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3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

上传人:zengy****8888 文档编号:119429036 上传时间:2020-0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3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3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3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与策略专题卷:板块3专题9文学类文本阅读(二)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卷(二)(建议用时:30分钟)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分)文人聚宴美华盛顿欧文那次我同伯松先生谈话之后,不过两三天他便领我去参加一个文人的聚餐会。是艾培奈格出版公司的两位董事长设宴邀请的。有二三十位宾客,大多数我都不认识。伯松先生告诉我这是业务性的宴请,每年要招待在该公司出版书籍的作家两次。平时公司也有请客的时候,但那多是请有名气的、著作经常再版的大作家,人数一般不超过三四位。伯松先生说:“文坛上可是等级分明,只要看公司拿什么样的酒招待客人,便大致可以猜到某位作家著作的销路了。作品再版过三次的作家就能喝到名酒了。作品再版超过七八次的作家,便可以畅饮大香槟和白

2、兰地了。”“那么今天赴宴的诸位可以喝到名酒吗?”我问。“没指望,出席这种大规模宴会的,大都是二三流的作家,作品也很少有再版的。要是有什么名人来,我们马上就会知道的。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集会,一种文人小宴罢了,闹个酒足饭饱倒是不成问题,至于珍馐美味,你就别奢望了。”听完这番话,我对在座者的情况也就多少有些了解了。公司的两位董事长各坐在餐桌的一端。贵宾席上坐着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坐在他对面的是位道貌岸然的游记作家,写过几本书,但却很少有人看。只是由于年龄较长,人们才把他让到上座的。他旁边坐着的是一位身穿考究黑色西装的绅士,曾写过一本有关经济学的著作,崭露头角。几位作品销路尚佳的作家坐在餐桌中间,再往

3、旁边就是一些尚未出名的小诗人、翻译家和作家了。 席间的谈话是这里一伙,那里一伙的,此起彼伏,不说话的人就狠狠地抽烟。那位诗人自觉清高不凡,甚至也没怎么把出版公司的董事长放在眼里。他夸夸其谈,成心逗趣,身旁的董事长笑得前仰后合。另一位董事长则始终不动声色地坐在那里,以其纯粹商人的神情,一心一意地吃着东西。我的朋友告诉我,这位董事长为人严肃,这家出版公司的业务,由这两位董事长分工合作。他说:“比方说,那位一本正经的董事长专管生意账目,满面春风的那位,则主要负责应酬寒暄。”高谈阔论大都来自上座,那些作家似乎不很拘束,谈笑风生。下座的虽然在谈笑方面轮不上,但在吃喝上可并不甘拜下风,在宴席上很少能看见像

4、他们这样勇于冲锋陷阵的战士。酒过三巡之后,他们才上来谈笑的雅兴。可是他们的戏谑之言即使偶尔传到上座,也毫无反应,连那位一向满面春风的董事长也认为不屑一笑。我的朋友伯松告诉我,一个作家讲的话,如欲博得出版商一顾,那他的著作首先必须有一定的销售量。 在下席的宾客中,有一位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他穿得委实寒酸,不过显然仍在竭力保持那件褪了色的黑色西装像个样子,里面的衬衣皱皱巴巴的。他看上去虽然面容忧郁,但脸色却很红,也许有点过于红了,尤其是鼻子和那两个黑眼珠显得格外明亮。看样子他很合群,脾气也一定很好。虽说他长得相貌堂堂,但时运却很不济。他一言不发,只顾低头大吃大喝,充分表现出一个穷作家的好胃口,别人

5、说什么也不耽误他吃喝。我向伯松询问他的情况,伯松仔细地端详了他一会儿,说:“好像见过面,但在什么地方见过,一时却想不起来了。他不会是个有名的作家,也许是写讲道小册子的,再不就是改编外国游记的。”散席后,大家到客厅去喝咖啡和茶,这时又来了一批客人一些写过平装小册子的作者,他们还没有达到被邀请出席晚宴的水平,不过是偶尔被请来聚聚而已。他们对出版公司的董事长非常尊敬,说得确切点是害怕,但他们却很善于恭维巴结女主人,对孩子更是赞不绝口。有几个比较拘谨的作者,站在角落里悄声地谈着话,或者翻阅着差不多看了有五千遍的书册,再不然就小心翼翼地朝钢琴上的乐谱瞟几眼。那位诗人和道貌岸然的经济学作家,在客厅里最出风

6、头而且最泰然自若。他们显然是社会上流人士所拜读的作家。他们陪着女主人,竭尽恭维之能事,其中有些话我想女主人听了之后一定会高兴得忘乎所以的。他们的举止言谈完全是一副风流之士的派头。我到处找寻那个穿褪色黑西装的可怜巴巴的作家,可怎么也没找到,想必是一散席就溜了,大概他是怕见客厅里耀眼的灯光吧。我再也找不到什么能引起兴趣的事情,喝完咖啡便起身告辞了,让大诗人和经济学权威在那里高谈阔论、你吹我捧吧! (有删改)1第二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_【解析作答此类作用题,一般要从内容、结构两方面入手。从内容上看,这段文字通过伯松的话交代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从结构上看,这段文

7、字为下文不同人物的出场以及他们的不同表现和受到的不同待遇作了铺垫。【答案内容上,交代了故事发生的社会背景,让读者了解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结构上,为下文不同身份地位的人物出场以及他们受到的不同待遇作了铺垫。(每点2分)2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4分)(1)他看上去虽然面容忧郁,但脸色却很红,也许有点过于红了,尤其是鼻子和那两个黑眼珠显得格外明亮。(2分)_(2)有几个比较拘谨的作者,站在角落里悄声地谈着话,或者翻阅着差不多看了有五千遍的书册,再不然就小心翼翼地朝钢琴上的乐谱瞟几眼。(2分)_【解析本题要求赏析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作答此类题,首先要指出句子所使

8、用的表现手法,其次要分析这样写突出了什么,表现了什么等。如第(1)句中的“脸色却很红,也许有点过于红了”是细节描写,突出了他不正常的脸色。第(2)句中的“翻阅着”是动作描写,突出了人物对所处环境的陌生和人物的拘谨等。【答案(1)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对这名坐在下座的落魄作家面部的特写,突出了他不同于常人的病态的面色。(2分)(2)运用动作描写,写这些不入流的作家在董事长家的表现,突出他们对所到场所的陌生以及他们的拘谨不适和无所适从。(2分)3作者为什么要着意刻画那个穿褪了色的黑色西装的可怜巴巴的作家?(4分)_【解析小说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任何一部分的作用既关乎内容又涉及结构。对那个穿褪了色的黑

9、色西装的可怜巴巴的作家进行特写,既是结构上的巧处理,又是写法上的妙安排。结构上,拿这个下座的作家与上座的及不入流的作家进行对比,让读者认清他们的真实面目。写法上,这篇小说场面描写居多,此处的细致刻画是众多“面”中的“点”,这样写能起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艺术效果。【答案他是下座作家的代表,描写他是为了与上文中上座的小有名气的诗人、经济学作家及下文中的不入流作家形成鲜明对比;写他可使文章达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艺术效果。(每点2分)4有人说这篇小说揭示了社会的等级现象,也有人说这篇小说反映了各阶层文人的丑态。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6分)_【解析本题具有开放性,具体作答时首先要表明观点

10、,然后进行论述。题干中的“有人说也有人说”是对考生的提示和启发,考生可任选其中某一观点,加以阐述。在阐述的过程中,注意要有层次。【答案(示例一)揭示了社会的等级现象。出版公司宴请作家,会根据作家著作的销量使用不同档次的酒。作家的级别不同,在宴会上的座次就不一样,级别高的坐上座,级别低的坐下座。席间上座的与下座的作家不交流,即使下座的戏谑之言传到上座,也不会得到回应。(每点2分)(示例二)反映了各阶层文人的丑态。上座的小有名气的诗人、作家,他们高谈阔论,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下座的作家,他们寒酸,混吃混喝。不入流的作家,他们曲意逢迎,行事拘谨。(每点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18

11、分) 033中药飘香杨忠闻着煎药时四溢而出香气弥漫的中药,心又回到儿时多病的日子,回到比汤药更浓烈的亲情氛围之中。在我蹒跚学步的那段日子,母亲带我到乡下外公家小住。母亲为外公煎药,冒出香气,当我最近距离地闻到从一只被炉火熏黑的砂锅里散发的草药味时,心里存有一种神秘和敬畏。那药是母亲冒着冬雪走了几十里山路,叩开一家早已打烊了的药铺抓来的。外公病歪歪地喝着母亲连夜煎熬冒着热气的汤药,竟然神奇般地好了。也许是母亲的孝心和精神感动了上苍,才有如此神力。从此,我们全家尤其是母亲对中药敬若神灵。外公风烛残年与药锅为伴直到去世,享年89岁。我是家中宝贝,病灾不断:小时候出麻疹、痄腮,稍大患肾炎、肝炎,还曾被

12、滚沸的汤药烫伤。因此,外公用过的那个有年头的黑乎乎、脏兮兮的药砂锅,又被母亲找了回来,母亲用清水一洗并念道:“外公保佑小外孙,那药砂锅熬出来的中药有神力呢。”我的命几乎是泡在“苦水”中熬过来的,能喝水的时候就开始与汤药结缘,那是又令人惧怕又让人感觉亲切的苦味。“良药苦口”是我第一次听到的双关语,虽不懂其意,但我知道对我一定有好处。 记得我成人之前母亲一直为我煎药。煎药很有讲究,她说:“煎药如同进庙上香,要心诚,不能乱说话,身子也要干净,否则,这药效就不好。药渣更不能随意乱倒,要倒在人气旺的岔路口,让众人把病带走,吃药的人病才能好。”所以母亲煎药时,总是把手洗得干干净净,有时还要换一身干净的衣裳

13、,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什么,倒药渣时更要走好远的路。母亲煎药时的背影和炉火映红的脸庞很好看,至今仍烙在我心里 煎药的流程是中国人独有的,从开始懂得中药能治病到今天,一样的方法,一样的氛围,一样的心情。洗锅,浸药,生炉。下锅有先后之别,火候有文武之分。解表药用“武火”,滋补药用“文火”;矿石、甲壳、兽角类药“先煎”,药引或粉末状药“后下”。久病成医,耳濡目染,我已熟知其道。多年之后,我读到清代怪杰石成金传家宝中“煎药”一节,有这样的句子:“煎药时要老诚人细心看守,不可炭多火急而沸出,亦不可过煎而药枯,火候得宜则药之气味不损,自得速效矣。”所以母亲煎药时总是不假他人,其认真劲儿就不难理解了。而现在父亲、母亲都已不在人世了,中药的香气也渐渐散去。想起小时候生病的日子,想起母亲为我煎药时的情景,不免黯然神伤。母亲病重时,我一直守着她,就像当年我生病时她守着我一样。母亲守旧固执,不愿看西医,执意要吃中药,我为她请了最好的中医。而那只用了很长时间的药砂锅,经过几次搬家早已不见踪影。母亲很迷信,她说:“外公用了它,病治好了,活得长寿;你用了它,许多病也治好了,如今养得白胖壮实,看来我不行了。”母亲的话很灵验,正如她说的那样,她不久便离我们而去。我时常在想,五味俱全的汤药犹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