样飞逝,语文素养依旧是那样不可或缺。它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是能力的体现,更是一种对生活最细腻最深挚的感悟。 诚然,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领略语文的魅力,跟随老师的脚步,去追随上古的悠悠和风中那氤氲着水雾的蒹葭,去探访

4、那崎岖盘旋令人生畏的蜀道。也可以亲手触摸生活来感知语文,在春日感受“淡烟疏柳媚晴滩”的清丽,在雪中欣赏“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淡雅。而我认为,语文素养的形成更得益于阅读,那些缓缓路过心头的文字,无论意气风发还是愁肠百结,都令人诗意满怀。,-6-,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得到历史文化的丰厚。因为,素养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浩渺的汉宫秋月;素养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素养是“推”“敲”不定的月下门,是但求一字的数根须;素养也是庄子的逍遥云游,是孔子的颠沛流离 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追随那一个个文学大师。因为,素养是魂兮归来的楚辞;是受过宫刑的史记;素养是李太白的杯中酒,是曹雪芹的梦中泪;素养是

5、朱自清眼中的背影,是徐志摩康桥的微波;素养也是闻一多最后的演讲,是鲁迅先生悲愤的呐喊 于阅读中获得素养,你会感受到那些独特的哲思与情怀。因为,素养是儒家之礼,道家之空,佛家之善;素养是“无”与“物”的神秘,是“礼”与“利”的深奥,是充满玄机的善恶轮回;素养是参禅之壁,是入世之门;素养也是普度众生之舟,是叩问天国之磬,-7-,语文素养,就是这样生于墨香。 语文素养,是一个钢铁构建的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千载以来传承的品质。与其功利地把语文当作一个学科来学习,不如把文学当作信仰来膜拜,并把阅读视为一次充盈心灵的修行。书海撷英,墨香为伴,点缀生命的旅途,定会播洒一路芬芳。,-8-,品悟提示 这是一

6、篇议论性散文,也是一篇咏赞语文素养的文化美文。文章开头,用枯燥乏味的数据和色彩缤纷的屏幕与翰墨飘香的文字对比,引出生活需要语文素养。然后才用排比的方式,列举诗经、唐诗、宋诗中的美丽意象和优美诗句,印证语文魅力。再用“于阅读中获得素养”强调了语文素养与课外阅读的关系,处处显示文章紧扣观点,不蔓不枝。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活用课内素材的能力之高,令人佩服,高山流水、推敲的典故,儒家、道家大师,楚辞史记,古今诗人都写入文中,丰富的素材,多而不乱,有条不紊。,-9-,一,二,三,一、善用类比:同类扩展,连点成线,以显力量 无论是材料作文还是命题作文,拿到题目后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素材联想。所谓素材联想,就

7、是联想与题目相近、相反或相关的素材,为写作准备原料,开掘思路,寻求立论。其中相近联想、相似联想、相关联想所收集到的素材,都可作为类比(含比喻)论证的材料,我们称之为“类比选例”。一起来看下面的两段文字:,-10-,一,二,三,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许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极端精英教育,向往着“高处不胜寒”。从“虎妈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横扫千人”的高考标语,人人的神经成了一张绷紧的弓,生怕遭受横飞而来的一记耳光。可是,有一句亘古朴实的真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心心念念“直挂云帆济沧海”,却忘了挫折与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态。“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这起伏之间。宽阔的大海永不会如一潭

8、碧湖般文弱恬静,清浅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稳,但也失去了承载大舟的能量。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没有后退,没有低谷,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和空间,也就没有厚积薄发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极冰海的企鹅,想要跃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挣扎,而是猛地扎进深水,凭着一股冲劲儿再跃出水面,华丽地落在岸上。第二个孩子就像这只企鹅,在不及格的深潜后获得腾跃的力量。 (2016全国高考乙优秀作文起伏的波浪才更具有力量节选),-11-,一,二,三,在这两段文字中,考生运用类比选例的思路清晰可见。这种方法通过将想到的事物与题目中事物相同特点的比较,把想到的事物性质类推到题目中的事物上,由此揭示出题目中事物具有与想到的事物同

9、样的性质,从而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12-,一,二,三,在运用类比选例时,三种联想不可少: 一是相近联想。指同类事物间的同质同构的联想。如由对孩子的掌掴留下的手印和亲吻留下的唇印,想到“虎妈狼爸”。这都是严厉教育的同质同构的联想。这种联想一般是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由古到今等。 二是相似联想。指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不同的现象,因在某一点上有所相似而展开的联想。相似而不同质是其特点。如孩子成绩的起伏与大海的波浪相似,由高到低的成绩变化也许是为了更好的提升,就像企鹅沉潜是为了更好的跃起一样,这些都是相似联想。这样的联想类比,能把抽象的概念阐释得形象生动,使文章富有趣味性和说服力。高考作文题,很多都可以

10、用这种联想去构思。,-13-,一,二,三,三是相关联想。从已知的观点或现象,联想到另一观点或现象,二者之间有表里关系(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或者二者背后有着相同的本质和根源。在这种联想中,思维流向一层一层向纵深发展下去,最终探触到问题的核心和事物的本质。 把这样联想到的事例写进作文中,就避免了文章的枯燥干瘪,丰富鲜活了文章的内容,起到了类比论证的作用。,-14-,一,二,三,二、善用对比,一正一反,取舍分明,凸显态度 在素材联想中,相反联想得到的材料,我们称之为“对比选例”。这既是一种论证方法,也是一种应用素材的方法。把性质上相反的两种素材加以对照、比较后,推导出它们之间的差异点,使结论映

11、衬而出,能有效地说服读者,使作者的观点鲜明突出。对比选例往往一正一反,对比鲜明,取舍分明。对比选例适用于正反对比论证中。例如: 再说唐朝的大诗人刘禹锡,曾被“送”给一间“陋室”,简陋到比当今的“蜗居房”还要简陋。人们纷纷议论着刘禹锡的生活将是如何悲惨如何不悦,同时也庆幸自己没有违背官府,生活还没有落得这般下场。但实际上刘禹锡那种安贫乐道的心态早就将他置于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境界了,该写诗写诗,该喝茶喝茶,日子过得闲适惬意。,-15-,一,二,三,别人的生活需要你来议论吗?一个表面光鲜的公司总裁背地里可能是个境界一般的俗人;而一个落魄的流浪歌手也许会因为自己时常追逐着梦想的生活而思想变得无比光鲜。生

12、活,是活给自己的,不是活给别人看的。 别人的生活你擅长议论吗?我认为,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可能就是自己生活状况和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一个生活朴素闲适的文人若是路过刘禹锡的旧宅,也许会感叹:虽然住宿条件恶劣,但是这里清新的空气,幽雅的环境多么令人神往!而一个虚荣心强,实际上内心自卑的官吏,也许也会感叹:这样破旧简陋的屋子,恐怕在无数个日夜里他都睡不着觉吧看看这台阶,到处是青苔自卑的人评论他人的生活,更多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慰藉,但这始终是自卑的表现。 (2016上海高考优秀作文你活好自己了吗?节选),-16-,一,二,三,-17-,一,二,三,这段文字除了运用层进论证法之外,主要运用了对比法。通过三组

13、正反对比,凸显了评价他人生活的不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对比运用素材时,要注意几个问题:第一,比较的双方要具备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参照系。要进行比较,就必须具有合理的共同参照系,没有共同的参照系,两者就无法进行比较。,-18-,一,二,三,三、善用排比,彰显材料丰富 在高考作文中,孤证孤例通常缺少说服力,“排比用例”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以其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语言的优美性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成为赢取高分的重要因素。那么,何为排比用例呢?顾名思义,就是议论文写作中以铺叙、排比的形式来叙述事例、事理。它既能使笔墨经济、语言干脆、气势磅礴,又能使素材丰富、论据充分、论证有力。例

14、如: 把文化作为生命的行囊,便让灵魂与文化一道,穿行在历史的音符与文字墨香之间。 文化,流淌在悠远的箫声中,诉说着哀怨与愁绪,文化,也弥漫在阿炳的二胡中,叹尽人生的跌宕起伏;文化,亦可以流转于锦瑟之间,轻拢慢捻之间净化内心的污秽。本无生命的乐器与乐曲结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文化的载体,寄予着心灵的世界,承载厚重的文化。,-19-,一,二,三,不仅仅在丝竹间,文化也在素净的宣纸上蔓延而来。张大千伏在洞底绘出的梦幻敦煌,诉说着那千百年前人们的信仰;齐白石着手画出的自然风物,亦传达着生命的灵动;壮观的清明上河图,也刺激着美的神经。中国画中的水淡云轻,妙手丹青的一点一描,拓开的不仅仅是墨,更是深厚的文化底

15、蕴,文化之魂由笔底传承。 同样,龙飞凤舞的字亦为文化之腑脏;颜真卿规正而又洒脱的笔锋,王羲之俊秀玲珑的字体,张风子如带般拂过的清新之风,无一不是文化的符号。那挥洒自如之间掩盖不了中华文化之含蓄内敛,那笔锋回转之间亦彰显着文化之典雅深厚。亦深潭微澜,亦雪底苍松。 (2016山东高考优秀作文享文化之繁华节选),-20-,一,二,三,这段文字的第二、三、四段整体构成排比,分别从音乐、绘画、书法角度写文化的魅力。每段中再用排比,如第三段选取张大千、齐白石以及张择端等人的素材,用简洁的语句表述出来,属典型的排比用例,很有说服力。,-21-,一,二,三,另外,在叙述用例时,将诗词佳句、名言警句叠加进去,这

16、种类型的论据又可增添文章的文学色彩。如: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是屈原主宰自我的人生格言;“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这是刘禹锡主宰自我的励志名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主宰自我的浩然长歌。人生路上,只要能主宰自我,终究会破茧成蝶,成就生命的辉煌。 (高考优秀作文主宰自我) 这段文字用屈原、刘禹锡、李白等人的诗歌名句进行铺排,贴切自然,富有文采,显示了广阔的知识面和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而有力论证了“主宰自我”这一观点。,-22-,一,二,三,在使用排比用例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叙例要精练准确,高度概括,一针见血,每个例子一般用一句话概述。二是例子要古今中外结合,避免片面化、平面化,力求立体丰富。三是排比叙例后要增补与论点有关的内容,要揭示例子之间的共性,切忌空洞,要回扣观点。,-23-,1,2,3,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志当存高远,才能创造熠熠生辉的人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惟患无志。人若无志,人生就失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