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3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4289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2017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3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6-2017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3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6-2017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3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6-2017年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强化作业3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强化作业三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一、(2016届湖北长阳一中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方孝孺,字希直,宁海人。孝孺幼警敏,双眸炯炯,读书日盈寸。长从宋濂学,濂门下知名士皆出其下。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洪武十五年,以吴沉、揭枢荐,召见。太祖喜其举止端整,谓皇太子曰:“此庄士,当老其才。”礼遣还。二十五年,又以荐召至。太祖曰:“今非用孝孺时。”蜀献王闻其贤,聘为世子师。及惠帝即位,召为翰林侍讲。明年迁侍讲学士,国家大政事辄咨之。临朝奏事,臣僚面议可否,或命孝孺就扆前批答。时修太

2、祖实录及类要诸书,孝孺皆为总裁。燕兵起,廷议讨之,诏檄皆出其手。建文三年,燕兵掠大名。孝孺曰:“燕兵久顿大名,天暑雨,当不战自疲。今其奏事适至,宜且与报书,往返逾月,使其将士心懈。我谋定势合,进而蹴之,不难矣。”帝以为然,命孝孺草诏,遣大理寺少卿薛嵓驰报燕。比至,燕王不奉诏。明年五月,燕兵至江北,帝下诏征四方兵,命诸将集舟师江上。而陈瑄以战舰降燕,燕兵遂渡江。帝忧惧,或劝帝他幸,图兴复。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乙丑,燕兵入,帝自焚。是日,孝孺被执下狱。先是,成祖发北平,姚广孝以孝孺为托,曰:“城下之日,彼必不降,幸勿杀之。杀孝孺,天下读书种子绝矣。”成祖颔之。至是欲使草诏。

3、召至,悲恸声彻殿陛。成祖降榻,劳曰:“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子?”成祖曰:“国赖长君。”孝孺曰:“何不立成王之弟?”成祖曰:“此朕家事。”顾左右授笔札,曰:“诏天下,非先生草不可。”孝孺投笔于地,且哭且骂曰:“死即死耳,诏不可草。”成祖怒,命磔诸市。孝孺慨然就死,时年四十有六。(选自明史方孝孺传,有删改)【注】扆(y):宫殿内设在门和窗之间的大屏风。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燕兵久顿大名 顿:驻扎B幸勿杀之 幸:幸亏C成祖颔之 颔:点头D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 法:效法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

4、的能力。B项,“幸”应为“希望”。答案:B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B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C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D尝卧病绝粮/家人以告笑曰/古人三旬九食贫/岂独我哉/父克勤坐事诛/扶丧归葬/哀动行路/既免丧复/从濂卒业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案:A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5、()A方孝孺年轻的时候机警敏捷,每天坚持勤奋读书;成年以后,他曾先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很多著名人士都比不上他。B方孝孺举止端庄严肃,才华出众,因此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惠帝常向他咨询国家大事,甚至请他在朝廷上批复奏事。C明成祖起兵后,方孝孺力主抵抗,也曾建议惠帝使用缓兵之计,但没有成功;燕兵渡江以后,方孝孺仍然坚持抵抗,最终失败。D明成祖请方孝孺草拟诏书,方孝孺认为他不应该取代帝位,并连续三次质问他,坚持不拟诏书,最终惹怒了明成祖而被杀害。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得到了明太祖和惠帝的重用”错,明太祖欣赏方孝孺的为人,但并没有重用他。答案:B4将文中画横

6、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孝孺顾末视文艺,恒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译文:_(2)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译文:_解析:本题中,(1)句关键点为:顾,却;末视,轻视;文艺,文学;致,达到。(2)句关键点为:力,竭力;即,如果;济,成功;死,为而死。答案:(1)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2)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参考译文:方孝孺,字希直,是浙江宁海人。方孝孺年幼时机警聪敏,两眼炯炯有神,每天读书超过一寸厚。他成年后跟从宋濂学习,宋濂学生中的著名人士都不如他。方孝孺却轻视文学,常常把阐明王

7、道、使天下达到太平作为自己的使命。他曾经卧病在床,家中断了粮食。家人把这件事告诉他,他笑着说:“古人一个月才吃九顿饭,贫困难道唯独是我方孝孺吗?”他的父亲方克勤因为犯法被杀,方孝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哀伤过度感动路人。丧期满了之后,他又回来继续跟随宋濂完成学业。洪武十五年,方孝孺因为吴沉、揭枢的推荐,被太祖召见。太祖欣赏他举止端庄严肃,对皇太子说:“这是一个品行端庄的人才,你应当一直用他到老。”随后按照礼节送他回家。洪武二十五年,又因为别人的推荐被召到宫廷。太祖说:“现在不是任用方孝孺的时候。”蜀献王闻说他很贤明,聘请他担任世子的老师。等到惠帝即位,征召他担任翰林侍讲。第二年又提升他做侍讲学士

8、,国家重大的政事皇帝常常向他询问。朝廷讨论事情,官员们难以作出决定时,有时皇帝就让方孝孺在自己的坐位前拟写批复。当时编纂太祖实录和类要等书,方孝孺都担任负责人。燕兵作乱,朝廷商量讨伐他们,诏书和檄文都出自他的手。建文帝三年,燕兵侵占大名府。方孝孺说:“燕兵长时间在大名停留,暑天下雨,他们就会不战而疲惫。现在正好他们的奏书到了,应该暂且给他们回复,诏书来往超过一个月,就会使他们将士的战心松懈。等我们商议好形成合围之势,再进兵攻击他们,就不难取胜了。”惠帝认为他说的很有道理,就命方孝孺草拟诏书,派大理寺少卿薛嵓骑快马回复燕王。薛嵓到了以后,燕王没有接受诏书。第二年五月,燕兵到了江北,皇帝下诏书征集

9、四方军队,命令各将领把战船集中到长江上。但是陈瑄却率领战舰投降了燕兵,燕兵就渡过了长江。皇帝非常忧惧,有人劝皇帝到其他地方去避难,再去图谋复兴。方孝孺竭力请求坚守京城来等待救兵,如果事情不成功,就决心为社稷而死。乙丑这一天,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在此之前,成祖在北平发兵,姚广孝把方孝孺托付给成祖,对他说:“城池攻克这一天,方孝孺一定不会投降,希望你不要杀他。杀了方孝孺,天下读书风气就会断绝。”成祖点头答应了他。到这时,成祖想让他起草诏书。方孝孺被召到宫中后,悲痛的哭喊声响彻宫殿内外。成祖走下坐榻,劝导他说:“您不要折磨自己了,我只是想效法周公辅佐成王罢了。”方孝孺说:

10、“成王在哪里?”成祖说:“他已经自焚而死了。”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儿子?”成祖说:“治理国家要依赖年长一点的国君。”方孝孺说:“为什么不拥立成王的弟弟?”成祖说:“这是我们的家事。”就回头让手下人递给他笔和纸,说:“向天下发诏书,非你起草不可。”方孝孺把笔扔到地下,一边哭一边骂说:“死就死吧,诏书(我)是不可能帮你起草的。”成祖大怒,命令在闹市将他处死。方孝孺慷慨就义,当时四十六岁。二、(2016届江苏宜兴六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六一居士传欧阳修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

11、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屡易其号。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将见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客曰:“其乐如何?”居士曰:“吾之乐可胜道哉!方其得意于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世事之为吾累者众也。其大者有二焉,轩裳珪组劳吾形于外,忧患思虑劳吾心于内,使吾形不病而已悴

12、,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于五物哉?虽然,吾自乞其身于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恻然哀之,赐其骸骨,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庶几偿其夙愿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复笑曰:“子知轩裳珪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于彼者已劳矣,又多忧;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吾其何择哉?”于是与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区区不足较也。”已而叹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壮犹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难强之筋骸,贪过分之荣禄,是将违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复何道哉!”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

13、传。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庄生所诮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诮:讥讽B然常患不得极吾乐于其间者 极:尽情享受C一日天子恻然哀之 哀:怜惜D累于此者既佚矣 佚:散失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D项,“佚”应为“安逸”。答案:D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居士之乐”的一组是()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泰山在前而不见,疾雷破柱而不惊使得与此五物偕返于田庐累于此者既佚矣,幸无患老而休,盖有不待七十者矣吾负三宜去,虽无五物,其去宜矣ABCD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是说欧阳修的任职情况;是说一般读书人的情况;是说欧阳修的去职理由,含此三句的项排除。答案:B

14、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自己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边颐养天年时给自己改号为六一居士。B作者将自己的号改为六一居士既是为了逃避名声,也是为了记录自己生活的乐趣。C身体上的劳累和内心的疲惫使得作者面容憔悴,精神衰竭。D五种物品给作者带来了乐趣,但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作者认为也应该离职了。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B项,作者改号并不是为了逃避名声。答案:B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译文:_(2)虽响九奏于洞庭之野,阅大战于涿鹿之原,未足喻其乐且适也。译文:_(3)吾尝用于时矣,而讫无称焉,宜去二也。译文:_解析:本题中,(1)句关键点为:老于此五物之间,状语后置;是,这;岂乎,难道吗。(2)句关键点为:虽,即使;响,奏响;阅,观看;喻,表达;适,舒适;(3)句关键点为:用于时,被动句;讫,最终;称,被称道的政绩。答案:(1)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2)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表达自己的快乐和舒适。(3)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