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1第1节Ⅰ.补_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30058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1第1节Ⅰ.补_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1第1节Ⅰ.补_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1第1节Ⅰ.补_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一轮浙江语文教案:专题11第1节Ⅰ.补_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十一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考查点考查年份考查频率2017预测201120122013201420152016情节6年3考必考点,必考人物形象6年2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主题6年1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表达技巧6年2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结构线索6年3考必考点,必考标题6年1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环境描写6年1考冷考点,可能性较小探究6年2考热考点,可能性很大考查形式1形式相对稳定。2小说阅读一般为5道主观题,20分。考情分析1侧重小说三要素和主题。2常考题型:把握故事情节;揣摩人物形象;赏析环境描写;概括探究主题;品味赏析语言;赏析艺术技巧;理解小说的标题。命题预测一般在小说的情节、人物、结构上设

2、题。第一节整体感知真题剖析研透高考真题,探讨阅读规律.补小说阅读的基础知识一、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形象、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一)人物形象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又称为典型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采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艺术手法创作出来的,与生活原型相比,往往具有更集中、更普遍的代表性。塑造人物形象主要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等方法。1正面描写即通过对人物的外貌(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进行描写,直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具体有以下几种:(1)外貌(肖像)描写:描绘人物的外貌特征,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仪态、风度、习惯性特点

3、等。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2)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人物的语言要体现个性化,符合人物身份。作用: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促进情节的发展;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3)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作用:使人物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从人物的举手投足中窥见人物的心态、心境、性格等。(4)神态描写:是对人物的面部表情的描写。作用:表

4、现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5)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的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交织在一起。作用: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2侧面描写即不把笔墨用在要描写的对象上,而是通过对环境或其他人物的言行进行描写,从而突出所要描写的对象的特征。这种描写方法不仅是对正面描写的一种补充,还是塑造人物形象、增强其立体感的重要手段。侧面描写主要有环境烘托、人物衬托、人物对照等。作用:往往起到烘云托月的作用,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从而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3细节描写细节描写指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

5、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作用: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没有细节描写,就没有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形象。(二)情节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中心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简而言之,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1情节的结构(1)基本模式情节基本的组织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有时为了使结构和情节更完整,在结尾加上“尾声”。(2)特殊模式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6、式。大多数小说情节的发展并不是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让人物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欧亨利式: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因为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最擅长使用这种结构,所以又称为“欧亨利式”。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会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2情节安排的常见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增强小说的真实性和亲切感,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感情;便于作心理描写。(2)第二人称:直接对话,真切自然;直面对象,便于抒情;若对象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7、。(3)第三人称:以旁观者身份来讲述故事,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叙述相对自由。3情节安排的常见叙述手法(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好处是可以使文章显得井然有序,文气自然贯通。(2)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事件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来叙述,然后再按事件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只是把要强调的东西提到前面。倒叙可以使文章曲折有致,形成悬念,引人入胜,避免平铺直叙。(3)插叙:作者在叙述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与主要情节相关的片段或事件,对主要情节进行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或说明,使故事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4)补

8、叙:也叫追叙,是行文中用三两句话或一小段话对前面说的人或事作一些简单的补充交代。补叙大都没有情节,前后也没有过渡的语句。(5)平叙:指平行地叙述两件或两件以上同时发生的事。有两种形式:“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先说甲事,再说乙事;时而说甲事,时而说乙事,按照情节进行轮番叙述。平叙可以使文章脉络清晰,照应得体。4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1)伏笔: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其作用是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严谨,让读者看到下文时豁然开朗,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2)突转:即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

9、往由此而改变。在篇幅较短的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而高考所选的大都是篇幅不长的小小说,此种技巧为设题重点。(3)悬念:是一个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4)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5小说的线索小说的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

10、物,也可以是故事中的时间、地点,还可以是小说中的事件、作者的情感。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双线又有明暗线、双主线、主次线三种。线索的作用是贯串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三)环境小说的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件发生的背景进行的描写。它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主题的表现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1自然环境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点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节令等;交代人物活动的场所,烘托人物性格、心理;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推动情节发展;暗示社会环境;深化作品主题。2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和情节发生发展的社

11、会背景、历史条件、风土人情、时代风貌、社会关系、政治经济等状况的描写,主要是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展示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产生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揭示决定人物行动的因素;预示人物或悲或喜的命运;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二、小小说的特点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小说考查偏重于对小小说的考查。小小说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短小精悍,以小见大小小说篇幅短小,常常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它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义和概括力的某个场景、某个细节、某个侧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帧速写、一幅剪影、一个镜头、几段妙趣横生的对话,从而反映大千世界、时代风云,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2人物典型,情节紧凑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显主题的主要载体。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小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常用方法。受篇幅限制,小小说大多浓墨重彩地描写人物在某特定时间的某一侧面,很少铺叙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小小说的情节一般发展比较快,前后事件较为紧凑,整个情节常突破思维定式,给读者以惊异感。3结构严密,结尾新奇小小说尽管篇幅短小,但结构严谨。它不是靠情节的复杂取胜,而是靠精心布局,做到主次分明。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是小小说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小小说的结尾讲究语结而意不结,意在言外,给读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