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12《失物招领》感悟还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素材鲁教版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9432033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647.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12《失物招领》感悟还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素材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12《失物招领》感悟还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素材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12《失物招领》感悟还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素材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12《失物招领》感悟还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素材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识字312《失物招领》感悟还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素材鲁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还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还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舞台 教学失物招领一课有感教学失物招领一课有感 一般在下午上语文课,是我最头痛的,因为孩子们在这个时间要么萎靡不振,要么小话 不断。而那天正好在下午第一节上失物招领。怎么办?我毫不犹豫地采取了小组比赛的 形式。“我们比一比哪一小组能夺得今天得最佳小组,好不好?”“好!”一番激励之后, 孩子们的似乎已经准备好进入学习状态,我开始了正常的课堂教学。 齐读课题,初读课文,多种形式读准生字字音后,我让学生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记 忆生字的方法。“好,最精彩的比赛开始了!赶快把你们小组最简便,最有趣的记字方法告 诉大家,你们组就得一个小苹果啊!”一时间,学

2、生个个跃跃欲试,小手如林。加一加,减 一减,合一合,猜字谜,编故事种种方法纷纷涌现。看看时间已过去一半,我还有读通课文 的任务没有落实呢,不禁有些急躁。“我用变一变的方法记同。”第二小组代表徐威威 站起来说, “我们前两天刚学了 向 , 把 向 的一撇去掉, 在里面加一横, 就变成了 同。” “对!”我在黑板上写下“向”这个字。“向,方向的向,同,一同的同。”徐威威还区别 了它们组了词。我在他兴奋的目光下给他们这组加了一个小苹果。“老师,我们有,回去的 回,把下面一横搬到中间这个口的上面来,变成了同,同时的同。”方仔宁的回答让我有些 意外,我马上写上了“回” ,欣喜之余不忘给他们加上一个小苹果

3、。“好,其他字可以怎么 记呢?”我急于完成教学任务紧追了一句,况且“同”字的字形也实在是简单。“老师,老 师,我们还有”“老师,我也有别的方法。”当时,学生似乎对这个很感兴趣,竟有学 生站起来,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有些无奈地看着他们。“好,你说。”我点了第三小组的钱 地。“树洞的洞字,把它去掉三点水,就成了同,同学的同。”真没想到,你们这组的课外 识字还真多, 用这种减一减的方法, 也记住了这个字。” 我马上给他们组加上了一个小苹果。 “老师,我们组也有自己的识字方法,织网的网,去掉里面的两个 ,加上一横和一个 口,就是同,同意的同。”周欢已经迫不及待地冲口而出了。我不禁有些惊愕,备课时我可 没

4、有想到这么多啊!甚至我还不知道学生认识“回”“洞”“网”这几个字!课本中还 没学呢! 【教后反思】 应该说, 上完以上环节, 我在喜出望外的同时也真的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如果我一味地 牢牢控制住教学时间, 没有让学生表达完, 我将错过一场多么精彩的表演!我又将新课程的 理念置于何处呢? 2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自主性的体现 虽然新课程提出,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以学生为主,但一直以来,我们总免不了习惯 于主体是教师,学生是客体,使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状态,他们的学习活动制约于主体预 设的框架之中, 其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儿童主体精神的缺失与沦落。 在教师们每日进行着的课 堂教学中,教学实施的过

5、程成了“教案剧”的演绎,一切尽在“执行与落实”之中,甚至教 师为了完成目标而完成目标,从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 反思今天的教学, 已不能再简单地理解成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的流 程也不再是简单地为了完成教学任务。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合作 者,指导者,而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和相信学生, 善于倾听学生,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给学生足够的展示空间。只有为学生搭建起 足以任他们舞蹈的舞台, 学生才能展现出他们的精彩!我们的教学也才能充满活力, 充满个 性。 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不仅担负着组织课堂教学的任务,更要努力使学生乐学、 善学。 试想, 如果本节课我在上课伊始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没有采用小 组竞赛的方式,学生会有如此活跃的思维,如此精彩的发言吗?答案似乎应该是否定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适宜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催放学生的智慧,撞击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方能取得良好的学习 效果。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